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1-3 有关禁食的询问 被掳至巴比伦的犹太人每逢五月七月等 (见5及8:19) , 必为亡国的 惨痛而禁食,现在部分被掳者与後裔已归回本土,著手重建圣殿,故 有「还需禁食否」的疑问。 1 「大利乌王第四年」:即主前五一八年。 「九月」:阳历十一月。 当时跟圣殿竣工只差二年(见拉6:15)。 2 「伯特利人」:昔为北国以色列拜牛犊的中心(王上12:28-29 )。当所罗巴伯自巴比伦归回犹太地时,不少原居伯特利的百 姓亦返回重建故乡(拉2:28; 尼7:32; 11:31)。 「沙利色」:为亚述名字,大概此人生於巴比伦。 「利坚米勒」:可能是王室的官衔,或译作「王的贵族首长」 (吕译)。 「跟从他们的人」:应译作「跟从他的人」,大概是利坚米勒 的属下。 3 「历年」:即5节的「这七十年」(见1:12注)。 7:4-14 神责备百姓禁食的态度 百姓斋戒禁食并不蒙神喜悦(4-7),他们亡国是因祖先在昔日不听 先知的教训,致遭神惩罚分散(8-14)。 5-6 百姓的斋戒禁食并非神设立的,他们这样做只是出於自怜,或企图以 此缓和神的怒气,正如日常吃喝般,是为满足自己,并无向神谦卑及 悔过之意。 5 「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见8:19注。 7 百姓若早听神的话,便不会为亡国而禁食了。 「南地高原」:即南面地方与西部山麓地带(见俄19-20注)。 8-12 百姓亡国被逐前纵然遵守宗教上的仪文,但却没有秉公行义、怜悯孤 寡,反硬心不听神的话。 9 「至理」:即公正。 11 「扭转肩头」:原指倔强的牲畜(参何4:16)不肯让主人把轭 放在肩头上。 12 「金钢石」:即硬度最高的钻石。 13-14 百姓得到应得的恶报──国亡家破,故土荒凉。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