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历死而复活 读经
:
「约拿在鱼腹中祷告耶和华他的神,说:『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你就应允我;从阴间的深处呼求,你就俯听我的声音。你将我投下深渊,就是海的深处;大水环绕我,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我说:我从你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深渊围住我,海草缠绕我的头。我下到山根,地的门将我永远关住;耶和华我的神阿,你却将我的性命从坑中救出来。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我就想念耶和华;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达到你的面前。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但我必用感谢的声音献祭与你;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救恩出于耶和华。』耶和华吩咐鱼,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拿二1~10) 今天,有的人上祷告山祷告,有的人关起门在内室祷告…人们在很多的场合中祷告。然而,神如何帮助我们、带领我们、雕刻我们呢? 我们认为鱼腹是不能祷告的地方,但是约拿在船上只能睡觉却不能祷告,于是神让他经历死而复活,叫他被困在鱼腹中,结果我们看到约拿不只祷告而且是从灵里深处发出来的。 我们平常在聚会中祷告,往往十句有九句是讲给别人听的,让人觉得我们多么属灵!祷告词愈漂亮愈属灵,难得有几次是真的在神面前祷告。但是,在此我们看到约拿的祷告,是从灵里深处发出来的祷告,是在鱼腹中,一个令人难挨的祷告之地。 鱼腹是最奇异的祷告地方,一个人如果愿意让神来制作与雕刻的话,神常常会把他带进像鱼腹这样的环境里,使他感觉已到了绝望的地步,如保罗所说的:「连活命的指望都没了,因有死的判决在我身上。」那种感觉,就是神已经把你带到绝望之地,觉得自己根本就是死囚,毫无再生的机会;但是保罗又说:「我们不靠自己,只靠那叫死人复活的神。」这就告诉我们,神曾把保罗放在鱼腹里。 所以万一有一天,我们失业、失恋或失去很多的东西……,那时的感觉就好像有死的判决在身上一样。神为什么要这样把我们带到「尽头」?其实,这尽头就是「死」的代表,亦是绝望的意思,使我们不再靠自己,单单依靠叫死人复活的神。保罗说他曾救我们脱离极大的死亡,但是现在仍要救我们;这不只是过去从永死中拯救我们出来,他还要把我们放在死地。保罗又说:并且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保罗因此甘心为福音的缘故,天天被交于死地,忍受恶名和羞辱。 一个真正神的仆人,真正爱主跟随主的人,必能从哥林多后书中有所领受,而得知保罗是怎样的一个人?保罗是一个在鱼腹中的人。许多时候,我们看到一棵树很高很大,令你十分羡慕,但是看不到那棵树的根,扎得到底有多深。保罗的秘诀在那里呢?哥林多后书给我们看见保罗的特点就是:当他身上有死的判决,像死囚一样的时候,他知道一件事,叫他不依靠自己,而依靠叫死人复活的神。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约拿才有了第二章在鱼腹中发出来的那段祷告。 【约拿祷告词的特点】
