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万事互相效力 读经: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因为他豫先所知道的人,就豫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罗八28~29) 本章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约拿书中其他令人惊奇之处。约拿书篇幅虽短,里面却充满了宝藏和丰富的情感,更给了我们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记载。然而最要紧的,就是在其背后隐藏着非常高深的属灵教训;我们在此就要明白:圣灵是如何把这许多教训放在一起。 【奇妙的文词结构】 单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约拿书,就会令人叹为观止。有一位研究约拿书的专家加百列「Frank E.Gaebelein」曾经这样说过: 「约拿书是圣经许多卷书里面,在记述上、描写上非常精巧的例证之一,只有在圣灵的默示下,才能在读约拿书的时候,发现它非常美丽的一面。」 又有一位作者里德(Charles Reade)说: 「约拿书是最美丽的故事,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而且只用了非常短少的篇幅。换句话说,这虽是圣经所有故事中最短的一篇,总共只有四十八节,一千三百二十八个字。但在一种确定的设计下,其中人物性格的开展,表现得非常细腻而且给人不疾不徐的感觉。只有最伟大的艺术家,才能够在故事的对话和叙述之间,以如此完美的比例,来表达他的思想。」 当我们再仔细的读本卷书时,必定会发现它的整个结构实在完美。圣灵就用此种结构,来表现它背后所隐藏的美,也就是其中所显出的对称。一件东西美或不美,「对称」是其要素之一。读约拿书的确可以发现它有非常美丽的对称,借着这均匀和美丽的对称,圣灵就开始发表他的信息,并作许多的解释,使之能以应用于每一个基督徒身上。等到万事互相效力的时候,你就看见它每一章都能成为我们重要的帮助。 以下是约拿书的奇妙结构:约拿书第一和第三章讲到外邦人——第一章讲到水手;第三章讲到尼尼微人;第二、四章则是讲到约拿;其次,每一章都很自然地分成四段: 1 神创造一种时势; 2 人对时势的反应; 3 神的再反应; 4 人的再反应。 当神训练我们、雕塑我们、并允许许多环境临到我们时,在我们身上几乎都重演着这四个阶段。所以圣灵重复地用这样的结构来告诉我们,神如何让我们在他面前学功课,如何借着环境一步一步的来教育我们。 【大风兴起】
在第一章中,特别在描写水手的过程中,一切开始于神兴起了海中的一阵大风,这就是他所创造的一种情势。紧接着下面的故事就发生了,这正是罗马书八章告诉我们的:万事互相效力。(罗八28)这万事不过是为我们创造一些机会,这些机会也许就是我们的转机。在表面上可能是个危机,然而是危机也好,是转机也好,在人生的过程中,总是个很明显的时势。 当神在海面兴起大风的时候,就带给了那些水手永生难忘的情形;那些水手生下来也许就是为着这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天,他们整个人生的方向完全改变了。就水手来说,整个时机的开始在于神自己。对于这种情势有什么反应呢?水手害怕了,然后就开始哀求他们自己的神。经上说他们就大大的惧怕、竭力汤桨……对于这个反应,他的响应是使海浪平息(一15)。最后他们向耶和华献祭,并且许愿。这是水手的最终反应。 当神兴起一个环境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有一种反应,就像水手的反应。因着我们的反应,我们的神从天上也有了回应,结果就拯救我们脱离困境;但故事并不是就停在这里——我们终于向神献祭,并且许愿。 【神雕刻敬拜的人】 我们不要轻忽刚才所描写的几个反应,这整个功课可能是从一个危机开始,也可能是从一个神所创造的时势开始,为要启动我们的反应。因此当水手祷告的时候,神就释放他们;当神释放了他们以后,最后的结果就是敬拜。我们真认识什么叫做敬拜吗?主日擘饼的时候,我们真的敬拜主了吗?但愿我们真的懂得什么叫做敬拜!最高的敬拜乃是遵循神的道路,不只相信他的慈爱,也相信他的智慧。 雅各的整个人生,从生下来就是匆匆忙忙的,然而我们最后看见的一幅图画,却是他扶着杖头敬拜神。这就是何以神要兴起一阵大风来;因为他要在我们身上创造出一个敬拜的心来。所以,一个会敬拜的人,是一个真正懂得如何经过神雕刻的人,不只在水手身上是这样,在约拿身上也是这样。 【模成主的形象】 在第二章中,整个焦点都在约拿身上而所有的「状况」完全是从神来的。为什么神会设计这些状况呢?因为经上告诉我们: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圣灵亲自在我们里面用说不出来的叹息,为我们祷告(参罗八26)。