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讲

【返回上级目录】

作门徒的考验

读经:太8:18-22,路9:57-62

内容:

一、事件全貌

综合太8:18-22,路9:57-62我们得知事件的全貌:

《马太福音》

8:18  耶稣见许多人围著他,就吩咐渡到那边去。 

8:19  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8:20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路加福音》

9: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9: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 神国的道。” 

9: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9:62  耶稣说:“手扶著犁向后看的,不配进 神的国。” 

二、详细分解

8:18  耶稣见许多人围著他,就吩咐渡到那边去。 

结合上文的内容,我们知道耶稣在彼得岳母家的医病赶鬼引起了轰动,次日清晨,耶稣却远远避开,到旷野祷告。但是,着急的门徒追来,兴奋的群众随后赶到。面对群情汹涌,耶稣冷静的告诉他们他的使命不是治病赶鬼,而是传天国的福音。

显然,群众并不买账,他们要拥戴耶稣为王。这样的场景以后还会重现(太14:22,约615)。面对群情汹涌,耶稣吩咐门徒赶紧上船过海,明显就是为了避开。这个举动似乎有些突兀,但可以告诉我们,耶稣祷告的地方在加利利海附近,因为迦百农本身就在加利利海的北岸。

面对耶稣的吩咐,众人愕然,门徒无奈。

8:19  有一个文士来,对他说:“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 

8:20  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文士是很受尊敬的职业,是属于耶稣攻击的阶层(详见第四讲“五色杂陈的反应”)。

“夫子”,是圈外人的称呼。明显,这个文士不是耶稣的门徒。也许,他被耶稣的讲道所感染,也许他被耶稣的能力所震惊,可能他要得能力以期在同僚中出人头地……我们看到他非常激动,向主倾诉衷肠:“夫子,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用现在的话说: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这样的场景我们多么熟悉!梁山好汉共举大事的时候,集体宣誓,歃血为盟;许多信徒火热爱主,他们的忠心炙手可热,经常也听到他们这样的表白。

按照常情,主耶稣应该是非常感动,拉住文士的手,热泪盈眶:“受人尊敬、大有学问的文士,谢谢你对我的信任,谢谢你对我的赤胆忠心,我一定不辜负……”话未说完,声已哽咽;只是和文士紧紧握手,甚至是热情相拥。

但是主的反应很冷淡,似乎是一般人所说的冷血:“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意思是说:“文士,我并不反对你跟从我;相反,我巴不得所有的人都来跟从我。但是,你必须冷静下来,考虑清楚。跟随我的道路,不是鲜花遍地,不是一路掌声,不是活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而是遍布荆棘,多有眼泪,踽踽独行。地上的狐狸有自己的洞穴,疲累的时候可以歇歇脚;天上的飞鸟有自己的窝巢,倦怠的时候可以养养神;我身无分文、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没有!你真的愿意跟从我吗?你受得了这些苦吗?”

“血气之勇难长久!”耶稣清楚,血气的忠心来得快,去得更快。前一刻彼得和众门徒胸脯拍得震天响: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但是转眼间就作鸟兽散(太26333556)。

耶稣所言不虚。每一个奔走天路的人都知道,这条路异常艰难,是“门窄路小”。有吼声连连、昼夜控告的狮子的围追堵截,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的竭力诱惑,有自我中心、喜欢犯罪的旧人的秋波频传……

耶稣的门徒,没有一个是在舒适安逸当中度过今生的,有的被倒钉十字架,有的被砍头,有的被马活活拖死,有的已届高龄仍然被放逐……

看看保罗在书信当中描述他的事主之路的艰辛吧:

《哥林多前书》

4:11  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 

4:12  并且劳苦,亲手做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 

4:13  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 

《哥林多后书》

11:23  他们是基督的仆人吗(我说句狂话)?我更是!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 

11:24  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 

11:25  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著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 

11:26  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11:27  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11:28  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 

11:29  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 

每一个愿意跟随主耶稣的人,我们都当在耶稣的提醒当中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的动机,想想要付出的代价。

