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返回上级目录】

                          放下一切來跟從我

 
經文:馬可福音一:1--20

今天我們所讀這段第一節到第二十節的經文,可以分成四個段落來看:

一 .第一節:說明這本書的主要目的,乃是在介紹耶穌基督讓讀者知道。
二 .第二至第八節:是介紹施洗約翰。
三 .第九至十三節:耶穌基督受洗和受試探。
四 .第十四至第二十節:耶穌基督在加利利宣教工作的開始,以及呼召門徒跟隨他。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知道第一節:「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是這樣開始的。」可以說是馬可福音書這本經卷中很重要的一節;

「基督」,是拯救者之意。在舊約聖經有「受膏者」的意思。其意思就是希伯來文的「彌賽亞」,或是直接翻譯為「救世主」。

「耶穌」,在舊約聖經裡我們很熟悉的名詞是「約書亞」這個名字。意思是上帝是幫助,或上帝是拯救。這個人是上帝差遣來的一位施恩者。

因此,耶穌基督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說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是上帝差派來施恩,來救人的救世主。

「福音」,是指好消息的意思。這裡所說的福音是將這福音加諸在耶穌基督的身上,認為他就是福音的本身。

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出來傳福音,是傳上帝國的福音,並不說他自己就是福音的本身。但是,在耶穌基督生天後,使徒們接續出來宣揚福音時,耶穌基督已經從福音的宣揚者轉變成為「被宣揚者」了。

第二至第三節:先知以賽亞在他的書上記載:

上帝說:
看吧,我要差遣我的使者;
他要作你的前驅,為你開路。
在曠野有人呼喊:為主準備好他的道路,
修直他要走的路徑!

這二節均出自舊約先知的話語,但是,並不都是來自先知以賽亞的話;第二節是引用先知瑪拉基第三章第一節,而第三節才是引用自先知以賽亞第四十章三節。會有這種錯誤,原因可能如同我在導論時所說的,因為時間緊迫,來不及修正。但是,也有可能是因為馬可福音書的作者在這裡要凸顯先知以賽亞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將先知瑪拉基所說的預言也一併用先知以賽亞的名字套上了。可是也有些早期聖經的抄本並沒有書寫「先知以賽亞」這詞句,只寫著「先知書」或「諸先知」的字眼。其實,上述這些問題都不會影響到經文的主題信息。不論是先知以賽亞或是先知瑪拉基,他們的時代都有一個共同背景,就是猶太人在期盼一個拯救的日子的來臨。他們認為這個拯救者的來臨就如同是一位君王出現一般,有報音者或是先遣人員在君王來臨之前,先做好準備迎接的工

作。這也是在當時的中東地區一般人們對君王出巡的觀念。然而,誰能為上主差遣來的拯救者預備、修直他要走的道路呢?作者很明顯的指出施洗約翰就是耶穌基督的先鋒、預備者。

第四至第八節:果然,約翰在曠野出現,為人施洗,並且宣佈:「你們要離棄罪惡,接受洗禮,上帝就赦免你們的罪。」群眾從猶大各地和全耶路撒冷到約翰跟前來。他們承認自己的罪:約翰就在約旦河裡為他們施洗。

約翰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間繫著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他宣佈:「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偉大多了,我就是蹲下去替他脫鞋子也不配。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這裡清楚地在描述施洗約翰剛出來宣揚福音信息的情形。他所宣揚的信息中心乃是:悔改才能使罪得赦免。這個主題也是耶穌基督宣揚上帝國福音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的「果然」這個字,已經表明施洗約翰的角色就是如前面所說的那位預報佳音的人。作者也用這個「果然」,使得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成為實現在眾人眼前。

但是我們看到施洗約翰出現在曠野,他所穿的,並不是君王的服飾,吃的,更不是皇親貴族的佳餚,因此,可以明顯看出跟先知在預言中作君王之前驅,準備或修直君王來臨前要走的道路之期盼,那種人為的榮耀景觀完全格格不入。