根据很多圣经学者推断,约拿这段祷告不是一进鱼腹里就发展的,乃是在鱼腹中将近三天三夜之后才作的。这篇祷告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他的祷告里没有祈求,只有感谢。虽然在他的祷告词中有出现「求告」两个字:「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你就应允我。」然而这段话,与其说是祷告,不如说是述说神在那段时间为他所做的;那段时间乃是代表一段路程,而当他描述这段路程时,他回过头想:他曾经祈求,神也答应了他。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不是祈求,而是充满了感谢,因为他晓得他的生命不会枯萎,而且不久之后必从神得着释放。 所以同样地,我们基督徒一定要有「死」的经历,而这「死」并不是绝望,乃是通到生命的一道门。因此,什么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在鱼腹里,就应当感谢主,因为从约拿的经历告诉我们:复活在望、荣耀在望、丰收也在望!后来神就吩咐鱼把约拿吐在旱地上。 约拿祷告的第二个特点,是他的祷告词都引用诗篇的话。第二章第2节引诗篇一二十1;第3节是引诗篇八十八6和四十二7;第4节引诗篇三十一22;第5节引诗篇六十九1;第6节引诗篇四十2;第7节引诗篇一四三4;第8节引诗篇三十一6;第9节引诗篇五十14;三8;一一六17~18。 【用神的话来祷告】
许多时候我们不知怎么祷告,但是感谢主!圣经有一条路,特别是约拿的故事,让我们学习应该怎样祷告。我们知道,人的话永远赶不上神的话;很多人站在讲台上喜欢引用莎士比亚的话,喜欢引用名人的话,这都是很好的;但是远不如神的话来得更美好。约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危难中,那些祷告的诗篇不但成了他的祷告词,也成了他的能力。所以,最好是把神的话丰丰富富藏在心里而化为祷告,千万不要认为这些话无关紧要,因为主耶稣常因着某人凭信心说了「一句话」就救了人。 所以我们不要说我们不祷告或不出声音,主反正知道就可以了!不错,神实在是知道的,然而我们不但要出声祷告,而且祷告的话还非常要紧。我们来到主面前往往不晓得要讲什么话,若能找到合宜的话,就是找到了Rhema(生动而属灵的话语),亦是找到了答岸。 许多时候,我们的祷告只是报告或祈求,但约拿的祷告不是祈求也不是报告,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学习。我们要祷告到什么地步为止呢?答案是要到「里面通了」为止。里面通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里面出现或是有了神的话,可以不必再求下去,确信主耶稣必行「医治」;而这「确信」往往是根据「一句话」而得。有一位弟兄生命垂危,一位姊妹祷告说:「在阴间里没有赞美。」结果就因着这句话,使那位弟兄转危为安!所以我们要相信神的话,句句都是他所默示的,可以变成我们的祷告。 我常常建议新蒙恩的弟兄姊妹,最好把诗篇第一篇到一五十篇里面祷告的话都找出来,并且尽力去背熟它们,一旦落入「鱼腹」那种艰难的环境,不知如何祷告时,那诗篇的话将成了我们里面的祷告,并且是很有膏油的。这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祷告之路。 在巴西圣保罗市有一班基督徒,他们祷告的话都是运用圣经里面的话,就像约拿在鱼腹里的祷告一样。我相信这样的实行方式,对年轻人应当有很大的帮助,但千万不要把它变成机械式,乃要使之如同Rhema话语(生动活泼而属灵的话语)存在心中,因为那是诗人在神面前倾心吐意所用的句子,是经过圣灵吹气的,因此成了神的话,也是最好的话,就像金苹果落在银网里一样。 我们来到神面前,把经上的话化成祷告,不但自己得了帮助,并且会产生「深渊与深渊响应」的效果,很多的弟兄姊妹也得着帮助;因为那些祷告词说到了他们的心灵深处。所以约拿书第二章让我们学到很重要的功课,就是应该常用诗篇,或者神的话来祷告。这意思是说:平常就把那些话存在心里,等到圣灵感动的时候,就会叫我们想起那些话,来抒发我们里面的痛苦、悲哀、失望或沮丧的感觉;在那样的情况中,那些话,不只是「话」或是「祷告」,也自然成为我们与神,或神与我们的「对话」了。所以那些话当然就像Rhema一样,丰盛地充满在我们的生命中,喂养我们,帮助我们,这是非常要紧的。 约拿的这段祷告,都是述说已经发生过的事:从他被抛到海中开始,一直到他被放在鱼腹里为止;他以祷告的方式并藉诗的体裁把那整个的过程描写出来。