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子民——登山宝训之一

【返回上级目录】

经文:太5:1-12 

 

1-2节“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

登山宝训是对谁说的呢?两千年来,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三种错误的认识:一是以为这段经文是对世人说的,要人不抵抗、爱仇敌;二是以为这段经文是对犹太人说的;三是以为山上教训乃是对将来国度里的人说的,和我们现在没有关系。这三种认识都是错误的。

    主虽然看见许多的人,但他没有继续和他们在一起,也没有继续为他们医病赶鬼。相反,他离开群众。“门徒”却跟了上去。

    他们“上了山”,可见这些信息不是以针对不信的人,而是以门徒为对象。这些话不是在平原说的,乃是在山上说的;不是对外的福音布道,而是对内的训练造就。今天,许多的传道人内外不分,无的放矢;虽然讲得很努力,却是叫人无可适从。

对于外人,基督的中心信息乃是:“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3:365:247:38)。

陈终道说:“许多人不分别这重要的次序,就是:我们若没有叫人先信靠基督脱离罪恶、得着重生,便想教他们行善,完全是白费工夫的。那正是许多人误以为基督教跟其他宗教都不过是大同小异的宗教的原因。”对于未重生的世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乃是一个光,叫他们能认识主自己;他们需要的乃是一个救法,叫他们能脱离死亡;他们需要的乃是一个生命,叫他们成为神的儿女。基督教不是传教训给罪人,乃是传基督的生命给罪人。世界并不需要一个高超的人生哲学,或特别的人生观;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恩惠的福音。所以谁要是将这登山宝训传给世人,这人就根本不懂基督教。

    耶稣“坐下”,才开始教训,表示这教训是正式的、重要的。也表示聆听的人需要静下心来,象学生一样地认真受教。学习登山宝训切忌心里浮躁。

    “他就开口教训”。巴克莱指出,在希腊原文中,“他开口”这一短语具有双重的意义:其一,它是一种严肃的、庄严的、高贵的短语,它在份量最重的言辞中,是一种最自然的开场白,例如在提及某种神谕时才用到它;其二,这种语调用在真正倾心吐意的时刻。因此,登山宝训是主平时经常教训门徒的道理的核心与精华。

我们先来读五章一至十二节的“八福篇”(也可以说是“九福”),“八福篇”是整个登山宝训的核心。麦希真说:“基督有关‘八福’的教训是超奇的!它超越时间发空间的限制,也超过理性与感情的限度。浅尝固然齿颊留香,仔细咀嚼更是滋味无穷。门徒需要穷一生之力去经历,然而即使穷一生之力也未能精髓尽得!”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关于天国的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天国的本质──福;

    二是天国的子民的特质。

 

壹、天国的本质──福

    在约翰的信息中,我们听到了来自旷野的呼喊:“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悔改是进入天国的路径。可是悔改并不是天国的本身,乃是天国的预备。虽然,人与天国最初的接触点是“悔改”,但“悔改”是给人一个“落在神的追讨里”的感觉,那滋味并不好受。就如爱德华滋所形容的:“未悔改的罪人,被神的手抓住,悬在地狱的坑中。”悔改之人落在哀恸之中,那是一种痛苦的经验。 但是,天国的本质却是福。你接触了天国,就接触了祝福!

天国是严肃的,但不是严肃到一个地步叫人害怕,乃是叫人用一个严肃的态度去追求得着天国,非天得着天国不可。因为天国是神要赐给地上的人完整的福。

    我们的神是“万福的根源”,他是EL shada(以勒沙代)──大能丰足的供应者。神不仅在基督里赐予生命;也在基督里赐予福气,就是“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弗1:3)。我们所领受的被称为“福音”;在元朝,基督徒被称为“也里可温”,意为“有福的人”;《诗篇》廿三篇让我们看见一个以神为牧者的人,如何一步一步经历到“福杯满溢”。圣经不仅启示生命的路,也启示也蒙福之路。

    天国的道路不是好走的,在道路上满了各式各样的艰苦,会叫追求天国的人流泪,甚至滴血。但是即便景况再艰苦,那结果却是“有福了”,在天国里满了从神而来的祝福。而且,天国的本身就是属天的祝福。

   