我们不会祷告,往往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做「祸」,什么叫做「福」,许多时候我们以为是福(祸),结果是祸(福),常常神让我们遭遇一个难处,目的是要使我们躲去一个更大的难处。所以我们不会祷告,乃是因为不知道到底怎样才是祝福,但是圣灵在我们里面,用说不出来的叹息为我们祷告,而他每次祷告的时候,都是根据神的旨意为我们祷告,我们基督徒不该是宿命论者,但有人却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感觉,心中常嘀咕着:「神必我更大,神比我更有能力,他忽然让这事临到我,我只好接受了」如果我们的态度是这样的话,那就完全错了;那些不信神的人,他们就是有这样的观念,总是认为:「命该如此!」 我们常渴望平静度日,但事与愿违,总要发生一些情况,因为圣灵知道这样才能把祝福带给我们。既然我们不会祷告,圣灵就早已为我们祷告。他知道什么是福,什么是祸;因着圣灵为我们祷告,我们就明白何谓「万事互相效力」。神让一阵飓风临到水手们,故事就开始了,情况也就发生了,而这许多的情况,原是要叫我们得着益处。 有人以为罗马书八28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常有人经历类似以下的例子;有一天不小心车子被偷,而难过得不得了;于是便引圣经的话——「万事互相效力」自作解释,认为这就是车子之所以不见的原因。几天后,神特别恩待——「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结果他另外赐下一辆特别漂亮的轿车,作梦也没想到,竟是一辆「奔驰」!不禁大叫:「今天晚上去聚会,我一定要起来作见证——万事实在是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本来是辆小小的车子,现在是一辆很神气的:奔驰」,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主把他的益处赏给我……」 我们不能说「奔驰」不是益处,但是圣灵比我们看得更远;如果「奔驰」能叫我们兴奋得睡不着觉,那我们就知道圣灵有一天要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步,会使我们更睡不着觉,因为当我们接着读罗马书八29—30时,就会发现为什么万事要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这益处到底是什么呢?原来是叫我们模成神儿子的形象!因为圣灵只认识基督;圣灵只高举基督。圣灵只荣耀基督。为了在我们身上彰显神的荣美,圣灵知道什么对我们是祝福,什么对我们是破坏;因此没有一个基督徒的境遇是偶发事件。 所以,当一个情况发生了,我们要说:主啊!感谢你,我从来不会想到要这样祷告,我怎么祷告也不会要求这个情况发生在我身上,但是圣灵用说不出来的叹息为我祷告,所以,主,我知道你给我的是最好的。虽然我不会解释,虽然我不明白,虽然我常常觉得像玛拉苦水那样的苦,但有一件事我知道,地上开始的每一个情况都是受天上的支配;这是因为圣灵为我祷告的缘故。 因此,当许多事情发生时,千万不要说:「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为什么?……」虽然这是无可避免的心态,但是罗马书第八章应该是最好的回答,叫我们仍旧安息,主知道我们的每一步路和我们的力量,他爱我们,圣灵也为我们祷告,所以祝福临到我们,叫我们能模成神儿子的形象。约拿书第一章是如此,第二章也是如此。 【最美的一幅画】 第二章中学功课的是约拿,因为焦点是约拿,这一段的功课,他是怎么开始的呢?他把约拿「抛在海中」。当约拿被丢入海里以后,整个情况就开始了。第二章也就是约拿最美丽的反应。经上告诉 我们,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这正是约拿的反应。有很多人谈到约拿书第二章的时候,一面迷惑于约拿怎么会在鱼肚子里面?有一个弟兄说:「因为我这样的迷惑,而忘记了最美丽的一幅图画,就是约拿在鱼肚子里祷告。」天上根据约拿这个「行动」而有了反应:神就吩咐鱼把约拿从鱼腹里吐在旱地上。在这过程之后,约拿的反应是怎样呢?他不但献祭,而且许愿;我们可清楚看见,水手的经历也发生在约拿身上。第一章是结束于献祭和许愿,第二章我们所看见的约拿,最后也是献祭和许愿。所以在这一章中,可以看见约拿也经历了四个阶段——神设计情景;人祷告之反应;神的拯救;人的感谢与敬拜。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最大的悔改】 第三章的焦点是在尼尼微身上,这个情况是怎么发生,怎么造成的呢?