他祷告神说:「我遭遇患难求告耶和华,你就应允我;从阴间的深处呼求,你就俯听我的声音。」在此,我们要看神是怎样听他祷告的,因为他这次的祷告跟从前不一样。我们知道他被带到阴间的深处,那当然就是死,神听了他的祷告,然而却把他从这种死带到另一种死。这说法令人难以领会,但你再读下去,就明白了。 【两种「死」】 这段经文在原文里开了两个「深处」(belly),或「肚腹」这字。阴间的深处在原文就是阴间的肚子。所以有一种死是在阴间的深处或者说是阴间的肚腹;还有一种死是指在鱼的肚腹而说的。我们没有想到有这两种的「死」,而最令人害怕的「死」是阴间的肚腹,那种死真是绝望的死,完全无救了。然而当约拿落入这种情形的时候,他就祷告呼求;严格地说来,他这样做是合乎神旨意的。至于经上所说:神带领他的儿女经过「死」荫的幽谷,那个死不是指阴间的永死,不是落在阴间的肚腹里的死,乃是指着鱼肚(belly)里的死。 明白了「深处」、「肚腹」以后,我们再看约拿以下的祷告词,它可分为两段,第一段停留在第4节末了:仰望你的圣殿;第二段在第7节末了:进入你的圣殿,达到你的面前。第二段在原文意思是说我就想念耶和华,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达到你的面前。所以理所当然的,这两段都是用「圣殿」来做结束。因此我们可以明白约拿的这个经历是怎样的情形。第2节是个引言,告诉我们下面所要发生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说约拿在形容他亲身经历的事,乃是从他被水手抛到海中开始叙述。他说是神将他投入深渊,就是海的深处,但我们知道明明是水手把他投到海里的;因为那时约拿的感觉不认为是水手,而认定是神的手把他投到深渊里。 【十字架的「苦难」】 我们不要认为苦难就是十字架;不要说车子爆胎了,被开了罚单,或是被老师罚了,遇到一大堆不愉快的事…就称之为背十字架;有时甚至被父亲骂了一顿,就认为父亲成了自己的十字架;这是很可笑的! 圣经上所说的十字架只有一个;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乃是基督的十字架。但是主说如果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这样说,基督的十字架又为什么成了他(约拿或我们)的十字架呢?如果约拿只注意是水手把他丢入海里,那叫做苦难,而不叫做十字架;但是当约拿从深处知道「神叫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时,他就不觉得是水手逼迫他,而觉得是神的手为着爱他的缘故而雕刻他,这样才真正叫做基督的十字架,或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基督。 约瑟明明是被他兄弟出卖到埃及去,然而他却对兄弟们说:「你们不要自忧自恨,这是神差了我在你们以先来的,为要保全生命。」约瑟绝不可能那么健忘,不记得哥哥们所给他那么重大的打击,但他知道那是神打发他们做的,不是他们卖他的。所以,什么时候你觉得丈夫一直压迫你,或者妻子啰嗦你,或者父母管束你太严苛…如果我们只觉得是受压迫,只觉得是别人得罪自己,那么,这不过是苦难,而不是十字架,也不叫鱼腹。那什么叫十字架呢?就是告诉自己万事互相效力,所临到的都是神所做的。 保罗写信,没有说他是尼罗王的囚犯,或说他是罗马的囚犯。事实上,是尼罗王把他关在监牢里的,但他却说自己是为主耶稣基督被囚的。这非常要紧,他为我们解释了十字架的定义。 如果你一直注意某某人逼迫你,其某人欺负你,其某人对付你、某某人对你耍手段,那你里面一定很不平衡,必像野牛一样乱窜而没有安息。然而什么时候我们能进到安息?就是我们与主同负一轭的时候。那时你会看见我们的主在地上的一生,只是受辱与迫害;工作没有一点果效,传福音也被人拒绝,自己人不接待他…就在那样的时候,他竟然能说:「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他没说为什么这些人不接待我?所以十字架就是从神手里接过他所量给我们的。这也叫「我们的十字架」。这是非常重要的点。