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讲

【返回上级目录】

论传统与诫命——真正的洁净

读经:太1510-20;可7:14-23

内容:

一、事件全貌

15:10  耶稣就叫了众人来,对他们说:“你们要听,也要明白。 

15:11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 

15:12  当时,门徒进前来对他说:“法利赛人听见这话不服(注:“不服”原文作“跌倒”),你知道吗?” 

15:13  耶稣回答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 

15:14  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 

15:15  彼得对耶稣说:“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 

15:16  耶稣说:“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吗? 

15:17  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这是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 

15:18  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 

15:19  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骄傲、狂妄。), 

15:20  这都是污秽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 

二、详细分解

1、真正的污秽

15:10  耶稣就叫了众人来,对他们说:“你们要听,也要明白。 

15:11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入口的指食物(参17节);污秽人意即“使人成为俗的或不洁的”(参徒118),也就是使人不能“分别为圣”(参约17:19)的意思。

出口的乃能污秽人出口,指从人心里发出来的意念、言语和行为(参18-19节)。

门徒显然还不明白耶稣的意思,因为后面等众人退去的时候,他们特地请教了耶稣。虽然他们听了感觉很不对劲,但是并不知道老师要表达什么。

2、转告法利赛人的态度

15:12  当时,门徒进前来对他说:“法利赛人听见这话不服(注:“不服”原文作“跌倒”),你知道吗?” 

15:13  耶稣回答说:“凡栽种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必要拔出来。 

15:14  任凭他们吧!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 

不服,原文作“跌倒”。耶稣对法利赛人高举遗传而废弃诫命的批评是法利赛人无法辩驳的;但是耶稣竟然说入口的不能污秽人,等于是否定旧约律法关于食物洁净的规定(利11:)。这样,耶稣跟他们相比只能说是彼此彼此。

凡栽种的物,原文是“每一棵树”。 法利赛人自以为是神所栽种的(参赛6021)。

不是我天父栽种的,即指人所栽种的,它有二意:(1)指法利赛人;(2)指法利赛人的教训和作法。

    必要拔出来古人的遗传(参2节)和人的吩咐(参9节),都是“人所栽种的”,终有一天必要被神拔除。

瞎眼领路,主在后来集中揭露法利赛人问题的时候,也这样斥责过(太23:16-1724

瞎子领瞎子,不懂的教导不懂的,瞎子给瞎子领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可怕之极!但是领路的瞎子还自以为目光炯炯,犹太人就是这样自负的瞎子(罗2:19-20)。这样的情形在教会当中并不少见。

门徒把法利赛人的不服转告了耶稣。我们看到,耶稣没有追着法利赛人继续辩论下去,也没有发什么牢骚——如果是我们,特别是我们正确反被误解、曲解的情况下,我们不会善罢甘休的。主是神的儿子,他的生命当中没有血气的不平、不服。耶稣只是冷静严肃的告诉门徒:这些自以为是神栽种的物,是神的选民,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神的子民;他们自以为牢牢的生长在天国里边,但是他们必定被拔出来;地狱的火炉是他们发挥价值最好的去处。不要与他们浪费时间,任凭他们吧!是他们刚硬悖逆、铜头铁额,是他们弃绝神,抱着传统不放;不是神弃绝他们。

3、解明比喻

15:15  彼得对耶稣说:“请将这比喻讲给我们听。” 

15:16  耶稣说:“你们到如今还不明白吗? 

