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讲

【返回上级目录】

医治百夫长的仆人

    读经:太8:5-13,路7:1-10

    内容:

一、事件综述

综合太8:5-13和路7:1-10,我们得出事件的全貌:

  《路加福音》

 7:1  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就进了迦百农。

7:2  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仆人,害病快要死了。 

7:3  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 

  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地求他说:“百夫长的仆人害瘫痪病,躺在家里,甚是痛苦。他托我们求你医治他的仆人。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综合路7:4,8:6), 

7:5  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 

7:6  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 

7:7  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7:8  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 

7:9  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马太福音》

8:11  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8:12  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耶稣对百夫长派来的人说:“你回去吧,照百夫长的信心给他成全了。”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看见仆人已经好了(综合太8:13、路7:10)。

二、详细分解

1、迦百农

迦百农是加利利海西北岸的大城,为希律安提帕的管辖地。是罗马军队的驻防城,城里有罗马的驻军。也是个税站,因此耶稣在这里先后遇见百夫长和税吏马太(太9:9)。耶稣传道在家乡被拒绝后(路4:16-30),迦百农一度成为耶稣传道的大本营。这座城和同在加利利海北岸的哥拉汛、伯赛大都曾经遭到耶稣严厉的指责(太11:20-24),后来均遭毁灭,至今位置仍无法知晓。

2、百夫长

百夫长是罗马军团当中的排长,是外邦人。

3、坐席

坐席的原意是“斜躺着”,是正式宴席的标准姿势(约13:23)。

4、思想这个神迹

1)、彰显权柄、表明身份

2)、彰显神爱、恢复形象

3)、提醒被造之物应尽的本分

这几个方面有些已经在上一讲已经分解过,这里不再赘述;补充一些内容。

瘫痪虽然也是绝症,但所带来的痛苦和麻风病不一样的。虽然病人也绝望、灰心,生活诸多不便,但不会身体疼痛,不会被视为不洁净而让人远离,不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

但就这个神迹当中的病人的身份来说,他应该是为瘫痪感到万分焦急、极度担心和深深内疚的。因为他是仆人,就是说是奴隶,是被主人花钱买来的会说话的工具。现在他瘫痪了,没有价值了,只能拖累主人,按照常理早被主人丢弃了。就是说应当早就在街边行乞,濒临死亡了。但是主人很爱他,很“宝贵”他,没有丢弃他,竭力给他求医问药,几乎视他为儿子(“我的仆人就好了”,当中的“仆人”与其他经文当中的“仆人”意思不同,是“孩子”的意思)。爱奴隶到这样的情形,在那个时代是很少见的。所以,这个仆人怎么不为自己不能服侍主人、而且是这样好的主人而万分焦急、深深内疚呢?时间一久,主人还能这样善待一个拖累他的奴隶吗?因而他怎么能不极度担心呢?

但他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遇见了一位少有的好主人。他是罗马军队的百夫长,有身份有地位有权柄。他不但爱仆人,他还爱那些他管辖的桀骜不驯的人,爱把他这些外邦人视为猪狗不如、不洁净的犹太人。他的爱是有口皆碑,“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他的爱感化了这些视他为仇敌的犹太人,他和犹太人的关系非常好。犹太人按照律法是不可进入外邦人的家室的(徒10:28)。但是他委托犹太人长老办事的时候,这些长老没有顾忌洁净的规矩,而是一口答应,甘心为百夫长效力;见耶稣的时候也是不住述说这个百夫长的义行,热切殷勤的(“切切的”的原意)邀请耶稣去百夫长家里。

百夫长委托犹太人长老的事情是托他们去求耶稣,而且不是为自己的事情,是为仆人,瘫痪的没有价值的仆人,令他遭受损失的仆人。最终仆人得到了医治。所以,这个仆人更是应该感到万幸。在他起来行走的时候,他的惊喜、感激可想而知;他对主人的忠心必然会进一步加深!