    一、世福与天福

    人人都喜欢“福”。过年时,常有人把“福”倒着贴,意为“福到了”。但是我们知道,“福”其实不能靠颠倒得到。

    《传道书》是一个追求福乐人生,体验过世界诸福,仍觉虚空之人的心路历程。这卷书向我们展示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福气,也向我们指出幸福的游移不定,上帝并没有让幸福永驻人间。日光之下,一切都是瞬息万变。失去了神,任何人都不可能求得一种永恒。要想在今生今世追尝到至极的幸福,无异于空想。有人说,“福气”,有福必有气,“福”与“气”同行也,得福其实与受气吊诡着。《传道书》巡礼了人间一切能享的福:口福(2:3);住福(2:4);玩福(2:8);财福(6:2);子福(6:3);寿福(6:6)。所罗门告诉每一个“日光之下”的人,不要妄想在今生今世追求绝对的幸福。明智之举是当我们惬意时便纵情欢笑,不要因一念之差而失去稍纵即逝的情趣;同时,也别想片刻之乐永系在身,此种念头只是无望痴心罢了(传11:9-10)。

    有趣的是,新、旧约各自的第一卷《马太福音》和《创世记》,其第五章都是关于“福”的。创世记五章讲到,亚当的子孙在被造里的蒙福(2节)。在这不厌其烦、单调重复的家谱记录中,我们看见人性共同追求的那些东西,例如:足享长寿(最长969岁)、有儿有女、子孙满堂等等。可是,这冗长的家谱目的却是向我们阐明人生的真相: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他们虽然活了这么大的岁数,但没有值得追忆的经历(除了以诺)。不断重复的记录乃是表明“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生命如同文章,不在乎长短,乃在乎内容。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真是“浪花淘尽英雄”。

    ——死必临到,万事皆空。一章经文,八个“死”字。死后原知万事空。

    可见,创世记五章是人以物质来度量祝福。

    中国人的福气观念是“福、禄、寿”。但是,“八福”将中国传统的福气观念完全倒转过来了。八福篇展现的是“天福”,与“世福”大异甚趣。

    有一首福音诗歌这样说:“人生一切能享的福,哪样保留得住?人生一切能享的福,哪样不虚空?人生一切能享的福,哪样能够满足?人生一切能享的福,哪样能带走?”

    我曾经思索:什么是上好福份?有一天,当我再读《路加福音》十章四十二节时,就豁然开朗了。主说:

    “马利亚已经选择了上好的福份,是不能夺去的。”

    什么是上好福份?答案就在这里:是不能被夺去的。一种福份,如果能被夺去,就不是上好的。例如:财产、地位、寿命……上好福份就是不能被时间、境遇所夺去的那种。

    “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凭神子通。”福音是福源。离开了福音,一切的福都是暂时的,都要过去。只有那属天的福分──与神的和谐所带来的生命平安──是无法被夺去的。

   

    二、天福的内容

    我很喜欢透过以弗所书一章三至十四节来看那属天的福气。第三节是蒙福的总论:“愿颂赞归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

    “颂赞”是蒙福的心态。这段经文以“颂赞”开始,以“颂赞”结束,并且字里行间洋溢着“颂赞”。颂赞是蒙恩者的福杯满溢,颂赞是欣然接受神在环境里的一切安排。

    “主耶稣基督的父神”是福气的源头。

    “基督里”是蒙福的领域。

    “天上”、“属灵”表明福气的性质。

    “曾赐给”指明福气的实在。这福气不是期货,是已经赐下、只等你去支取的。“曾”也表明许多人已先在基督里领受了这奇妙的恩、丰富的福。

    “各样”表明福气的丰富。在基督里你可得无穷的丰富,是你一生和永远都经历不完的。那是测不透的丰富!

在“八福篇”,耶稣并不是用单纯的叙述句,而是用惊叹的形式论到八福。他不是对将来福份的一种热烈而模糊的预言,而是对现实的道贺。基督徒的福份不是来世荣耀的福份,却是今日已存在的福份。

巴克莱指出,在八福中所用的“福”字,是一个很特殊的字,它的希腊文为makarios,是特别用来描述属神的。makarios形容一种内中藏有秘密的喜乐;一种清澈平静、不受损害、自我满足的喜乐,完全不受生命中境遇变迁的影响。“福”所论到的喜乐,是饱尝痛苦、忧伤和损失之后仍有的喜乐,是痛苦和忧伤没有力量妨碍的,是生老病死都无法夺去的。在世界可以获得快乐,也可以失去快乐。财产的更易、健康的丧失、计划的失败、雄心的破碎,甚至气候的改变,都能够把世界所给予的多变的快乐夺去。但基督徒却有清澈又平静、不受妨碍的喜乐,这就是永远与耶稣同行、同在而得来的喜乐。

