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1-3 该作甚么?
西番雅描写耶和华的日子对全球的影响之后,再把犹大圈点出来(参1:4-13>一4-13)。在神的烈怒‘未到以先’(2节),人民若以正确的态度回应耶和华对他们生命的期望(3节),说不定可以减轻神的烈怒。在可怕和该受的审判下,仍有蒙怜悯的可能性。 第1-2节耶和华‘发怒的日子’正在逼近,故此这神谕延续上一个神谕。神对子民的不悦,不只以烈怒来表达,也在对他们的称谓上表现出来。他们被称为‘国民’(goy),这称谓通常是用来称呼异教人民的,因选民的恶行与异教徒没有分别。这国家在神面前变成祂的‘羞耻’,是祂所不悦纳的(和合本作‘不知羞耻的国民’)。神原本把这些人聚集在西乃,使他们成为祂所爱的一群,但如今他们要‘聚集’在一起,如同无价值的禾草(出
5:7>出五7、出 5:12>12),等待神愤怒的来临。 第3节在神子民中的‘谦卑人’,就是‘心灵贫乏’的人(参3:2>三2;太
5:3>太五3),他们素来都服从神,将会有机会完成盟约的要求。以色列人不可倚靠混合主义的宗教,也不可靠赖财富或势力,他们要‘寻求’3件事情:第一是耶和华自己,也就是与他们立约,又被多人所弃绝的神(1:6>一6)。此外他们还要寻求公义,照神所指引的途径过正直的生活。最后以色列人要寻求舍己谦卑的生活形式(参民
12:3>民十二3;箴 15:33>箴十五33)。
二4至三8 列国也受审判 先知向犹大和邻国宣告审判的神谕,希望藉此激励犹大以服从来回应神的呼召(1-3节)。在希伯来原文中,第4节以‘故此’一词开首,把这一段连于上文1至3节,可惜在和合本不易看出来。此神谕的结构是先从各方面向犹大攻击(2:4-15>二4-15),最后才针对京城耶路撒冷发言(3:1-8>三1-8;参摩
1:3>摩一3至摩 2:16>二16,也有同样的结构)。 非利士由5个城邦组成: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和迦特。前4者在地理上的排列是由南到北,作者以毁灭和荒凉来警告她们。文中没有提及迦特,可能暗示此时的迦特已经被灭(参导论)。‘正午’之时有猛烈的攻击;可能是指烈日之下的一次突袭(参撒下
4:5>撒下四5;耶 6:4>耶六4),也可能指一方所向无敌,半日之内已定胜负。袭击之后居民被赶逐出城。 第5节非利士人是‘海上民族’的一部分,从爱琴海迁徙过来,有一部族来自革哩底(故此在撒上 30:14>撒上三十14和结
25:16>结二十五16称之为‘基利提’人)。他们无法定居埃及,便于主前十三世纪北迁至地中海沿岸,多年来成为以色列边陲的一根刺。在这段经文中,他们被称为迦南人,这称呼是旧约圣经所独有的,因他们居住之地算为迦南人之地(书
13:3>书十三3)。神在这降祸神谕中直接向他们说话(参摩 5:18>摩五18,摩
6:1>六1)。宇宙的创造主耶和华既然有‘话’与他们‘反对’,他们怎可不惧怕,尤其是耶和华的话保证他们必被毁灭。 第6-7节非利士人聚居的中心将空无人烟,只有零星的‘牧羊人’在那里放羊,这些人将会是犹大的余民。余民在神学上的重要性有好几重意义;有时候这词是指神的审判如此广泛,只有少数人剩余下来(参创
7:23>创七23;赛
17:6>赛十七6)。另一方面,这词又暗示了希望,因为毁灭之力虽强劲,却并非绝对消灭,起码还有若干剩余的生还者。这观念在先知书并不陌生(耶
23:3>耶二十三3;弥 5:7-8>弥五7-8),它同时指出神圣洁公义的一面和祂慈爱恩典的另一面。
附注 第6节‘基利提人’(参5节)在第6节中显然亦被提及(参新国际译本旁注),在希伯来文,此字之母音转变一下就成为草场一字,‘草场’之意与上下文亦甚衔接。 这两个国家位于约但河东,其种族是源于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创
19:36-38>创十九36-38)。他们与以色列常有争执。例如:以色列在进占应许之地时,他们拒绝给飘流的以色列人过境(民 22>民二十二至民
25>二十五)。在别的神谕中,分别论到摩押与亚扪(例如赛 15>赛十五至赛 16>十六;耶 48:1>耶四十八1至耶
49:6>四十九6;摩 1:13>摩一13至摩 2:3>二3),这一段是唯一一次把她们合并在同一个神谕中。 第8节这两个国家曾以言语攻击犹大,‘毁谤’‘辱骂’她(参结 5:15>结五15,结 16:57>十六57);此外她们又‘自夸自大’(参结
35:13>结三十五13),恐吓神的百姓(同样的手段参尼 4:1-3>尼四1-3)。 第9节神以祂的权能和令人敬畏的名号起誓,这些人的惩罚将会是何等严重和确定。祂是‘万军之耶和华’,是神圣战士,天使天军的统帅(参哈
3:8-15>哈三8-15)。祂不单大有能力,而且是可亲近的,祂与犹大有亲密的关系,自称为‘以色列的神’,单是这事实就足以使摩押和亚扪踌躇了。他们辱骂神的百姓就等于辱骂神。
第10-11节神总括前两节,指出罪的根由出于骄傲(参15节;赛
13:11>赛十三11),神要为祂的子民伸冤,藉此回应列国对全能真神的毁谤,祂要毁灭他们无效无能的神明以表彰神自己的真正能力。后果将会传遍‘列国’,他们都要认识真神,并且敬拜祂,耶和华不受地域限制,其权能及地位将要遍及全球。 在犹大西南边,埃及在主前第八世纪末期至第七世纪初,曾一度被埃提阿伯(又名古实)第二十五王朝所统辖。这名称对伟大的埃及王国来说可谓是过去一度被征服的羞辱,也可说是暗示他们未来的类似的命运,他们将要落在一位更强大者手中,就是以色列的神。神亲自以神圣战士(9节)的身分出现,挥动祂的‘刀’,带给他们毁灭与死亡。 耶和华向北转,对抗犹大最顽强的敌人亚述和她的首都尼尼微(参那鸿书)。这残酷强盛的国家几十年来操纵中东,她将要被以色列之神的‘手’(或能力;参1:4>一4)所‘毁灭’。他们一向繁忙的首都将要成为‘荒凉’、‘干旱’的‘旷野’。 第14-15节群畜、飞鸟要代替人群住在废城中,作者以这画面来描写彻底的毁坏,这城本自称为独一无二,这正是神本性的特点(参赛 45:5-6>赛四十五5-6、赛 45:18>18、赛 45:21>21)。他们的安全感都是虚幻的,因为路过的人看到以前骄傲的城市如今竟成废墟,不禁惊讶并加以讥笑(参耶 19:8>耶十九8)。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