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返回上级目录】

施洗約翰的傳道(一:1-8節)(此事於四福音都有記載)

1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2 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說,〔有古卷無以賽亞三字〕『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 3 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4 照這話、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 5 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 6 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喫的是蝗蟲野蜜。 7 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 8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故事的開端(一1-4節):馬可寫耶穌的故事,追溯歷史以前一段很悠長的日子作開始的。他沒有寫耶穌誕生的故事;也沒有用施洗約翰在曠野傳道作開端;而是引述年代相隔甚遠的先知,從異象中所渴望的理想。這就是說,耶穌福音的開始,老早已存在上帝的心裏了。「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2節):這是從瑪拉基三章一節引錄出來的。原文在當時是一個恐懼的警告,責罵他們獻祭不潔,侮慢主名,他們把瘸腿的,有病的,拿來獻上為祭,視整個聖殿崇拜為煩瑣的事。所以那位使者必須潔淨聖殿的崇拜,等待上帝受膏者降臨在地上。同樣,基督降臨的目的是要潔淨人的生活。

約翰到來是宣講悔罪的洗禮。悔罪和洗禮是相連的。人若要返回上帝的地方,就必須向三方面認罪。

1.人必須向自己認罪,人的本性通常對自己的行為掩目不看,特別是對所犯的罪過,是不想去理會的。在這世界上,人向自己認罪比任何一個人更加艱難。但悔改和上帝建立正常關係的第一步,就是必須先向自己認罪。

2.人必須向受害人認罪。我們單是向上帝表示懊悔是沒有用的,除非我們肯誠懇的向那受害和受委屈的人認錯。我們想把那神聖的阻隔挪開之前,必須先設法移去人與人之間的籬笆。人向上帝認罪易,但向人認罪卻恥於開口,但人的心若未經過這個恥辱的階段時,那麼就很難得到饒恕的。

3.人必須向上帝認罪。當人的傲氣全消時,那就是饒恕的開始了。當人先講:「我得罪了你。」上帝然後有機會說:「我饒恕了你。」人不可以用平等的身份到上帝面前尋求饒恕;人必須謙卑懺悔,跪在上帝面前,用謙卑羞恥的心,對上帝細聲訴說:「上帝啊!求你開恩饒恕我這個罪人吧!」

作王的先驅(一5-8節):約翰的宣教很顯明的收到重大的效果,群眾蜂擁前來,聽他講道和接受洗禮。為甚麼約翰能夠深深的感動了他自己的同胞呢?

1.約翰是個能夠活出自己所傳的道的人。他不止用言語,而且用整個生命去提出抗議,指出當代的生活弊端。可以從三方面去看約翰,如何以身作則,表達出來。他住在曠野的地方。這是位於猶大與死海之間,最難抵受的人煙隔絕炎熱沙漠地區;他甘願離群獨處,讓自己有機會能夠靜聽上帝的聲音。穿著的衣服是一件用駱駝毛編織成的外衣,皮帶束腰,一如以利亞(王下一8)。他吃的是蝗蟲野蜜;照《利未記》11:22-23節的解釋,蝗蟲是律法規定可以吃的昆蟲,「蜜」是蜜蜂的野蜜,是當時最簡單的兩種食物。

2.約翰的信息是大有功效的,因為他能道出人們深處的心聲,滿足人們心靈所渴望的事物。當約翰宣講悔改的道時,他要求每一個人立即作出抉擇,當時每一個猶太人心底裏都清楚知道應當作出的抉擇。一個最有效的傳遞信息方法就是能夠向人的良心說話。而當一個有適合資格的人,講出這樣真心的話時,人就沒有辦法抗拒。當時的以色列人清楚知道,上帝的先知,經過三百多年一直沉默著。他們焦急等待著信而有徵的上帝的話。當他們聽聞約翰的宣道時,上下階層的人立刻辨別出來,這是一個來自上帝的聲音。

3.約翰的信息是有功效的, 因為他能完全謙卑自己。他對人說,他的洗禮是用水施行的,但那位將要來的,是用聖靈給人施洗的;水只能洗潔人的身體;但聖靈能夠潔淨人的生活,和整個心靈的。所以,約翰沒有存心在台上佔中心主角的位置,他的目的是要把人和那位比他更強更大的耶穌連接起來;人之所以接受他的講道信息,因為他來,不是介紹自己,而是指向一位人人都需要倚靠的主耶穌基督。

施洗約翰的傳道(一:1-8節):過了差不多三十年,施洗約翰來到曠野傳講"悔改"的信息.悔改是指我們必須有一個徹底的轉變----從自我中心而來的罪,例如說謊,欺騙,偷竊,仇恨,責罵和姦淫等等.轉向相反的方向,衪並沒有期望我們自己先有潔淨的生命,再去衪那裏。

當神成為人進入人類的歷史中,天國就開始了。今天耶穌基督己經在信衪的人心裏掌王權,直等到世界的罪惡受審判,被除盡,天國才完全實現.基督第一次以受苦僕人的身分來到這個世界,衪將來要以君王的身分再來,管理全世界。

