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返回上级目录】
五、劝告同胞及时悔改(二1~3)
二1、2“不知羞耻的国民”——这句话不是指一切列国的国民(参英译圣经),乃是特指犹大人,他们被称为“不知羞耻的”或说是厚脸皮的人。他们原是属神的子民.竟然不知羞耻地行各种邪淫的恶事,把至高的神与各种偶像并列,既敬拜耶和华;又指着玛勒堪起誓,在生活的享用上不仰赖耶和华的供给,却用强暴和诡计,取得财物。在国家濒临亡国的边缘时,不倚靠万军之耶和华,却厚着脸皮地求取曾一再侵犯本国的亚述与埃及的保护。先知在此呼吁同胞当趁神的命令没有发出,神发怒的日子未到以先向神悔改,寻求公义谦卑。
谦卑是在神前的态度,公义是对人的态度。先在神面前谦卑,才真正会在人前公义。
注意第三节提及寻求神的人所应注意的事有四:
1.神的典章——“世上遵守耶和华典章的谦卑人哪”,这话似乎有历史背景。约西亚正在位第十八年,曾因在神的殿中找到律法书而引致一项大复兴,全国人民遵守逾越节(王下廿二至廿三章),并且洁净圣殿,情况热烈,空前未有(王下廿三22~25)。寻求神的人必须先寻求神的话,照着神的话语——圣经——所指示的来寻求他。
2.神自己——“当寻求耶和华”——犹大人一直在寻求神所赐给他们的好处。他们的眼睛一直看着好处,结果,凡是可以让他们得着一点眼前好处的,他们便都要寻求。先知在此提醒他们要寻求耶和华,耶和华本身胜过一切的好处,正如诗人所说的:“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十六2),有了他就有了一切好处。但若只寻求“好处”,倒可能使我们失去了他。
3.神的品德——公义谦卑——“当寻求公义谦卑……”是属神的品德。先有了神,才会有神的品德。不以神为中心而寻求“公义谦卑”,所得着的,可能只是“经过粉饰的骄傲”和“表演式的谦卑。”
4.神的审判——“趁命令没有发出,日子过去如风前的糠……他发怒的日子未到之先,你们应当聚集前来”——神的审判有他一定的时候,当趁他审判日期未到之先及时悔改,切勿因神的审判尚未来到,便以为神不会审判奸恶。
二3:“或者在耶和华发怒的日子,可以隐藏起来”——本句最重要的意义,在表现出真诚向神悔改寻求神的人所存的心态与期望,而不在显明寻求者的信心之强弱,或是否蒙了怜悯。
第二段
预告列国必受审(二4~15)
二章四节至十五节
读经提示
1.细读全段,列出先知警告那些国家将受罚,并在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
2.那些不认识神、不理会神的人民,神会任凭他们一直作恶吗?对我们有什么教训?
