第三章
三1-3上 重新被差往尼尼微传道 神的话再次临到约拿;神在一章2节向他说话之后,约拿虽经历到神在他人生的际遇中掌权,却没有直接从神那里听到祂的声音;现在他再一次直接听到神委派他一个任务。这任务与原先的没有两样。 第2节说:‘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这是神吩咐人常用的一句话,说明在约拿到达尼尼微境内时,神会把合宜的话赐给他。 第3节上显示约拿顺命,准备向尼尼微宣讲神要他说的话;他不再拒绝向其敌国传善意的信息。
三3下-10 尼尼微悔改 第3节下严格来说,当日的尼尼微还不是亚述的首府(虽然‘首府’是近代的称谓),却是渐渐冒起的重要城市。根据亚述的外交传统,外交团要正式探访全城,需时3天。如此看来,第3节下新国际译本把它译得很贴切(‘这尼尼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要探访此城需时3天。’和合本的译法是:‘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相对来说,有些英文译本把希伯来原文翻错或混乱了(例如修订标准译本:‘……极其巨大的城市,其广阔有三日的路程。’新修订标准译本:‘……极其巨大的城市,足有步行3天的阔度。’而新英语译本则译作:‘一大城,需三日的路程才可横过全城’)。重点并非在尼尼微城的周围究竟有多大,而是说:一个外地人要好好地探访这城市需时3天。通常一个外使(外交官员、来探访的贵族等等)在第一天到境,先安顿下来,找到政府当局的官员,递上文件;第二天负责的官员接见外客,商讨公事;第三天官方必预备正式的送行,届时把一切回覆对方政府的函件递交外使团。 第4节在这一节里,约拿只做了行程中第一日的事──像外使一样办交涉。古时的先知是代表神的,故此也常被视为官员,与外交官类似。他们有外使的特权,出入宫庭,在列王纪上二十二章的故事,或以赛亚与犹太诸王的密切关系中,可见一斑。约拿受感所传的信息包括40日的警告期,暗示了若悔改将可避免刑罚。‘四十’在旧约中有时用来代表不确定的一个颇大数目,有点像中文的‘数十’之意。尼尼微人明白这是一个警告,他们知道若没有悔改的机会,先知不会指出任何一段确定或不确定的时限。 第5-9节还没有等到第二天的正式接待,悔改之风已经在头一日蔓延;君王(假设是亚述旦王三世,他当时可能正在城中,也可能藉信差得闻此事)见民意激昂,在第二或第三日趁机颁发通告(7-9节)。类似这种禁食、披麻(多刺的布料,为了攻克己身而穿戴)的行径(有时甚至动物也如此行),在古代亚述帝国以后,仍然流传。
第10节尼尼微人的悔改虽短暂,却是真诚的。这节经文的语气并没有表示彻底永久悔改的含义,也没有表示要转过来归信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些人是遵照他们一向的宗教传统行事,他们的回应是基于有限的知识,而神却施恩接纳了他们的行动。虽然后来神毁灭了尼尼微(在主前612年发生,应验了哈巴谷及其他先知的预言)。但就目前来说,祂却把尼尼微存留,正好与约拿的心愿相违!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