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返回上级目录】
读经提示
1.按三1~4先知如何描写及警告雅各家官长们的罪行?
2.假先知因何假说“平安”使人走错路?对今日的基督徒与传道人有何教训?
3.神怎样对待那些假先知?
4.三8先知弥迦与假先知有何明显不同?试分点列出。(参三5~8节)
5.总括三9~11节的中心,可见当时以色列人的首领们心中最重视的是什么?现代的首领心中又重视什么?
6.按二至三章看,弥迦时代与现今时代有什么较重要的相似点?
四、官长的罪行(三1~4)
先知虽是乡间小民,却毫无畏惧的指摘那些官长和首领。神立他们作执政掌权的人,是要他们执行公平,好善恶恶。岂知他们仿佛是一个未曾知道“公平”为何物的人。他们反倒恶善好恶,滥用权力,剥削人民,假公济私。在此先知用了最尖刻的描写,说他们是“从人身上剥皮,从人骨头上剔肉”,意思是他们尽一切所能地榨取民间所有的。在别人饥饿的时候,他们仍享用美食,正像古代圣贤所说“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他们竟妄用权力在应得的俸禄之外,还吞吃人民血汗所得的有限财物。
所以先知警告这些人:“到了遭灾的时候,他们必哀求耶和华却不蒙应允。”他们不该错过现今还可以悔改求告神的机会,因为等到神报应的日子,他必“向他们掩面”,按他们的恶行降祸与他们。
他们的罪行证明他们不配承担神所给他们的权柄和责任。所以要将他们的权柄交给他们的仇敌,让他们成为受辖制的人。
旧约的所罗门王,曾因求神给他智慧好知道怎样治理神的百姓而蒙神喜悦,不但给他特有的智慧,连他没有的荣华富裕也一并给了他(王上三5—15),因在神看来,以色列人的君王,就像牧者为神牧养他的百姓。所以先知在此指责的话,有牧人宰吃羊羔的背景。可惜当时的君王和首领,都像坏牧人,只宰吃肥羊,却不喂养照顾他们。这些话也按属灵的教训,警告今日在教会中作神管家的人。不要只贪图安逸的生活,轻忽神的托付,享受权利却不心尽职。
五、先知的罪恶(三5~8)
三5——“论到使我民走差路的先知,他们牙齿有所嚼的,他们就呼喊说:平安了。凡不供给他们吃的,他们就预备攻击他。
先知应当指责神百姓的罪行,领导他们走正路,岂知那些“先知”只为糊口而工作,使神的百姓走差路。弥迦在此很坦率地攻击这些假先知。他们口中所呼喊传说的,是根据他们牙齿所嚼的。凡以美物供他们食用享受的,“他们就呼喊说平安了”,“凡不供给他们吃的,他们就预备攻击他”(三5)。他们的信息,竟不是根据神的话语,而是根据自己的口福和肚腹。他们把先知神圣的职任变成商业化的职位。结果使他们自己的心灵完全陷在黑暗中。主耶稣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五21~24)。
又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
他们的心既然事奉玛门,虽然占有一份事奉神职位,口里所说,心中所想,自然就“身不由己”而受玛门的支配了!
三5末~7——“耶和华如此说:你们必遭黑夜,以致不见异象。又必遭遇幽暗,以致不能占卜。回头必向你们沉落,白昼变为黑暗。先见必抱愧,占卜的必蒙羞,都必捂着嘴唇,因为神不应允他们。”
在信仰混乱的世代,人们对于先知实在难以分辨孰假孰真,但神决不会不知。神的信息不临到他,不给他话语和启示,以致他只有属世的学识、人间的哲理、合乎潮流的理论。神藉先知宣告说:“你们必遭黑夜”,在这两节中,黑夜、白昼都按灵意解,因紧接“你们必遭遇黑夜”之后下句说“以致不见异象”,可见这黑夜象征属灵光景的黑暗,没有异象与默示。按吕振中译本此节译法与多数英译均接近:“故此,我必给你们黑夜,全无异象,必给你们黑暗,全无占卜。”
今日的传道人应当省察,为什么在神面前得不着亮光:是否因为我们的心被物质或金钱的诱惑所支配?我们的信息不是根据圣经的真理,而是根据人给我们的好处有多少?是谁常常供给我们的需用,因而向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这是否就是我们的心灵黑暗,在神跟前得不着亮光的原因?
