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返回上级目录】
第一段
第一次传信息(一1~15)
第一章
读经提示
1.先知第一次的信息是在什么时候传出的?主要对象是谁?
2.所罗巴伯和约书亚是谁?(参代上三16~19,六1~15)为什么神要藉先知哈该对他们说话,不自己对他们说?
3、百姓说建殿的时候尚未来到,是否真正理由?我们在神的事上有否类似推辞?
4.第5节与第7节先知两次要他们省察自己的行为。省察些什么?先知要他们怎样行?
5.从6~11节看来,倚靠神和倚靠自己,先为神的事与先顾自己的事有何分别?
6.所罗巴伯与约书亚听从哈该的话后反应如何?有何要训?
7.比较本书第1节与第15节,从先知传信息到百姓采取实际行动,相隔多久?
一、引言(一1)
一l:“大利乌王第二年……”
本节中的大利乌不是但以理书第六章的大利乌。但以理作先知时是玛代王大利乌(但六8~9、13),哈该作先知时是波斯王大利乌一世。他是在公元前521年登位,本书一1既明说“大利乌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可见耶和华的话临到哈该时约在公元前520年。
先知哈该在每篇信息中都注明其领受神信息的日期,并且都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为信息的开端。可见哈该是个严谨而谦虚的人,不敢凭自己对神的热诚劝责同胞,只忠心按照神的旨意和时候,把神所交托的信息传达给同胞。如此记明得着信息的日期,不仅表明他自己如何重视所得的启示(正如有些信徒把重生得救的记得清清楚楚那样,看作是一件大事),且可以很快显出他的同胞对他所传的信息是否迅速遵从,还是拖延行动。
“耶和华的话藉先知哈该向……说”——为什么耶和华不直接向所罗巴伯说,不向大祭司约书亚说?神有完全的自由,他要在那一方面使用什么人,是无人可以提出质问的。虽然所罗巴伯在政治上远较哈该有影响力,甚至更有学识才智;约书亚是大祭司,在宗教方面是最高领袖,神却没有藉他们向百姓说话,只要求他们领导百姓建造圣殿,恢复圣殿的礼仪,但先知哈该却有超越过他们所有的官式权力和地位,站在神的发言人的立场上说话,特别是大祭司约书亚,他原应是有神话语的人,何竟要哈该向他说话?这里似颇强烈的暗示,在此之前,这两位领袖在建殿的事上也已经渐渐失去“异象”了!
注意:“耶和华的话藉先知哈该向……说”不是哈该自己说,是哈该让耶和华使用他的心思口才而向人说话,他所说的若有自己的私意,就不算是神藉他说的,也就没有权威。正如主耶稣在世教训人时,“众人很希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可一22)。主耶稣在世上时,只不过被人看作是木匠的儿子(可六3),怎么众人会觉得他“正像有权柄的人”?他的权柄是怎么有的?怎会使听的人感觉得出?这不是高言大智、学术权威所能给人的感受,是因圣灵的同工,因神站在他一边所给人的感受,这就是先知哈该传信息的权柄。
二、责备领袖(一1下~2)
一1~2:“……向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几乎大祭司约书亚说……”。
所罗巴伯(Zerubbabel)是犹大王约雅敬(Jehoachin)的孙子(代上三16~19)。那时犹大人虽已亡国多年,但他究竟是王室的后裔,大利乌王立他为省长,大祭司约书亚按代上六l~15可知他是亚论的子孙,他父亲在尼布甲尼撒“掳掠犹大和耶路撒冷人”的时候(代上六15),也在被掳之列。这时,约书亚则担任被掳归国之犹大人的首任大祭司。从所罗巴伯和约书亚二人父家被掳异邦,而得以归回,成为领导百姓重建圣殿之领袖,可见神对各人的际遇前途早有美好安排,对他自己的百姓也早已预备合用的工人。如以色列初到埃及时预备了约瑟,出埃及时神预备了摩西,这时神照样预备了所罗巴伯与约书亚。
