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返回本卷目录】

以古为鉴(一二九18

  这是一首爱国的诗章,诗人把整个国家人格化(14),而且诗人将整个国家集中在锡安城身上,以她的命运象征整个国运。

  「从我幼年以来」(12)把全以色列国当作一个人说话。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以至成为一个幼小国家期间,常在强敌侵扰下,学习战争求存。

  「在我背上扶犁而耕」(3)这个比喻活划出以色列人所受的苦是何等的深。无论如何,诗人宣称「耶和华是公义的」(4),他看顾属祂的民,摧毁敌人的权势。诗人勉励以色列民,要他们明白在「年幼」时被仇敌经常侵扰、杀害,却没有夭折,是因耶和华的介入而得拯救。

  所谓「恨恶锡安的」(5),究竟是谁?以色列敌人是也;而58节是对现今敌人的咒诅。在历史中,以色列的敌人都很活跃,只不过因耶和华神的保护,他们未能完全得胜,但仍俟机而动。从表面来看,以色列的敌人是从外面而来的,但是最恶劣的敌人还是身住锡安城而恨恶锡安的以色列民。每当外患入侵,总因以色列人远离父神,不谨守神的话,成为恨恶神的人。正因如此,就算神爱他们,他们也将神拒之于门外;神愿意亲近他们,他们却远离神而去,其结果当然就是受咒诅。我们千万不要指责、埋怨这位全爱的父神呀!

思想 你觉得神的性情怎么?与你又有何关系呢?──《新旧约辅读》

 

第一百二十九篇(屋巅草)

一、题目:愿恨锡安的蒙羞(上行诗第十)

二、作者:不明

三、大纲:

1、在苦难中有神援救(一至四节)

2、愿恨锡安的人蒙羞(五至八节)

四、中心节

“愿恨恶锡安的,都蒙羞退后。”(五节)

五、小引:

诗人回想以色列人过去所受的痛苦,并怎样得到神的帮助;当时因仇敌的迫害,就向神吐露心愿。义人被恶人所恨恶,乃是很自然的。教会决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既不能和他们合群,就被他们仇视,在这两不兼容之情况下,恶人必衰败,义人必兴旺。‘恶人茂盛如草,一切作孽之人发旺的时候,正是他们要灭亡,直到永远”(诗篇九十二篇七节)。神的选民有永久的大盼望。

六、详解:

第一至二节“以色列当说,从我幼年以来,敌人层次苦害我,从我幼年以来,敌人屡次苦害我,却没有胜了我。”当以色列人强盛起来,成为民族的时候,住在埃及国不久,就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他和自己的首领商议说:“来罢,我们不如用巧计待他们,恐怕他们多起来”(出埃及记一章十节)。于是埃及人派督工辖制他们,加重担苦害他们。教会创立不久,就有“祭司们和守殿官,并撒都该人,忽然来了;因他们教训百姓,本着耶稣,传说死人复活,就很烦恼;于是下手拿住他们”(使徒行传四章一至三节)。直到今天,不论是犹太人,或是主的教会,都不能被恶人所消灭;任何恶人的苦害,都不能胜过他们。每一个信徒.都可以像使徒保罗说:“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哥林多后书四章九节)。

第三节“如同扶犁的,在我背上扶犁而耕;耕的犁沟甚长。”主耶稣受人鞭打,是用极残忍的方法,那些打他的人,所用的鞭子,是用数条皮革编成的,这些皮鞭上系着铁钉,他们用重力地鞭打,把他的背脊拉出血沟来。本节中所说的,一方面可能是指以色列人,另一方面又可能是指以色列人的弥赛亚。主耶稣一方面为他的百姓受苦,另一方面是与他的百姓一同受苦。“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五十三章五节)。

第四节“耶和华是公义的,他砍断了恶人的绳索。”凡刑罚以色列人的国家,都是神手中所使用的工具,为要成就他的旨意。那些鞭打耶稣的人,也是成就神的旨意,如以赛亚所说:“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十节)。在神公义的计划中,他用完了那恶人的绳索之后,就将它砍断丢开,这些事或临到主身上,或临到信徒选民身上,都是一样。“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诗篇一四五篇十七节)。

第五节“愿恨恶锡安的,都蒙羞退后”凡恨恶锡安的人,都是神的仇敌,神命定一切反对他的人都必失败。诗人如此表示自己的心愿,因为这是照着神的旨意计划祈求的,神的旨意已预定,凡恨恶锡安的人都必蒙羞。

第六至七节“愿他们像房顶上的草,未长成而枯干;收割的不够一把,捆禾的也不满怀;”近东地方的房顶是平的,有时房顶上有些少泥土,不久就生出草来,这些草经太阳一晒,就枯干了。人生也如草一样,但房顶上的草格外短命,这些草没有任何用处,也毫无价值。以赛亚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以赛亚书四十章六至七节)。

第八节“过路的也不说,愿耶和华所赐的福.归于你们;我们奉耶和华的名给你们祝福。”当收割庄稼的时候,犹太人路经田野,用这话向那些收割的人祝福,若收成不好就没有人这样祝福了。

── 包忠杰《诗篇注解》

【返回本卷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蔡有才

中国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