“八福篇”:

——这是一串属天国度的价值观:主的宝训是以一连串的“有福了”为开始的,由此可见天国子民也是追求人生幸福的人。不过,由于他们的身份是天国子民,与世人不同,所以他们的为人与世人也不同,他们对幸福的观念、价值观也与世人不同。一般而言,世人的幸福观念是注重人“有什么”和“有多少”,但是天国的幸福观念却是注重“是什么”和“为什么”。世人所注重的福份是地上的、外表的和物质的,天国子民所注重的乃是天上的、生命的和永存的。所以,这里所说的福份和为人特点都是世人所轻看和不能接受的;只有那些已经信靠主,生命和心灵已经改变了的人,才能领受和追求。

——这是一个完全人的图像: 八福并非单单展现出八种福份,而是天国子民八种蒙福的特质。我们最要紧是成为一个蒙福的人,把这样一个人无论放在哪里、置于何种境遇之中,他们都能与神和谐、与人群和谐、与自然和谐;主的恩惠和慈爱必终生追随着,使他们都活出天国的样式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最重要的。神最在乎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神注重我们的所是过于我们的所作。一个平庸的父亲会把产业留给孩子,但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会把素质看作最优厚的产业。严格说来,从句式和语法看来,主在这里不是表明八种福份,而是八种蒙福的特质。如果你具备这八种特质,就是一个蒙福的人。你的人生蒙受福份都是必然的。这八种特质不是得救的条件,也决非人的努力立志所能成功,而是因信得在基督里成为新造之人所应有的生命表现,是圣灵在人心中掌权的结果。登山宝训是天国子民怎样活出神儿子应有的生活。

    ——这是一组完美的音符:八福如同音阶上的一组音,从“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的基音至“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的高音,如同生命的阶梯。“虚心”为一切美德之根本。“为义受逼迫”是高音。前面的音唱不好,这个音就容易“走调”。

    ——这是一个整体,而非多项选择: 这里的福,不是指福的性质与结局,乃是指蒙福者应当具备的心灵特质与蒙受真正祝福的前提要素,这八福其实是指神子民应有的性格特质。前四种是指消极的个人特质,后四种是积极的待人特质。缺一不可,缺一不得,缺一不美,缺一不行,缺一不能!

    ——这是一个委身于神又得满足的生命:

“虚心”——对这位统管的神的委身;

    “哀恸”——对这位安慰的神的委身;

    “温柔”——对这位谦卑的神的委身;

    “饥渴”——对这位满足的神的委身;

    “怜恤”——对这位祝福的神的委身;

    “清心”——对这位启示的神的委身;

    “和睦”——对这位和平的神的委身;

    “为义”——对这位公义的神的委身。

    主所说的第一个“有福了”和第八个“有福了”都是“天国是他们的”(310节)。八福的开始是得着天国,结束也是得着天国。这说明了涵盖“八福”的中心点就是天国,天国就是神要给人完整的祝福。人若是得着了天国,他所得着的就是“福”;因为天国的本身就是福。这也是向人明告:在天国以外是没有真正的福。人要得着真正的祝福,他必须要以天国为追求的目标。

    这样说有些抽象,但八福的其他六福是具体的:

    一是“必得安慰”(4节);

    二是“必承受地土”(5节);

    三是“必得饱足”(6节);

    四是“必蒙怜恤”(7节);

    五是“必得见神”(8节);

    六是“必称为神的儿子」”9节)。

    这六个方面的福气都是属灵的,让人享用从天而来的丰富和饱足;是人与神恢复正常的关系,调整了人在神面前的地位。天国不单是谁掌权的问题,也是谁作供应的问题。人的一切供应都是从地来的,而地的供应是有限的,所以人的难处在地上就不住地发生。但是,天国的供应是从神来的,神的丰富是无限的。  我们把八福集结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得着了天国就是得着了神的自己,得着天国的人所得着的乃是神的一切。

天国是人享受神的所是,取用神的所作,并且承受神的所有。

往深处去看,我们更能了解,天国不单是享用眼见的丰富,并且本质上是人与神的联结:

    “必得安慰”──与神的慈爱相联结;

    “必承受地土”──与神的旨意相联结;

    “必得饱足”──与神的丰富相联结;

    “必蒙怜恤”──与神的性情相联结;

    “必得见神”──与神的启示相联结;