施洗約翰為耶穌預備道路,也要有人為未曾認識耶穌的人預備迎接耶穌的路(參賽四十:3) 。約翰童年和青年的事情只有在(路一:80)簡單的交代,他離開普通人的住處,去到死海以西冷靜荒涼的曠野棲宿。他從童年開始就知道歷史上最重大事件即將來臨,並且知道他生下來特為作開路先鋒報告這重大事情的來臨。他知道自己就是預言中的以利亞(路一:17;路十七:10-13;太十一:14;瑪四:5;而不是以利亞本人,(約一:21),他可能是故意學著以利亞的生活習慣和服裝。他只喫蝗蟲和野蜜。當約翰卅歲的時候他的呼召來了,那時全國正在羅馬人的殘暴鐵蹄下呻吟,當聽見這個面目生疏,身穿毛衣,大膽無畏的荒漠隱者,在約但河兩岸高聲喊著說歷來所預言的拯救就要來臨的時候,舉國都震驚起來。

他傳道的地方是下約但河,對著耶利哥的那一邊,在貫通全境的一個主要大路上,以及一條通到耶路撒冷的要道上。他的呼聲著重於「悔改」,他傳道收到極大的果效,全國上下從被稱為「毒蛇」的官員以至平民都被他深深地攪動起來,極多的群眾都來受他的洗。他要那些承認自己罪過表示悔改的人順從洗禮,這便為基督教美好儀式洗禮的引端。

1節:人經歷了興奮的事,自然想告訴別人。分享自己的經歷,能重溫當時興奮的情景,那經歷就會重現。讀馬可福音頭幾句話已經可以感受到作者興奮的心情。想像一下自己在人群中看耶穌治病和教導人;想像一下自己是門徒中的一個,回應耶穌的愛和勉勵的話。耶穌為了每一個人來到世間,既為了活在二千年前的人,也為了我們這些今天活著的人。

1節:馬可不是十二使徒之一,不過他本人極可能認識耶穌。馬可福音有如一部敘事小說,節奏明快,他筆下的耶穌是用行動來支持自己的話,不斷證實自己是神的兒子。這卷書是寫給羅馬基督徒的。當地人信奉多神,所以馬可要讓讀者認識到耶穌才是神獨一、真正的兒子。

2節:耶穌進入人類歷史的一刻,正受羅馬統治的文明世界相當和平,交通方便,也有共通語言。因此,耶穌的生平、死亡、復活的信息能夠迅速地傳遍廣大的羅馬帝國。以色列百姓也預備好迎接耶穌。自舊約最後一卷書的作者瑪拉基之後四百年來,神沒有再差遣先知到他們那裡。他們越來越期望一位偉大的先知或者《聖經》預言的彌賽亞快快降臨(參路15)。

2-3節:以賽亞是舊約中一位偉大的先知。他在耶穌和約翰出現之前七百多年預言拯救者(耶穌)及其先鋒(施洗約翰)將臨到以色列。這是神對他的承諾,他把這個預言和救贖的信息記載在以賽亞書後半部中。很多人盼望救贖主來臨,以賽亞的話成為他們的安慰。我們想到神必成就祂的應許,也能得著安慰。馬可福音不單是一個故事,更是神的話語,神藉此向我們啟示祂為人類歷史安排的計劃。這段經文前半部引自瑪拉基書3章1節,後半部引自以賽亞書40章3節。

2-3節:約翰呼召百姓修直基督的路,意思是要百姓離棄自私的生活方式和罪惡,尋求神的赦免,藉著相信並服從全能神的話,與祂建立關係(參賽18-20;515)。

4節:當時,羅馬的重要官員出巡,前面都有使者開路。百姓看見使者來,便知道一位重要人物快將出現。馬可就是要以施洗約翰來宣告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人物--耶穌快到來了。

4節:約翰選擇住在曠野有幾個原因:(1)避免分心,以至能聽到神的指示;(2)引人注意;(3)表明自己與虛偽的宗教領袖完全不同,他們喜愛華舍高位過於神的工作;(4)應驗舊約的預言:在曠野有人聲呼喊(參賽40:3)。

4節:猶太人經常為轉信猶太教的外族人施洗,但是約翰的洗禮是一個可見的記號,表示一個人決定改變自己的生命,離棄罪惡和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轉向神。約翰採用了這個為人熟識的習俗,並賦予新的意義--悔改。初期教會更進一步,把洗禮與耶穌的死和復活聯繫起來(參羅3-4;彼前21)。

5節:約翰傳道是要預備百姓接受耶穌是神的兒子。他要求百姓承認自己的罪。這標誌著人與神的關係有一個嶄新的開始。你是否需要改變才能聽見和明白耶穌的信息?人承認自己需要赦免,才會接受赦免;要接受耶穌就得悔改。現在就棄絕世上那致死的引誘、邪惡的試探和有害的思想吧。

6節:約翰穿的不是當時流行的裝束,而是像先知以利亞穿的(參王下8),好與宗教領袖有所分別。當時宗教領袖穿長袍,顯示他們對自己地位的自豪感(38)。約翰引人注目的裝束正映襯著他引人注目的信息。