15:17  岂不知凡入口的,是运到肚子里,又落在茅厕里吗(这是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 

15:18  惟独出口的,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这才污秽人。 

15:19  因为从心里发出来的,有恶念、凶杀、奸淫、苟合、偷盗、妄证、谤渎(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骄傲、狂妄。), 

15:20  这都是污秽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饭,那却不污秽人。” 

(这是说,各样的食物都是洁净的。)这是《马可福音》7:19节的内容,告诉我们食物都是洁净的。保罗后来也作了这样的教导,不过加上了“爱心行事”的原则(罗14:14-23,林前4:4-5;多1:15)。就是说,虽然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吃,不存在洁净不洁净的问题;但也凭着爱心体恤别人的软弱(就是担心吃了不洁净的食物神不喜悦)。如果因为自己的权利(什么都可以吃)而绊倒了软弱的人,就是犯罪。所以为了不绊倒软弱的人,最好放弃这样的权利。

发出,在原文含有源源不断地发出来的意思。

恶念,指邪恶的计谋,是人一切罪行的起头。

奸淫,指未婚男女或夫妇以外不正当的性关系,例如嫖妓。

苟合,或译“淫乱”,指破坏婚姻关系的性行为。

谤渎,主要是指对神的亵渎,也可兼指以言语中伤他人名誉的行为

诡诈,或译诈“诈骗”。

    嫉妒,直译“恶眼”,指意图恶事的眼,转指仇视、敌视、妒视。

    淫荡,或译“放荡”,指不知羞耻、不受拘束的性放纵行为。

    这张犯罪清单,还见于其他的经文:

《罗马书》

1:29  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注:或作“阴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 

1:30  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 神的(注:或作“被 神所憎恶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 

1:31  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 

1:32  他们虽知道 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 

《加拉太书》

5:19  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 

5:20  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 

5:21  嫉妒(注:有古卷在此有“凶杀”二字)、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 神的国。 

法利赛人和文士原来是藉洗手来谈论洁净不洁净的问题(参2节),法利赛人的传统告诉他们:不洗手吃饭就会把手上的不洁净传递给食物,这样本来洁净的食物就变成污秽的了。现在主耶稣把问题提升到藉食物来谈论甚么是真正的洁净不洁净。就是说仪文上的不洁和食物洁净的条例无关紧要,它们并不能传递污秽或者避免污秽;重要的是道德上的不洁,只有这样的不洁才能污秽人的灵魂,引人走向灭亡。

耶稣所说的话中,使犹太人最为惊骇的,就是这一番话。它虽然定了文士与法利赛人的宗教为有罪,但是实际上也似乎否定了大部分的《利未记》。那么,如果理解旧约关于食物洁净和其他洁净的条例的作用?为什么耶稣废除这些条例?洁净和献祭都属于“礼仪律”【摩西律法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三部分:道德律(十诫)、礼仪律(洁净和献祭的条例)、民事律(处理民间纠纷的条例)】的内容,如何看待摩西律法当中的“礼仪律”?我们基督徒是不遵守“礼仪律的,为什么?很多基督徒认为既然都是神的话,所以我们也应当遵守这些“礼仪律”,至少是遵守食物洁净方面的规定,对不对呢?

摩西律法是在以色列人被摩西从埃及领出来之后,在西奈山上颁布的。这一群在埃及被奴役的百万之众,他们是缺乏教育的。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年级、年龄的不同,教育方法也有所区别。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思维为主,因而教学当中要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使用图片、影像资料,还有做游戏;而中高年级的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因而教学当中要尽可能训练学生思考、质疑、逻辑表达等等。这样,对于一个民智未开的以色列民族,他们就像小学的低年级学生,神就采用了形象直观的教育方法。“礼仪律”就是这样的表达。

因为神是圣洁的,所以他要他的子民也圣洁(利11:44-45)。那么关于洁净的规定,就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训练以色列民成为圣洁。神的用意就是透过这些看得见的、很实在的洁净的规定,引导以色列民去体会的性情和神的心意,从表面洁净的重要性来体会内在洁净的重要性。

献祭是体会内在洁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神透过律法这面镜子,照出人的污秽、败坏。而罪带来的结果是与神隔绝,是肉体的死亡和灵魂的灭亡;所以,人若想脱离罪的刑罚,恢复神创造的本意,活得真像人,亲近神,就必须解决罪的问题。献祭就是通过用来献祭的动物的流血、死亡,告诉以色列民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来9:22)。神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仪式,训练以色列民透过仪式的表面去体会罪可怕的后果、代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内在洁净的重要价值。