    “必称为神的儿子”──与神的荣耀相联结。

    从外面看,天国好象是神要求人;从里面看,天国却是神要把他整个的自己给人。

    “八福”其实是“九福”。第九个“有福了”转用了第二人称来接受祝福,是八福的应用的劝勉。

    总之,天国是福。

   

贰、天国子民的特质

    世福关注的是“人得着什么”,天福关注的是“什么人才能蒙福”。八福篇并非单单展现出八种福份,而是描述天国子民八种蒙福的特质:

 

一、虚心

“虚心”更好的翻译是“灵里贫穷”。“虚心的人”乃指真正认识自己的、完全放下自我的人、没有过多欲求的人。

基督教不是提倡物质的贫穷。贫穷的人多得很,但他们并非理所当然是天国里的人。有的人在物质上是贫穷的,但心里还是挺自满的;所以不是贫穷的问题,乃是性格的问题。主所祝福的,乃是灵里贫穷的人。灵里贫穷不是因着环境的迫使,乃是生命的自然流露。

主耶稣成为肉身,他降生所用的马槽是借来的,传道所用的船只是借来的,举行最后晚餐的楼房是借来的、埋葬的坟墓是借来的。而且他的灵里也是贫穷的,完全不期望物质的得着。更重要的是他不使用神性的力量,而是在人性的软弱中专心地仰赖神,仰望他的怜悯。一个深深觉得自己一无所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恃的人,才会专心依赖神,仰望他的怜悯。这是天国子民的首要资格。

天国,现在就在灵里贫穷的人心里;将来,灵里贫穷的人必在天国里。

    诗人说:“神啊,你的恩惠是为困苦人预备的。”(诗6810)保罗说到自己的经历,有一段话值得深思:“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610)这就是说,自己觉得贫穷,一无所有的,但依靠主,会“叫许多人富足”,会“样样都有”。更宝贝的是,这样的人即使叫许多人富足、样样都有,也不会自夸,因为他们深深知道那不是自己的强处。

在属天的境界里,伟大与谦卑是一双胞胎。“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1533)你升高的高度等于降卑的深度;你升高的期限等于你谦卑的期限;你得尊荣的容量,等于你忘记自己的能量;谦卑是升高的阶梯,升高是谦卑所放射的荣耀;愚昧人在谦卑以前梦想得荣耀,智慧人去得尊荣不忘记谦卑;降卑的使主得荣耀,升高乃荣耀主的结果。

山峰的高度等于山谷的深度。越在属灵经历上升,就应该越紧紧地与被钉十架的主一致。

 

二、哀恸

    “哀恸”就是哭得很伤心。虚心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一无所有;而哀恸的人则是进一步看到自己的罪恶深重,看见自己跟不上神的心意,看见自己与神的计划脱了节,制造了许多阻挡神的事,得罪了神。这种对罪敏感的素质带来“哀恸”的第一层经验。他会及时向神调整自己、与神和谐。只有为罪哀恸,才会悔改,才会得主赦免,才会得到安慰。

    “哀恸”的第二层经验,乃是为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如同罗得在所多玛时的心境——“他的义心天天伤痛”。当我们看见四周充满了罪恶、黑暗、不平、逼害,撒但被人敬拜,人间缺乏公义、和平、真实,主被人弃绝,并且贫穷、痛苦充斥于整个世界,他的心灵就自然而然地有反应。不仅生气、忧愁而已,更是一种真实的哀恸。这证明神的生命在他里头有很深的组织,因为没有爱就不会哭,没有圣洁就不会哀恸。

哀恸是意识到自我软弱、罪的存在、他人患难而有的悲伤。

哀恸,使我们更需要神的怜悯和安慰,更感受到肢体的同情和帮助,使人与神、人与人更亲密。哀恸,使我们更体会别人的痛苦,更能同情帮助别人。哀恸,使我们的灵性更老练。

巴克莱说:“我与快乐同行一里,它一路与我谈心;但它所说的一切,并未留下任何智慧。我与忧伤同行一里,它静默不发一言;啊!我竟学到许多,它教我更聪明。”

 

三、温柔

温柔在希腊文是温和的意思。

温柔是道德上的用语:是谦卑顺服的爱神,谦让宽宏的待人,谦逊自制的对己,谦和无欲的处世。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它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的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它是虚怀若谷的谦通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温柔是一种属灵的性格:对自己无所求,对人也无所求,安息在神的旨意和安排之中。他相信一切的苦楚都是主爱的带领,而神的安排对他是最好的;他不为自己奋斗,不争执,自己无所主张,不为自己说话,肯舍己,甘心乐意背十字架,不替自己争是非。

