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二十17-19 第三次预言耶稣之死 (参可十32-34;路十八31-34) 耶稣多番提起耶路撒冷,强调将要发生的事,这次的预言更加详细,包括提及耶稣要被定‘死罪’(即公开处决),被‘交给外邦人’,祂还要被‘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这是马太福音中首次提及主要被钉十字架(虽然十六24曾暗示钉十架)。此处列明祂要如何受辱被杀,似乎人子在世没有可见的荣耀。 20:17-19 二十20-28 服侍人者为大 (参可十35-45;比较路二十二24-27) 按前段所述,‘西庇太儿子(雅各和约翰)的母亲’所提出的要求,实在奇怪,她是否仍想着地上的国度,又或冀盼将来的荣耀(十九28),竟然轻易地忘掉耶稣先要受苦,才能得着以后的荣耀?无论如何,耶稣清楚向门徒指出,要先尝苦难(22-23节)。 妇人央求让她儿子位列十二门徒之首(特别要替代彼得的位置,他们3人一同目击耶稣登山变像)。此举令其他门徒恼怒,引致耶稣再教导他们有关为大的道理。‘你们中间不可这样’,这正是马太福音此段的主旨;天国产生了另一个社会,它向传统的价值观发出挑战。 耶稣本身是最佳的例子,祂身为人子,应当受人服侍(比较但七14),祂却要去服侍人。祂为我们立下舍己的榜样,甚至‘舍命,作多人的赎值’,这种牺牲是无人能仿效的。耶稣这番说话,与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0至12节相似。这段说话也是新约中最精简的摘要,道出耶稣之死,是为世人赎罪。 20:20-28 第22节 第22节‘喝……杯’是受苦的隐喻(比较二十六39、42;其他例子参赛五十一17;结二十三31及其后经文)。 20:22 二十29-34 两个瞎子 (参可十46-52;路十八35-43) ‘耶利哥’是从加利利往耶路撒冷路上的最后一站。当耶稣接近目的地,又被热情的跟随者前呼后拥之际,祂还把握机会‘服事’(28节)两个有需要的人,而同行的人都认为那两人不值一顾。耶稣在此要以身作则,申明天国的价值观与传统不同。在马可和路加的记载中,只提及一人,马可称他为巴底买。正如在八章28节,马太提到两个瞎子,可能是加强印证耶稣正是大卫之子。九章27至31节描述了另一个故事,当中也有两个瞎子重见光明。两人得治后跟从耶稣,可能暗示这故事象征属灵的眼瞎获得医治,进而跟从耶稣成为门徒。 20:29-34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