曠野,在聖經中這是個很有意義的地方;以色列民族出埃及到曠野,上主帶他們到曠野,經過四十年的磨鍊,才使他們體會到真心真意依靠上主的重要性。曠野是一個不能提供人生存條件的地方,沒水、沒食物,但是,以色列民族卻在這種環境裡生存下來,並且有足夠的力量進入迦南地。這對他們來說,感受是很特別的。因此,當施洗約翰出現在曠野的時候,雖然他所穿的、吃的都不具有王公貴族的樣子,但是,他所宣揚的上主話語,卻可以滋潤人們乾渴的心靈。

第九節至第十三節:過了不久,耶穌從加利利省的拿撒勒來,約翰就在約旦河為他施洗。耶穌一從水裡上來就看見天開了,聖靈像鴿子降在他身上。從天上有聲音傳下來,說:「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

聖靈立刻催促耶穌到曠野去。他在那裡四十天,受撒旦試探;他跟野獸在一起,但是有天使伺候他。

在這裡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受洗,但是我們也在這裡看到作者對耶穌基督在曠野受魔鬼試探的事,不像馬太和路加二本福音書那麼詳盡。

由三本福音書來看,耶穌基督受試探是在聖靈的引導下而進行的。聖經的作者要我們明白這是在上帝允許之下的試探,如同約伯受撒旦試探一般。但是,耶穌基督勝過了撒旦長達四十天的試探,這四十天表達是個最高的境界,或是說是試探的最高狀況。「四十」,這個數目所代表的是個完整、適當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苦難與試煉之意。如果說野獸對人的生命是一種威脅,那麼,耶穌基督已經把這種對生命有致命威脅的力量排除掉了。這種情況就像我們在讀但以理書一樣,但以理在獅穴裡,因上帝的天使同在而安然無恙。耶穌基督在曠野受撒旦的試探,有聖靈的引導,他勝過了撒旦。

第十四節至第二十節:約翰被關進監獄以後,耶穌到加利利去,宣揚上帝的福音。他說:「時機成熟了,上帝的國快實現了!你們要離棄罪惡,信從福音。」

耶穌沿著加利利湖邊走,看見兩個打魚的--西門和他的弟弟安得烈--在湖上撒網打魚。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教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他們立刻丟下魚網,跟從了他。再走不遠,耶穌看見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的弟弟約翰;他們在船上整理魚網。耶穌一呼召他們,他們就把父親和僱工留在船上,跟從了耶穌。 

這裡開始描述耶穌基督的工作,作者說耶穌基督的工作是在施洗約翰被捕入監獄之後才開始的。第十四節至第十五節都說耶穌基督宣揚福音的主題乃是:上帝國的來臨。我們必須注意:上帝國的意思是指上帝的主權和統治。人若以上帝主權作中心,最基本的態度乃是悔改。因為面對上帝,人唯一可行的態度是如此。

第十六節至二十節,我們看到作者與其他福音書作者不同的地方,就是馬可福音書的作者將耶穌基督的宣教工作以呼召門徒來開始。路加福音書的作者記載耶穌基督的宣教工作是先回到他的故鄉拿撒勒,而約翰福音書是記載他先去耶路撒冷清除聖殿的污穢。只有馬太福音書是與馬可福音書有相同的寫法。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馬可福音書和路加福音書有不一樣的地方:路加的作者認為彼得他們一夥人原本是打不到魚,已經在洗網準備要收拾了,遇到耶穌基督後,因他的建議而重新下網,結果是撈到整網的魚。而馬可的作者不是這樣的看法,他認為耶穌基督是看到彼得他們之時,他們剛好在打魚(十六節),打魚是他們的職業,但是,當耶穌基督一呼召他們時,他們就將這個他們賴以為生的工作放棄,並且隨即跟隨耶穌基督去了(十八節)。然後在第十九和二十節則說,雅各和約翰是在整理魚網,他們也因耶穌基督的呼召而離開他們的父親和僱工。也許可由這裡看到雅各和約翰的家庭經濟狀況是不錯的,因他們有能力請僱工協助捕魚。

我們可以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真的認為耶穌基督是人類的救主,那麼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這位救主?有誰能夠拒絕他的呼召?沒有,沒有這種力量!我們也可以這樣想:上帝對人的呼召就是一種生命的呼召,人對這種來自天上的呼召的回應是不能有任何條件,是不能攜帶任何附加物的。舊約的先知如此,教會歷代聖徒也是一樣。

