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回忆带来的能力 1至8节之引言为这长而奇妙之诗篇建立了场景。它说出了:1.一个责任:每一代都要将这神圣的传统传给下一代(3-4节),此乃是神的旨意(5-6节);2.传统的内容有两个层面:神所作(4节)和所说的(5节);3.目的是将来世代会‘仰望神’(7节,这词意味一个简单的信心),将祂的‘作为’与‘命令’存记于思想里,避免以往的差错──因不再委身和善变而产生的叛逆(8节)。然而,4.若是如此,对过去一定要有确实的认识。神以一般说话(‘话’,1节)所表达的‘训诲’(律法),解释了(2节)过去的经历:‘比喻’是富教育性的故事或箴言,这里用过去一些历史事件(9-72节)来说明真理。隐藏的事或‘谜语’:过往的历史片断纠缠不清,像一个谜团或谜语,所以是需要解释的。
参撒母耳记上三十一章。便雅悯人扫罗(撒上 9:1-2>撒上九1-2)与‘北方’支派──常被称为‘以法莲’或以色列──关系密切。其家住基比亚(撒上
10:26>撒上十26),撒母耳记上九章4节暗示它位于以法莲山区中。扫罗死后,其余党以伊施波设为首,曾自封为王(撒下
2:8>撒下二8),及后叛逆的押沙龙也轻易取得以色列支派的推戴(撒下 15:2>撒下十五2、撒下 15:6>6、撒下
15:10>10、撒下
15:13>13)。就这样,历史的回顾始自扫罗家之败落,并从中生出一个疑问:为甚么有这样的事发生──‘以法莲的子孙’直译是‘精良的弓箭手’。对神的子民来说,得胜不在于资源多寡,乃在于由追念(11节)所生之忠心与顺从(10节)。第41节‘试探神’,参56节之注释。 这些经文以出埃及为主题(12、43、51节),即是那伟大神圣的救赎工作(42节)。12至14节强调过红海:神的能力胜过每一个逆境;43-53节集中在临到埃及之灾难:神的能力毁灭仇敌的能力。‘琐安’(12、43节):古埃及之京城。每一段落均以思想神的引领及安稳作结(14、52-53节)。神的能力是与逆境并敌对势力为敌的,而永远卫护祂的子民。 首段的历史回顾由埃及转移至旷野(15-16节),主题是神的供应(供应走天路的人)。次段的历史回顾掠过旷野,回想起应许之地的供应(荣归的供应)。注意54至55节如何始自‘自己圣地’,又如何以‘他们的帐棚’作结。这是神的原则:将本来属祂的赐予我们。 子民的历史充满着‘罪’、悖逆及试探神(17-18、56-58节)。17至18节之重点在于人试探神的信实──在出埃及记十六、十七章里,以色列人不信神有能力供应食物和水,他们不肯相信,直至神以行动证实;在56至58节,他们试探祂的忍耐,不信祂的圣洁与审判。神在这两次都发出愤怒(21、31、59、62节)。生命中之悲剧(31、33、61-64节),正如生命中之美善供应(15、16、54、55节),二者都是神所作的。第29-31节(参出
16>出十六;民 11>民十一;诗
106:15>诗一○六15)。他们所求的并非满足他们需要的食物,也并非发自相信,而是为满足他们的贪婪,发自一个不信的心。神以烈怒回应他们所求的;赐予,但同时也毁灭。多少时候我们埋怨欲望受到阻挠,却没想到是主将对我们有害的东西扣留起来。第32节所指的是旷野的一代(民
14:28-33>民十四28-33)。毋庸置疑,当他们觉察到神的不悦,他们恐惧地等候死亡。第60-64节(参撒上
4>撒上四)。 祂知道祂子民的心(34-39节):诡诈、不信实,但因祂深情的爱(38节,‘有怜悯’),祂成就救赎,限制了自己的怒气,也想念我们的脆弱(39节);神知道祂子民的需要(65-72节),也主动起来抵挡他们的敌人(65-66节),甚至住在子民中间(68-69节),也为他们兴起祂拣选的王来治理他们(70-72节)。第35节‘磐石’本身象征不变和稳定,然而在出埃及记十七章5至6节中,这也是一幅拯救、赐生命行动之图画(参95:1>九十五1)。‘救赎主’:至近的亲属──把子民的需要看为自己的需要。第38节‘赦免’:这个动词的基本意思是‘遮盖’,但当与罪挂上关系,它从来不单是指转眼不看,而是带着‘付出足够的代价去偿还债项’的意味。第65节这是个异常生动的表达,说明神为祂子民所发之热心和兴奋态度。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