神借着约拿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结果尼尼微人有了反应。那是信心的反应,并且配合着一项悔改的行动。这可以说是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悔改,他们甚至使牲畜和牛羊都不吃草、也不喝水。那些牲畜和牛羊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因为它们得不到草吃、也得不到水喝,所以就在畜栏里面大叫起来。整个尼尼微城充满了哀号的声音,那声音所代表的乃是悔改的心;他们转离了所行的恶。如此的反应,使神也有了回响,就是拯救整个尼尼微城免于毁灭,这是第三个阶段。至于第四个阶段,在第三章中没有提到,但在第四章里面,我们看到约拿怎么做就知道尼尼微人怎么做;反过来说,尼尼微人怎么做,正是约拿怎么做的一个描写。在这样的对比下,显明约拿是怎样的一个人;并且让我们晓得为什么圣灵在约拿身上的工作是那么特别;更晓得尼尼微人第四个阶段的经历是怎样的。 【主啊,一定是你错!】 第四章的焦点又回到约拿的身上。情况是怎么开始的呢?万事是怎么互相效力的呢?他拯救整个尼尼微城,这是很好的消息,因为尼尼微本来应该灭亡,结果并没有灭亡。第二章里的约拿是个美丽的约拿。第二章一整章就是个感恩的诗篇,约拿的祷告就像是一首诗,充满了感谢和赞美。虽然在鱼腹里面,虽然经过狂风暴雨,甚至不知道怎样解释自己的环境,最后却也献上了感恩和赞美。第二章中,我们可以用水手与约拿一比;第四章中,则可以用尼尼微人来比约拿:这样给我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在第四个情况里,当神拯救尼尼微以后,约拿的反应如何呢?他开始发怒,不只发怒而且抱怨,最后甚至求死来要挟神。这完全是人的反应,许多人都可能如此。约拿巴不得能够逃离他跟前的情况。神根据约拿这样的态度采取了一个措施,那就是第四章4节所说的: 「你(约拿)这样发怒合乎理吗?」 神这样的反应,是借着交通,和约拿对话,但也只是这么一句话而已。然而这句在原文里的表达是一句慈悲的话,它的意思是:「约拿,你生气了吗?」一点也没有责备的意思。这句话的背后充满了神的同情:或者说得明确一点,它充满了神的了解。神懂得约拿,因神纪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而已,所以他只说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约拿怎样反应呢?在第二章里,约拿最后献祭并且还愿;但是在第四章里,他的反应却甚为激烈(第五节): 「于是约拿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已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荫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约拿对神这么慈爱的一句话,居然毫不动心,却出城坐在城的东边,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里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在此可以发现有一种灵,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那背后所隐藏的却是倔强而且顽固。所以神要教训约拿,这次不是兴起一条大鱼把他给吞了,乃是让蓖麻高过他,使他不致被晒昏。
我们的神实在是像约拿自己所说的,是一位有恩典、有怜悯的独一真神(四2)。约拿也许在神面前抱怨说:就是因为你有恩典、有怜悯,所以我才逃跑的,急速逃往他施去。约拿逃往他施,不是因为他不知道,他知道得很透澈,因为约拿实在是认识他的。如今神说了一句话:「约拿,你生气了吗?」这正是他所认识的神的话。结果约拿一句话也不回答,调头就走,而且要看看那座城到底有没有塌下来;因为神不能违背他自己,所以他一定要看这座城到底有没有塌下来? 虽然约拿有这样的心态,但是神实在爱他。为了要让他看得舒服一点,不致在大热天里汗流浃背,临时给他搭一个看台,使蓖麻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这实在是一幅很美丽的图画。 约拿在神所发出的第四个情况里,他的反应不但倔强而且顽固。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次约拿知道他是对的,所以无论神怎么样,他也觉得他是有理的,以致于他说: 「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 虽然约拿倔强到这样的地步,末了我们看见的还是神的审判。所以约拿书的结尾,是个很奇特的结尾;这个结尾证明我们的神得胜了。约拿书根本就是约拿自己写的,但难得有一个先知能写出有关自己失败的事,结局又是神得胜了。