是为了病得医治、吃饼得饱而信耶稣?是因为信耶稣很时尚,比如挂个十字架在胸前很帅?是因为从小就出身在基督教的家庭,从小就跟父母做礼拜而形成了习惯?是为了讨父母或者恋人的喜悦而硬着头皮来到教会?是为了得到弟兄姊妹的肯定、欣赏而热心奉献、积极参与侍奉?是为了炫耀自己很爱主,很属灵,很火热而热衷各样的侍奉?是因为清楚自己是个罪人,自己满身是罪;如果耶稣不代死,只有灭亡,而且应当灭亡,所以愿意认罪悔改,愿意接受耶稣为救主和人生的主?是因为被神的爱不断征服,而甘心放下自己的一切单单仰望神、只求神喜悦?……

神为了暴露我们的本相,暴露我们败坏的性情和习惯对自己、对世界的依赖,常常许可我们面对极大的失败;或者是难以胜过的压力、环境;或者是身心疲惫、虽然“心里愿意”但“肉体却软弱了”……似乎把我们丢在一边置之不理、袖手旁观,任凭我们痛苦挣扎,为的是锻炼胆量、除去杂质、成为精金、合乎主用。

上等的木材常常来自狂风暴雨频繁的旷野,或者条件极为恶劣的荒野沙漠。凡是立志成为主合用器皿的人,就当预备自己的心,迎接暴风雨的洗礼。就像那勇敢的海燕发出欢乐的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神一直在寻找合用的器皿。

我们太习惯依靠旧人和世界了,太喜欢顺从撒旦的建议了,因此在与他们分手的时候,是异常痛苦的。我们的旧人越强大,在神面前为自己保留的越多,就越是痛苦,因为这些常常成为撒旦猛攻的滩头阵地;反之,我们的旧人死的越多,被摧毁的越彻底,奔走天路就越轻松,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30

    这里说说一个误区。许多的信徒知道爱世界是不对的,所以就爱主,所以求神的恩赐、恩典、祝福、赏赐、纪念……我们说,这样的信仰仍然是自我中心,动机是“得”,标志是“我”。神既然把爱子的生命都给了我们,就是说神把自己给了我们,还有什么比神更重要的呢?为什么我们还求神以外的东西呢?所以,以自我为中心、以利己为原则的信仰是必须放下、死掉的;或者说这样的信仰是被神咒诅的。盼望我们都能从里面的真实发出这样的心声(《诗篇》):

73:25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 

最后解释一下“人子”。这个词在《马太福音》是首次出现。

“人子”一词来自《但以理书》7:13-14所记的伟大“弥赛亚之篇”(比较太16:28,19:28,25:3126:64;可1462;路22:69)。耶稣用“人子”自称约80次。如果“神的儿子”表明他的人性;“大卫的子孙”表明他是犹太人盼望的弥赛亚(太1:1,9:27,15:22),那么“人子”正好表明他是人的代表。参看《哥林多前书》15:45-47。旧约曾经预言,各种福气将经过一个“人”临到世界(创3:15,12:3;诗8:4,80:17;赛7:14,9:6-7,32:2)。“人子”一名显明他就是实现这个预言的那个人。

耶稣用“人子”自称,不用“弥赛亚”,原因就是当时犹太人心目中错误的政治弥赛亚观,这当然不是耶稣来的目的。

9:59  又对一个人说:“跟从我来!”那人说:“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9:60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 神国的道。” 

这两节经文所讲的是耶稣对一个人的呼召,使我们想起了耶稣曾经就在加利利海边对两对弟兄的呼召,而且他们是立刻顺服(太4:18-22)。我们也曾为这两对弟兄立刻的顺服而感动。但是,这里记载的这个被呼召的人显然没有这么爽快:“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照犹太人的传统,埋葬死了的亲人是神圣的责任,也是爱的表现,重要过任何宗教义务。就连侍奉神的祭司,也可以例外(利21:1-3)。当然“埋葬我的父亲”也是谚语,表示给父亲养老送终,不一定就表明父亲已经死了。显然,这个被呼召的人徘徊在赡养父母和跟从耶稣的两难选择之中。

耶稣的回答仍然是语出惊人:“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 神国的道。”乍一看,耶稣说粗话骂人了,就像现在的流行语“爆粗口”,怎么骂活人是死人(第一个“死人”)呢?