注意:哈该在这里的话是先对所罗巴伯和约书亚说的,所以第二节的话虽也是对百姓说的,却是特别要这两位领袖留心听。神为什么要他们先听先知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这是表示神要提醒所罗巴伯和约书亚,不要被这些百姓所说的托辞蒙蔽了。要冷静的用信心仰望神,看明这百姓所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的真正原因。身为教会领袖的人,既不该体贴自己的肉体,还要认识别人肉体的诡诈,才能真正领导信徒在灵程上向前走,并藉信心事奉神。所以神特别先向这两人如此说话,暗示这些百姓迟迟未能建造圣殿,是因他们信心不够,只体贴同胞的处境,没看见神的丰富。
一2下:“……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来来到。”
这些话既出自百姓的口,可见这时建殿的主要困难不是因外族,而是出于神的百姓内部不同心。按古列王下令让以色列人回国(拉一1~4)时,约为公元前538年,第二年开始建造(参拉三1;比较8节),他们刚从巴比伦回来时,处境比现在更困难,国土更荒废,家园凋零,但那时他们同心动工建造圣殿,一下子把殿的根基立好了(提一5~6,二64~69,三8~12)。当时领导他们建殿的也是所罗巴伯和约书亚。为什么那时他们没有人说“时候未到”?但后来他们因仇敌上告波斯王,阻止他们建殿,于是建殿的工程就停顿下来(拉四23),就这样工程停了约十七年。不但百姓的热心消失了,连所罗巴伯和约书亚这两位领袖也渐渐失去“异象”了;他们做异国政权下的省长或做一个没有圣殿的大祭司,苟且偷安地过了十多年!
现今许多信徒对神家的事正是用这种口吻:“神的时候还没有到”、“我还没有这种感动”、“我喜欢顺着圣灵引导而行”。真正的原因却是体贴肉体不肯付代价,怕麻烦,怕受亏损。灵性消沉而爱心冷淡了的信徒,对属世的事随时都说方便,对神家的事却常说“神的时候还没有到”。
三、质问(~3~4)
一3、4:“耶和华的话临到……说”——在这短短的几节经文中已有三次提及同类语句。哈该知道自己的有限,也知道神的信息才是他的权威,所以一再提说这句话,按神的权威向他们提出质问。
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以致“这殿仍然荒凉”,但先知证明他们的借口不合理,否则为什么“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呢?有天花板的房屋,在当时算是较“豪华”的建筑,要花费较多金钱和木料,因这种建筑可以隔住屋顶传下来的热气或冷气,使居住的人更为舒适。自己住在天花板的房屋,可见并非穷到一贫如洗,无力奉献。这个事实像一位有力的证人,指证他们任让神的殿荒凉的罪无可推诿。也证明他们所谓“时候还未来到”的托辞不成理由。神借着先知很率直地指责他们不积极重建圣殿的真正原因,是“你们各人却顾自己的房屋。”(一9)。
注意:“这殿荒凉’与“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吗”成一个明显的对比.证明他们不是没有能力为神建殿,而是没有心为神建殿。为什么为自己建造有天花板的房子不说时候还没有到呢?为什么为神建殿时却说“神的时候尚未来到”?大卫平定战乱入住王宫时,他内心有一种不相称的感觉,因神的约柜在帐幕(撒下七1~6)。为什么这时的以色列人竟没有这种不相称的感觉?先知明指他们心灵的麻木,才是不肯起来为神建殿的真正原因。他们回国十多年来,已淡忘被掳巴比伦的凄惨情景。且看被掳时的但以理,一天三次,“窗户开向耶路撒冷”,恳切祷告。一直到耶利米所预言的耶路撒冷荒凉七十年期满,便悲伤禁食(但九1~19)。后来又有尼赫迈亚,一直到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拆毁,城门被火焚烧,便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尼一3~4)。这些人代表了被掳的朝中那些敬虔爱神的人,对圣城圣殿的怀念。从前可以牵牛羊到圣殿献祭,按时守住棚节……现在却已被掳异邦,关山远隔,云海苍茫,只能遥望千里外的圣所,把窗户开向那个方向祷告了!可是神终于听了祷告,他们得以重返故国,重建圣殿;但现今却忘了身在异乡时所怀的大志,放下了建造圣殿的大使命,各人忙于建立自己的家园了。连那身为大祭司的约书亚,似乎也渐渐“接受”作个没有圣殿之大祭司的可悲事实了!