就像有首诗歌所说的:「你如果用雷轰来向我施刑,我仍旧是不肯悔改。但是因为爱大到一个地步,我变成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所以在约拿那种反应之后,神必须为他上一门特别的课,那门课就是第四章最末了那一句话。这句话在下一章中,会详细说明。 由以上约拿的经历,再次给我们看见每一章都显明了四个阶段:先是神创造一种时势;二是人对时势的反应;三是神的再反应;四是人的再反应。 很可惜!在第四个时势里面,我们看见了约拿的另一面。第二章是约拿最美的一面,但是到了第四章,我们看到的约拿真的很像我们。神原是可以放弃约拿的,一个学了那么深功课的人,一个曾经在鱼腹里三天三夜,而且曾经用五个字叫整个尼尼微城翻过来的人,到了最后居然还有这样的表现。如果我们是神,我们要说:「这个人没有希望了,走了那么远的道路,给了他那么多的恩典和宽容,结果他竟然有会那样的反应与丑陋的表现。」虽然约拿有老亚当的反应,有属肉体的丑陋,但是神没有放弃,而且最后神仍旧得胜了。 许多时候,神好像在一场战役中失败了,但是,神总是在最后赢得了整体的战争,我们以为是约拿得胜了,因为照理看来,约拿真的是对的,所以他有理由逃到他施去,他也有理由对神说:「我就是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意思就是说:「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错,我肯定这次我是对的。」这背后暗示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神啊!这一次你一定错了。」我们不要笑约拿,因为我们常常也是这么霸道,以为神给我们的环境一定是错了!而且他也不可能作这样的事,我们这样的跟随主,主不可能这样对待我们。所以整个约拿书第四章,实在说来就是我们的一幅图画,就是我们失败的写照。 【奇妙的对称性】 以下我们要从对称的角度来看约拿书:第一章1~3节,和第三章1~3节,几乎是完全一样的。这是很奇妙的对称,很明显地把约拿书一分为二。第一章是第一段的开始,第三章是第二段的开始。这是很自然的分段。因为在这两段中,神所说的话几乎是一样的。第一、二章告诉我们约拿的神迹,第三、四章则告诉我们约拿如何对尼尼微人成了神迹。
不仅如此,我们也可发现第一和第三章是相对的,第二和第四章也是相对的。第一和第三章中,都不是只有约拿一个人:第一章的约拿是在一群水手中间;第三章的约拿则是走在尼尼微人群中间。第二章、第四章的约拿却是单独地在神面前:第二章的约拿一个人在鱼腹里面,单独向神祷告;第四章是约拿单独地与神对话。言谈之间,神改变了万念俱灰的约拿。由此可见,交通是多么地重要,有多少次我们就是在与主交通中,受到他绝对的改正。如果我们能看见这样一幅图画,必看见约拿书第四章实在太美了。 第二章是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第四章2节也说「就祷告耶和华。」因此,第二章的约拿在祷告,第四章的约拿也在祷告。只要我们有祷告,我们就是有盼望的人。而祷告有什么意义呢?祷告就是让神有机会来改正,并扭转我们。 在第二章中,约拿说: 「你将我投下深渊……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 由这经文可知,约拿清楚这是神的手在干预。最后他又说: 「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你。」 他不只能感谢,而且会献上感谢的祭。他的身上如被割了一刀,有很深很深的伤痕。就像刀割树皮一样,若是割得很深,那里面的「香」气就出来了;这「香」气就是约拿的祷告。约拿不只是单纯的感谢,也献上感谢的祭;真是喜乐中带着眼泪,眼泪中也带着喜乐。这是第二章的约拿。 【长短对称】 然而第四章的约拿就不一样了。第二章第1~9节,很「长」的一段都是赞美的话,相对的第四章2~3节比较「短」的一段,却是约拿抱怨的话。其次,第二章第10节很「短」的一段和第四章第6到第11节很「长」的一段相对——是神说话,一是神用植物的死来教育约拿,而且是机会教育。两者的教材都来自神所创造的大自然:他分别安排大鱼、蓖麻、虫子和炎热的东风。此外,第二章1~9节一段,说到神与约拿有很「长」的交通;而在第四章2~3节却是很「短」的一段交通。以上明显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长短」对称,实在美极了。 【头尾对称】 现在,再举出约拿书中一种很重要的对称,也就是「头尾」的对称。当神兴起一个环境叫万事互相效力的时候,首先是一阵风,之后海中起了狂浪,然后又预备了鱼、蓖麻、虫,直到最后又以一阵风结束。神这六项的预备里,开始是风,结束也是风,所以「头」跟「尾」是对称的。 风完了,就是海浪。讲到海浪,就联想到神的审判。倒数第二项昆虫也是为着审判用的。