7節:當時,雖然約翰是四百年來第一位真先知,但耶穌遠遠超越他。約翰指出跟那位將要來的比較,自己是如何的微不足道,甚至不配為祂做解鞋帶這件最下賤的工作。約翰開展的工作由耶穌來完成;約翰為救贖開路,耶穌來成就救贖計劃。

8節:約翰說耶穌將用聖靈為人施洗,也就是說耶穌將差遣聖靈來住在信徒心裡。約翰用水施洗,預備人接受基督的信息。這個洗禮代表悔罪、謙卑、願意離開罪惡,是屬靈生命的起點。當耶穌用聖靈施洗,聖靈就把人完全改變。耶穌赦免我們的罪,更賜我們力量為祂而活。

耶穌受洗(一:9-11節)

9 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但河裡受了約翰的洗。 10 他從水裡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 11 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

約翰的洗禮是"悔改的洗禮"是為那些願意痛改前非的人而設,讓人有機會決心除去以前的罪行。但耶穌本身卻沒有犯罪,為甚麼要接受洗禮?有四點重要性。

1.這是一個抉擇的時刻。耶穌三十年來在拿撒勒長大和居住。每天過著忠誠勞動工作和看顧家裏的生計。在衪的心坎裏,一直等候著那個要衪出外工作的時刻來臨,衪所等候的是一個「徵兆」,而約翰的出現,正符合了那個「徵兆」。在這個決定性的時刻,耶穌毅然接受呼召,展開衪的神聖使命。

2.這是一個認同的時刻。耶穌的確毋需為罪悔改;但衪見到整個群眾處於歸回上帝的運動行列當中;衪甘願加入那個歸向上帝的行列,成為當中的一份子。這就是耶穌走到施洗約翰面前,要求洗禮的「認同」原因了。

3.這是接納的重要時刻。衪出來工作的決定,尋求上帝對這決定的接納。當耶穌受洗,上帝直接對衪說:「你是我的愛子」。這就是上帝接納衪的決定了。

4.這是裝備的時刻,當時有聖靈降臨在衪的身上。這是一個象徵性的描寫,把聖靈喻作鴿子,降在衪的身上。這個比喻並不是偶然而用的,因為鴿子象徵溫柔。馬太和路加所敘述關於約翰的講道(太三7-12;路三7-13)是帶來嚴重的恐嚇和警告性的,如斧子放在樹根上,用簸箕揚淨他的場,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這個信息是宣告末日的審判,而不是大喜的信息。但耶穌一開始就以溫柔的態度出現,聖靈像鴿子降落在衪的身上。不錯,耶穌帶來征服的力量,但這是愛的征服。

補充資料:罪人才要受洗,為何耶穌也要受洗?

約翰剛解釋完耶穌的洗禮比自己的洗禮更大,忽然耶穌來到他那裏要他為衪施洗!約翰覺得自己不配,他反而期望耶穌為他施洗。甚麼耶穌要接受洗禮?耶穌絕對沒有罪,所以不是因為悔罪,而是"盡諸般的義",意思是成就神的使命,耶穌認為洗禮可以促成神的工作。

耶穌受洗的意義有五點

1.衪為整體國家的罪而痛悔,正如尼希米,以斯拉,摩西和但以理一樣;
2.對約翰的工作表示支持;
3.為自己公開的事奉做起步點;
4.與平民百姓認同,卻不與只會說不去做的法利賽人認同,耶穌是一個完全人,並不需要為罪而受洗,衪受洗,只為順服神。
5.神三個位格同時出現:聖父說話,聖子受洗,聖靈降在耶穌身上。神宣告世人耶穌是神子。

耶穌接受約翰洗禮的原因

1.耶穌在拿撒勒城等候了三十年的時光,忠心地在家庭與木匠店裏盡衪的本份。衪早己知道,整個世界在等待著衪;衪也逐漸體會到等候著衪的工作。決定開始工作時的智慧,乃是工作成敗的關鍵。耶穌在等待那時刻的來到。當約翰來到,衪知道時機己經成熟了。

2.為何必須如此?在猶太人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人願意接受洗禮的。他們知道並施行洗禮,但那只限於從別的信仰轉入猶太教的人。那曾受罪惡沾染污穢的人,要加入猶太教自然需要洗禮,但他們從沒有想到上帝選民中的一份子,又是亞伯拉罕的後裔,確有上帝救恩的猶太人,會需要接受洗禮。洗禮是為罪人設立的,而猶太人從不認為他們是被上帝擯棄的罪人。在猶太民族史中,這是他們第一次知道自己有罪,迫切需要上帝。在歷史上居然有如此全國性的悔改,與尋求上帝的運動,真是一件空前的盛事。人們從未如此覺悟到自己的罪惡,從未如此迫切的需要上帝,這正是耶穌所要等候的時刻。這也是衪的機會,在衪的洗禮中表明衪來是為上帝尋求人類。衪的受洗是表明衪要拯救那些意識到自己的罪惡且正在尋求上帝的人。

