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讲
太廿四章 / 廿五章 論末日的偉大豫言 (亦見於可十三章及路廿一章) 衪所說關於耶路撒冷的話,在四十年之內正確正應驗了。那些大理石和精金造成的華麗建築物,遠遠看去「如同一座山頂上蓋著白雪」,於主後七十年被羅馬軍隊完全予以毀壞,甚至歷史家約瑟弗說它變成如同一塊從來沒有人居住的荒場一樣。 衪的再來 太廿四章1-2 節: 豫言聖殿被毀 主前二十年希律大王在耶路撒冷的鍚安山頂,挖掘成一片一千平方呎的高原,用白色的大理石,貼上了金子,建造這聖殿。在山上鳥瞰低下的城市與聖殿這之間,臥著提若坡陽(Tyropoeon)谷,有一座橋橫越此谷,它的弓架每一個有四十一英呎半的墩距,在它起拱點的石塊長廿四英呎厚六英吋。聖殿四週環繞著巍峨的門廊,所羅門廊與王廊(Royal Porch)。支撐這些門廊的柱子,是整塊的大理石所雕刻,高達卅七英尺半,三個人手牽手還不能圍抱。聖殿的各種角石長達二十至四十英呎,重達一百噸以上。至於怎樣雕刻,怎樣安放這些石塊,實在是古代工程的秘密。怪不得這些從加利利來的漁夫,看到這宏偉的建築,目瞪口呆,要呼喚耶穌注意它們。 耶穌回答說,有一天將要來到,這些石頭沒有一塊留在另一塊上。耶穌說得不錯,在主後七十年,被猶太人不妥協的背叛所觸怒的羅馬人,終於毀和約,耶路撒冷與聖殿被蹂躪,劫掠,夷為平地。 耶路撒冷的毀滅 猶太人因背皈羅馬而發起的戰爭是在主後六十六年開始的。提多率領他的大軍在主後七十年的逾越節日抵達耶路撒冷的城門。當時土壘的圍堤就建築起來, 攻城機也安置了, 於是開始圍攻。羅馬的軍隊據估計有三萬之眾, 而猶太人的軍隊只有二萬四千人。據塔西都(Tacitus) 的估計, 當時城內擁有六十萬的遊客。在城內的猶太人彼此間曾發生了極其劇烈的黨派鬥爭。過了五個月城牆才被攻陷, 聖殿也被火燒了, 那些最後的防禦工事都被掃蕩了, 全城變成殘垣敗壁, 惟有西北角的城牆及希律的三個高大的塔樓未遭破壞而被留下來以紀念提多所曾毀滅的那些砲台具有何等龐大的兵力。羅馬大軍長驅直進到該撤利亞。共有九萬五千人作了俘虜, 約瑟法(Josephus) 也在其中。差不多一百萬人被殺了。這就是猶太教的陷落。優西比烏(Eusebius) 說,基督徒們當羅馬軍隊出現之前, 蒙神賜以預言的警告就逃到珀拉(Pella) 地方去了。 耶路撒冷後期的歷史 耶路撒冷自主後七十年約有五十年之久不見於歷史。有一位擅自冒充彌賽亞名為巴科其巴(Barcocheba), 在主後一三五年倡導了一次革命, 曾一度佔據了聖城, 並企圖重建聖殿。這一次叛變後來受了羅馬軍隊的鎮壓, 有五十八萬猶太人被殺, 從此猶太國就荒涼衰頹了。猶太人不准再入耶路撒冷, 若違命則處以死刑。在聖殿的舊址上曾建立了一個羅馬神猶皮特(Jupiter) 的殿宇, 並且將耶路撒冷弄成了一個異教神明的城邑。在主後三二六年君士坦丁曾將亞斯特(Astarte) 的殿宇從今日所謂聖墓教堂的基址上拆毀廢除了。據說, 他們在地下發掘時曾見了主釘十字架的舊址, 因此這一個城曾成為基督教的一個中心點。猶太人隻許一年一次進城。那一位, 稱為背教者的朱利安皇帝(Emperor Julian, the Apostate) 在主後三六三年曾准許猶太人重建聖殿, 但是他們卻未曾進行此項工程。在第五世紀耶路撒冷成了一個獨立教區長的中心點。耶路撒冷在主後六三七年曾陷落於回教的手中, 除了那十字軍時期的一百年之外, 耶路撒冷成了一個回教的城邑, 直到一九一七年才再回到基督教國家的管治之下(屬英國的保護國) 。第二次大戰之後, 耶路撒冷成為約但國(回教) 和以色列國(猶太教分治的城市。) 太廿四章3-9 節: 耶穌降臨的豫兆 (3節)耶穌正坐在橄欖山上,就是先知撒迦利亞豫言彌賽亞來臨,建立衪的國度所站立的地方(參亞十四:4),門徒最適合在這裏問耶穌何時會常著權能來,將有甚麼事情發生。耶穌的回答強調了在世界末日之前所要發生的事情,指出他們無須緊張確實的日期,應當多關注怎樣去準備----一貫地活在神的心意中,這樣,不管耶穌何時回來,衪也會稱他們是自己的子民。 (4節)門徒詢問主再來和世界末日的豫兆,耶穌第一個反應是:"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事實上,無論何時我們要尋找豫兆,就很容易被迷惑,因為許多 "假先知"(參廿四:11,24)偽裝有屬靈的權能。 (6-8節)國際上的天災人禍。"生產之難"(小字) :於猶太著作中常用來形容彌賽亞國度建立前夕的苦難。 (9節) 信徒遭受的逼迫。 太廿四章10-14 節: 忍耐到底必要得救 (11節)舊約常提及假先知(參王下三:13;賽四十四:25;耶廿三:16;結十三:2-3;瑪三:5;亞十三:2),他們聲稱得到神的信息,卻傳講"健康與財富"的信息,即使全國都在背道中,仍只說群眾喜歡聽的話。耶穌時代有假先知,今天也有,他們是受歡迎的領袖,說群眾愛聽的話----甚麼"神希望你富有啊""做你想做的事吧" 或是"並沒有所謂罪惡或地獄"等。 (12節)假教訓和放縱的道德好像破壞性病毒,使人失去了對神的愛和對別人的真正愛心。罪惡使你把焦點轉移到自己身上,對神和人的愛心逐漸冷淡。你若單顧自己的事情,就沒有關顧別人的愛心了。 (13節)耶穌預言衪的跟隨者將要被恨惡他們信仰的人所迫害,不過在極可怕的逼迫之中,他們仍然有盼望,知道救恩是屬於他們的。試煉可以把那些虛假或只圖安逸的基督徒篩出來,顯出誰是真正蒙恩得救的基督徒。 (14節)耶穌說他再來之前,天國的福音,就是救恩的信息要傳遍整個世界,這是門徒的使命,也是今天我們的使命。耶穌談及末日和最後的審判,就是向衪的跟隨者表明把救贖福音傳給所有的人的迫切性。 太廿四章15-28 節: 災禍的日子 28屍首在那裏,鷹也必聚在那裏。 (15節)"那行毀壞可憎的"引自但十一:31節,原指兩約之間那段時期侵入巴勒斯坦傾覆耶路撒冷的希臘王安提阿哥伊比法,他於主前168年在聖殿中築了異教的祭壇。括號中的話"讀這經的人須要會意"是說讀這句預言時應知尚有隱含的意思。本節很可能指末時"離經反教"和敵基督的事(帖後二:3-12)。有的解經家說 "聖地"暗指要建立的教會;到主來前,會有可憎的事顯露,例如淫亂,反救和敵基督等。 公元70年,人們再次記起耶穌所說的話,當時羅馬將軍提多在毀滅耶路撒冷後, 在燒燬的聖殿原址安放一個雕像。當末日來臨時,敵基督將要為自己建立雕像,並吩咐每一個人都要敬拜它(參帖後二:4;啟十三:14-15)。這些全都是褻瀆神的,就是 "那行毀壞可憎的"東西。 (16-22節)這幾節是主基督再來前地上災難的生動描寫。在這空前大難前只有盲目逃奔,一點也遲延不得。懷孕的和餵嬰孩的母親行動不便;而冬天,河道乾涸或冰封,大路積雪,泥濘難行。猶太人安息日不可走路超過一個短程(約為一公里半)的規矩,令安息日成為不可能。在這種大災難前,要是依神所定的日子來執行,全世界不會有一人存活;但為了拯救世上忠信靠主的人,這日子的數目會減少。 (23節)主基督再來不是只向一小部份人顯現,而是要給所有的人看見。 (28節)看見鷹群盤旋,那兒必有野獸的屍體,看見主在聖經中所說的異常景象,就知道主來審判的日子不遠了。鷹也是審判的象徵。 太廿四章29-31 節 : 榮耀的再臨 (30節)「亞十二:10-14」預言基督再來時,耶路撒冷的百姓要悔改哀哭。這裏指世上不信的人看見基督來臨,悔改已遲,哀號痛哭。 太廿四章32-44 節: 無花果樹的比喻 (32節) 無花果的比喻教導信徒應忍耐。樹發葉,夏天近;耶穌所說的那些蹟象出現,應知衪再來的日子也近了。 (34節) 有人認為本節所指不是末時,而僅是預言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的被毀。但緊接的35-36節的話決不是僅為一次歷史事件而說;何況耶穌說這話的時候仍是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活著看見 "這一切的事",例如福音廣傳,大災難的發生等等。 "這世代"因此應是指 "屬神的人"將存留到末時。此字希臘原文genea有 "好些年代"的含義。從廿世紀中葉死海發現的昆蘭古卷,知道"這世代"一詞可指好些年代。 可知新約用"這世代"也像"末世"(參林前十:11;彼前一:5,20等)一樣,指的是神救贖人類歷史的最後階段,從主降生到主再來。 太廿四章45-51 節: 善僕與惡僕的報應 (45節) 此處的僕人任管家職位,尤象徵使徒與教會領袖。耶穌稱讚的是僕人的忠心,能力還是其次(參路十二:42-48;林前四:2)。比較下章(太廿五:14-30)。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