3.尽量从旧约历史中找出本段所提的外族人对以色列人已往的关系。
上文先知是指责犹大的罪——不专心敬拜真神,所以必受罚。本段则预言犹大周围的列国也必受罚,不但因他们本身的罪,更因为他们恶待神的百姓。先知将本段信息穿插在对自己同胞的警告中(上文第一章与下文第三章都是警责犹大人的话),说明神要审判所有人的罪,不论那些罪犯是怎样的人。
先知说预言,按当时所受灵感,记下所得启示,基本上他们不是真正的作者,真正的作者是神。他们不是预先经过长时间周详的计划,创作一种“默示”,使人读起来层次分明,且因他们说预言常以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为第一对象,所以更无法预定要说什么,加上他们自己内心对神的的信赖与盼望,常与当时代人民悖逆神的社会状况不同。这样,他们所说预言,按每位先知来说(每卷先知书而论),上下文未必同一题目、同一对象、同一心态,就不算奇怪了。所以先知书中,常在严厉责备中穿插了满有盼望的应许。在责备选民中又会忽然转向责备外邦列国。有时像一篇宣言、一则通告,有时像一篇苦口婆心的训词,有时像一首哀歌,有时像一篇美丽诗章,不一而足。我们不该擅自限定他们该用什么文体或方式写下他们的信息,而是应该留心他们所传的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实际教训。
一、非利士(二4~7)
二4:“迦萨必致见弃,亚实基伦必然荒凉。人在正午必赶出亚实突的民,以革伦也被拔出根来。”
迦萨、亚实突、以革论都是非利士的名城。非利士人从以色列立国以来一向都是神的百姓的劲敌。但先知在此预言非利士人之地必被毁灭,以致无人居住,变为羊群躺卧之处。
注意:第七节“……必为犹大家剩下的人所得……”,——1948年以色列人复国之后,非利士人之地已实际包括在以色列国之内。(参大英百科全书之世界地图1977年版)。
祭司以利年间,以色列人饱受非利士人欺压,甚至约柜也被掳劫到非利士地,运到亚实突的大衮庙中,后又转到以革伦城(撒上四一五章),直到大卫年间才将非利士人平服。
二、摩押与亚扪(二8~11)
二8:“我听见摩押人的毁谤,和亚扪人的辱骂,就是诽谤我的百姓,自夸自大,侵犯他们的境界。”
圣经常将摩押(Moab)与亚扪(Ammon)放在一起,因这两族的人都是罗得的后代(创十九38)。先知耶利米与以西结都曾提到摩押与亚扪的骄傲与毁灭(耶四十八26~44;结廿五1~11)。先知预言他们的地要完全荒凉,“变为刺草、盐坑、永远荒废之地”(9节)。
注意先知提到“盐抗”,并说他们毁灭的程度要像所多玛蛾摩拉那样。这些事似乎都含隐着罗得所遭遇之事的背景;(但古时的人将仇敌的城邑攻陷毁坏之后,亦有撒盐以象征其永不能重建之意,参士九45)。
按The New Bible Dictionary(EERDMANS)摩押人曾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征服,后又沦于波斯与若干阿拉伯部族手中,此后即不再成为一个国家。
亚扪人在士师时代曾欺压以色列人(士三13)。大卫年间,约押曾攻取亚扪人之京都拉巴(Rabbah),夺取亚扪王的金冠冕(撒下十二26~31)。以斯拉与尼赫迈亚曾严责以色列人娶亚扪女子为妻,与外邦女子结合(拉九1~4;尼十三23~31),并规定摩押与亚扪人永不得入神的会(尼十三1),即永不得归化为以色列人。圣经未明说亚扪人在什么时候遭毁灭,但阿摩司预言列国遭报时,提及亚扪人将被掳,王宫烧灭,谅必与摩押及犹大同受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之倾覆,都在阿摩司书第一章二节至二章五节那些国家的倾覆中同受惩罚。
三、古实(二12)
因古实常与埃及联盟.故圣经常将埃及与古实相提并论(赛二十3~5;耶四十六8~9;结廿九9~12)。在此先知预言古实人必被刀杀,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击败埃及时应验,其时约为公元前568年。
但比较来说,在外邦人中,埃及人与以色列人算是关系较好的国家,到底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寄居四百年,且在那里生养众多,所以在摩西律法中曾如此记载:“……不可憎恶埃及人,因为你在他的地上作过寄居的,他们第三代的子孙可以入耶和华的会”(申廿三7~8)。
四、亚述(二13~15)
二13:“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
关于亚述的毁灭,先知那鸿亦曾预言(鸿三章),但不如西番雅描写得那么凄惨。先知形容尼尼微之荒凉如旷野走兽躺卧之地,鹈鹕和箭猪要宿在柱顶,城中破落的大厦中有雀鸟鸣叫的声音,以致凡经过的人都必摇头嗤笑!
以色列曾亡于亚述,但亚述后来先后被巴比伦、希腊所灭,其毁灭之程度甚至令历史家们曾一度怀疑世上可能根本没有亚述国之存在,但后经考古家证实,才放弃这种怀疑,而圣经预言之真确,又再获得证明(参The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Moody Press)。 ── 陈终道《西番雅书讲义》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