耶穌在洗禮時聽到的聲音是無比的重要,「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句子是由兩個引用句組成的.「這是我的愛子」是從《詩篇》二:7節「你是我的兒子」引用來的。每一位猶太人都認為這篇《詩篇》是描述將來大能的君王彌賽亞的。「我所喜悅的」是從以賽亞四十二:1節引用來的,描述受苦的僕人。這種描述在以賽亞五十三章裏表達的最高峰。

在洗禮中因而給予耶穌兩個確定

第一,確定衪實在是蒙上帝的揀選

第二,確定衪面前是一條十字架的道路

在那時刻,衪知道衪是蒙揀選的君王,衪也知道衪的寶座必須通過十字架。

在那個時刻,衪知道衪注定要作一個得勝者;但衪僅以受苦的愛作為唯一的武器。

在那個時刻,耶穌的面前擺著衪的使命,以及成就這使命的唯一的道路。

9節:既然約翰的洗禮為人認罪悔改而設,耶穌為甚麼要接受約翰的洗呢?最偉大的先知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等都要認罪悔改,耶穌卻不必認罪,祂根本沒有罪。耶穌雖然不需要赦罪,卻受了洗,為的是要:(1)開始祂的工作--為全人類帶來救贖的信息;(2)支持約翰的事工;(3)與我們的人性和罪認同;(4)為我們樹立榜樣。

9節:耶穌在拿撒勒居住,在那裡長大(參太22-23)。拿撒勒是加利利的一個小鎮,位於加利利海和地中海之間,是貿易通道的樞紐,可以接觸其他的文化(參約46),也能自給自足。因為這鎮是羅馬軍隊在該區的前哨站,許多猶太人都討厭、避開它。

10-11節:聖靈彷彿鴿子降在耶穌身上,父神從天上發出聲音證明耶穌是祂的兒子。這就是所有福音書記載耶穌的事蹟和教導的基礎。這裡我們看到聖父、聖子和聖靈。

四十天受試探(一:12-13節)

12 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裡去。 13 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

當洗禮的榮耀一幕完畢後,第二幕試探的爭戰隨即展開。馬可用這般鮮明的描述,這是聖靈迫耶穌到曠野去接受試探。就是同一個聖靈在洗禮時,降在衪的身上。

試探是我們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但我們必須認定一點,試探不叫人跌倒;而是鍛鍊我們的心思和意念,和加強我們的決斷力,希望我們在經過試探後,變成上帝更勇敢剛強的戰士。四十天是希伯來文慣用的語氣,好像摩西往山上和上帝相聚四十天(出廿四18),以利亞吃了天使的糧食,支持了四十天(王上十九8),這指一段日子而已。

撒但來試探耶穌。撒但在希伯來文的字面解釋就是一個對手。在舊約中這個字有多處是指人的對手和敵人。參(民廿二22;撒上廿九4;撒下十九22;王上五4;)撒但也是一個起訴者。參(伯一6,7,二2;撒三2)。撒但的另外一個稱號就是魔鬼,是從希臘文(Diabolos)字面是誹謗者,刻意歪曲事實,在上帝面前中傷被控者。撒但的一切作為,完全是以對抗上帝為出發點的。整個試探的中心就是展示耶穌決定如何對付衪自己的工作。衪深知這是一項艱鉅的使命,而也清楚知道衪自己有無比的力量。上常對衪說:「把我的愛帶給人類;愛他們直至為他們而死,用這個戰無不克的愛去克服他們,甚至為他們被釘在十字架上。」撒但對耶穌說:「用你的力量去摧毀人類;消減你的敵人;用威猛的力量和血腥的手段贏得這個世界。」上帝對耶穌說:「建立愛的統治。」撒但對耶穌說:「建立一個獨裁的統治。」耶穌從那天開始,必須選擇上帝的方法,抑或與上帝為敵的方法。

馬可用很簡單的方法寫完試探的故事,並且再加上兩點生動的描述。

1.有野獸與衪為伍。在沙漠地帶,常有豹,熊,野豬和豺狼等野獸出沒,這樣的描寫,自然加添那時的驚險氣氛。可能還有另外不同的解釋,當時連那些兇猛的野獸都願與耶穌為友,豈不是一幅更美妙的圖晝。猶太人夢想當彌賽亞出現在黃金時代的夢境時,人與野獸的仇恨不復存在。「當那日我必為我的民,與田間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地上的昆蟲立約」(何二18)。「豺狼必與綿羊同居,豹子與山羊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斷奶的嬰兒,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賽十一6-9)。這是描寫人類預嘗天國的統治,人與野獸和平相處。這也可以視為野獸比人及早認識耶穌是王,也是朋友的一幅美麗的圖畫。

2.天使來伺候衪。屬上帝的人在最大磨煉的時刻當中,必有神聖的力量來幫助支持。當以利沙和僕人被困在多坍城時,敵人的軍隊臨近,而全無出路,以利沙能夠把那少年人的眼睛開了,讓他看見上帝的火車火馬,漫山遍野而來(王下六17)。耶穌並不是孤獨一人作戰,同樣我們怎麼會被撇下單獨去應付面前一切的厄運呢!

