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返回上级目录】

撒種的比喻(四:1-25節) 亦見於太十三1-23

1 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裡、眾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2 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3 你們聽阿.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 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7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就不結實。 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9 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10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 11 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12 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13 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麼.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14 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 16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 17 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8 還有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 19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 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21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麼。 22 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 23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24 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 25 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這是一幅任何在巴勒斯坦的人都會暸解的圖畫,我們在這裏真正的看到耶穌應用「此時此地」的情境,來說明「那時那地」的事情。耶穌在當時候很可能用一隻湖邊的船當作講台,在海岸附近的田地,有一位撒種的正在撒種,於是耶穌就在此地,藉著大家都看得見的撒種人,作為衪教材的開場白。

巴勒斯坦有兩種撒種的方式:一種是撒種的人在田間一面走一面撒種子。如果風正在吹,有的種子便會給風帶到各個地方去,有時也會吹到田地以外。第二種是一種懶惰的方式,且被人採用的相當普遍,就是把一袋種子放在一匹驢子的背上,在袋角割開一個洞,讓驢子在田間走來走去,種子也就散播出來。有的時候驢子還在小路上走,在未曾到達田間以前,有一些種子就會被漏出來。

巴勒斯坦的田地,均呈長條形;通常在兩個長條間的土地,就是供人通行的小路。這些小路被無數過路者的腳踩得十分堅硬,這就是耶穌所說路旁之意。如果種子撒落在這樣的地方,是沒有機會進入泥土中的。石頭地並不是充滿了石頭的地,這種地在巴勒斯坦極為普遍。在表面上只有一層薄薄的泥土,下面郤是石灰石的岩層。在石頭上面的泥土可能只有幾寸,在這種土地上的種子很快便會發芽,因為淺土地很快就吸到太陽的熱氣。可是泥土不深,種子的根碰到石頭,缺乏水份,經不起太陽的熱度,使種子枯乾。

荊棘的土地就是欺哄人的土地。撒種的人在撒種的時候,看見地上好像很乾淨。要使土地乾淨倒很簡單,只要除草鬆土就行了。可是在地裏仍有雜草的根,雜草生長迅速頑強,好種會被雜草窒息而枯乾。

好土的泥層深厚,純淨並鬆軟,使種子可以深入,獲得它的養料,使它的生長不受阻礙,在好土裏的種子會結出豐盛的子粒。

傳道者與聽道者:其實這個比喻具有雙重的意義,它是指著兩種人說的。

(一) 指聽道者而言:

1.心靈閉塞的聽者。上帝的道無法進入心靈中,就好像種子落在曾被許多腳跡踏過的硬土一樣。有許多東西可以閉塞人的心靈。偏見可以使人對於每一件他所不願意看見的東西瞎眼。不受教的靈能夠樹立一道不易攻破的障礙。不受教的靈能夠由以下兩個結果中的一個而產生的。它可能是驕傲的結果,使人不知道他所需要知道的;它也可能是懼怕新真理,不肯在思想的道路上冒險的結果。有的時候不道德的品格,和個人的生活方式,這些都能夠閉塞他的心靈,可能真理會定他所愛事物的罪,責備他待人接物的方式;有許多人不肯聽從或認識定他罪的真理,因為沒有人會比那故意不要看見的人更為盲目。

2.有一種聽者的心靈猶如土淺的土地。他是屬於一種沒把事情經過深思熟慮的人。有些人對於每一種流行新型的事物都感興趣,他們很快就接受,也很快就把它丟棄。他們趨向時髦潮流,對新的事物才能熱衷參予追求,等到漸漸遇到困難,就放棄了,初時的熱誠消退便棄諸一旁。有些人生活中雜亂無章地充滿了許多有始無終的東西。人也可以用這種態度來對待上帝的道。他初聽的時候,或者會引起一陣情感的反應,可是沒有人能夠在一陣的情感中生活。人有一副頭腦,而獲得一個有智慧的信仰是一種道德的要求。基督教有它的要求,人接受基督教以前就必須面對這些要求。作基督徒不僅是一個權利,也是一種義務。一陣突然的熱情,會迅速變成一堆死灰。

3.有一種聽者對於生活中許多的事物都發生興趣,可是常把最重要的擠住了。

現代生活是越來越擁擠,越來越迅速,使人逐漸忙得無暇祈禱。許多事佔據了他的時間,使他無暇研究上帝的道。他要參加許多會議,有價值的工作與慈善服務,使他留不出時間獻給愛心與服務的源頭。一個人並不必是故意的把祈禱,讀經,與教會生活排斥於生命之外,不過他總是不能從自己繁忙的生活中脫身。我們一定要非常留意,是否基督不復存在於我們的生命中最崇高的位置上呢?不要做一個聰明的愚頑人。