风浪之后出现的鱼则是为着拯救,倒数第三个蓖麻也是为着拯救的。所以最先是风,最后也是风;然后神的审判临到——前面用的是海,后面用的是昆虫;第三组用鱼和蓖麻来拯救。因此,这是一幅很清楚的头尾对称图画。 在第一章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头尾的对称性。第1到第3节是本卷书的序言,暂且不谈。但是从第4节开始一直到第一章末了,我们会发现头尾的对称。举例来说:这章的第4节,神使大海起风暴;但是到了第15节,神把约拿丢到海里面,风暴就停止了;这不是很奇妙的对称吗?当海面起大风暴时,水手非常恐惧地哀求他们的神,然后把货物丢到海里去(这是一种「献祭」的行为,他们以为是海有了要求,所以就把货物丢到海里面,表示要献祭给他们的神)。这是第一章里面水手们立刻有的反应。而到了第一章的第16节,我们看见水手一面害怕,一面却大大的敬畏耶和华;不但献祭,而且许愿。这次是献给天上的真神。所以我们由第一章慢慢往中间仔细的对照的读下去,会发现它的前后(头尾)对称性。 在第7节里,水手彼此质问到底谁做错了事?然后约拿就被找出来了。而在第10节,水手则是对约拿说:「你做的是什么事?」由后面的记载我们都知道,约拿到底做错了什么事。于是整个问题来到最中心的两个点,特别重在约拿所说的话。在第9节里,约拿说:「…我敬畏耶和华…」,然后第12节他说:「我知道…」约拿在此学了一个很重要的功课:虽然他失败了,但他们敬畏耶和华:他还说「我知道」。他知道什么呢?他知道「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所以他就顺服下来,肯让水手把他抛到海里,结果整个风浪就平静了。
如果我们继续用这种方式来读约拿书,一定会看见更多非常奇妙的对称。这些乃是要告诉我们:神让我们的一生充满了惊奇和神迹;他用他的十字架和爱来干预我们、雕刻我们。这些爱的功课和爱的神迹,给了我们永远美丽、永远对称、永远平衡的印象,为的是要把我们带到荣美的地步。无论从那一个角度来看,他的工作永远是美丽的;我们会错,但神却永远不会错。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读约拿书的时候,真是看见圣灵借着这样美丽均匀的对称,一面是告诉我们他启示这些事,一面借着这样的描写,把圣灵在我们身上所要做的工作完全表达出来。 【这里一点,那里一点——钥字分析】 以赛亚书廿八章10说到神的话是命上加命、令上加令…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令人感到有趣的,就是神在约拿书里面埋了很多重要的伏笔,也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初读约拿书时,感觉到这里会碰到一点、那里会碰到一点;等到最后才发现,这点和那点是相应的,这点和那点是相连的;最后则是一幅最美丽的图画呈现在眼前。前面我们是从全面来看约拿书,以下我们要从零碎的角度来看。 在这卷书里面,圣灵用了十二个很重要的字。这十二个字常常重复出现,都是能够和整个主题连起来的钥匙,意思就是说:这些钥匙能够把约拿书完全解开。 在其它的书卷里面也常看见钥字;往往一两个字就把整卷经书给解开了。但约拿书并不是这样,约拿书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等到圣灵把它们整个结合起来,就给我们看见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清楚感受到是全能的神亲自主宰着我们。 我们一生的遭遇不就是这样吗?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原来以为根本不相连的。但有一天我们要看见:这个遭遇和另外一个遭遇完全相连。从神的旨意来看,没有一个遭遇是片段的,每一个片段都连到神的中心旨意里。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神在我们身上的工作。可能明天起床后有一点(遭遇),明天下午又会碰了另外一点;但请记得,今天的一点、明天的一点,和十年前所遭遇的那一点,是彼此遥遥相连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们:神在我们身上有一个中心工作。 【⑴大(Great)】 您可知道这一卷书里面,那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吗?就是「大」这个字!一共享了十四次。在其它十一卷小先知书里面,全部加起来不过了用了二十八次。因此在约拿书里,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字,是一把非常重要的钥匙。 「大」在本卷书里,被用来形容很多东西: 第一,形容尼尼微城和尼尼微人。