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笑脸与蹙眉 恳求神亲切接纳之声,贯穿整篇诗篇(1、3、7、19节)。神的笑面(3节,‘使你的脸发光’)和祂的蹙眉(16节,‘你脸上的怒容’)所作的对比说明这一切。尽管局势非常危险──敌人得意洋洋(6节),神愤怒(4节)和表面上收回恩典(8、12节)──唯一的补救是祂的微笑,神的恩宠大有能力,同样地,祂的不悦造成灾难。灾难已经临到北面的众支派──‘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古时的‘以法莲营’(民
2:18>民二18),即那些与‘约瑟’连系的支派。这首诗与七十九篇有不少共通点[牧者/羊群的主题(1节;79:13>七十九13);神长久的愤怒(4节;79:5>七十九5)和敌人的嗤笑(6节,79:4>七十九4)],暗示在七十九篇从巴比伦的犹大国生还者中,找到了一位来自北国的生还者。结果彼此的信息可以互相呼应。
这是一个与约瑟有关的极古老的主题(创 48:15>创四十八15,创
49:22-24>四十九22-24)。‘坐在二基路伯上’:基路伯的基座遮掩约柜,是这位看不见的神看不见的宝座,同时亦是主与祂子民的相会处(出
25:18-22>出二十五18-22)。‘发出光来’(50:2>五十2),诗人不是要求大能力,而是要求祂的亮光驱散因祂的厌弃所带来的黑暗。第3、7、19节‘回转’:带领我们回到你身边。‘发光’:诗人唯一的要求是神作出改变;但愿蹙眉会变为笑面。 第4节(直译)‘哦,耶和华啊,哦,神啊,哦,全能啊’,即祂是救赎者(出 3:14-17>出三14-17,出
6:6>六6),祂是神,并且祂自己就包含所有可能性和能力。新国际译本把4节译为:‘你向你百姓的祷告发怒气的烟,要到几时呢’。‘烟’象征神的圣洁( 出
19:18>出十九18)、愤怒(74:1>七十四1)和与罪人分离( 赛 6:4-5>赛六4-5)。第5节‘你’(赛
45:7>赛四十五7;摩 3:6>摩三6)。主使用中间人(6节,79:1-3>七十九1-3;赛
10:5-15>赛十5-15),但也同时是一位伟大的中间人。第6节‘纷争’可能是来自敌人分配战利品时产生的争执。 正如在畜群中的绵羊一样,植物界的葡萄树需要持久的照料。在这主题下,这诗篇描写救赎、继承(8-9节)和繁盛(10节)。在大卫和所罗门的统治下,以色列的国土(11节)由地中海(‘大海’)伸展至幼发拉底河(‘大河’),但其后历史不断改变,国土不断收缩,直至在主前722年撒玛利亚被亚述灭了,而在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灭了。以赛亚书五章1至7节启示了这片不设防的领土衰落的原因:因为它没有为神结果子,所以没有能力对抗敌人。 拉结在因生产而将近死时(创
35:18>创三十五18),给她的男婴起名叫便俄尼,‘我悲哀的儿子’,但他父亲更改为便雅悯,‘我右手的儿子’。就是这样,这篇诗篇的思路完满地归回起点:‘便雅悯’(2节)在悲哀与失败中向下沉,但是在信心里却宣告,主有位‘右边的人’、‘人子’(17节),他是解决方案。因着他,神的面会再露赞许的笑容。非常贴切地,15节继续发展葡萄树的主题,因为(创
49:22>创四十九22;另一个有关约瑟的援引)‘儿子’(15节,和合本:‘枝子’)可指葡萄树树干(正合和合本的译法)。这超越了诗人可以知道的,主更确实看守着祂的葡萄树──子民,直到时候满足(加
4:4>加四4),就是当所盼望的儿子-枝子诞生。祂就是‘你右边的人’(17节),我们因祂得着新生命(18节;约
10:10>约十10)和前所未有地接近神(弗 2:18>弗二18),并求告祂的‘名’。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