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真敬虔的代价、目标和实践 大卫又再面临生死边缘,仇敌众多(1-4节)。敬虔的人在地上蒙羞受辱(6节),受家人轻蔑形同陌路(8节),并且他对信仰的执着和热诚,也成了笑柄(10-12节),此情此景,诗人难免怨尤疑问,以为神已掩面不看他(17节),他心碎之余,友伴也不再同行(20节)。四围传说他的操守有亏(可能涉及金钱?)(4节),实质上乃是因为他敬畏神(7节),也爱谒神的居所──其实,真正受攻击的对象还不是大卫,乃是神自己(9节)。本篇诗篇下笔之日,危机仍未见曙光(29节)。
(参40:3>四十3)、大水(2节)等都是比喻现实中的急难。他长久祷告也未见神回应,甚至眼睛也要失明(3节),而‘仇敌’‘多’如头发,无故地谋害他,有人甚至要他偿还他没有欠的债(4节)。 ‘罪愆’:尤指(利5>利五)在某些情况下,要向人赔偿的罪过。所以5节是回顾4节的。若神来鉴察大卫,就会看出他的‘愚昧’(不智),迫使他赔偿给别人。可是他察觉不到自己有甚么‘罪愆’。第6-12节大卫行事好像真的犯了罪一般,自然有被人抨击的可能。同样,一切真正信靠神,与神同行的人也可能受苦待(6节)。要知道神的百姓是一体的,一人受攻击,一定连累他人也吃苦。大卫自己失去了家人的支持(8节)──可以想象情景如下:他们或者以为兄长一朝青云致富,为何不待兄弟们阔绰一点?而诗人的信仰生活和个人名望,也被公开批判──甚至‘坐在城门口’的要人(10-12节;申21:19>申二十一19;得4:1>得四1)要判断他,连醉酒的人也作歌讥讽他。然而一切都毫无根据,诗人不过为信仰热心(7节上;参撒下
6:14-21>撒下六14-21,大卫的热心也被人误会),为神的‘殿’而奉献(9节上)。不过他也晓得辱骂主的人,他们的辱骂都转而落到他们自己的身上(9节上)。 留意来自1至4节同类的比喻(深水、淤泥、大水),另外还有‘恨’他的人。现在第1节的一次呼求已成为持续的恳求,以神的‘悦纳’、‘慈爱’和‘拯救的诚实’(13节)为起点,结束于‘慈爱……美好……丰盛的慈悲’(参王上
3:26>王上三26)。第18节‘亲近’(参‘近亲’,利 21:2-3>利二十一2-3,利 25:25>二十五25;得
2:20>得二20)。‘救赎’:为近亲采取的行动,以近亲的安危为己任(利 25:25>利二十五25;得 3:12>得三12;赛
41:14>赛四十一14,赛 43:14>四十三14;参诗
19:14>诗十九14)。‘赎回’:付赎金,不论任何代价都付出,以营救亲人(31:5>三十一5,55:18>五十五18)。 参导论的咒诅诗。19至21节让我们晓得仇敌的遗害有多深,23至28节说出他们该受的报应。正如一般的代求诗,其原则来自申命记十九章19节。若有人作假见证害弟兄,便要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现在这个祷告(纯是个人祈祷,只向神奉献立志,并不涉及私人的恩怨)是求神审判。恶人使他疲乏,尝苦胆毒物(21节):现在他们的‘筵席’自成‘网罗’(22节),他们令诗人体力枯竭(3节);他们必受苦(23节);他们令大卫经历的神隐退:如今他们也切实的受苦(24节),失去神的同在;他们使大卫一家疏远(8节):现在他们的住处成为荒场(25节);他们曾诬陷指控大卫(4-5节);现在他们罪上加罪(27节);他们辱骂神、人:神也要把他们从生命册上涂抹掉(28节)。
‘困苦’不止住,‘赞美’也不止息。对神的喜悦也带来鼓舞人心的见证。诗人深信祷告必蒙垂听,因此诗歌成为所有受造之物的赞美诗,因为眼前的苦难一旦成为过去,升平的局面便因‘爱他名’之人的缘故,在地上重新出现(36节)。 第31节 ‘角’、‘蹄’:角说出它的年龄,蹄(利
11:3-4>利十一3-4)表明它的‘洁净’:即一颗对主感恩的心,胜似献上合规格的祭牲。第33节‘被囚的人’:参26节。即使敌人以为我们落在他们手里,我们的捆锁正是祂的慈绳爱索(弗
4:1>弗四1,弗 6:20>六20;腓 1:13>腓一13)。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