4.還有一種人如同好土一般。他接受上帝的道有四個階段:

第一,像好土一樣,他的心靈是開啟的,他隨時都樂意學習。

第二,他準備聽從。他決不會因為過份驕傲或過份忙碌,以致於不能聽見。有許多人如果能夠簡單地停下來,聽從智慧朋友的忠告和上帝的聲音,一定不會遇到那些令人痛心的事。

第三,他明白。他徹底想過整個的事情,並且知道這事對於他個人的意義,準備好去接受。

第四,他把所聽見的道轉變為行動,使好的種子結出美好的子粒。真正的聽者,就是那聽見,暸解並遵從的人。

(二)指傳道者而言:

當我們一開始研究這個比喻的時候,就說它具有雙重的意義。

我們已經看到聽道者的這一方面,不過它也同時顧及傳道者的方面,它不僅要向一般聽眾說真理,也要向小圈內的門徒說話。我們不難看出有時候在門徒的心中感到有些灰心。他們認為耶穌就是一切,是最智慧,最奇妙的一切。但在人的立場看來耶穌的成就卻十分有限,會堂的門正漸漸向衪關閉;正統泒的宗教領袖對衪最刻薄的批評,而且公然的要除滅衪.群眾雖然來聽衪的道,真正改變的卻是極其少數。有許多人只是來分享衪醫治大能的利益,可是他們得了好處後就走開忘記了;有許多人來到耶穌面前只為了有所得著。照門徒當時所面臨的情境,耶穌似乎除了引起教會領袖的敵視與群眾間極少數的回應外,並沒有甚麼其他的成就.無怪乎門徒心中有時帶著深切的失望與灰心。在這個比喻之中,對於灰心的傳道人說些甚麼話呢?

這比喻對於灰心者最明顯的功課,就是收成的確可期。這教訓是在這個比喻的最高峰,即上帝之道的種子結出豐富果實的那幅圖畫中.有的種子也許會落在路旁被飛鳥奪去;有的種子也許會落在土淺的石頭上,永遠不致成熟;有的種子可能落在荊棘之中窒息而死;但是無論如何收成終必來到,收割是確實可期的。沒有農夫會盼望他所散播的每一粒種子,都會發芽生長出果實來,他十分明白有的種子可能被風刮走,有的種子可能落在不能生長的地方,可是這一切都不能阻止他繼續撒種,也不會使他放棄對收成的盼望,同時他也深信即使有些種子給浪費了也在所不惜,或多或少收成終必來到。因此這個比喻對於散播上帝之道種的人,是一個鼓勵的比喻。凡在散上帝之道種的人,並不知道他在做些甚麼,也不知道會產生甚麼效果。吉(H.L.Gee)在他的書中提到一則故事。在他的教會中,有一位孤單的老年人老湯姆斯,比他所有的朋友活得更為長久,因此很少有人認識他。後來他死了,吉君認為可能沒有一個人會去參加他的葬禮,於是他自己決定去送這位老教友最後的安息.果然除了他以外並沒有別的人。又是一個風暴潮濕的天氣,最後棺木到達公墓.那時候正值戰爭期間,有一位軍人守候在門口;他是一位長官,可是因為他穿著雨衣看不到他軍銜的標誌。這位軍人走到墓旁參加葬禮的儀式,等到儀式完畢,他走上前去,站在開敞的墓前,舉起手來敬禮,恭敬得如同向一位國王敬禮一般。吉君與這位軍人一同離開墓地,正走著的時候,風吹開了軍人的雨衣,這時候吉君看見了軍人肩頭上的肩章,他的官階竟是准將。這位准將對吉君說:「你也許對於我在這裏所作的感到十分希奇,許多年以前,湯姆斯是我的主日學老師,那時候我真是一個野蠻的少年人,對他是極其厲害的試驗,他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在我身上所作的。但我能夠有今天,完全是老湯姆斯所賜。今天我一定要來向他獻上最後的敬意。」湯姆斯並不知道他所作的。

沒有一位傳道人或教師會知道他做到了甚麼程度。撒種是我們的工作,千萬不要灰心,其他的就交託上帝吧!

