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级目录】
一、耶稣第一次预言自己的受难( 16:21-23
)
○ 可 8:31-33 路 9:22
(一)耶稣開始指示门徒他要上耶路撒冷,受苦被杀,第三天复活。 16:21
●「才」指示:「開始」,而且有「强调」的意味。
●「长老、祭司长、文士」:当日公会的三种成员,「长老」指的是民间
德高望重的领袖。
(二)彼得拉住耶稣,劝耶稣不可如此。 16:22
●「拉著」:「拉向他自己」。
●「劝」:「严肃警告」、「斥責」之意,跟马可福音的记载用的是同样
的字眼。
●「万不可如此」:原意是「恩典」、「怜悯」,后来变成「願神的恩典
临到你」。彼得的意思是「願神的恩典临到你,使你
不遭受到这一切。
(三)彼得被耶稣責备为撒但,因为彼得只体贴人的意思。 16:23
●「转過来」:表示耶稣转離彼得,转向其他门徒。
●「你是绊我脚的」:直译是「你是我的绊脚石」。跟「彼得」(小石头
)的意思有相关。
●「体贴」:「思念」、「想到」。
◎彼得似乎对耶稣「复活」的宣告没有反应,而比较在乎耶稣即将受死。
这可能是因为当時的犹太人还比较无法接受「今世复活」的观念,而比
较接受「末日复活」的观念,所以彼得当時清晰可以理解的,就是耶稣
受死的信息。
◎耶稣指責彼得为「撒旦」,应該是其提出的意见,跟撒旦引誘耶稣不要
用受苦和替死的方式实现弥赛亚工作的意图不谋而合,所以遭受耶稣严
厉的指責。
二、门徒的代价与收获 16:24-28
○ 可
8:34-38 路 9:23-27
(一)耶稣告诉门徒:「要跟从他就必须舍己,背十字架来跟从他」。
16:24
●「舍己」:deny
himself (NIV version),由 太 16:24
:
「舍(533,aparneomai)」:拒绝、否定。在新约中使用:彼得三次否
认耶稣,在神的使者前必不认。
「己(1438,heautou)」:自己。用於第三人称单数和复数是表示说话
和行动为同一個人。
「舍己」可能指放下自己的個性,拒绝自己天然求生存的、避危险的
需求。舍己的中心概念:過去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现在则把神
国摆在第一位,可以为了神而舍命。
●「背起」:原文的時态有「立刻背起」的意思。
●「背起十字架」:钉十字架是罗马時代的死刑,犯人必须亲自背负十
架的横梁往刑场受死。在当時的人听来,意指随時
有可能舍去性命、准备受苦--把你的生命放在刀口
上。
◎依照上下文来看,舍己没有看起来比较伟大的解释,就是随時准备牺
牲自己生命的意思。
(二)通则就是:要救自己地上生命的人就丧掉永恒的生命,为耶稣丧掉
地上生命的,就必救了永恒的生命。 16:25
●「生命」:原文可以解释成「灵魂」或「生命」(原文编号是5590)
。
(三)(永恒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即使赚得全世界,失去生命也没有意义。
16:26
◎虽然陈述了跟随耶稣的巨大代价,耶稣还是表明不计生命的代价跟随他
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四)耶稣再临時要施行审判,并且听众中有人要看到上帝的国临到。16:27-28
●「人子降临在他国里」:在此可能指登山变像的事情(启导本、NIV研
读本的解释),但也可能指耶稣的复活、五
旬节的圣灵降临、耶路撒冷的被毁。
◎耶稣在这里陈明门徒值得花生命的代价来跟随耶稣的背后理由是因为耶
稣是审判者,将要依照行为施行审判,而这审判将决定永生或永死。
三、耶稣登山变像( 17:1-9
)
○ 可 9:2-10 路 9:28-36
(一)時间:预言受难之后六天;地点:高山;跟随者:彼得、雅各、约翰。
17:1
●「過了六天」,路加福音是「约有八天」,虽然当時记载時间并不是
很精确,但我们大概可以猜出这是第七天。
●「暗暗的」:「独自地」。
●彼得、约翰、雅各:耶稣醫治睚鲁的女儿( 路 8:51
),最
后一次去可西马尼园時( 可 14:33
),都带著这三個门徒。显
示这三個使徒与其他人的不同。
●变像的山可能是黑门山,较接近該撒利雅腓立比,而且较高(超過
两千七百公尺,可参考 可 9:2
)。也有人说是加利利北面的
米伦山,山高约一千两百公尺。
(二)耶稣在门徒面前变了形像,并有摩西、以利亚显现跟耶稣说话。17:2-3
●「形像」:原文指的是「事物的内在本质」而非「外在的模样」。
●「忽然」:原文直译是「看阿!」。
●摩西、以利亚:代表旧约律法的颁布者和先知的职事。
◎比较奇怪的是门徒怎么知道当時出现的是摩西和以利亚两人?可能
是听到谈论的内容或者是耶稣事后说明。
(三)彼得对耶稣说他要为耶稣和两位先知搭三座棚。 17:4