這段經文為我們帶來很好的信仰上的認知;

一、真正的信仰是建立在生命的呼召與回應上。

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呼召彼得他們的時候,他們是拋下了身邊的一切來跟隨他。當耶穌基督差派他的門徒去傳福音的時候,他是這樣交代門徒的:「在旅途上除了一根手杖,甚麼東西都不用帶;不帶食物,不帶旅行袋,口袋裡也不帶錢,腳上穿一雙鞋子,也不需要兩件內衣。」(馬可福音六:8-9)我們可以這樣瞭解:在上帝的呼召裡,我們必不會有欠缺。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初代教會的基礎就是由這群手無寸鐵,身無多出來的物品,但卻擁有一顆完全順服主的呼召的「流浪者」所建立起來的。上帝不會要我們帶一大堆財產或身外之物來依靠祂。因為當上帝呼召一個人時,那是對人生命的呼召,而人對上帝的呼召也應該是以生命來回應。

我讀過一篇在介紹印度德雷莎修女所主持的修院故事;說有一位很有錢的富家小姐,有一天來到這修院,她要求入院跟隨德雷莎修女。她的穿著相當摩登,而且還是家裡派了傭人替她幫忙提著大堆的行李到修院去。但是,當她進到修院接待處時,該處服務部的修女跟這位家境富裕的女子說:在我們這裡不需要這些東西。那些修女幫這位富家女拿掉身上一切所有的東西,讓她換上修院為她準備的簡單衣物,然後請她家裡的傭人帶回她原先帶來所有的行李。這些修女對她說:上帝會給我們一切要救人所必須有的東西。

在一般人看來,這樣的修院不可能存在,但是這間修院卻是規模越來越大,而且救助的兒童、貧困者是越來越多,不只示在印度,她們甚至將救援的工作擴展延伸到非洲,以及中東地區去。

人要跟隨耶穌基督去傳揚上帝國的信息,去投入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救人的工作,只需我們預備一件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對上帝的愛。愛,本身就是很大的力量。愛上帝,這樣的力量是無法去估計所會爆發出來的力量。但是我們設若沒有以愛上帝的心來投入,所有的附加物都將成為灰燼。

二、我們不能帶我們的才能來跟隨耶穌。

彼得他們是捕魚的專家,他們有很好的養生才能,甚至有很好的家庭生活環境,像雅各、約翰他們尚且有能力僱工協助打魚,但是上帝國福音的事工都不是靠這些。人的各種才能是對生存有很好的幫助,但是上帝的國不是靠人的能力建立起來的,上帝的國是以上帝為中心,以上帝為我們生命的主。要建立這種信仰態度,就必須我們先以放下一切的態度來到上主面前。人若是以為可以靠自己的才能來跟隨耶穌基督,那實在是大錯特錯的事。我們應該瞭解一件基本的事,人的一切才能也是來自上主的賞賜。因此,唯有我們以倒空的心、謙卑的態度,來跟隨耶穌基督的時候,我們才會體驗出作為一個耶穌基督門徒的真諦。

今天教會最大的危機就是擁有太多的財產,以至於在傳揚福音的事工上越來越困難,因為這樣的教會已陷入一種危機:戀慕金錢遠勝過愛上帝,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教會積存很多的金錢,但是對貧窮的教會肢體卻是吝於出手分享,或給于必要的幫助。另一個危機就是傳道者或是長老,對擁有名譽的東西很重視,結果是為了一些在人看來很「名譽」的東西在身上,而使今天的教會在傳福音的事工上顯得礙手礙腳。不是怕這個,就是顧忌那個,怕得罪人使自己失去了「名譽」的榮耀。

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呼召門徒時,那些受呼召的彼得兄弟們是放下一切跟隨耶穌基督。如果我們想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不要以為我們需要帶甚麼特有的學歷文憑,也不要以為需要具備甚麼特有的才能,這些都不是福音事工上所需要的,真正需要的是我們謙卑、順服的心,這一點是最重要。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