有人说,温柔如同海绵体,它不会碰伤人,也不容易被人碰伤;温柔不是懦弱,不是没有骨气,不是没有原则。温柔的人可承受很重的压力,却不会被压跨。

温柔是一种无言的力量。有一医学教授问学生:“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 ”学生齐声回答:“当然越高越好!”教授说:“错了,太高的浓度,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调得柔和些,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是的,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全人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和谐共处的信念……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当我们轻轻地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缕淡蓝色的温润,弥漫在唇舌之间。

如果一个人肯接受十字架的造作,就会摸到温柔的灵。

主耶稣说:“我的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应当负我的轭。”主自己是温柔的人,在他里面没有不安、没有急躁。

冷硬人人厌恶,温柔个个喜欢,因此一个温柔的人更易有美好的人际关系。

    按照人的观点,要争战奋斗才能得地土。但是,主耶稣有一个特别的观点:“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一方面指温柔的人更得人心、更有人和。现代人在风驰电掣的忙碌中,是多么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啊。不信你看看报纸上的征婚广告,净是征求寻性格柔和的伴侣。人们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语言是柔美的,面庞的线条是柔美的,身体的张力是柔和的……  

“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也指将来所要承受的新天新地。

 

    四、饥渴慕义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这是极美的表达:“饥渴”,基本的生命感觉;“慕义”,终极的生命目标;“满足”,正常的生命程度。

向着义有饥渴的人有福了!

饥和渴是非常厉害的感觉,向着义如饥似渴地羡慕、追求的人实在是有福的。神让我们灵性经历“饥渴”,不是叫我们灰心失望,乃是叫我们去“慕义”。如同人饥了、渴了,不是坐着等死,乃是寻找食物、寻找水源。神的义如同无比巨大的粮库,如同长流不竭的活水之源,是为一切饥渴慕义的人所预备的。所以,饥渴的人只管到主面前,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启21:6)“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22:17

    “饥渴慕义”,就是一种渴望得着主自己、并渴望遵行神旨意、离开一切不义的特质。只要我们对神的义如饥似渴,神必为我们成就,圣灵必帮助我们行出义来。这样,我们灵里就必得饱足,心里当然充满喜乐。

   

    五、怜恤人

    “怜恤”或译作怜悯,意思是宽大,不计较,不和人算得很紧很准,不吹毛求疵,不显露人的缺点,喜欢赦免,喜欢忍耐。这就是主自己的性情,他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

怜恤是爱心沸腾的流露,是超越自我而影响和帮助他人的积极行动。怜恤是与他人有共同感受的行动,是对他人有完全饶恕的行动,是给他人有慷慨济助的行动。

    巴克莱指出,怜恤起码有三种表现:

    第一、真挚的同情。它的意义,不仅仅在表面上对一个人表示同情,也不仅仅限于对处在困难中的人感到难过。它的意思是,进入他的内心深处,设身处地以他人的眼光来观察、以他人的见解来思想,并以他人的感觉来揣度事物。这样从将心比心所产生的同情,才是真正的怜恤。

    第二、完全的饶恕。人的最高标准是七次,天国的境界是七十七次──完全的饶恕。

    第三、慷慨的济助。不仅心里有同情、饶恕,而且还有慷慨的实物济助。约翰说过:“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约壹3:17)“怜恤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19:17)“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给他铺床。”(诗41:1-3

    一个能赦免的人,就能让许多事过去,不会一直在意人怎样待他。基督徒养成怜恤的性情时,就开始长大。“必蒙怜恤”,这话不止对这时候说,且要一直达到基督台前。主将来怎样审判你,看你今天在教会里怎样审判别的弟兄。你今天刻薄地批评人,到那一天没有办法盼望主的宽大;你用什么量器量给人,到那天主也要用什么量器量你。所以我们要常常注意我们的缺欠,你今天对人的态度,决定了主将来对你的态度。

    雅各说:“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雅2:13

   

    六、清心

    “清心”就是心里清洁、没有掺杂,十分单纯地向着神,不让神以外的事物来占据心灵。“清心”是指纯一清洁的心灵,无罪缠累的心灵,平稳宁静的心灵。

“清心的人“,除了神以外无所求、无所望;他只有一个目的──事奉神、讨神的喜欢、为神而活;他的判断和价值取向,不是根据自己的思想,不是根据自己的聪明揣测,乃是根据里面的带领。

“清心”的消极面:远避世俗;积极面:宁静致远;更高面:得见神面。

 

    是的,人活在这样的纯净里,神怎能忍心向他们隐藏呢?神必要给他们遇见!