经上说;「尼尼微是极「大」的城…尼尼微人…从最「大」的到至小的…」(三3~5)因圣灵在他们里面创造一个「大」的需要,后来才有「大」的悔改发生。 第二,但圣灵用「大」字的时候,特别是用来形容神在大自然界中的仆役。「万事互相效力」,这万事都不是小事,可能我们认为是小事,然而在神却是大事。由以下叙述,可以看出圣灵如何形容神所使用那些大自然界中的仆役。 ⑴第一章4小节说到「大」风,又说狂风「大」作。在原文的意思是大风暴。 ⑵第一章17节说到「大」鱼。 第三,形容水手们的反应—— ⑴第一章10节说:「大大」惧怕。 ⑵第一章16节说:「大大」敬畏耶和华。 水手们起初是大大的惧怕,但后来是大大的敬畏,圣灵在我们身上所作的工作也是这样:一面叫我们怕,但最后是要我们敬畏神。 第四,这个「大」字也特别用来说到约拿的反应—— ⑴第四章1节:这事约拿「大大」不悦。 ⑵第四章6节:神安排一棵蓖麻…救他脱离苦楚,约拿因这棵蓖麻「大大」喜乐。 当约拿看见神的怒气从尼尼微人身上转开的时候,他就大大的不悦(用比较强调一点的话来形容,可以说他是大发雷霆);但是,但神叫他从苦楚里得到解脱之时,圣灵上说:他就「大大」的喜乐。这真像我们的反应——一个属「魂」的人,他的情感永远是极端的,不是大大的不悦,就是大大的喜乐;这就显示属灵光景不平衡的情形。
一个人大发雷霆、大大不悦,那表示什么呢?表示这个人太「大」了。您可曾看见一个渺小的人大发雷霆?老板、董事长大发雷霆,让人觉得这个人真「伟大」啊!大将军什么时候让人觉得他「伟大」?就是在他骂东骂西、大发雷霆、大大不悦的时候。 「尼尼微」原文的意思就是「神伟大的城」,那就是说:在神的眼光中,这个城太大、太大了。它的城垣上可以容三辆马车并跑,此外如果用今日的汽车绕行城墙一圈的话,至少要一个钟头。而且城墙有一百英尺高,墙上分别立有一千五百个塔,塔高两百英尺,每隔两百英尺就有一个塔。而城中有十二万个不能分辨左右手的小孩,就证明该城人口至少有一百万人以上,可见这实在是一个「大」城。圣灵让我们看到尼尼微城太大了,尼尼微人的需要太大了,因此我们看见尼尼微的悔改也是大的。 由以上的描述,我们即可知道约拿的难处在哪里。约拿「太大」、「太大」了。他大到一个几乎可以和尼尼微相比的地步。因为他觉得自己「太大了」,所以可以大大的不悦。而今,圣灵要做一项工作,就是要把这个「伟大」的约拿缩小。 马太福音十二41,主说:「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这「大」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从主自己所说的话来下定义。在约翰福音十四26,有一次主提醒门徒应当纪念他从前对他们所说的一切话,这是很重要的。例如在马太福音十24,主说;「仆人不能『高』过主人」。但在约翰福音第十三章16节中记为:「仆人不能『件事大』于主人」。反过来说,主人永远大于仆人。所以,这两处经文,讲的是同一件事。以下有一节经文可以为我们对「大」下个定义。路加福音六40说: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原文的意思就是指学生学成之后就和先生一样。「学生不能高过先生」意思就是指先生是他的模型、标准,而学生乃是要被先生来成全的。为什么要作主的门徒、作主的学生呢?为的是要被成全再成全,被成全之后就和主一样;换句话说,我们就被模成神儿子的形象。 有许多人忘了为什么要跟随主,只记得撇下一切,为主受苦。然而,在被成全的过程之中,这些苦难是需要的;会流许多的眼泪,会有许多不为人知也不足与外人道的痛苦……都为着神的荣耀。虽然经过令人心碎的流泪谷和一些艰难的环境,但是仍能靠主的恩典勇往直前,因为知道有一天被成全之后要像主一样。如此我们便可明白何谓先生大过学生,也就是先生作了学生的模型、目标、标准;这就是「大」的意思。所以「看哪!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的意思就是主比约拿更大,主就是约拿的模型。 我们的主在被钉十字架之前,该是一段很严肃的时刻,然而门徒们却在争论谁为大。吃逾越节筵席的那天晚上,主耶稣大概是故意不叫婢女站在门口替门徒们洗脚的。当他们进到房间里,看见水在那里、毛巾也在那里,他们心想:婢女不在,现在谁帮我们洗脚呢?本来婢女是最小的,比他们中间任何一个都小,所以理当替他们洗脚。然而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最大,所以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没有一个人肯替别人洗脚。这十二个门徒里面,有那一个人比犹大更小呢?论人格,没有一个比犹大更卑鄙、更小人的,但是在他自己的眼里,还自认为是最高、最大的。而这也就是整个约拿故事的开始。约拿太自大了,以致于神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去;他太大了,以致于神问他说:「你这样发怒合乎理吗?」