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讲

【返回上级目录】

天国的奥秘——娶亲筵席的比喻

读经:太22:1-14;路14:16-24

内容:

一、详细分解

    1、苦口婆心

22:1  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 

字表明这个比喻是继续前章“凶恶园户的比喻”,两者均属相同性质。

2、好客的主人与冷漠的客人

22:2  “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 

按古代中东地方的风俗,娶亲的筵席是在新郎家中举行;关于婚礼本身,是由新郎的父母负责的。

很显然,这个故事当中的是神,他的儿子是耶稣。耶稣是新郎,要娶的新娘就是教会,就是那些愿意认罪悔改信耶稣的人。神邀请所有的罪人来参加他儿子喜庆荣耀的婚宴。

22:3  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 

22:4  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 

22:5  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个到自己田里去,一个做买卖去, 

22:6  其余的拿住仆人,凌辱他们,把他们杀了。 

犹太人的习俗。每当一次大筵席,譬如像婚筵的请帖发出去的时候,并不注明时间;而当每一件事都准备就绪,仆人就要出去召唤客人们前来赴席。

与“凶恶园户的比喻”不同的是,那个比喻要求园户按照约定缴纳租金,这里纯粹是邀请,是白白的免费的恩典。当然这样讲,是不是说那个比喻代表的是“律法时代”,而这个比喻代表的是“恩典时代”呢?律法时代需要人遵守律法作为“租金”,而恩典时代纯粹神白白的邀请呢?

我们曾经说过,圣经的旧约和新约在得救上面是一致的,都是因信称义;那种人为划分时代的做法是自作聪明。神赐下律法,目的在于揭示神美善的性情和罪人的败坏、污秽和无助,引导罪人认罪悔改归向神。并不是说在律法时代需要人努力遵守神的律法才能得救,恩典时代只要信就可以白白蒙恩。

因此这两个比喻并不是一个强调行为,一个强调信心,而是侧重点不一样。“凶恶园户强调对神应有的敬畏和顺服,这个比喻强调对神的恩典应有的态度。前者是后者的产物,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显然,被召的人是犹太人。这是神摆在优先位置上邀请的贵宾(比较10:5-6。他们因着神白白的恩典而蒙恩成为神的选民;他们也一直以神的选民自居,藐视所有的外邦人。但是,他们一直注重的不是对神的敬畏和顺服,没有缴纳约定的租金;他们所注重的是表面的敬虔,热衷于敬虔的表演,醉心于对传统口授律法的死守。神一再差遣他的仆人反复多方的呼召他们认罪悔改,可是他们非但不悔改,而且还凌辱逼迫那些真先知们。

现在神的儿子亲自来了,就在犹太人当中出生,就在犹太人当中生活,亲口向他们传递神的信息、天国的福音,怜悯医治了许许多多被疾病、撒旦苦害的犹太同胞。可是除了极少数愿意认罪悔改归向神的犹太人,极大多数的犹太人选择的是悖逆和刚硬。

就像这些来质询耶稣权柄的祭司长们,他们就像故事当中的那些眷恋物质的人,定意捍卫自己的地位、名誉、财产和既得利益,拒绝神白白的邀请。而且不仅仅是拒绝,还最终把总是与他们为敌的、神的儿子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他们钉死的是他们的救主,为担负他们罪孽而道成肉身的神的儿子!他们定意弃绝神的拯救,直奔地狱而去!

3、冲冲大怒

22:7  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 

烧毁他们的城,这是古代常见的军事行动。

马太在写这本福音的时候,约在主后八十至九十年之间。在耶稣真实的生活与写作这本福音书中间的一段时期,究竟发生了甚么事呢?答案乃是:罗马军队毁灭了耶路撒冷;在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的确是被毁灭了,圣殿被劫掠、焚烧,整个城市中一块块的石头都被拆毁,好像犁头掘遍了各处。这灾难完全临到了那些在神的儿子来到之时不肯承认他的人身上。

福音书的作者加上这可怕之事的批注,因为它的确临到那不随从基督之道的百姓们身上。如果犹太人接受了基督的道路,行走在慈爱、谦卑和牺牲之中,他们就不会成为如此背叛敌对的百姓,当罗马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政治阴谋时,终于最后触动了罗马愤怒的报复。