圣经告诉我们三种生,三种死。分别是:身生(从人而生,肉体活着)、灵生(从神而生,重生)、永生(灵魂穿上天上的形体,永远与神在一起);身死(肉体死亡)、灵死(与神隔绝)、永死(灵魂穿上天上的形体,永远在地狱的火上)。那么,明显耶稣这里讲的前一个死是指“灵死”,而后一个死是指“身死”。

关于“灵死”,最明显的例子是亚当夏娃。神曾经命令亚当夏娃不能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如果吃就必定死亡;亚当夏娃还是忍不住吃了,但没有立刻死亡。虽然肉体还活着,但因为违背神的命令,就已经与神隔绝了。每一个罪人,都是与神隔绝的人,都是灵性上的死人,所以是活死人。

那么耶稣的话就很清楚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罪人不认识神,虽然活着,但灵性已经死亡。就算凭着已经被罪污染的有限的良知知道应当尽人应尽的本分,比如赡养父母,培养子女,但早迟一天大家同归一处,落入地狱的火中,承受永远的火刑。所以,要紧的是认识神,认识神为罪人预备的救主,信靠他,传扬他。任何宗教义务,比如埋葬死人、禁食、守安息日,都不及天国的事工重要。

耶稣是否定人应尽的本分?比如反对赡养父母?显然不是,耶稣是教导我们要分清主次轻重。看看他被钉在十字架上是怎么做的(《约翰福音》):

19:25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姊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19:26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注: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19:27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正确的理解耶稣的这段教导,有助于反思一些现象。比如很多信徒以传福音之名抛妻别子,撇下父母、田地,漂泊天涯。看起来是按照主的这段教导去做,但实质上是懒惰,逃避应尽的本分。某些地方因为大量劳力以传福音为名而外流,结果使得当地教会冷冷清清,缺乏工人牧养;田地或者是由女人孩子老人在艰难耕作,有的干脆就抛荒。

9:61  又有一人说:“主,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 

9:62  耶稣说:“手扶著犁向后看的,不配进 神的国。”

和家人告别,似乎人之常情。我们不应当加以责备。

我们看看旧约类似的呼召(《列王记上》):

19:19  于是,以利亚离开那里走了,遇见沙法的儿子以利沙耕地,在他前头有十二对牛,自己赶著第十二对。以利亚到他那里去,将自己的外衣搭在他身上。 

19:20  以利沙就离开牛跑到以利亚那里说:“求你容我先与父母亲嘴,然后我便跟随你。”以利亚对他说:“你回去吧!我向你做了甚么呢? 

19:21  以利沙就离开他回去,宰了一对牛,用套牛的器具煮肉给民吃,随后就起身跟随以利亚,服事他。 

以利亚将外衣搭在以利沙身上,表示呼召他作先知。这种“外衣”是先知职分的象征(王下1:82:8,13;亚13:4)。

 以利沙似乎也没有爽快答应。而是请求先回去与父母告别。以利沙的家庭显然是很富裕的,从耕地的“十二对牛”可以看出。但从以利沙后面“杀牛焚轭”的坚决行动,看得出他已经“破釜沉舟”,放下现有的工作和富庶的家庭,决心接受以利亚的呼召而跟随他。

以利亚的回答也是语意不明:“你回去吧!我向你做了甚么呢?”似乎语带责备,暗含失望。我们说,以利亚没有责备的意思,因为作先知的呼召并不阻止一个人尽应尽的本分,同样是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所以,以利亚的话有些译文作:“你回去吧,我作了什么来阻止你呢?”或“你回去吧,应明白我作在你身上的事”。

那么耶稣是否真的是个冷血动物?看看他的话:“手扶著犁向后看的,不配进 神的国。”“手扶著犁向后看”,这样的耕作田地,要么犁头斜插进土壤里不能前进;要么就是犁头浮在土壤上,人也是被牛拖着向前直奔。显然,耶稣这里的教导是不要三心二意。既然选择了跟从神,就当目标专一,只见耶稣(参考第廿七讲“登山宝训——论财富”)。一个人紧紧抓住这个世界不放,或者贪爱财富,就不可能专心跟从神;世界和财富常常成了进天国的绊脚石(太19:23-24),或者是刺透全身的愁苦(提前69-10)。主的兄弟雅各说:“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雅18)。

三、反省反思

1、  耶稣是冷血动物吗?为什么他的话总是不近人情?

2、  跟从耶稣是多么风光、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吗?要面对什么?付出怎样的代价?

3、  跟从耶稣就意味着抛妻别子、撇下父母、放下本身的工作吗?

4、  你是主合用的器皿吗?你愿意成为主合用的器皿吗?那么,你该有什么样的预备?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