這在太四1-11,路四1-13節:亦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聖靈,撒但(路四:1-13),和天使(太四:11)都參預了耶穌受試探的事。聖靈引導衪,天使幫助衪,而撒但是那一次又一次要使衪放棄救贖人類的任務。全宇宙都關懷這件事。一切受造之物的命運決定在此一舉。

我們想不出為甚麼耶穌受洗之後就緊跟衪受試探。那時候聖靈降下到身上,這在衪人性的經驗中可能有兩件新的特點: 一是無限制的能力可以實行神蹟;另一是恢復衪成為肉身以前的知識。

在永世之前耶穌原知道衪要來到世界作神的羔羊為人類的罪孽受苦難.但是衪是經過搖籃的道路而來到世界。我們能否假定耶穌作嬰孩之時知關於衪披上肉身以前的一切事呢?我們想衪成為肉身之前的知識是跟著衪的長大漸漸增加,隨著衪所受的教育而發展,這豈非更合情理麼?當然衪的母親告訴過衪關於衪出生時的情形。衪知道衪是神的兒子,是彌賽亞.無疑地母子間曾經常談論到作全世界彌賽亞的工作步驟和方法.但是當衪受洗之時聖靈降在衪身上,「是沒有限量的」,那時衪作為一個人,開始完全明白到衪未成肉身以前的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衪必須經過十字架的道路來完成的任務。這件大事足以使衪頭昏眼花;使衪不思飲食;使衪離開熱鬧的人群;於是用四十晝夜的工夫來推敲思想這件事。

衪所受的試探到底是甚麼樣的性質?其中自然含有對於普通人類的試探就是爭取食物與企求名譽和權力。但是還不止如此。耶穌的偉大使我們不能想像衪會攷慮這些動機意念。從衪早先的事實和背景看來我們必須相信衪己經養成一種強烈的情感要拯救世界。衪知道這乃是衪的使命。問題是在究竟如何進行。使用剛剛得著的行神蹟的能力----使人不必做工而有食物,並且制勝尋常自然的力量,衪足能使自已成為世界的統治者,而且用武力使之遵行衪的旨意。這是撒但的提議。但是耶穌的任務不是強迫人服從,乃是改變人的內心。我們不知道撒但用何種方式向耶穌顯現。但是可以肯定的知道,耶穌認識這個提議是由撒但而來,牠進前來決然用死力阻撓耶穌完成使命。

勝過試探(太四:3-10節)

耶穌能夠抵擋撒但所有試探,因為衪熟讀《聖經》,並且遵行其中的教訓。神的話是一把利劍(弗六:17),可用來面對屬靈的爭戰.熟識《聖經》是一個重要的步驟,幫助我們抵擋撒但的攻擊,同時更需要遵行其中的教訓。撒但也熟識《聖經》,不過牠沒有遵守而己。故熟識並遵行《聖經》的教導可幫助我們跟從神的旨意,抵擋撒但。

我們決不要以為耶穌只要一次勝過試探者,以後就再也不受牠的攪擾。

在該撒利亞腓立比境內,當彼得企圖勸阻祂走十字架的道路時,衪必須用衪在曠野對試探者所說的同一句話,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太十六:23),試探者又在說話了。在一日的末了,耶穌對門徒說:「我在磨煉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們」(路廿二:28) 。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時候,試探者想要使衪偏離十字架(路廿二:42-44),這是有史以來空前的一場戰鬥。

在基督徒的戰爭中,沒有稍休的時刻。有時人認為他們應該達到勝過試探的境地,使試探的力量不再發生效力的地步,但那是不可能的。耶穌從未達到這樣的境地,從開始到末了,祂必須打自己的仗,因魔鬼的試探一直是存在的;這也就是衪為甚麼能夠在我們戰爭的時候,幫助我們的原因了。

耶穌單獨在曠野地方,在面對掙扎的時侯,沒有別的人在衪旁邊.我們知道這事,是因為耶穌後來告訴衪的門徒,耶穌把祂自己靈性的自傳告訴我們。所以我們必須時常以一種無比的虔敬來學效這個過程,因為耶穌在其中敝開地啟示了衪最隱秘的心與靈。衪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人類。這是最神聖的故事,因為在故事中衪自己曾受過試探,而且明顯地告訴我們,衪能夠幫助受試探的人。衪向我們揭示內在的掙扎,為要幫助我們在掙扎中得勝。比較(來四:15-16) 。

試探本身並不是罪,罪是受試探的結果。基督受試探與我們不同的一個地方,是衪沒有因試探而犯罪。受試探之後耶穌回到約但河,就是約翰施洗的地方(約一:19-34) 。

12-13節:耶穌離開人群往曠野去受撒但試探。除非我們作出讓步,否則試探不能對我們造成任何傷害。我們不要憎惡內心的試探,因為神可以藉此叫我們剛強,領受祂寶貴的教誨。當我們面對撒但的試探和騷擾時,不要忘記耶穌。祂運用神的話語來抵擋撒但,並且得勝,我們也可以照樣做。

