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返回上级目录】

                 撒在甚麼樣的土地?

 
經文:馬可福音四:1-- 

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是福音書中非常有名的一個比喻;也是我們所熟悉的故事。這段比喻也同時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十三章一至二十三節,路加福音第八章四至十五節。我們知道馬太福音第十三章是很特別的一章,因為它全章均記載耶穌基督所講的有關天國的比喻,在這個主題編輯上來看,是前三本福音書中最有系統且清楚的;在馬太福音書總共記載十三個有關天國的比喻,單單在第七章就記載了七個;而這個撒種的比喻在整章五十二節中,就佔去了二十三節的篇幅。份量不可謂不重。路加福音書的作者在編輯上仍然是展現出他特有的手法---「按照次序」,使這個故事在整章中成為耶穌基督教訓中的一段,跟馬太福音書給人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不過,在這三本福音書記載這個比喻,路加福音書可說是記述的最為簡潔。馬可福音書編輯上,我們「又」發現作者一貫喜歡的手筆出現了;除了一開始就用「又」外,在第十五、十六、十七等三節連續用三次「立刻」,表現出作者對時間的緊迫感。在第四章中,除了這個撒種的比喻外,另外有二個關於「上帝國」的比喻,和一段教訓之言論,以及一件平息風浪的神蹟;也因為馬可在編輯上特有的用詞方式,使得這個比喻的出現,與前面第三章的故事看起來就好像緊接在一起了。

如果我們細心地看耶穌基督所講的這個比喻,我們就會發現,他不只是在行神蹟時會與當時的宗教領袖、惡勢力者對上,在他的教訓中我們也會很清楚地看到他是如何在提醒民眾,走上帝國的這條路,就是在跟撒但(馬可福音四: )、魔鬼(路加福音八: )、惡者(馬太福音十三: ) 這種會阻擾人的力量搏鬥,難怪耶穌基督會說:「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請參考和合本馬太福音十一: 的譯文)現代中文譯本:「從約翰開始傳道到今天,天國遭受到猛烈攻擊,強暴的人企圖奪取它。」將這節經文用來比較這個撒種的比喻,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撒但、魔鬼或惡者的用心,主要的目的就是阻擾人進入上帝國。

我們在聖經中常常看到比喻,其實,比喻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的智慧,有的一聽就讓人明白,有的還得經過解釋才會曉悟其中大意,有的則是讓人想了又想,仍究是不明其意;例如撒母耳記下卷十二章一至四節,先知拿單所講的精彩比喻,大衛王剛開始還不清楚是在講誰?經過拿單一點出,馬上就明白過來。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二十五至三十七節,耶穌基督對那位法律教師所講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經學教師是一聽就明白是在講些甚麼,雖然他來找耶穌基督並不是心懷好意。今天我們所讀的這段撒種的比喻,就發生「有些聽過他講論的人跟十二門徒一起來見他(指耶穌基督),要求他解釋這些比喻的意思。」我們就不難發現比喻在當時的聽眾聽來,甚至對門徒也難以明白。

我們現在來分析這段經文;

第一節:耶穌又在加利利湖邊教導人。因為聚集在他周圍的群眾非常擁擠,他只好上了一條船,坐下。船在湖上,群眾沿湖岸站著。

我們看到馬可福音書的作者寫作上的特點;看,再度出現「又」這個字,使我們感覺到這好像跟第三章七至十二節耶穌基督在加利利湖邊工作是在同一個時日裡的樣子;福音書也常提供我們資料說明,耶穌基督在傳道事工上確實是有他對群眾的一股吸引力;這裡說是「群眾非常擁擠」。在福音書中描述群眾出現最多的情況,我想是路加福音第十二章一節說的:「那時候,成千上萬的人群擁擠在一起,甚至彼此踐踏。」現在這裡人會那麼地多,誠如路加福音書所說的,可能就是因為「群眾從各城紛紛來見耶穌」所致。

第二至三節:耶穌用比喻教導他們;在教導中對他們說:「你們留心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我們確實無法以現代人的經驗來瞭解耶穌基督在沒有現代電子擴音設備下,要如何面對廣大的群眾宣講福音?但是,我們在福音書中常看到耶穌基督是面對著廣大的群眾;例如他可以面對五千名以上的群眾開講(馬太福音十四: ,馬可福音六: ,路加福音九: ,約翰福音六:1- ),也可以對著四千人講話(馬太福音十五: ,路加福音八:1- )。 甚至在「成千上萬的人群擁擠在一起,甚至彼此踐踏」(路加福音十二:1)的時候,他也是照樣開講不誤。這就是耶穌基督與我們一般人不同的地方;他為甚麼有這種力量
我們也看到耶穌基督用比喻來教導群眾,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所用的比喻通常是一般人生活中所常經驗得到的事物。