他却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理!」这就是问题症结的所在。 【⑵恶或灾(Evil)】 在本卷书里,第二个用得最多的字是「恶」和「灾」。这个字不管动词、名词一共享了十次。首先它是被用来形容尼尼微人,经上说:「他们的『恶』达到我的面前」可见尼尼微人是恶的。这是讲到人的恶。其次在第四章6节:「耶和华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发生高过约拿,影儿遮盖他的头,救他脱离苦楚。」「苦楚」这个字的原文和前面所说尼尼微人的「恶」字是同一个字。神为什么用一棵蓖麻遮盖他的头呢?为什么给他搭这样好的「看台」呢?因为要拯救约拿脱离他的「恶」。 由前所述,我们知道约拿和尼尼微人一般「高」,尼尼微人需要约拿去拯救他们脱离他们的恶,约拿需要神藉蓖麻来拯救他离开他的恶;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许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已蒙了很多恩典,直到有一天才发现自己的肉体里面,真是缺乏良善;我们以为自己属灵的程度已登峰造极,可以教训别人……哦,这么「大」的一个人,真是需要神的拯救以脱离「恶」! 第三点最叫我们吃惊了。在第四章1节:「这事约拿大大不悦,且甚发怒。」这节原文意思是:「这事在约拿看来是大错!」这「大错」是笔者个人的翻译,委实不敢把原来整个意思翻出来,因为这「错」 字在原文里是「恶」的意思,所以你可知道约拿的胆子有多大,神所作的那事,在约拿看来居然是「大恶」!这是约拿书里面第一次把「大」和「恶」连在一起。在约拿的感觉里,神做了一件绝对错的事,所以他勃然大怒了;这就是整个约拿书的症结,也正是我们的难处。 我们相信神的慈爱,也相信他的大能,但是最难相信神的智慧。我们常觉得神好像做错了事——这事怎能临到我身上呢?这事怎能临到我家人的身上呢?……在我们的眼里,神好像犯了大错一样。约拿需要从这样的光景中蒙拯救,就像在第三章,他拯救尼尼微人脱离罪恶一样。约拿如同他拯救过的尼尼微城一样:尼尼微的恶是道德败坏,约拿的恶则在他胆敢判断神的作为,神因此要把他从这个恶中拯救出来。 我们如果认识约拿的话,他有一百个崇高的理由,可以与神的吩咐背道而驰!但是但他落在自己的感觉、主张、意见和旨意中时,神要让约拿看见,这正是他的恶。尼尼微人需要拯救,约拿也需要拯救。约拿觉得尼尼微人根本就不值得怜悯,然而照着约拿的本性,他同样也不值得怜悯。如果约拿能够蒙拯救、被宽赦,神当然能够宽赦尼尼微人,因此神根本就没有做错事。这点我们一定要清楚。 总括以上各点,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说:「我们看见了约拿式的尼尼微,也看见了尼尼微式的约拿。」了解并记住这两句话,我们便是看见了尼尼微的命运就是约拿的命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披麻蒙灰,否则我们会「太属灵」、「太伟大」、「太老练」、「太重要」了!神如何拯救尼尼微的恶,也要如何拯救我们的恶。但愿我们在此学到这个重的功课。 【⑶抛(Hurl)】 神为什么抛给我们一个环境?为什么神给我们一个难听的声音?给我们一个难看的脸色?你是否在看到一张晚娘面孔后,整个礼拜都像长了大麻疯一样的难受?不要忘了,不要问:「神啊!你怎么给我看那张晚娘面孔呢?好像我欠她一百万美金似的!」神是把这个晚娘面孔抛给我们,但我们不能把货物抛到海里面就算了,乃是要像约拿自己被高举抛到海中一样,要像主耶稣被愤怒的人群高举,并钉在十字架上一样,学习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背十字架就是打「岔」的记号,把我们整个人打「岔」了,直等到我们说:「我愿意被抛在海中!」,果然,神把我们的问题结束在十字架上。 「天天背起主的十字架」这句话,不是单单指着出车祸说的,因为没有那么多车祸可出;也不是指着出麻疹说的,因为不可能出那么多麻疹。乃是在我们的办公室里、在我们的家里、在所有爱我们的人当中……,神每天不知道要抛给我们多少个大风,但那都是一个要把我们这个「人」抛掉的机会,好让基督在我们身上更多的加添。这就是神在约拿身上所要做的工作。 【⑷安排(Appoint)】 我们千万不要以「丢货物」来贿赂自己的良心。如果这个功课没有学透,风浪是不会停止的;直等到有一天,我们满足了神的心意,愿天天舍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主,为每一个难听的声音来感谢主,为每一个难看的脸色来赞美主,说:「主啊!借着这个机会,让我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我这个人老早就该钉在十字架了。」