12-13節:撒但是背叛神的天使。牠是真實存在,不是象徵性的稱謂,並時刻與神和順服神的人作對。在伊甸園裡牠試探夏娃,慫恿她犯罪;在曠野牠試探耶穌,卻沒有成功(參太1-11)。被試探不是罪,但試探人或向試探讓步就是罪。

12-13節:耶穌為了完全與人認同而忍受撒但的試探。祂面對過試探且勝過試探,可指導我們如何面對試探而不犯罪,是我們的榜樣。祂經歷過我們的遭遇,知道我們的需要,就成為我們的幫助(參來15-16)。

耶穌開始加利的工作(一:14-15節)

14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 15 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

耶穌開始加利利的工作(一14至十1節):加利利的工作佔去馬可福音的一半。

在13和14節之間,就是耶穌受試探到衪開始加利利工作的中間,要插入約一章19節至四章54節所記的事,所佔時間大約有一年:在約翰施洗的時候,召最先四門徒。潔淨聖殿。和尼哥底母談道。在下約但傳道,大約八個月。和撒瑪利亞人談道。在迦拿醫治大臣兒子的病。在拿撒勒被厭棄(路四16-30)。耶穌已經在下約但傳道大著成效(約三22-24,四1-3)。但是由於法利賽人不斷地仇視(約四1-3),和希律囚禁約翰(太四12),使耶穌看到在那地方繼續工作的危險,因為在衪死前還有一些工作要做,衪想最好稍離開耶路撒冷。

福音的信息(一14-15節):在耶穌所講的扼要信息中,表達基督徒信仰的三個相當重要而且有支配力量的字:

(一)福音-----euaggelion,這是耶穌講道的內容,當我們從新約當中查究一下,便知道它的大概了。

甲.真理的福音(加二5;西一5)。在耶穌未來之前,人只能猜度和摸索上帝。約伯喊著說:「惟願我能知道在那裏可以尋見上帝」(伯廿三3)。但耶穌來到我們當中,我們便可以清楚看見上帝的形像。人從此清楚認識上帝,而不需猜度摸索了。

乙.充滿盼望的福音(西一23)。古代的世界是充滿悲觀的。當人類尋求至善的時候,往往註定是失敗和失望的。但耶穌的福音帶來希望給一切失望的人。

丙.賜平安的福音(弗六15)。與生俱來的一個懲罰就是人的性格分裂。在人的性格裏面,野獸的殘暴和天使的溫柔很奇妙的混雜在一起。耶穌可以把我們分裂的性格重整康復,只要人讓基督佔領自己,人和自己的內在爭戰,必得到最後的釋放。

丁.充滿上帝應許的福音(弗三6)。差不多所有別的宗教信仰,都認為上帝是要求人履行許多宗教規條的;只有基督教才承認上帝時刻準備給予而不是向人索取任何的需要。

戊.帶來永生的福音(提後一10)。當時的異教徒認為人生就是一條通往死亡的道路;人註定必死;但耶穌來了,衪告訴我們的福音,是人可以獲得永生而不是死亡。

己。救贖的福音(弗一13)。這是積極的而非消極的救贖。這不單止是從懲罰中獲得釋放,或是從舊時的罪過找到逃脫的生路;而是能夠過著一個得勝的人生,能克制罪惡。所以耶穌的信息,真是好佳音啊!

(二)悔改-----metanoia,照文字上的解釋,悔改就是改變心意。我們很容易把"罪惡本身"和"罪惡帶來的後果"兩種悔過互相混亂。人犯了罪,最害怕的和最急切的就是過失帶來的後果。徜若沒有這些後果的話,他可能很容易又再去犯同樣的過失。所以人所憎恨的並不是罪惡本身;而是罪惡帶來的嚴重後果。所以真正的悔改,是要為罪帶來的後果和罪本身兩時同時懺悔,要真誠的疾惡如仇。悔改,簡而言之就是叫人遠離從前愛罪的心,而致痛恨罪惡。

(三)信----耶穌說:「當信福音」。信福音最簡單的解釋就是照著耶穌的話而行;相信上帝是一位耶穌所講述給我們聽的上帝;相信上帝愛這個世界,甚至願意作出任何犧牲,把我們帶回上帝自己的地方;相信這些信息太好又太真確的。

14-15節:神的福音是甚麼?馬可福音記載耶穌所說的頭幾句話就是祂教導的核心:期待已久的彌賽亞已經來到,罪惡力量將要被粉碎,神在世上的統治將要開始。聽到這個信息的大部分是貧窮、被壓迫和沒有希望的人。對他們來說,耶穌的話為他們帶來自由、公義和盼望。這就是福音。

召西門,安得烈,雅各,約翰(一:16-20節)

16 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 17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18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 19 耶穌稍往前走、又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在船上補網。 20 耶穌隨即招呼他們.他們就把父親西庇太、和雇工人留在船上、跟從耶穌去了。

此事亦記於太四18-22路五1-11,這些門徒中有三個已於一年前約翰施洗的時候相信了耶穌,(約一35-42),現他們被選召成為衪遊行的同伴,請參太十及可三13-19。