三8——“至于我,我藉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公平才能,可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
显然弥迦和那一切假先知不同,就是他藉耶和华的灵,满有指责罪恶的能力。注意本节先知解释对于自己所得的能力有三样东西是一个要指责罪恶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就是:力量(藉神的灵而有的力量)、公平和才能。要指责罪恶不但要有属灵的能力和胆量,还要有“公平”的态度和可以把罪恶刻画出来的才能。这些都必须自己在神面前存有纯净清洁的心。为什么那些为口福的先知不能像弥迦这样指责罪恶?因为他们的心有所贪图,自然就不“公平”,既没“公平”的态度,也就看不清是非黑白,看不见什么是当指责的罪,这样当然更不晓得是怎样把人的罪指明出来,也得不到圣灵所赐的胆量了。所以弥迦所提的三样,最重的还是“公平”。这“公平”不只是对事物观察的不偏不倚,也表示先知本身在神面前的良心公正无私。这是神的仆人可以支取圣灵的能力,和支取才能指明罪恶的重要秘诀。
六、小结——领袖们的罪行与恶果(三9~12)
在这几节中,先知总结雅各家的罪,应由他们各方面的领袖、官长、祭司、先知们负首要责任,而这一小段中的11节:“首领为贿赂行审判,祭司为雇价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可说就是全大段的中心,因为他们各方面的领袖的一切行事都以“钱”为先决条件。“钱”决定了他们是否行审判,也决定了是否施训诲……及一切活动的理由。他们露出强暴的丑恶本相,或表现得恭恭虔诚,都是为物质好处的缘故。至于所谓的公平、正直、怜恤……,都是附带的装饰和欺骗良心不得不加上去的,“配备”而已!
“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这话却不是只对穷人说的。反而多半对有财有势的人说的。从这些以色列人的首领、祭司、先知的贪财枉法,可见钱财的迷惑,不但腐蚀了执法的人,也腐蚀了当时的宗教领袖,他们甚至利用神圣的职分作为得利的门路,正像新约时代假师傅所作的(提前六5)。注意11末句:“先知为银钱行占卜”,显明这些“先知”是假的,因摩西在律法书上明文禁止占卜(申十八10~14)。
在金钱“挂帅”的原则下,不论政治或宗教的领袖们,都在恶事上同心,“他们厌恶公平,屈征正直,以人血建立锡安”(9~10节),靠强权枉杀……,保持表面的安全与秩序。更可怜的,是他们却自欺地在自己的幻觉中捏造神同在的证据,然后自我陶醉地说:“耶和华不是在我们中间么?灾祸必不临到我们”(11节)。当时亚哈斯王既用大马色偶像之祭坛代替圣殿的燔祭坛(王下十六10~16),可见他们对敬拜偶像与敬拜独一真神,已混淆不清。可能因为圣殿与其中的事奉制度仍在,所以他们自欺地说耶和华与他们同在;却忽略了他们已经违背那比圣殿更大的神。
但这简单的描写已显示当时以色列人灵性堕落与麻木,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神唯一可行的方法是降灾祸,借着战争的急难,重重的惩治他们。先知最后的结论是:
“所以因你们的缘故,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高处”(三12),也就是说整个耶路撒冷会被彻底破坏,成为平地一般。
暴力、金钱、自欺,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正像洪水前挪亚时代的人那样,“地上满了强暴”(创六11),若以色列人不该轻忽先知的警告,这时代的人更不该轻忽使徒的警告了——“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彼前四7)。 ── 陈终道《弥迦书讲义》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