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背景
撒迦利亚与哈该同时代(亚1:1;该1:1)。
古列大帝征服巴比伦以后(公元前539年),就立即制订政策对被惩服国的宗教予以宽容,甚至对巴比伦的神马杜克表示出尊重.这种对于帝国内被征服民族宗教信仰的宽容态度表现在他发令允许犹太人返回故乡在耶路撒冷重见圣殿(拉1:1-4).少数被掳者利用了这个谕令,在大卫的后裔所罗巴伯(见拉1:8)的带领下回到故乡,不久以后,就奠定了第二个圣殿的根基(拉2:64;3:1-10).在古列和他的继位者亚哈随鲁执政期间,犹太人的敌人一直想办法让王下令停止这项工程(拉4:5).但是主为他的子民出来干预(见但10:12,13),阻止这些敌人的计谋成功.所以,回乡的被掳者重建圣殿的门路一直敞开着.
但是,在良好的开端以后,第二圣殿的工程逐渐放慢了速度,最后完全停了下来.这主要是因为撒玛利亚人的反对和干扰(见拉4:1-5).于是灰心的流亡者们就回去种他们小块的田地,盖自己的住所.
亚哈随鲁王死后是篡位者亚达薛西(-522年)短暂的统治,这段时期对于返乡的犹太人十分不利,报复成性的撒玛利亚人终于让这个被大利乌称之为圣殿破坏者的王下令停止在耶稣撒冷的建殿工作(见《先知与君王》572,573页).所有这些事使返乡的犹大人宣称重建圣殿的时机还没有成熟(见该1:2).当百姓完全放下圣殿的工作,回去照料自己的田地和房屋时,上帝让他们遭受旱灾,一切图谋都不成功.在一年多时间里圣殿被完全忽略了.以后,亚达薛西被大利乌所杀.大利乌登上王位,废除了亚达薛西的法令.
在这灵性冷淡的悲惨时刻,上帝兴起了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他们警告,责备,鼓励和规劝的信息,激励百姓行动起来,直到最后于大利乌作王第2年(该1:14,15)重新开始建殿的工作.到了百姓真的着手重建圣殿工作,信靠上帝的保护,那位在许多方面都竭力仿效古列的大利乌王,就再一次发布了一道重建圣殿的谕令,这就坚定和加强了古列王原来的谕令(拉5:3-6:13).在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归来之犹太人的省长所罗巴伯,大祭司约书亚(拉5:1,2;6:14)鼓舞人心的领导之下,百姓热心积极地工作,到了大利乌6年(拉6:15)完成建殿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了解此卷书,以下的年代应该知道: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和圣殿被入侵的巴比伦军队所毁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被马代波斯帝国毁灭.古列王是马代波斯帝国的皇帝.
公元前538年:古列王下诏准许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见拉1:1-4)
公元前536年:所罗巴伯率领第一批犹太人回国(见拉1:5-2:70和尼12章).回归的人数为5万人(见拉2:64-67)
公元前535年:耶路撒冷的祭坛在原废墟上得以修复.回归后第一次守住棚节,献祭.(见拉3:1-6)
圣殿的根基立好了(拉3:7-13)
公元前535-520年:撒玛利亚人阻挠建殿(拉4:1-5)
公元前522年:亚达薛西篡位,正式下令停止建殿(拉4:24)
半年之后,大利乌王杀亚达薛西
公元前536-520年:所罗巴伯任犹大省长,约书亚人大祭司.
公元前520年:哈该和撒迦利亚作先知(拉5:1).圣殿修建重新开始(拉5:2).
公元前515年3月12日:圣殿修建完毕(拉6:14-15)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