凡是撒種的人,不可能,也決不應該盼望迅速的果效。自然界的生長過程永不會匆忙急促。一顆橡子,長成一株橡樹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種子在人的心中發芽之前,可能需要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往往一個人在童年的時期,在他心裏的一句話潛伏沉睡,直到有一天醒悟過來,使他脫離極大的引誘,保守他的靈魂免致死亡。我們生活在一個盼望迅速果效的時代中,但在撒種方面,我們必須在忍耐與盼望中撒下我們的種子,有時候一定等待多年方有收成。

主耶穌講比喻時,沒有向真誠的尋求者隱藏真理,對於接受屬靈真理的人,這些比喻使真理變得容易明白,但對於其他人,這些比喻只是一些沒有意義的故事。當在主日聖餐時,對於一個只是走進教堂來,從來沒有看見過這種事的外人來說,看到一群人喫著小塊的餅,喝著小玻璃杯的果汁,在他看來這是很奇特的事。但是對於那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以及知道這些東西所代表的含意,並接受過教導知道這個中意義的人,這卻是教會中最寶貴,最動人的崇拜。無比的感恩記念敬拜。

"神國的奧秘" (四:11節)就是神的國要藉著神子耶穌的降生,替死與復活,通過地上的教會和信徒的團契建立起來,叫一切肯認罪悔改信靠衪的人都可以成為神國的新子民,新兒女,得享那永遠的生命。這是自創世以來便預定的計劃。神的國已在耶穌和衪的教訓與事工上開始了。不過,這些奧祕,神過去一直隱藏,現在才透露。 (四:12節)已經認識神的人,還要讓他們多得這寶貴的知識,成為完備充足有餘;不肯接受的人,連他們己有的,例如對舊約律法的認識,因為缺少主耶穌的啟示,也會逐漸失去。

(四:13節)用比喻來說明這樣深奧的道理,心地純正謙卑的人,有尋求真理的心,神給他認識這奧祕的恩典(12節),聽了就能明白比喻中所含至理;但或成見己深,為傳統所囿,眼晴閉著的人,則一點也不能明白.就像撒在石頭上的種子,很快就枯乾了;只有心田如好土的,才能結實豐盛。

2節:耶穌用比喻來教導群眾,用為人所熟悉的景象,以故事的形式來解釋屬靈的真理。這種教學法迫使聽眾思考真理。但對頑固和抱有成見的人來說,比喻隱藏了真理。大部分的比喻都只有一個重點,我們要小心,不要偏離耶穌想要教導我們的真理。

9節:我們有耳,可聽到耶穌說話,但是要從中領悟屬靈的意義,就必須用心聆聽了。人群中,有些人正尋找證據攻擊耶穌,有些人則真正希望學習真理和成長。耶穌的話只為誠心尋求祂的人而說。

11-12節:有些人沒有預備好接受真理,所以不能明白真理。神把真理啟示給願意在生活中實踐真理的人。當你跟別人談論神時,若他們還未預備好,他們便不會明白。你要有耐性,抓住每個機會把更多關於神的真理告訴他們,祈求聖靈打開他們的心靈接受真理。

14-20節:種子落在四種不同的土壤代表人對神的話四種不同的反應。我們通常以為耶穌在談論四種不同的人,不過,祂也可能在談論人生命中不同的時期和階段,或人在生命某些範疇中接受神信息的程度。舉例來說,你把前途交給神,但在運用金錢方面,卻不願意神插手;對於神要求你敬拜祂,你的回應也許會像種子落在好土上,可是,對於祂要你幫助有需要的人,你的回應卻如種子落在石頭地上。我們在生命中任何時候任何範疇,都應該努力追求,像落在好土上的種子一樣多結果子。

19節:今生的憂慮、錢財所帶來虛假的安全感和其他的私慾,困擾著第一世紀的門徒,今天也同樣困擾著我們。我們很容易把時間擠得滿滿的,不斷追求物質的生活,叫我們不能聽見神的話。我們的心靈要為神預留空間,聆聽神對自己說的話。

21節:一盞燈如果不能幫助人看見周圍的環境,便沒有用。你的生命能不能指示別人如何去尋找神,如何為祂而活呢?若是不能,就要問一下究竟是甚麼"斗"把你的光遮蓋起來。自滿、怨恨、頑梗、不肯順服都是"斗",叫神的光不能透過你照在其他人身上。

21-23節:真理的光不是隱藏著的,而是顯露出來讓人看見。可是,人不一定能即時領會和運用所有真理。惟有實踐神的教導,才會對真理有深層的領會。真理是明確的,只是我們的悟性有限;我們順服神,觸覺便會更敏銳,對真理的領受也會更深(參雅22-25)。