我们本是在罪中“瘫痪”的“病人”,陷入绝望和空虚当中;是主耶稣叫“瘫子”起来行走,引领我们奔走天路。

再来看看这个百夫长。他本来是罗马军队的排长,是有实权的。一旦犹太人发生暴动,他可以带兵随时镇压。他完全可以命令耶稣为他效力。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委托犹太人的长老去求耶稣。

百夫长虽然是外邦人,是被犹太人轻视的不洁的族类,是“地狱之火的燃料”;外邦人也看不起犹太人的骄傲自大,两者之间就是仇敌的关系。但是百夫长竟然用爱来对待仇敌,而不是用武力威慑。他的爱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仇敌乐意为他效力。

同时如前面所述,他还竟然爱奴隶,浑然不顾主仆之间地位的悬殊;奴隶瘫痪了,已经没有价值了,对主人而言是个损失,主人完全可以在自认倒霉的同时将这个无用的奴隶抛弃,但是百夫长没有这样绝情,反倒为他的病竭力求医问药,派人请求耶稣医治;而且更把这个奴隶视同己出!

百夫长的爱超越身份地位(主人与奴隶),超越民族与宗教(外邦人与犹太人),真正实践着“爱人如己”和“爱仇敌”,这样的爱怎么不令主耶稣动容呢?因此主耶稣欣然前往。

显然,耶稣前赴百夫长家的举动被百夫长知道了,他又派几个朋友半路“截住”耶稣,,不让耶稣亲自到他家。是不是这个百夫长摆架子呢?用现在的话就是摆谱?完全不是!听听他说的话:

7:6  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 

7:7  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7:8  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

百夫长先解释了不敢劳动耶稣大驾的原因。他觉得他“不敢当”、“不配”,就是承受不了,担当不起,配不上。有没有搞错?百夫长是统治阶层的,有钱有势;耶稣只是殖民地的一个平民百姓,一个拿撒勒的穷木匠,一个其貌不扬的犹太人拉比。应该是耶稣觉得受宠若惊、受之有愧才对!怎么觉得担当不起的是百夫长呢?

我们看到了百夫长的谦卑。他知道自己是外邦人,是犹太人不屑接近接触的,是如同猪狗一样的不洁净。他虽然只是“风闻耶稣的事”,就是说多多少少听到关于耶稣医病赶鬼的事情,但是显然他已经意识到这个拿撒勒的穷木匠不是一般的人。他从自身带兵的经验认识到耶稣手中拥有不可思议的惊人的权柄,比他这个小小的排长的权柄不知大多少倍!他虽然可以指挥一百个士兵,这一百个士兵必须对他唯令是从,但是面对眼瞎、耳聋、哑巴、瘫痪、麻风病等等,他无可奈何。所以,面对这个拥有惊人权柄的耶稣,而且是有求于他,他感到的只是深深的不配!更不敢叫他大驾光临!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被造之物对神应有的敬畏和谦卑。

这也是个属灵的规律:越是明白真道,越是亲近神,神是真光,就越是发现自己的污秽,就越是觉得自己不配蒙神的大爱;反之,越是无知,越是悖逆神,就越是自我感觉良好,就越是觉得应该被神重用。

百夫长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和大麻风病人的祈求如出一辙。“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完全的相信耶稣的权柄、能力,没有丝毫的怀疑;“只要一句话”——完全尊重神的主权,没有丝毫的勉强!

敬畏、相信、尊重神的主权,都是被造之物应尽的本分!

这样的敬畏、这样的相信、这样的尊重神的主权,怎么不令我们的主惊讶稀奇呢?!怎能不叫主情不自禁的出声称赞呢?