第三節的開始「你們留心聽啊!」這句話正好與第九節結束這個比喻時的「有耳朵可聽的,都聽吧!」相呼應。這是表示耶穌基督要群眾注意他所講的上帝國的信息。因此有這樣的開場呼籲--「聽」,結束時再次提醒要「聽」。是帶有嚴肅警告的用意。

第四至第七節:他撒的時候,有些種子落在路旁,鳥兒飛來把它們吃掉了。有些落在淺土的石地上,種子很快就長苗,因為土壤不深,太陽一出來,就把幼苗曬焦了,又因為根不夠深,枯乾了。有些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把幼苗擠住了,不能結出果實。 

在巴勒斯坦的田地大多是旱田,跟我們台灣一般常見的水田不太一樣;我們的水田有田埂圍著使水不外流。但在巴勒斯坦因為是旱田,有時是田地和田埂很難分清楚。再者,巴勒斯坦的田地是多石出名的,(請注意,馬太和路加福音書在進一步記述耶穌基督解釋這比喻時,就直接說種子是撒在「石地上」的。)他們也很少在做除草的工作,所謂荊棘,就是草叢的意思。巴勒斯坦地區的農夫是很少在做除草的工作,可能是在當地的田裡常生長一種名叫「薊」的草,長度最長時約有四尺,從根部周圍抽出來的葉,其長度約有半尺,一個壯漢要拔除它,就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行,何況是一般人,更是困難。因此除草的工作甚少,比較平常的作法,是將草叢用火來燒,然而這樣並無法除去草叢的根部,過一段時間,薊草就會再生長出來。所以,種子撒落在路旁,不但不足奇,落在淺土的石塊上也是很常見,而撒落在在草叢裡也是平常的事。

我們可以瞭解種子撒落在路旁,這裡說的「路旁」,就是指田間常被用來行走、踐踏的地方,撒在這上面就像撒在明顯的地方,鳥兒容易發現。而撒在淺土石地上,種子的根是無法生根下去,尤其是種子落在石頭地上時,其根是根本就生長不出來,即時有生根在石頭上,也會因太陽曬,使根馬上燙死枯乾。所以說不但太陽會曬焦它,就是風稍微一吹也會吹倒它。而撒落在荊棘裡的種子,成長一定更困難,因為阻礙多。馬可和馬太福音書說「不能結出果實」,而路加福音書則是保守一些,說是「不能結出成熟的果實。」(八: )

耶穌基督講這樣的比喻實在是一般人很容易瞭解的,因為這也是他們平時的耕作經驗。

第八至第九節:有些種子落在好的土壤裡,長大成熟,結實纍纍,有的收成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

耶穌又說:「有耳朵可聽的,都聽吧!」

第八節可以說是這個比喻的中心,種子是撒在好的土地上;它成長的結果是三十、六十、一百倍(馬太福音的寫法剛好是順序相反為一百、六十、三十倍)。在一般猶太人的看法裡,能夠有十倍就已經是很美滿的收穫,他們就覺得很滿意了。他們把「十」的數目看成是對上帝賜福的一個回應,因此,有奉獻十分之一的規律,意即上帝賜給人美好的恩惠,人奉獻十分之一回應上帝的愛。「十分之一」的百倍是十,就是完美。但是,現在耶穌基督是說會達到比十倍多出好幾倍的收穫,甚至是十倍的十倍的收成,這更是難得的成果啊,豈不是叫人難以置信!而這正是上帝國最奧秘的地方。其實,上帝國的信息若是種在「好的土壤裡」,其成果是遠遠超過人平常所能想像得到的。

第九節再次提醒聽眾要注意所聽到的道理,與剛開始時要聽眾注意上帝國的信息是一樣的。

第十至十二節:耶穌獨自一個人的時候,有些聽過他講論的人跟十二門徒一起來見他,要求他解釋這些比喻的意思。耶穌說:「上帝主權的奧秘已經給了你們;至於外界的人,他們所聽到的一切都是藉著比喻。正像聖經所說:

他們看了又看,卻看不見,
聽了又聽,卻不明白;
不然,他們回心轉意,
上帝就饒恕他們。」

這一段經文可以說是實在是真的很奧秘,很難瞭解。講比喻的目的應該是讓人瞭解的,如今卻解釋成是為了不讓人瞭解,豈不是很矛盾嗎?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耶穌所講的比喻內容是一般猶太人,或是居住在巴勒斯坦地方的民眾很容易看到的景象,並不是甚麼特殊的景觀,可是,為甚麼會「有些聽過他講論的人跟十二門徒一起來見他,要求他解釋這些比喻的意思」?馬太與路加福音書都說是只有門徒來問耶穌基督有關比喻的問題(請參考馬太福音十: ,路加福音八:9),其實就算這些門徒們大多非自耕農,也應該對當地的農作景象親眼見過才對。我們在這裡要注意的是在耶穌基督所回答的第一句話說:「上帝主權的奧秘已經給了你們。」從這裡可以看出耶穌基督所講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關於撒種的問題,其實是關於上帝國、上帝主權的大事,難怪門徒們感到內容有點不尋常。門徒們平常一直在聽有關上帝國的道理,也一再地看到耶穌基督在行神蹟、醫病、趕鬼,他們或多或少是會比一般民眾多瞭解一些福音信息。而一般民眾並不是真的想聽上帝國的信息,他們在意的是如何可以使身體健康,可以活得長壽,可以賺更多的錢,可以獻上更多的禮物在上帝面前,以求得到上帝更多的賜福。真正會想到如施洗約翰所呼籲的:「你們要離棄罪惡。」的人是少之又少。會依從耶穌基督所宣揚的:「時機成熟了,上帝的國快實現了!你們要離棄罪惡,信從福音。」(馬可福音一: )實在太少。

第十二節是耶穌基督引用自先知以賽亞書(六: ) 的話語;在先知以賽亞的時代,也是以色列民族最不聽話的時代,先知的話簡直是被人當成耳邊風一樣,背叛上帝的旨意甚烈,人的心剛硬,雖然先知們一再地呼籲要人民悔改,但是,以色列人民則是一而再地離棄上帝的呼召。因此,先知以賽亞才會傳出上帝要他說出這段話語,以表明上帝對祂的選民的失望。現在耶穌基督引用先知以賽亞的話,是有警告的用意的,這也是為甚麼他一再地要群眾注意「聽」的原因。

第十三至二十節:耶穌又問他們:「你們不明白這個比喻嗎?那麼,你們怎能明白其他的比喻呢?撒種的人撒的是上帝的信息。有些人好像落在路旁的種子;他們一聽了信息,撒但立刻來了,把撒在他們心裡的信息奪走。另有些人好像落在石地上的種子;他們一聽了信息立刻樂意接受,可是信息在他們心裡紮根不深,不能持久,一旦為了信息遭遇困難或迫害,立刻放棄。再有些人好像撒在荊棘中的種子;他們聽了信息,可是生活的憂慮、財富的誘惑,以及其他各種慾望紛紛而來,窒息了這信息的生機,不能結出果實。但是,有些人好像撒在好土壤裡的種子;他們聽了信息,領受了,並結出果實,有的收成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

這段經文一直是備受爭論的;原因是耶穌基督所說的比喻既然是要人更明白上帝國的信息,那麼,他當時所講的比喻在聽的人來說應該不是問題,可以瞭解才對。如今,有人不瞭解,是否跟聖經寫作的時代有關?因為馬可福音書寫作的時代,已經是主後六十年代的時期,與耶穌基督傳福音的時代,至少已經過了三十多個歲月時日,這段期間,使徒們在各處傳福音,傳講耶穌基督的事蹟,述說他所講過的故事,所做過的事情。這段比喻可能也是在如此情況之下再次傳達出來;但在耶穌基督自己傳講的時候聽眾沒有問題,經過三十多年後,通過使徒們在早期的教會傳講,聽眾終究有人不知這比喻的真實意義,因此,才會提出要求再解釋。所以有些人認為這段經文可能並不是耶穌基督本來所講的,是後代的聖經編者在編輯聖經時所創作的。

