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善变的人(七十八1~22) 本篇的篇幅很长,作者可能是大卫时代的亚萨。这是「亚萨篇」中的第七篇,也是「历史篇」的第一篇。本诗紧接上篇末节,藉历史事实带出几个重要的信息,去提醒以色列的同胞紧记历史的教训,迁善避恶。 1. 向子孙述说民族的历史、神的权能和奇妙的作为,教导他们遵守神的法律,是每一个以色列人不能忽略的本分(1~8)。 2. 虽然神是慈爱和信实可靠的真神,在历史中多次向以色列人广施恩惠,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帮助他们免除法老的劳役,带领他们脱离埃及之压逼(9~16);但他们还背弃祂,拒绝相信这一位创造和拯救的真神(17~22)。 3. 神的可靠和人的善变恰好是一个强烈的对比。 4. 神弃绝重复地对祂叛逆不忠的人,但拣选和喜悦遵守祂的诫命、实行祂旨意的人。 今天教会的信徒(神的新选民)也应该重视自己在家庭中教导的本分。我们可以多与家人分享神在我们生命中所施行的奇妙作为,教导他们有关神的慈爱、公义、伦理标准和诫律守则,好叫他们也认识和接纳祂为生命之主。 在变幻无定的世代,对于善变的人来说,一位充满慈爱而永不改变的永活真神,实在是至高无上的选择和归宿。 祈祷 神啊,照自己的形像创造我们,愿在我们之中保守这形像。 可靠的神(七十八23~41) 「耶和华有恩惠,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诗一四五8) 「耶和华本为善,祂的慈爱存到永远,祂的信实直到万代。」(诗一○○5) 「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祂不长久责备,也不永远怀怒。」(诗一○三8~9) 从古到今,旧约到新约,神都没有改变。海可枯,石可烂,但神的慈爱却永远长存。这是旧约中神子民的经历,因此诗人异口同声的歌颂祂的慈爱。诗篇第五卷就是以这样的颂词开始的:「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祂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诗一○七1)同样的颂歌在这诗卷重复了多次(诗一一八1,一三六1)。 神的爱先于我们的爱。「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祂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约壹四10)这篇诗的作者又怎样看呢?他相信神有无限的宽恕,正如主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表现的爱和赦免一样,虽然我们冥顽不灵,祂还是藉十字架的爱,让基督在十架上张开手臂,表明祂对我们的忍耐。虽然以色列人冒犯神(19~22),但「祂还是向天空发令,命令天门开启;祂从天上赐他们粮食……使他们饱足……」(23~37,现代中文译本),因为「神怜悯祂的子民」(38)。 「亲爱的弟兄啊,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壹四11)我们办得到吗? 思想 神是在历史中作工的神。在你的个人历史中,祂曾为你作过甚么? 善变的人(七十八42~72) 诗人继续用事实去说明他在前一段的结论(40~43),他不厌其详地数说神曾经给予以色列人的帮助。首先是在埃及的奇事神迹:河水变血、苍蝇、青蛙、蝗虫、冰雹、霜雪、瘟疫、杀埃及人长子(44~51);然后是旷野中的带领:饮食的供应、应许地的赐予、对各支派土地的分配。这一切历史都说明了神的恩典是超过我们所应有、甚至我们所期望的。 