四、要省察穷乏之原因(~5~6)
一5、6:“现在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
“耶和华如此说”——先知书中虽常见这类的话,但按比例却没有这五节这么多次的提到先知的话是出于神的。神等待他的百姓为他的殿发热心已到了不能缄默的地步了。
神藉先知要他们省察自己的行为。本节在旧约七十士译本英译本(The Septuagint Greek and English)译作(consider your ways,I pray you)“省察你的道路(意向),我求你”。先知是用非常恳切的口吻,要求同胞仔细考虑他们所行所作的意向,究竟是向那一边行走。本句偏重要他们省察只顾为自己建立家园的结果如何。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一6)。他们怎么竟不省察他们一直穷困的原因是懒惰?是神的试炼?是不倚靠神只顾自己?是失去神的眷佑?他们忘记了建造圣殿的重大使命,把建造自己家园放在第一位,使他们虽然殷勤、努力,所得的却像把工钱放在被漏的袋里那样,劳苦却没收获,收藏了却无故破财,最终还是一贫如洗。
种的多为什么收的少?因风不调雨不顺。人虽可以劳力作工.仍需神赐福。“吃”“喝”怎会不饱足?因失去神同工的人,也失去喜乐平安的心。食而无味,于身体无益,难免灾病侵袭,健康损亏。穿衣服为什么不会暖?本句更加证明上二句也都是指健康的亏损说的。穿衣服所以会暖是因人的体温得以保持;但体温若太低,穿衣服就不易觉得暖了!为什么得工钱却像将工钱装在破漏的袋中?难道不会把它装在另一个完好口袋里吗?全句实指一旦人失去神的眷顾,难免遭受各样物质上、健康上、心灵上的挫折和损失,劳而无功,那正是当时以色列人的情形。
五、要省察如何得神喜悦(一7~8)
一7、8:“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行为”N、A.S.B.译作“consider your ways”一如第五节,不是指一般品行,而是指他们事奉神的脚步和方向,究竟所作所为是为神的殿、神的旨意,还是为自己的家室房屋?但上文第五节偏重要他们小心反省他们的道路何以一直不能亨通;本节则偏重要他们小心反省他们要怎样行才可得神的喜悦。先知随即指明,他们要得神喜悦的方法是立即采取行动,为神建造殿宇——“你们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这殿,我就因此喜乐,且得荣耀,这是耶和华说的”(一8)。为什么建造一座属物质的圣殿,就能叫神得荣耀?那真正的意义不在那座建筑物,但那属物质的殿的建造与荒废,却可以证明神的百姓对神的心态。特别是从被掳归回的这些余民,重建圣殿是他们回国的主要任务。波斯王古列释放他们回国,是为要让他们可为“耶和华天上的神”(拉一2)建造殿宇,他们因此而得自由。可是十多年来,他们竟一再拖延,忘恩负义,所以圣殿的重建,可表现神的百姓没忘记那看顾他们的神,仍然看重神的律法和启示。
注意,不论哈该书或撒迦利亚书,都完全没提到他们十七年前,开始建殿不久所受敌人之指控与拦阻,单单指责以色列人对建殿工作的轻忽与拖延。可见在神和神的仆人看来,建筑的真正阻碍,不是敌人的威吓,而是神的百姓爱心冷淡了的缘故!