16節:加利利海一帶的居民主要以捕魚為業,他們普遍用網打魚。迦百農是當時擁有最多漁村的城鎮,沿湖周圍有三十多個漁村。迦百農也是幾條主要公路的交匯處,遠至南面的埃及和東北面的美索不達米亞的商人,都會經過這裡。耶穌從拿撒勒搬家到這裡(參太12-13)。

16-20節:我們常常以為耶穌的門徒一遇見耶穌便是信心的偉人。事實上,他們跟所有信徒一樣,信心是逐步成長的(48-50,66-72;約1-9;20:26-29)。耶穌明顯不止一次呼召彼得(西門)、雅各和約翰跟從祂(參路1-11;約35-42)。雖然耶穌的呼召和信息要經過一段時間門徒才明白,但門徒始終跟從祂。同樣,我們可能或會懷疑、躊躇,但我們一定要緊緊跟隨耶穌。

被鬼附的人蒙醫治(一:21-28節)

21 到了迦百農、耶穌就在安息日進了會堂教訓人。 22 眾人很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文士。 23 在會堂裡有一個人、被污鬼附著.他喊叫說、 24 拿撒勒人耶穌、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你來滅我們麼.我知道你是誰、乃是神的聖者。 25 耶穌責備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來罷。 26 污鬼叫那人抽了一陣瘋、大聲喊叫、就出來了。 27 眾人都驚訝、以致彼此對問說、這是甚麼事、是個新道理阿.他用權柄吩咐污鬼、連污鬼也聽從了他。 28 耶穌的名聲、就傳遍了加利利的四方。

亦見於路四章31-37。這是耶穌以迦百農作為工作中心地之後,在那裏所行的第一件被記錄神蹟,這是衪在距此十五英里的迦拿用心中願意的動作把大臣的兒子醫好以後不久的事,(約四46-54)。關於鬼靈權勢的性質,請參太八章28-34註釋。

迦百農:在耶穌出去做衪早期在猶太的工作八個月之後(約二13至四43)衪到了加利利,來到迦拿,就是約一年之前衪在一個親友婚宴中使水變酒的地方,衪醫好了大臣的兒子,然後去到拿撒勒,但是人都厭棄衪(路四16-20),於是衪駐留在迦百農,以此作為中心地,從事傳道,教訓及醫病的工作,由迦百農起衪走過加利利四處許多路程,有時去到耶路撒冷,有時也去到加利利以北的地區,衪常是和一班門徒徒步而行,常有一大群民眾跟著他們。迦百農的遺址就是現今稱為德爾咸(TelHum)的地方,位於約但河流入加利利海入口處西南三英里。

21節:許多猶太人居住在離耶路撒冷很遠的地區,不能定期到耶路撒冷敬拜神,所以許多城鎮都設有會堂,作為敬拜和學習的地方。從公元前450年以斯拉時代開始,每十個猶太家庭便組成一個會堂。平日猶太男孩在會堂上課,學習律法和宗教,女孩子卻不能參加。星期六是安息日,猶太男人在會堂聚集,聽拉比(宗教教師)教導《聖經》。因為會堂沒有固定的教師,會堂領袖習慣邀請到訪的教師來講道,耶穌就是這樣經常在祂到訪的城鎮裡講道。

21節:迦百農繁榮富庶,卻也墮落充滿罪惡,因為迦百農也是羅馬軍事重地,許多羅馬軍隊在這裡駐紮,來自羅馬帝國各地的異教風俗隨處可見。迦百農正是耶穌傳道、以神國的福音挑戰猶太人和外族人的好地方。

22節:猶太教師經常引用拉比的話,使自己所說的話更具權威。然而,耶穌無需這樣做,祂是神,是最高的權威。祂完全明白《聖經》的內容和含義。

23節:鬼是邪靈,受撒但統治,引誘人犯罪。牠們並不是撒但造的,因為神才是萬物的創造者。牠們是墮落的天使,加入了撒但背叛神的行列。雖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來自撒但,但牠們能夠使人聾啞、瞎眼,甚至精神錯亂。然而,牠們一遇到耶穌便能力盡失。神限制著牠們所能做的事情,若沒有神的准許,牠們做不到甚麼。耶穌在地上的日子,神容許污鬼活躍非常,只是要顯出耶穌勝過牠們的能力和權威。

23-27節:許多心理學家都反對用被鬼附來解釋精神病。雖然歷史上很多精神病人曾被誤斷為被鬼附,但這裡所說的人顯然是被鬼控制的。馬可記錄了很多耶穌趕鬼的事蹟,突出耶穌與邪惡勢力對抗,為要說明耶穌勝過牠們。耶穌不需要繁瑣的驅魔儀式,單靠說話就已經能夠趕出污鬼。

23-25節:污鬼遇到耶穌,立刻知道祂是神的聖者。馬可把這件事記在福音書上,建立耶穌的形象,表明連地底下的靈也認識耶穌是彌賽亞。

彼得岳母蒙醫治(一:29-34節)