很多人会对神的冲冲大怒不能理解,因为他们更多喜欢的是神的慈爱。但是,神既是慈爱的,又是公义的。对于愿意敬畏顺服他的人,神是慈爱,而且他的恩典是无可比拟的长阔高深;对于刚硬悖逆的人,最终等待他们的是神的公义,是地狱永永远远的火。但愿每一个刚硬的灵魂都能在神的话语面前战栗,认罪悔改归向神。阿门。

4、另邀嘉宾

22:8  于是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  

所召的人,指犹太人,他们是神的选民,救恩从他们而出。耶稣安排的更大规模的差传,就是针对犹太人而言(10:5-6)。

不配,指他们不接受神的救恩。犹太人因弃绝主耶稣的救恩,置他们自己于不配的地位上(参徒1346);并不是神定意弃绝他们。神若定意弃绝他们,就不会拣选他们、栽培他们。

22:9  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 

岔路是指当时宽阔的公路,或是赶集的市场。由于犹太人拒绝神的恩召,神只好转向外邦人(参徒1346;罗1111)。

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神愿意人人悔改,不愿意一人沉沦。福音是传给所有人的。

22:10  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 

《路加福音》那里记载说:

14:21  那仆人回来,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家主就动怒,对仆人说:‘快出去,到城里大街小巷,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 

14:22  仆人说:‘主啊,你所吩咐的已经办了,还有空座。’ 

14:23  主人对仆人说:‘你出去到路上和篱笆那里,勉强人进来,坐满我的屋子。 

14:24  我告诉你们,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

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即指召请的对象包括所有的人,不分好人或坏人,只要肯来就可。

路上和篱笆那里,是指城外,预表外邦人所住之地。

勉强,不是指强拖、强拉式的暴力征服,而是指尽力说服。

先前所请的人,很显然指的是犹太人。

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不是神定意弃绝他们,而是他们定意弃绝神。当然,这里不是说所有的他犹太人都下地狱,准确的说是那些刚硬悖逆拒绝神恩典的犹太人。

我们已经说过,在神公义和圣洁面前,没有一个善人,都是恶人,因此这里的善恶是对神恩典的态度而言:是真心的敬畏顺服,还是徒有其表(11节)。

5、不受规则的宾客

22:11  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 

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当时这些宾客都是直接从路上邀请来赴席的(参9-10节),因此不可能穿着礼服,惟一合理的解释,便是主人也为所有的客人准备了婚宴用的礼服。那个客人既然应邀赴宴,却不肯穿主人所预备的礼服,这对主人是相当没有礼貌的。

衣服在圣经里代表“义行”(参启198),因所召宾客不论善恶(参10节),故这义行必不是他们自己的义行。同时,婚宴的礼服既是主人所预备的,无疑地,这礼服就是神为我们预备好的“那上好的袍子”(路1522),也就是基督自己作我们的义袍(参赛6110)。

    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他既然是宾客当中的一个,所以他也是接受神邀请的人。那个应邀却没有穿礼服的人,乃是指挂名的基督徒,他们并没有真正悔改相信得救。对于这种假基督徒,他们不能享受救恩的喜乐。

22:12  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 

那人无言可答,表示他明知故犯,没有申辩的余地。

神知道谁是真心谁是假意。因此尽管是麦稗共生(13:24-30),但在末日来临的时候,神会公义的审判。

6、可悲的下场

22:13  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丢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古时犹太人的婚宴是在夜间举行,屋里灯火通明,屋外自然也就是在黑暗里

外边的黑暗里,对于没有得救的人而言,就是永远的沉沦,是地狱的永火。

7、比喻的主题

22:14  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正如上面所说,福音是传给万民的,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神的悔改的呼召是向所有的罪人发出的。但是,在神不断的主动的工作面前,就是圣灵在罪人心里不断的光照感动面前,愿意真心悔改顺服的人很少。这并不是神的失败,而是罪人的悲哀;也不是神定意拣选或者弃绝,而是罪人的定意接受或者拒绝。

悖逆的灵魂啊,“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当以嘴亲子,恐怕他发怒,你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诗211-12

二、反省反思

1、“凶恶园户的比喻”强调的是行为,相当于旧约的“律法时代”;“娶亲筵席的比喻”强调的是信心,相当于现在的“恩典时代”。这样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神定意弃绝犹太人吗?

3、耶稣是慈爱的神,因此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所描绘的是旧约的神,不是新约的耶稣,对吗?为什么?

4穿礼服代表的是什么?你穿上了这样的礼服了吗?

5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是不是表明神的失败?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