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某人可恨,就说某人做了我的十字架;若是如此,你背的就不是十字架了! 有许多年长的告诉年轻的弟兄说:如果你要走到地毯的那一端,你要先准备好有一个将会在你旁边唠唠叨叨几十年的人,要好好考虑哟!在此,我要告诉你两种对待另一半唠叨的态度:一是真的一辈子老是被唠叨而受苦;另一则是感谢神,为着神给你唠叨的妻子而感谢,你要说我的另一半是更好的一半。所谓更好的一半就是神要带她到成熟的阶段,能与你同负一轭;换句话说,就是你与基督同轭。 约拿书二章3节说:「你将我投下深渊,就是海的深处;大海环绕我,你的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这句话是引用诗篇四十二7的话,讲到「波浪洪涛都漫过我身」,很明显是讲到主耶稣钉十字架的光景。所以我们就被带到一个经历,好像主在十字架上的经历,这才叫做十字架。十字架的目的是要结束我们这个人,把我们这个人带到尽头,就像约拿在二章4节所说的:我在你眼前虽被驱逐,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 【主啊!我是被你驱逐的!】 这句话怎么讲呢?我们都记得明明是约拿自己驱逐自己,怎么说是神驱逐他呢?这有一层很深的意思。许多时候,神行事常常照着我们的意思办,照着我们的意思成全我们,然后在这件事上让你好好学功课。就好像一个做女儿的,一面和她父亲坚持要和某一人同负一轭;她父亲把很多坏处分析给她听了,但她还是非嫁不可。做父亲的只得说「好吧!」虽然如此,并不代表心里喜悦这样做。约拿当初明明坚持自我放逐,神只好让他得着想要得着的。结果在那般景况下,他会有所感触地说:「我从『你』跟前虽被驱逐…」。 人就是这样矛盾,分明是被老板炒鱿鱼了,但不说自己被「炒鱿鱼」,而宁可说「我不干了」!两句话其实是同样一件事,然而有时我们为了保护自己,而先下手为强地说「我不干了」来顾全自己的面子。就以约拿来说,他原是自我放逐的,但是当神成全他的意思时,他就真的吃到了「被驱逐」的果子。这就是约拿当时的感觉。 被驱逐的意思,严格说来就是死的意思。因为在圣经里,死是与生命隔绝,与神隔绝。所以当约拿往下沉、被淹没的时候,一面是死的经历,另一面是死的感觉。那死的感觉是痛苦的感觉。为什么?因为他原是一直活在生命的光中,一直瞻仰着神的荣脸。像这样特别爱主、与主天天有甜美交通的人, 如果真的从神眼前被驱逐的话,就没有一种痛苦比这种痛苦还深。它真是难以形容,所以圣经喻之为「死」;那种感觉就像死一般。 然而,这死的感觉对这人来讲却是个拯救。有很多做父母的,平常和儿女问的交通很甜蜜;一旦儿女犯错了,就不愿看到他们,见面时一句话都不说。这对儿女来说比用鞭子打更那受。如果平时的爱是真实的,那种断绝与儿女交通的关系,对他们真是最大最大的惩罚,使得很多做儿女的因为爱父母的缘故,宁可放弃罪而从路上转回,这正是神给我们最大的拯救。所以当我们什么时候背叛神、离弃神或是顶撞神,我们里面一定有一种感觉,正像父母对儿女断绝交通一样,非常渴望恢复交通。 感谢主!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一切的罪,我们与他的交通也就恢复了。诚如大卫所说的,但愿仍得着救恩之乐(诗五十一)。 【主啊!我仍仰望你的圣殿】 约拿就是如此,当他背叛神而自我放逐时,还自以为非常英勇、非常有牺牲的精神,结果他尝到了苦果,深深感到被驱逐的难过!虽然如此,他还是说:「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这就像彼得一样,三次不认主而失败了,但他仍然看着主的脸;否则,当主耶稣后来看他的时候,彼得根本就不可能看见主。所以求主怜悯我们,让我们明白约拿的心态,虽然他失败了、他软弱了,并知道与神隔绝被驱逐了,但他说我仍要仰望你的圣殿。那种渴望比从前更深,因为没有失去神的同在就不知道那是何等可怜;没有失去神的同在就不知道那时何等难忍。如果从来没有经历与主的交通,就不知道与主交通的甜蜜。如果你不觉得与父母的交通很宝贵,你可以离家出走,使父亲管不到你,而感到更清静;真的这样的话,那就没希望了。感谢主!约拿是合神心意的,因此我们看见他能有这样的祷告。 