29 他們一出會堂、就同著雅各約翰、進了西門和安得烈的家。 30 西門的岳母、正害熱病躺著.就有人告訴耶穌。 31 耶穌進前拉著他的手、扶他起來、熱就退了、他就服事他們。 32 天晚日落的時候、有人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 33 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 34 耶穌治好了許多害各樣病的人、又趕出許多鬼、不許鬼說話、因為鬼認識他。

彼得岳母蒙醫治亦記於太八章14,15,路四38,39,可見彼得有一位妻子,耶穌第一件神蹟是對於婚姻的賜福,在此衪醫治衪的首要使徒的岳母。

29-31節:每位福音書的作者都以稍微不同的角度來記錄事情,從相似的事中突出不同的細節:。在馬太福音裡耶穌摸婦人的手;在馬可福音裡耶穌扶她起來;在路加福音裡耶穌向熱病說話,那熱病就離了她。三段記載沒有矛盾,三位作者強調了不同的細節,以突出耶穌某方面的特徵。

32-33節:人們在日落後去見耶穌,因為當天是安息日(21)。安息日是由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猶太領袖說在安息日接受醫治,走遠路是違反律法的(參太10;路14)。人們不想違反律法,便等到日落後才去找耶穌,接受祂的醫治。

34節:耶穌禁止鬼揭露祂的身分,因為:(1)耶穌命令鬼保持靜默,證實祂的權威和能力;(2)祂要人因為祂的言行而不是鬼的話,相信祂是彌賽亞;(3)祂要按著自己的時間而不是撒但的時間,來啟示自己彌賽亞的身分。撒但希望人只為著得到好處才跟隨耶穌,而不管祂是否神的兒子,是否能把人從罪中釋放出來。

退到曠野禱告(一:35-37節)

35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 36 西門和同伴追了他去。 37 遇見了就對他說、眾人都找你。

亦記於路四42-43,這一天是忙碌的日子,耶穌所治好的,可能有幾百人,衪已經有神的能力任衪自由使用,而祂主要是用以解除人的痛苦,現在是衪公開工作極盛的時候,衪常從群眾當中溜出去,找個僻靜地方,使衪和神之間有坦然無阻的交通。關於衪禱告的生活,請參路十一1-13。

35節:耶穌花時間禱告。要找時間禱告並不容易,然而祈禱是我們和神之間重要的聯繫。我們要像耶穌那樣,遠離人群,單獨與神交談。即使要很早起床,也要這樣做。

在加利利遊行(一:38-39節)

38 耶穌對他們說、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裡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39 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了會堂、傳道趕鬼。

耶穌出行許多次,時而回到迦百農(太四23-25,九35-38;路四44)。加利利境內從幼發拉底河到尼羅河之間有許多著名國際公路相交叉著,且另外有好些分支小路。

39節:羅馬政府把以色列分為三個地區:加利利、撒馬利亞和猶太。加利利是位於最北的地區,約96公里長、48公里寬。耶穌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工作,在這個小小的地區內共有250多個城鎮,也有許多會堂,是耶穌教導的理想地方。

大痲瘋被潔淨(一:40-45節)

40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求耶穌、向他跪下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41 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 42 大痲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 43 耶穌嚴嚴的囑咐他、就打發他走、 44 對他說、你要謹慎、甚麼話都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因為你潔淨了、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45 那人出去、倒說許多的話、把這件事傳揚開了、叫耶穌以後不得再明明的進城、只好在外邊曠野地方.人從各處都就了他來。

亦記於太八2-4,路五12-16,大痳瘋是一種可憎而可憐的疾病,長大痳瘋的人必須和其他的人隔絕,耶穌告訴他去把身體給祭司看,乃是因為律法規定一個長大痲瘋的得潔淨如此行以備回去再過社會上的生活(利十三,十四章),衪囑咐他不可告訴人免得無法遏止大眾起來擁衪作王。(有關痳瘋病詳細註釋請參太八1-4)。

40-41節:猶太領袖宣佈痲瘋病人是不潔的,不能參與任何宗教或社會活動,為的是遵守律法(參利13-14章)。因為律法明說,與任何不潔的人接觸的都是不潔的。有些人甚至向痲瘋病人擲石,好與他們保持距離,就是提起痲瘋病,也能嚇壞人,耶穌卻伸手摸這個痲瘋病人。人的真正價值不是形於外,而是在於內的。雖然人的身體可能會有疾病或殘障,但人的價值在神眼中絲毫不減。神不會嫌某人太討厭而遠離他。其實,我們全都是"痲瘋病人",罪使我們都變了形。然而,神差遣祂的兒子耶穌撫摸我們,醫治我們。當你被拒絕時,想想神如何看待拒絕你的人,也想想祂如何看待你。

43-44節:雖然當時痲瘋是不治之症,但很多類型的皮膚病也歸入痲瘋之列。根據律法,痲瘋病人痊愈後要讓祭司檢驗,然後要到聖殿獻感恩祭。耶穌差這人去見祭司,表示祂絕對尊重神的律法,緊守律例;同時,也證實祂行了一個偉大的神蹟。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