六、没有神的眷佑的情形(一9~11)
一9:“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你们各人却顾自己的房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本节解释上文六节以色列人为什么虽有收获,却一无余存。因这神不眷佑,他们所盈余的都因意外的损失而像全无收获那样。他们既不理会神的殿荒凉,各人却顾自己的房屋,神就不能不让他们认识到不倚靠神的眷顾,单凭他们自己的努力会有什么结果。那些不顾念神的事的人,有什么理由要求神顾念他自己的事呢?所以他们所收到家中的,都像被风全吹掉那样,收了等于,没有收。
一10、11:“所以为你们的缘故,天就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产。我命干旱临到地土、山冈、五谷、新酒、和油、并地上的出产、人民、牧畜、以及人手一切劳碌得来的。”
这两节与上节同样是解明上文六节的话。但这两节则较偏重他们因天灾而有的损失。古时农业社会,农民虽可殷勤耕种,却无法控制雨露干旱。就算现今进入太空时代,对于干旱、洪水、地震、
海啸等各种天气的变化,最多只能做到较准确的预测,要谈控制气候还有很遥远的路程。在此所提的“天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产……”(一10)类似的话,早在他们出埃及的旷野行程中,神仆摩西已一再警告他们——“……又要使覆你们的天如铁,载你们的土如铜。你们要白白的劳力,因为你们的地不出土产……”(利廿六19~20;申廿八23~24)。想不到这些以色列人饱受亡国之苦后,虽然不再因拜偶像的罪受惩治,却还是因轻忽建殿的使命,而受到类似的管教!
七、复兴与复工(一12~15)
1.听从神的话(一12~13)
一12:“那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并剩下的百姓,都听从耶和华他们神的话,和先和哈该奉耶和华他们神差来所说的话,百姓也在耶和华面前存敬畏的心。”
本节先提所罗巴伯和大祭司约书亚才提到“剩下的百姓”,这种记述法是要强调这些百姓的行动深受这两位领袖影响。他们是在这两位领袖领导之下听从神藉先知哈该的责备,“在耶和华面前存敬畏的心”而得着灵性的复兴。
注意:所罗巴伯是当时的省长,约书亚是当时的大祭司。哈该公开的指责,当然最难堪的是他们两个主要领袖;但他们完全没有因此用别的“理由”向哈该提出抗辩,不肯顺服。也没有暗责哈该先声夺人,攫取了他们身为领袖之发言地位。可见他们自己诚心悔改,知道是自己失责,亏欠神的重托。他们得着真正的复兴,是使其余的百姓也跟着一同得复兴的重要因素。身为教会领袖必须有完全顺服真理的心,否则领袖本身就会成为复兴的拦阻。
一13“耶和华的使者哈该”——虽然本书充满了表明哈该是神的先知,神的发言人一类的话,但全书只有本句特指他是神的“使者”。故意强调哈该在神前的特殊地位,具代表神说话的权威,加上他这特殊身份后,才宣告以下的一句应许:“耶和华说,我与你们同在。”这句话等于保证上文第六、九节等类的难处已无足畏惧,外敌的拦阻或经济上的困难,已有神负责,有神同在就是建殿成功的重要关键。
英译N.A.S.B.在“耶和华的使者”之前还有‘Then,(即然后),把事情的先后时间表明出来。
2.恢复建殿工作(一14~15)
一14:“耶和华激动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井剩下之百姓的心。他们就来为万军之耶和华他们神的殿作工。”
为什么不能在哈该还未发出责备信息之前;或所罗巴伯和约书亚以及众百姓都愿听从神的话之前,激动他们?英译N.A.S.B.与N.I.V.在此一开头有(So……)更显明上文他们听受责备而真诚知罪,是以下神要“激动”他们的心的原因。他们必须先悔改知罪,然后神的灵才能“激动”兴奋起来。不是他们自己会为神建殿,是神的爱激动他们,他们才会为神建殿。按照他们自己的喜爱只会为自己建造房屋,怎会费财费力去挂心神的家呢?这正是使徒约翰所说的”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约壹四10.19)。
一15:“这是大利乌王第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注意本节与本章第一节比较,时间相差只有廿三日。换言之,哈该领受了神的话很快就向犹大人的领袖和百姓宣讲,而领袖和百姓们也很快接受了先知的劝责而采取实际行动,开始建造神的殿了。 ── 陈终道《哈该书讲义》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