清心的人,其福份是“必得见神”。这是指——

    ——如今灵里见神。我们知道,山区的溪水如果清澈见底,那么,水底的石子、游动的鱼儿,都看得清清楚楚。同样的道理,清心的人因为内心清洁,与神亲密,就行在光明中,对神的旨意就会越发清楚。他里面稍有一点不洁的念头,就会发觉,就会马上对付。这样,他与神的密契就不会中断。

——将来亲眼见神。”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3:2)“在城里有神和羔羊的宝座,他的仆人都要事奉他,也要见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写在他们的额上。”(启22:3-4

 

七、使人和睦

喜欢叫人和睦的人,乃是神生命的流露。神借着耶稣在十字架上死了,成就了和睦,叫人能与他相安;有神性情的人也应当有喜欢叫人与神、与人相安的心。

因此使人和睦的第一个含义就是积极传扬福音。

不仅如此,我们在教会中、家庭里、社会上不应该成为散布纷争的人。可惜有许多的弟兄姐妹天性喜欢他人出事情,不盼望弟兄相和好。使人和睦的人需要神的平安强有力地在他的心灵深处。因为人若心里不安、里头混乱,也会盼望外面不安、混乱。

和平使者乃是满有恩典的人。他们不断地从主耶稣基督支取祂的美善与能力,从而将神的爱、恩典、赦免、力量以及智慧带进日常生活的各种冲突中。神也喜悦祂的恩典可以透过和平使者消除人心中的愤怒,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促进公义的显彰,并鼓励人悔改,与他人和好。

我非常喜爱《圣法兰西斯的祷文》,这篇祷文流露出神的性情:

 

主,使我作你和平之子

在憎恨之处,播下你的爱

在伤痕之处,播下你宽恕

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

 

啊主,求使我少为自己求

少求受安慰,多去安慰人

少求被了解,多去了解人、关怀人

全心真心付出爱

 

主,使我作你和平之子

在绝望之处,播下你的爱

在黑暗之处,播下你光明

在忧伤之处,播下欢乐

 

主,使我作你和平之子

在宽恕中,我们便得赦免

在献出时,我们反有所得

在死亡时便进入永生

 

    使人和睦的人,才能与和平的神相像,才能与和平的神同工,才是神所喜悦的儿子。一个制造纷争的人必为神、人所不齿。

   

    八、为义受逼迫

    第八个福里面两次讲到“有福了”,真是福上加福。

    这个福,实际遇到的时候,凭肉体讲,味道是不好的。这个福就是为着神的荣耀,存着欢喜快乐的心面对一切的十字架。

“为义受逼迫”是指纯粹为着主的名、主的道受逼迫,而不是因犯罪而受苦(彼前4:14-16)。他是为了坚持正义、坚守信仰而受苦。他们轻看属地的好处,却以神的自己作他们的满足。他们不夸耀也不追求人的荣耀,却以满足神的心意作他们生活的目的。这些承受属天之福的人,都是活在“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的生活态度中。

为什么说为义、为主受苦应当欢喜快乐呢?因为有两个福份:

    第一、“天国是他们的”。

    第二、“因为你们在天的赏赐是大的”。

    不但天国有份,而且赏赐又是大的,可见福份实在极大。存这样心志的人,神荣耀的灵就会在他身上,使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乐。

    十字架的伤痕是每一个天国战士的荣耀!

 

我岂能没有伤痕?

如果河蚵必经过沙粒的刺激,

才能产生光亮的珍珠;

如果大卫必经过扫罗的追杀,

才能锻炼信靠的美德;

如果诗人必经过亡国的痛苦,

才能压出美丽的音乐;

如果约瑟必经过兄弟的出卖,

才能领悟饶恕的真谛;

如果耶稣必经过十架的死亡,

才能成全救恩的诗章。

我岂能没有伤痕?

如果你蓄意用地上的眼泪,

来构筑天上的彩虹;

如果你决心用物质的损失,

来引动灵性的丰富;

如果你计划用人间的无情,

来衬托父神的恩惠;

如果你坚持用苦难的炉火,

来炼尽人格的杂质;

如果你喜爱用世界的丑陋,

来突显天国的完美。

我岂能没有伤痕?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