7:9  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这样惊人的大信心,竟然是出自一个外邦人!自称认识神的、是神的选民的犹太人竟然没有这样大的信心!真是不可思议。

这样大的信心,我们在麻风病人身上看过;我们还会在一个迦南妇人身上看到(太15:21-28)。

耶稣对百夫长派来的人说:“你回去吧,照百夫长的信心给他成全了。”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看见仆人已经好了(综合太8:13、路7:10)。

百夫长还在家里安静等候事情的发展。他惊人的信心收获了一个神迹:他看如自己儿子的那个瘫痪的仆人竟然站了起来!可以想见,这对少见的主仆是何等的欢欣雀跃!

信心,是神迹的媒介(太9:22,29;路7:50848,50)。

这里必须申明的是,这个信心是对神迹的信心,是在实践中不折不扣依靠神的力量。这样的信心在神迹出现的时候非常活跃,所以可以称为“神迹性的信心”。

“神迹性的信心”与“得救的信心”是不同的。前者可以见证神的大能,但不能叫人真正信靠神。旷野漂泊的犹太人是整天生活在神迹当中的,“白天云柱,夜间火柱”,但最终因刚硬悖逆倒毙在茫茫旷野。后者是在圣灵特别光照下看见自己满身的罪,是应当灭亡的;愿意顺服圣灵的感动催促,愿意向神认罪悔改,愿意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和人生的主。这样,重生得救,因信称义,与神和好,“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4)、结怨日深,深切盼望

耶稣对百夫长的夸赞刺伤了犹太人的骄傲。本来,他在登山宝训当中对律法的“说三道四”,对法利赛人的严厉批评,并且自命为神,已经与犹太人结下冤仇;但耶稣似乎没有善罢甘休,仍然语带挑衅,使得他与犹太人结怨日深,埋下了日后死亡的种子。

8:11  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8:12  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在天堂里坐席”,对犹太人来说是指的弥赛亚的筵席,是犹太教末世期望的永恒主题(赛25:6)。可是经过启示文学和拉比文献一解释,就变成希伯来族长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出席的专对以色列人施予的恩惠了。

“本国子民”,是指凭着祖先的功德(详见第六讲“施洗约翰传道”)、靠着权利在神的国度占有一份的那些人,就是犹太人。他们自命是天国的子民。“当前人人相信,亚伯拉罕的后裔,没有一个走迷的”。

“哀哭切齿”,是犹太人描写不敬神者的一种象征手法。

耶稣深知犹太人的骄傲自负和迷信血统,所以他毫不客气的告诉他们:他们所看不起的外邦人,被视为地狱之火燃料的外邦人,将来从四面八方进入天国,与犹太人的信心之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在天国一同坐席;而他们这些自命不凡的犹太人,自命神的子民的、被神拣选的民族,却被赶出天国之外,进入“黑暗”的地狱,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犹太人本以为是外邦人必然有的悲惨结局,可能会成为自己的亲身体验!

这样刺耳的信息,在犹太人当中造成的震动可想而知,简直就是爆炸性的胡言乱语!

耶稣为什么对自己的同胞一直是毫不留情呢?他与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我们可以想象耶稣的深深的悲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悖逆的同胞,为这些神的选民。很显然,他非常盼望这些刺耳的信息可以振聋发聩、引人回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的百姓”(赛65:2)。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结33:11

三、反省反思

1、百夫长的“爱人如己”、“爱仇敌”,给你什么启发?

2、百夫长是个外邦人,很多信徒一提到犯罪,总是习惯性的以外邦人为例子,仿佛只要是信徒,就与罪绝缘了,你是不是也有这个习惯呢(其实犹太人之外的民族,包括我们在内,都是外邦人)?

3、百夫长有身份有地位有权柄,为什么面对管辖范围之内的一个亡国奴、一个拿撒勒的穷木匠却深感“不配”、“不敢当”呢?

4、“神迹性的信心”和“得救的信心”有什么不同呢?

5、犹太人的骄傲自大和迷信血统,给你什么启发?

6、耶稣为什么总跟自己的同胞过不去呢?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