然而,虽然神的恩典慈爱千秋不变,但人感恩的心却像寒暑表的水银一般,时刻不定。「他们跟袓宗一样叛逆不忠;他们跟松弛的弓一样不可靠。」(57,现代中文译本)以致神发怒,加以完全弃绝(59)。 神固然充满仁爱,但祂也是公正无私的,赏善罚恶是祂永远不变的原则。当以法运支派悖逆,不配作圣洁的子民,祂就抛弃了在示罗的帐棚(60),遗弃了这约瑟的后裔,把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迁移到「所喜爱的锡安山。在那里,祂建造圣殿,高与天齐,像大地竖立,永远稳固。」(68~69,现代中文译本) 凡对祂忠贞的,神就会拣选他,成为自己忠诚的仆人,承担拓展天国的使命。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从前这样,现在这样,以后也这样。 不变的神,善变的人,何等强烈的对比! 思想 在你的个人历史中,你曾为神作过甚么?──《新旧约辅读》 第七十八篇(先民之顽梗) 一、题目:神在怒中有怜悯 二、作者:可能是大卫时代的亚萨 三、大纲: l、父母当向子孙述说神的作为(一至六节) 2、以色列人虽不忠心于神,神却是信实的(七至卅二节) 3、只以口舌归向神是枉然的(卅三至卅九节) 4、神既刑罚埃及也必审判以色列(四十至六十四节) 5、神在怒中有怜悯(六十五至七十二节) 四、中心节: “他杀他们的时候,他们才求问他,回心转意,切切寻求神。”(卅四节) 五、小引: 本篇紧接七十七篇末节中的话并根据历史中的事实,证明其中所说神怎样“引导”他的百姓。本篇称为亚萨篇中的第七篇,也是历史篇中的第一篇,是其中最长的一篇。本篇中有几个重要信息,就是:①家长有教训儿女关于神之事的本分。②神的百姓忘记他的诫命必遭受失败。③不信的,不顺从神,是两大罪恶。④神的忿怒是可怕的。⑤人虽忘记神,神却不会忘记人。6疑惑的心是从悖逆神而来的。7不信神乃是试探神。 第一段(一至八节)完全论到父亲教训子弟的重要。这一段可以另选题为“家庭祭坛的重要”。家长如为信徒,在家庭中应该作家中的祭司,将全家带到主面前来,并将父神所赐一切属灵的恩惠传达给他们。若是他避讳不作这事,就没有尽本分,在这件重要的事上亏欠了自己的家眷,向他们隐瞒了极宝贵的事。应该向全家传达什么呢?就是: (一)耶和华的美德(四节) (二)耶和华的能力(四节) (三)耶和华奇妙的作为(四节) (四)耶和华所设立的法度、律法(五节) 将神的事情传给后代有何目的呢? (-)使子弟们仰望神,他们就有盼望。 (二)使他们不忘记神的作为,他们便会纪念神。 (三)使他们守神的命令,他们便有顺从、爱神的心。 (四)使他们避免顽梗、悖逆、居心不正、就向神有诚实的心,有良好的意志,有信心。 六、详解:(因本篇过长不将全篇的经文列出)。 第一段 父母当向子孙述说神的作为(一至八节)。一至二节:神向选民启示他的律法,乃是借着他的仆人和众先知,用口将从神那里所得的信息传给选民。神希望他们留心听。神的话包括训诲、比喻和谜语。凡真虚心要领受的人必要明白(约翰七章十七节)。 三至八节:从父母所得神一切的真理应当传给自己的子孙,使神救恩的活水一代一代的川流不息。父母若不将神的真理和教训儿女,就算他们亏负了无穷尽的福气,正如将宝贝藏起来不“送给他们”。那么就大大的亏欠而对不住儿女了。在这些宝贝当中,有耶和华的“美德”、“能力”和“作为”。在家中述说神向他的选民所作的事,乃是荣耀神,为他作美好的见证。家中若有这样的谈论自然尊主为圣,可以避免忘记神和他一切的恩惠。这样借着家庭中的崇拜,使儿女建立敬畏神道德上好根基。家庭礼拜就是“立法度”、“设律法”、借着神的“美德”、“能力”和“作为”在子弟心中成就神的旨意。传给儿女的不仅是“所听见”的,还有自己所经历所“知道”的。父母当将自己灵性的经过,在儿女耳中作美好的见证,将他们带到“仰望神”和“守他的命令”的路上(参申命记六章四至九节,四章九至十节)。