25節:這句話正好說明,我們有責任好好地運用所擁有的一切才能和資源。擁有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運用這些東西。

種子生長的比喻(四:26-29節)

26 又說、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 27 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這樣。 28 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 29 穀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

這是一個只有馬可單獨記載的比喻。神的國就是上帝統治的國度。當那一天來臨時,上帝的旨意完全成就在地上,如同成就在天上一樣;這也是上帝為創造這個宇宙而設的目的。這個比喻很短,但其中充滿著許多絕對的真理。

普通所期望的彌賽亞的國度一開始就突然顯出榮耀能力震驚全世界。 而這個比喻的意思是說這事的起始極其微小。經過久而遲緩的生長,安靜地,神祕地,無形地,無人能抗拒它,一直到成熟收割的日子。

26-29節:這比喻顯明屬靈的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步向成熟,最後達到圓滿。看植物的生長,我們便會更明白靈命成長的真理:植物生長雖然緩慢,卻每天都在不斷地長大。

芥菜種的比喻(四:30-34節)

30 又說、神的國、我們可用甚麼比較呢.可用甚麼比喻表明呢。 31 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裡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 32 但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他的蔭下。 33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 34 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

在巴勒斯坦的芥菜種的確長的像一棵樹那麼大,有十二英呎以上。而且在這一類芥菜叢中常見到一群圍繞在四周的飛鳥在啄食黑色的種子。耶穌說衪的國度好像由芥菜種長成的一棵樹.這比喻的意義十分清晰明顯,天國是從極小開始,但沒有人知道到何時結束.在舊約《聖經》用一棵大樹的圖畫來描述一個大帝國,那些附屬的國家在樹枝間尋求棲息與遮蔽之所的飛鳥(結卅一:6)。

這是耶穌所說的最個人化的比喻之一。衪的門徒或會感到失望,他們的隊伍如此之小,而世界又如此之大,他們怎麼可能得著世界並改變世界呢?然而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與耶穌一同進入世界.耶穌在這個比喻中對衪的門徒所說的,也是對今日跟隨祂的人說的;不要灰心喪志,各人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事奉和見證主;我們每個人必須從那最小的開始,使天國藉以生長,直到有一天,地上的國度終於成為上帝的國度。

33-34節:耶穌配合聽眾的理解能力和追求真理的心,採取不同的教學法。祂講比喻並不是為了擾亂群眾,而是邀請真正的追尋者發掘話中的真正含義。耶穌大多數的教訓都針對宗教領袖的偽善和不良動機。如果祂直接指責這些領袖,祂公開的工作便會受到妨礙。不過,細心聆聽耶穌教訓的人,都會明白祂所說的話。

平靜風浪(四:35-41節)

35 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罷。 36 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 37 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 38 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麼。 39 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罷、靜了罷.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 40 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麼。 41 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亦見於太八章23-27,路八22-25,在飄搖的船中,門徒驚慌懼怕,而耶穌卻安靜睡覺,衪何必害怕呢?衪曾經參預創造大風和海浪的工作,我們多麼歡喜認識衪只用一句話平靜狂浪其中所含的奧妙與能力,試看衪如何責備衪的門徒。 你們為甚麼膽怯?你們的信心在那裏呢?我在這裏還有甚麼難處會臨到你們呢?

37-38節:加利利海在海平面207公尺以下,四面環山。風從兩岸颳起,當越過對岸時,風勢會在近海的地方加劇,形成突然而來的猛烈風暴。門徒以往就在這大湖上打魚,經驗豐富,然而在這埸風暴中,他們都很驚慌。

38-40節:這場風暴威脅到門徒的生命,他們驚恐不已;但耶穌好像毫不察覺,對門徒漠不關心,還在船尾睡覺。門徒所遇上的是自然風暴,不過,風暴也會以其他方式出現。試想想生命中的風暴--使你焦慮不安的遭遇。無論你遇到甚麼困難,都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以為耶穌不再關心你,讓自己繼續憂慮;或是信靠耶穌,不再恐懼。當你感到驚恐時,向神表明你的需要,並相信祂必定看顧你。

41節:門徒跟耶穌一同生活,卻低估了祂的能力,不知道他們切身的處境也在祂的能力範圍中。耶穌與祂的信徒同在已有二十個世紀,可是,我們與當日的門徒一樣低估了耶穌的能力,不知道祂也能處理我們生活上的各種危機。當時門徒對耶穌的認識仍未足夠,但現在我們卻不能再以此為藉口了。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