另一種看法是,堅持認為這段話真的是耶穌基督所說的沒錯;原因是在他的傳道過程中,也有不少人是逞一時之熱而來跟隨他,但是,要面對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之苦難時,跟隨的人就越多人離開,因為耶穌基督顯然並不是一般人們所想像的可以「做王」(參考約翰福音六: );有的人聽了他的教訓後覺得不對勁而離開他(參考約翰福音六: );而「猶太人的領袖中也有許多人信耶穌的,只因怕法利賽人,不敢公開承認,免得被趕出會堂。」(約翰福音十二: )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二十五至二十七節有這樣一段話:「有許許多多的人跟耶穌在一起走。耶穌轉過身來對他們說:『到我這裡來的人要不是愛我勝過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於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門徒。』」看吧,這是多麼嚴肅的、絕情的話語,也可以想像得到為甚麼有人會藉詞要「回去埋葬父親」、「先回去向家人告別」,而後離開耶穌基督。等等這些就是耶穌基督所在解釋這個比喻的一個背景,上帝國的信息不一定「好聽」,聽了,也不一定會接受,接受了並不表示就會遵行,真正會堅持到底的人是不多,但是真的堅持到最後的必定會得勝。

這段經文裡我們再次看到馬可福音書作者的特殊手筆,連續用了三次「立刻」( 、 、 節);我們也看到馬太、馬可、路加等三本福音書在這段經文上的記述有些差異,但都不會減去這段經文的精彩內涵。人,確實有世俗的煩惱,有金錢的誘惑,有許許多多的誘惑、貪念存在於人的心中,揮之不去,連使徒保羅都會感慨的說:「我真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使我死亡的身體呢?感謝上帝,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能夠救我。」(羅馬書七: )真的是這樣,當我們人在耶穌基督裡,就好像種子撒在好的土地裡,可以成長出三十、六十、一百倍的果實來。

這段經文實在有好的信息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讓我們的心田成為最好的土壤,以期上帝國的信息在我們心中成長出三十、六十、一百倍的果實來。

任何一塊田地要有好的收成,都必須經過一番的耕犁,也需要澆肥、除草、撿拾石塊等等的繁重工作,否則就沒有辦法使田地成為好的田,有好的土壤。同樣的,信仰也是如此,要使我們的信仰有好的果實成長出來,就必須從我們的心田上下功夫,而這最基本的開始,就是從研讀上帝在聖經裡的話語做起。就像耕田一樣,是件很累的工作,有時手腳會受傷,有時會遇上蟲害、天災等外來因素,使得播種的種子得不到收成。同樣的,信仰成長的過程也會遇到這些足以讓我們灰心或嚴重挫折的經歷。耶穌基督已經告訴我們,在我們所走的上帝國路上,會遇到惡者、魔鬼、撒但,它們就像飛鳥、金錢、各種世上的煩惱,在旅途上困擾著我們,但是,如果我們因此就放棄,那就不能使我們的心田成為好的土壤,當然也就無法得到好的收成。我們必須有上述這些認識,勇敢地去面對各種對我們信仰上的挑戰,時刻反省我們的信仰,就是如同在翻土地一樣。讓我們的信仰時刻有好的見證,有新的生命。

二、要時時刻刻記住上帝的話語,才是勝過世間迷惑我們心靈的最好的力量。

我們看到耶穌基督一而再地囑咐他的門徒和跟隨者,要他們注意「聽」,要有耳朵可「聽」者一定得「聽」,聽上帝國的信息,聽從上帝的主權,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看到耶穌基督告訴我們,種子的成長中會遇到惡者、撒但、魔鬼等等對我們心靈造成極大的誘惑。我們也經驗到我們台灣社會就是個紛亂動盪不安的社會,會一再地想盡辦法要迷惑我們離棄上帝的聲音。我們也常經驗到天國的路實在是不好走,真的走起來是很艱苦,這就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毅力、勇氣、信心,信仰不是像在辦嘉年華會,也不是受洗了就完成一切,不,不是這樣,我們都要有這樣的心裡準備,接受各種信仰挑戰,但是,請我們記住,最好的裝備就是謹守上帝的話,永遠記住在我們的心裡。詩人這樣說:「我把你(上帝)的話存在心裡,使我不至於得罪你。」(詩篇一一九: )我們更要時時學習來聽上主的聲音,這種聲音記載在我們的聖經裡,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屬靈書籍裡,在許多經歷過信仰歷練者的見證裡,也在我們生活的個個角落裡,那些卑微的聲音,那些苦難者所發出的聲音,那些在指責我們的聲音…等等,這些讓我們聽來覺得刺耳、不適、難過的聲音,都有可能是來自上帝的呼聲,我們最好的方式就是以上帝的話來反省我們的信仰,以上帝在聖經裡的話來面對各種足以使我們心靈受到攪亂的現象。讓我們記住,上帝的話是最好的力量。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