父母将儿女带到主里面,使他们避免以色列那些“顽梗”、“悖逆”、“居心不正”、“心不诚实”、“转身退后”、“不遵守神的约”、“不肯照着他的律法行”、“忘记他所行的”、“仍旧得罪他”并“心中试探神”等等不好的现象。 第二段以色列人虽不忠心于神,神却是信实的(九至卅二节)。神虽然为以色列人行了各样的奇事,但是他们“仍旧得罪他”(十七节),“仍旧犯罪不信他奇妙的作为”(卅二节),这也是今日世人的大罪。信徒到危急的关头便向神呼吁,但是在平安无事时,就立刻忘记了神的救恩。第九节所论的以法莲是指以色列北部的十支派。他们远离神,所以被弃绝没有勇气作战,被亚述国掳去了。神为以色列人所作最大的事乃是将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地救出来。信徒蒙恩得救是神以大能将他们从魔鬼的手中抢救出来。这件大事是信徒不能忘记的。许多信徒蒙恩的经过迷茫不清,因此他们一直没有清楚的见证。他们若是认清楚魔鬼是何等的厉害,自己的心是何等的败坏,世代是何等的弯曲悖谬,自己的罪是何等的重大,就必痛悔认罪,求主开恩。然后得了救恩之乐,就不容易忘记神的厚恩。但还有等信徒像以色列人一样,虽蒙了救赎,还是忘记神的作为。我们信主的有圣灵在心中帮助我们,就当与以色列人的时代大不相同了,所以我们决不可忘记神的大恩。神为着在旷野行走的以色列人有完善的预备,衣食住行均齐备,他们诚然不应该悖逆试探神。他们求食物乃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的罪在乎“随自己所欲”的求食物,并且“妄论神说,神在旷野岂能摆设筵席么?”他们的罪是在乎不信神,试探他,惹他的怒气发作。今天的信徒比当日的以色列人有更多神恩爱的凭据和信心的帮助,所以没有一个信徒有不信或失败的缘由。我们有整本圣经,圣灵的帮助,众信徒的交通,诸圣徒的榜样,以色列人失败的历史,这些都是我们的警戒(哥林多前书十章一至十三节)。这段经文最使我们得安慰的教训,就是以色列人虽然那样悖逆神,他还为他们“击打盘石,使水涌出,成了江河”,“敞开天上的门,降吗哪像雨给他们吃”,“降肉像雨在他们当中”。神虽然如此爱护他们,以色列人竟“仍旧犯罪,不信他奇妙的作为”。神虽不能不管教他们,他却不忍把他们完全丢弃。” 第三段 只以口舌归向神是枉然的(卅三至卅九节)。以色列人在旷野遭遇痛苦,乃是自己不信的结果。他们若是听从約书亞和迦勒信心的劝告,就早已进应许之地。神向他们所要的就是“回心转意,切切的寻求神”。但是使他们得着这种态度,必须先严厉的管教他们,即击打他们。这样,他们谄媚、说谎的罪就变成“切切的寻求神”。 第四段 神既刑罚埃及,也必审判以色列人(四十至六十四节)。他们到了旷野,就忘记了神在埃及所行的奇事,并且还想回埃及去,不但如此,就是进了迦南地以后还是以“偶像触动他的愤恨”。不追念神的大能,神结果“憎恶以色列人”。这是何等伤心的话!以色列人因他们的罪恶,使荣耀的神不能再忍了,就“离弃示罗的帐幕,就是他在人间所搭的帐棚”。本篇第一段所注意的,就是不可忘记神的恩惠和能力。一定要一代一代的传说他的作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忘恩负义的罪。神为埃及人将江河变成血,却为以色列人在旷野中使“水如江河下流”。将埃及人的牲畜交给冰雹,把他们的群畜交给“闪电”,但是向以色列人,他“却领出自己的民如羊”,有火柱云柱引导他们的路程。向埃及人,天空降灾祸。向以色列人,天空有安慰有护庇。 第五段 神在怒中有怜悯(六十五至七十二节)。虽然神暂时离开他的选民、他不能永久抛弃他们(撒母耳记上四章十一节)。神既是爱,他的爱必催促他再向以色列人显慈爱。他怎样选了大卫牧养他的百姓,到了时候大卫的儿子主耶稣还要再来向以色列国显永远的大慈爱。 ── 包忠杰《诗篇注解》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