●「棚」:原文指犹太人在住棚节時用树枝搭来暂住的棚。
◎看来彼得并不知道应該说什么好,却还是率先发言。
(四)有一朵云彩来,并有声音由云彩中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你们要听他」。 17:5
●在旧约,发光的云彩是神同在的记号(见 出 40:34 王上 8:10-11
)。
(五)门徒的反应是极其害怕,而耶稣来安慰门徒,而后一切消失又只看到耶
稣。 17:6-8
◎门徒大概清晰的了解「上帝自己发言」了,所以甚为害怕,直到耶稣
来安慰他们为止。而耶稣以一個尊贵的拉比身份,仍然亲密的用肢体
动作来安慰门徒,让人倍觉温馨。
(六)耶稣吩咐门徒不可外泄登山变像的事情。 17:9
◎这应該是很明显的避免弥赛亚狂热的措施。
四、关於以利亚的讨论( 17:10-13
)
○ 可 9:10-13
(一)门徒問耶稣关於以利亚应該先来的事。 17:10
●这個問题跟 玛 4:5
的记载有关。
(二)耶稣回答:以利亚已经来了,但人却不认识他而任意待以利亚。门徒於
是了解耶稣认为「施洗约翰」是「以利亚」。 17:11-13
◎说起来这也算是一次耶稣预言自己将受害的记载,只是仅有三门徒听
见。
五、耶稣醫治被鬼附的小孩( 17:14-21 )
○ 可
9:14-29 路 9:37-43
(一)一個人来求耶稣醫治害癫痫病的小孩,并陈明门徒不能醫治小孩。17:15-16
●「跪下」:原文并非「跪拜」的意思,而只是「谦卑求助」的表现而已
。
●「癫痫的病」:原文是「月亮病」,这是因为古人以为这种病的发作跟
月亮的周期性有关。
(二)耶稣感叹这世代的不信又悖谬,并斥責鬼,醫治小孩。 17:17-18
●「悖谬」:「扭曲」、「败坏」。意思是「故意離開真理」。
(三)门徒問耶稣为何不能赶出鬼,耶稣答以「因为门徒的小信」,并说明这类
的鬼必须祷告才能赶出来。 17:19-21
●「我们为甚么不能赶出那鬼呢」:原文是强调「我们」。
●「因你们的信心小」:直译是「因为你们的小信」。
●「小」信:「幾乎没有」的意思。「小信」是马太的特殊用词,意义应
該是接近於「不信」,而非「真实但微小的信心」。
● 可 9:28-29 :
耶稣进了屋子,门徒就暗暗的問他说:「我们
为甚么不能赶出他去呢?」耶稣说:「非用祷告,这一类的鬼,总不能
出来。」
门徒显然把主所赐给他们的能力当成理所当然的,他们没有祷告,忘
了这种能力不是出於自己,乃是耶稣所赐。
●较可靠的抄本中都略去 17:21
。这一段文字显然是后来有人参考马可福音
加上的,比较晚期的马可福音也加上「禁食」一字。这大概是因为当時
许多人认为禁食有特别的能力的结果。
◎芥菜种是当時的人认定为最小的种子,而山是古人心目中认为「屹立不
倒」的。简单的说,如果人有信心,把上帝当上帝对待,这样即使要移
山(当然移山也必定是上帝的心意),也没有問题。而移山的力量不是
来自信心,而是上帝的力量透過人的信心彰显出来。
◎耶稣把赶鬼权柄赐给门徒,应該是限於「实习行动」中,而门徒显然
误解了权柄的来源,把实习当成一般情况了。
◎我们真的信上帝是上帝吗?真的信上帝可以做超越人类力量的事情吗?
圣经明说有无这样的信会影响神迹是否实现....。信心无所谓大小,只
有「有无」之分。
六、耶稣第二次预言他的受难( 17:22-23 )
○
可 9:30-32 路 9:43-45
◎门徒的忧愁显出他们大概更知道耶稣受难的意义了。
七、圣殿税的事件( 17:24-27 )
(一)地点:迦百农。事由:收圣殿税的人来见彼得,問耶稣是否纳税。17:24
●「丁税」:犹太人的圣殿税,数目为半個舍客勒或两块希腊币。每個二
十岁以上的犹太男丁都必须付这個税。不過圣殿税跟政府的
税收不同,圣殿税并不是非常强制性的。圣殿税可以在逾越
节時亲自到圣殿缴纳,或者事前缴交。巴勒斯坦附近的圣殿
税是在逾越节前一個月開始缴交。西元七十年圣殿被毁之后
,罗马人规定圣殿税改纳给罗马神庙。
●「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么」:原文的句型是预期「肯定(即:纳)」的
回覆。
◎很可能耶稣与门徒这時是住在彼得家里。
(二)彼得答以「纳」,而耶稣以自己是上帝的儿子,所以理应不必纳税,不過
因为怕绊倒收税的人,就行了一個神迹来缴交税金。17:25-27
●「关税」:按货物计税的一种税制。
●「丁税」:按人头计税的税制。
●「儿子」:原文是复数,意思应該是包括耶稣与门徒们。
●「去钓魚」:直译是「丢一個鉤子」。
◎耶稣没有道理要纳圣殿税,但是为了人们的好处,他还是纳了。我们是
否也願意为了众人的好处牺牲一些应有的权益?
【返回上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