我们这个人应该被抛在海里、应该被带到死地、应该遭人白眼、应该被踩在脚底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习成为一个谦卑的人一个温柔的人,才能够变成一个忍耐的人。然后会看见一个奇妙的「安排」。神「安排」大鱼、蓖麻,为着拯救我们;神「安排」了虫、东风,为着审判我们。每次拯救都带着审判,每次的审判都带着拯救;这就是十字架奇妙的工作。 【⑸呼喊或求告(call)】 有一个重要的字在本卷书中也出现了好几次,就是「呼喊」、「求告」。第三章,神向尼尼微「宣告」,原文是呼喊。那个宣告就是宣告尼尼微的恶,也就是宣告我们的恶,结果人在苦难中就求告神了。所以我们听见水手的求告(一14)、尼尼微人的求告(三8)、船主叫约拿求告,以及约拿自己的求告(一6;二2)。 【⑹惧怕(Afraid)】 其次「惧怕」这个字也是很重要的。这字只出现在第一章。水手们起头是惧怕(一5),然后「大大惧怕」(一10),以后是敬畏(一9),最后是「大大敬畏」(一16)耶和华。这是本书特有的表达方法,就是使用渐进扩展的语句,增强某些观念。又如:第一章2节,第三章2节形容尼尼微大城,第三章3节,第四章11节均以这种笔法,继续加强形容尼尼微之大。 【⑺回转或后悔(Turn、Repent)】 在第三、第四章的尼尼微人并不惧怕,但他们需要什么呢?需要「回转」(三8—9)、需要「后悔」(三10,四2)。所以经上说他们转离他们所行的恶道。很有趣的是,当尼尼微人回转的时候,原文圣经说:「神就从烈怒中转回并且后悔。」神的态度是跟着尼尼微转变的。我们这些「约拿」跟尼尼微是一样的,我们回转了,神也就转回了。这是多么希奇啊!我们总要拒绝肉体的软弱,离开我们的恶, 因为十字架跟我们的恶是势不两立的,只要我们回转,神就跟着我们回转。这实在是太荣耀的事,也是我们太不懂得的事。 【⑻逃(Flee)】 此外,「逃」这个字在本卷书中也是很重要的字。第一章3节说约拿逃往他施;第四章2节说约拿「急速逃」往他施。这又是一个渐进扩展的描述。 【⑼下(Go Down)】 还有一个「下」字。当神对约拿说「你起来,往尼尼微去。」结果他却「下」到约帕(一3,中文作「上了船」),然后「下」到船里(一3)、「下」到底舱(一5)、「下」到山根(二6);越来越低,这正是约拿的光景。 【⑽发怒(Anger)】 「发怒」这个字不但描述约拿(四1、4、9)也描述神(三9,四2),特别在第四章,讲到约拿因为神不发烈怒而「大大不悦」(原文是大怒)。 【⑾灭亡或死(Perish、Die)】 「灭亡」或「死」在本书中也是很重要的字。船长(一6)、水手们(一14)和尼尼微王(三9)在「死」的威胁下向神求「生」。但当神垂听了他们的祷告,将生命赐给他们之后,约拿却向神求死。这又是一个反讽的例子。 【⑿爱惜(Pity)】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字,那就是在第四章10至11节的「爱惜」。第10节说:「……你尚且爱惜!」谁爱惜什么呢?约拿爱惜蓖麻,因为蓖麻为约拿遮荫而使他「大大喜乐」。第11节说:「……我岂能不爱惜呢?」谁爱惜谁呢?神爱惜尼尼微人,因为尼尼微人如同浪子回头,使父亲「欢喜快乐」(路十五32)。 【万事互相效力】 以上十二个钥字,看来真是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但当我们把它们连结起来,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出现了。第一,我们看见神工作的对象,就是「大」尼尼微和「大」约拿,两个都是大的。第二,神工作的原因在那里?尼尼微的恶和约拿的恶,就是神工作的原因。第三,神工作的方法是什么?就是「抛」掉。神把环境抛给我们,要我们把「自己」抛掉,这是十字架的工作。然后神借着「呼喊」、「安排」,使人对他的工作产生反应。水手的反应是「惧怕」,他们不愿死亡;尼尼微人的反应是回转不致「灭亡」;约拿的反应是「逃」、「下」、「发怒」、「求死」。最后,我们看见神工作的最终解释,就是那两句话「你爱惜」和「我爱惜」。
因着十字架的工作,约拿开始学习爱惜神所爱惜的。现在,他和神的方向不只是一致,而且有一颗像神那样大的心。这真是神迹啊!如果要在圣经里面找一个神变化人的例子,约拿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样的人,他的心真能像神那么大吗?感谢主,神能做到他自己所要达到的。 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遭遇、每打一个喷嚏、每一次伤风感冒、每一次难看的脸色和难听的声音……都不是偶然的,都连结于宝座上神的旨意中,使得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让我们能模成神儿子的形像。愿神常对我们的心灵深处说话!── 陈希曾《与主同轭──约拿书剪影》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