以上我们所看的,是约拿死而复活经历中的第一段,结束于「仰望你的『圣殿』」;在他往下沉淀的情形下,他仍仰望神的圣殿。他说诸水环绕我,几乎淹没我,海草缠绕我的头,因此我们相信他当时一定是晕头转向,危急万分。然后他又继续说:我下到山根,地的门将我永远关注。这很明显证明他一直往下沉,最后「几乎」到达山根。阴间在什么地方呢?根据犹太的遗传或是旧约的领会,阴间乃是在海底下,就是在沧海和地底下;所以如果你已摸到山根而且到地的门,你就得要被它永远关注了;换句话说,快要接近「死」了,也等于接近阴间肚腹里了。这种死就真是绝望的死。 【死里复活】 以下我们就要说到约拿死而复活经历的第二段。这一段开始于第5节「诸水环绕我…」到第7节「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感谢神,约拿经过祷告呼求,神救拔了他,因此他在继续的祷告中感谢神说:你却将我的生命从坑中救出来。这是什么意思?是告诉我们:根据神的旨意,他绝没有要一个基督徒死在阴间的肚腹里,因为那一进去就不能出来了。神给我们死而复活的经历,那个死不是阴间肚腹里的死,乃是「在鱼腹中的死」,也就是说,性命从坑中被救出来放在鱼腹里。 鱼腹的死和阴间的死有所不同。阴间肚腹的死是完全的绝望;而在鱼腹中的死则表示神已经把人放在复活的根基上,只不过再等三天三夜,就要把他从其中释放出来。也就是我们与主同死同复活的那个「死」。所以,神在我们身上所做的,不是毁坏的工作,不是糟蹋的工作,不是叫我们枯萎……每一次神把我们带到死地,就是复活在望之际;没有一次不是这样的。苦难有两种:一是绝望的;一是有如妇女产难的痛苦。后者是有盼望的,因为就将有一个新生命来到人间。所以鱼腹的死可以用产难为代表,其结果乃是「生命」。因此,这个死,实在说来乃是生命之门,至终带我们进入复活。 我永远不会忘记四、五年前,我患眼病。那时我的视力日渐微弱,终至全然看不见的地步。但有事必须到洛杉矶、旧金山一带,也不知一路上是怎么走的,因为根本看不见马路。用餐时,竟把桌上摆的餐巾当做鳗头,拿起来就吃。直到要开刀时才得到神话语的安慰。他是用以斯帖记第九章。当时仇敌的诡计是要把十二月十三日做为灭以色列人民的日子;那一天哈曼如果真的得逞的话,那我们也就没有今天了。但是神扭转了十三、十四日,使那日子成了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大日。 我在那段很长很长黑暗的日子里,常听人唱一首「明天会更好」的歌。我不知道那首歌的作者的灵感从那里来的,但当时对我而言,只感觉义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愈照愈明,这歌声帮助我很多。那时我对外面的感觉愈来愈昏暗,对这世界不存有多少希望;然而我里面却很平安,主使我好像经过十二月十三日一样。所以当我被放在手术台上的时候,麻醉药虽使我昏昏沉沉,但我里面却有很清楚的感觉,就是以斯帖记九章的那种感觉;不是十三日乃是十三、十四日,因为这是神对他子民的承诺。神没有意思要撕裂一个人或毁坏一个人,他永远是做恢复的工作,复活的工作。 【祷告进入神的殿】 所以,如果有一天ban,神让他进入一种感觉,好像死一般,你不要被仇敌欺骗了,我们不是下到山根,不是被关在阴间肚腹里;我们乃是根据祷告,也因着神的旨意,而被放在鱼腹里。那是「jin有福的死」。亦即人被带到尽头,然后叫基督住在我们里面,而有了复活的生命。因为神是叫死人复活的神;所复活的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这正是神给约拿最好的功课。 如果一个基督徒希望能够有效的事奉主,被主大大的使用,在他身上必须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再有自己,只有基督。因此,他能与基督同轭,经历与主同死、同复活。这整个经历,就是约拿书第二章第2节至第6节所祷告的。 神真的听了这祷告,把约拿放在鱼腹里,他接着又说:我心在我里面发昏的时候,我就想念耶和华;我的祷告进入你的圣殿。这和前段不一样,因为神已经听了他的祷告,并知道祷告已经进入他的圣殿,达到前面,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已经被放在鱼腹里,已在「复活」的根基上,这就证明神听了他的祷告。