但是,正如保罗所指出的“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西2:17)这些“礼仪律”仅仅是“影儿”,无论是洁净的条例,还是献祭的仪式,都不能叫人真正成为圣洁、远离罪恶。这些规定只是一种直观形象的训练方式,所指向的是那将来的“形体”,就是基督。基督是最美的祭物和最高的大祭司,他是以自己的生命为祭物,他的舍命流血才能满足神的公义,他的宝血才能洗净罪孽、使人成为圣洁(关于律法与基督的关系参第十三讲:登山宝训——论律法和先知)。

因此基督徒不需要再遵守“礼仪律”,但是“礼仪律”的精神实质仍然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规范,就是远离罪恶、成为圣洁;而“礼仪律”也已经被基督教的两大圣礼所取代,就是洗礼和圣餐。

明白了神制定“礼仪律”的用意,我们就会发现犹太人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就一如他们在安息日方面的错误做法一样。他们把本来引导人看见自身污秽、必须认罪悔改归向神、应当亲近神顺服神的律法,变成了极为琐细的规条;而敬拜神就是对这些繁文缛节的死守。就是说,这些繁文缛节实质上已经取代神,或者说就已经成为他们的神。正如以前讲的:他们侍奉的不是神,而是传统。

耶稣的话取消了旧约中一切食物的律例。这些食物的律例仍然可能是合乎健康、卫生、常识与医学的智慧,但却没有法子把它们当作是宗教上的事。自此以后,耶稣定规,一个人遵守礼仪到什么地步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情形。

无怪乎文士与法利赛人惊异万状,耶稣的这番话等于就是把他们宗教的根本,从他们脚下连根铲除,不但是足以惊讶,也是革命。如果耶稣是对的,他们整个的宗教原理就是错了。他们把宗教与守律例、条规讨神的喜悦混为一谈,把信仰和那些所谓的洁净与不洁、进食与餐前洗手的礼仪等混为一谈。耶稣是确定宗教和人的心合成一体,而且坦白地说,那些文士与法利赛人的规例,与宗教毫无关系。耶稣说法利赛人是不知神道路、瞎眼的领路者,人要是跟随了他们,只有偏离正道,掉进坑里。耶稣的见解实在是再正确没有了。

1)、宗教若在于外表的条规与遵守仪式,就是包含着两种意思。它实在太容易了。不吃某种食物,以及在某种方式之下洗手,比之与饶恕那不可爱与不能爱的,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安逸与娱乐去帮助那需要的人等等,实在是容易得多。

我们还没有完全领会这个教训。经常上教会,慷慨地奉献给教会,参加查经班都是外表的事,它们是走向宗教的道路,但它们并不是宗教。

我们总要常常提醒自己,宗教在乎个人的关系,在乎对神和待人的态度。

而且假如宗教只在乎外表的遵守,就完全领人走入迷途。许多人在外表上毫无瑕疵,但是在他的心里存有最恶毒与败坏的意念。耶稣的教训是说,一切世上外表条文的遵守,并不能救赎一颗充满了骄傲、恶毒与情欲的心。

2)、耶稣的教训是说一个人重要的部分就是他的心。“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他们必得见 神。”(太58)伯仁斯在《致大卫的信》中写道:“总是内心的部分,才决定是或非。”

   神所关心的并不是我们如何行,而是我们为何要行;并不是在乎我们实际所行的,而是我们内心盼望的。正如阿奎那曾说:“人是看行为,神是看内心。”

按照耶稣的教训──这教训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罪──无人能因遵守外表的律例和规则自称为善,惟有在他内心清洁的时候,才能自称为善。这个事实也是骄傲的尽头,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只能说“神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的原因。

三、反省反思

1、  耶稣明明是对的、正确的,法利赛人还不服气,耶稣为什么不继续跟他们辩论下去?

有什么是值得你学习的?

2、  如何认识摩西律法当中的“礼仪律”?我们今天还应当遵守这些规定吗?

3、  为什么说犹太人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给你什么教训?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