所以,我们向神最伟大的祷告,就是被神放在鱼腹里,亦即放在复活的根基上。这一方面显明了我们得救的地位;一方面更让我们认识神的确做这样的工作。 【压制良心的「虚无」】 约拿接着在第二章第8节说:「那信奉虚无之神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这句话在翻译上有困难。照我所知道的翻译,应是「那相信虚无之神的人,放弃他们所当得的怜悯。」很多读圣经的人告诉我们,这一句话的应用甚为广泛,特别是用在偶像上。所以这句话中间加了「之神」这两字,很显然是指着偶像说的。 但是加尔文告诉我们,这节经文的应用应该更广一点,但在此处是有其特别的用意,就是专指约拿而说的。当约拿真的经历死而复活以后,他得了教训,也就是他的结论——「那相信虚无的人离弃怜爱他们的主」或者「那相信虚无的人放弃他们所当得的怜悯」。按加尔文说到这里所谓的「虚无」,原文的意思是指「在心思里所有的幻想和所有的发明」说到。而这幻想和所有的发明是让人自己安慰自己、自己欺骗自己、或者说用这些东西催眠自己。这就给我们看到约拿的症结所在;他原先那不听神旨意的最高尚原因,原是虚无的,乃是他自己发明出来的感觉;没有一个人可以凭着任何的理由来顶撞神、离开神、背叛神…他现在明白了。所以,这是他所学到极为深遂的功课。 许多时候,我们良心不平安,觉得没有与神同在,违反了神的旨意,我们就用自己发明的「虚无声音」把良心的感觉压下去。现在约拿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因此说相信虚无的人放弃了所当得的怜悯。这话一点都没有错。这个功课真是他经过死而复活并与主同轭才学到的。这实在非常宝贵。然而,这并不是整个祷告的结束,整个祷告的高潮乃是在第9节:「我必用感谢的心献祭与你,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这和第一章是相对的。这里的祭很特别,是用什么来做「祭」呢?他不是用牛和羊来做祭牲,乃是用感谢的心献祭与神。 【以感谢赞美为祭献上】 我们常觉得只要身上受伤了,就表示有所牺牲,即为献祭。但赞美的祭是更深的。你的伤使你身心痛苦,但在心灵深处若仍能把感谢归给主,说:「神啊!你没有做错;神啊!你把我放在鱼腹里,你做得对。」这就叫赞美的祭,它才是最深的祷告。什么时候我们能为那逼迫自己的人感谢主,为着为难我们的父母感谢主,心虽伤痛,但在深处仍能把感谢献给他,这就是感谢和赞美的祭。很多人懂得赞美,但是不懂得赞美神;约拿作了我们很好的榜样。接着他祷告说:「我所许的愿我必偿还。」约拿曾经许过什么愿我们不知道。但在后面他往尼尼微去,我们可揣知他的愿是什么——「主阿,无论怎样,我愿意顺服你、跟随你。」这大概是他许过的愿。我们基督徒也当常常向主许愿,告诉神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全然奉献给他。 【救恩出于耶和华】
最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宣告,就是「救恩出于耶和华」。这里的救恩不是普通的救恩,是救恩的加重语气。原文里的救恩是「约书亚」,意即耶和华是我的救主。如果将新旧约连在一起,约拿虽然是旧约的人,但他深具前瞻性,给人看到基督的十字架。救恩在原文是含有「全能」的意思,所以,这句话表示带着能力的救恩,希伯来文约书亚与希腊文的耶稣,其发音、字形都是很接近的。由此告诉我们,今天之所以有此境遇,都是主为我们成就的救恩,使我们能够同负一轭,与主同死同复活。这才是救恩的全部。救恩不只给我们看见十字架的救赎,也让我们看见十字架的交托,乃是借着十字架的交通,我们的神把他更多的性情,组织在我们身上。然后我们能宣告说:救恩是出于耶和华。意思是说我们真的蒙了拯救。耶和华于是吩咐鱼,鱼就把约拿吐在旱地上。果然,我们看见约拿不只从死里经过,而且从死里出来。这就是死而复活的经历。── 陈希曾《与主同轭──约拿书剪影》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