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返回上级目录】

作首先的路

经文/马可福音9:30-50

经文/马可福音9:30-50 

要节/马可福音9:35     “耶稣坐下,叫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

上一次讲演我们以“信仰的威力”为题目,学到了信心之人拥有的伟大的能力。我们真正地相信耶稣时,就可以说“我的辞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罗马的示者和法国的拿破仑等历史上有名的英雄豪杰都说过没有不可能的事,但是他们由于人能力的局限而失败了,而相信神大能的信者却创造了“没有不可能”的工作,这一切在使徒行传和世界的教会史上都有记载。祈祷我们继承这样的工,继续记录“没有不可能”的使徒行传续篇。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现代人最关心的“谁为大”。大(the First)是所有的人一出生就追求的人生目标。我们在家庭里与兄弟之间、在学校与校友之间、在工作岗位与同事之间为了争“大”而不分昼夜地奋斗。很多人在相信耶稣之后也没有抛弃成为第一的竞争,但问题是不管在什么地方,第一只有一个人,所以除了一个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失败者。结果人们互相竞争,变成仇敌。这世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可怕权力斗争一刻也没有间断过,耶稣的门徒也为了成为第一而正在激烈地竞争。

成为第一是人的本能,它并不坏,问题在于人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第一。耶稣对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第一而进行竞争的门徒教训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第一。祈祷我们也离开生存竞争激烈的地狱,学到耶稣所教训的第一;平安地过以后的人生,成为真正胜利的第一。

Ⅰ.谦卑(30-38)

耶稣从高山上下来之后,医治了被哑巴鬼附着的孩子。通过这件事情,他教训了孩子的父亲对信的人来说没有不可能的信仰,然后对门徒教训祷告的大能说:“非用祷告,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耶稣离开那地方后,来到了加利利。加利利是耶稣和门徒的故乡,是他们进行福音工作长达三年的、给他们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在那里有很多需要打招呼的人。当耶稣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热诚地进行福音工作的时候,邻居的叔叔、阿姨等长辈们给他零食,小孩子也把耶稣当作善良的叔叔,总跟随着他。在那里许多人听到了耶稣的话语、看到了神迹、治好了病、吃了耶稣赐下的饼,那里有许多相信耶稣为基督而跟随他的门徒。但是耶稣不愿意有人知道而直接去了耶路撒冷,这是为什么呢?

请看31节:“于是教训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他,被杀以后,过三天他要复活。’”耶稣不愿意有人知道他们来,首先是为了教育好门徒。面对着耶路撒冷之路,耶稣一行却去了在耶路撒冷相反方向的该撒利亚腓立比,这是为了离开众人而去安静的地方训练门徒。门徒训练(the Disciple Training)是福音工作的核心,耶稣为此而献出了一生。耶稣进行门徒训练,首先是让他们迎接耶稣为基督而得到重生。门徒在该撒利亚的腓立比进行了信仰告白,所以这个目标就成就了。其次,耶稣让门徒学习并跟随耶稣十字架上的死亡和复活,换句话说就是负着十字架,学习耶稣苦难的生涯。但是门徒面对着耶路撒冷之路却异想天开,他们有要建设弥赛亚王国的现实的、政治性的野心。他们相信耶稣一去耶路撒冷的话,就会完成以色列的千秋大业,即祖国的独立和统一,他们毫不怀疑那时候耶稣就会成为国王,而他们自己能成为国务院总理、副总理或者各个部的部长,但耶稣却反复教训这样的门徒说自己要死在十字架上并在三天后复活。以色列百姓在梦里也盼望着恢复一千年前辉煌一时的大卫统一王国,建设弥赛亚之国。以色列在所罗门王国之后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后来被亚述侵略而完全丧失了国家主权,进入了殖民时代。在亚述的统治之后,以色列又继续在巴比伦、巴沙、马其顿和罗马的支配下受到逼迫。大卫王国以后的以色列历史就是失去国家、被强国践踏的苦难的历史。所以他们梦寐以求民族的独立也就是建设弥赛亚王国。而耶稣的盼望是超越民族性的,是要成就神的应许,救援人类,这需要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和复活。门徒们为了自己的野心和民族的盼望而眼瞎耳聋,耶稣对这样的门徒教训了神救援人类的永远的盼望,但是门徒的反应如何呢?

请看32节:“门徒却不明白这话,又不敢问他。”门徒没有醒悟耶稣的话,也不敢问耶稣,他们担心的只是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会落空,担心跟随耶稣期间牢记在心的对世上的欲望和野心会破碎,所以他们没能理解耶稣的属灵之语。他们心想:“耶稣怎么会死在人手里呢?”门徒无法理解,因为耶稣以前的业绩完全可以得到国家勋章。“耶稣有什么罪而要死呢?他怎么会死呢?哪里有那样的弥赛亚!他说三天之后复活,那么死人能重新复活吗?死人复活的话是鬼还是人呢?”门徒越来越无法理解耶稣的话语,但是也不敢问个究竟。门徒害怕耶稣再次说:“撒但,退我后面去吧!”所以什么都不敢说,更叫他们害怕的是如果耶稣所说的是事实怎么办呢?他们不想抛弃心底的梦和理想,甚至有这种想法,就是“即使被欺骗也无所谓,即使是梦也要享受享受。”那么门徒们最关心什么呢?

第二,关于侍奉的教训(33-35)

请看33,34节:耶稣来到了迦百农,可能那是西门彼得的家。耶稣在屋里静静地呆着,耶稣问门徒们说:“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什么?”耶稣看到行路的时候,门徒们互相用可怕的眼光盯着对方,吐着唾沫吵架。耶稣想知道他们在途中互相议论什么,但是门徒不作声,可是耶稣终于知道了他们议论什么,那就是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谁为大”?建设弥赛亚王国是门徒的梦和理想,对这样的他们来说谁为大是重大的问题。次序问题的竞争,自从耶稣和三个门徒上高山之后更加白热化了。三个门徒想保住现有的位置,彼得毫不怀疑下一期的大权属于自己,因为自己总作代理人角色,年纪也最大;雅各和约翰确信耶稣会给自己留最好的位置,因为耶稣最爱自己弟兄俩,而且他们的母亲和耶稣是亲戚。另外的九个门徒也一样,安德烈曾把彼得引导到耶稣那里,所以认为自己就是最高的牧者;当耶稣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时候,他得到了满分,所以他以为耶稣在门徒之中最认自己的功劳;但是多马不认安德烈,因为他太纯真,有点傻呼呼;腓立想自己的头脑是最好的,虽然现在没有果子,但是将来早晚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第一。犹大认为既然自己负责金钱管理,那么一去耶路撒冷的话,就能成为财政部部长。从门徒的立场去想的话,毫无疑问,他们在心里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有人类历史以来,在社会上谁为大的问题就是所有人最关心之事。两三个人聚在一起也会互相争吵,互相争高位。为争取高地位而互相进行善意的竞争,从某一方面可以说是好的,因为个人、团体或者国家通过竞争可以发展,但问题是由于竞争心而使应该互相敬爱的人们之间发生嫉妒、争吵,这种事情若出现的话,团体就会分裂,遭到破坏。特别是在信仰共同体里发生了这种事情的话,圣灵之器就会被破坏,不能发生圣灵之工。要是在国家和社会里发生了这种事情,党派斗争的结果就是分裂,最后垮台。

请看35节:“耶稣坐下,叫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耶稣并没有严厉责备想成为第一的门徒,也没有鼓励他们竞争。耶稣只是教训门徒真正的也就是神所承认的第一是什么,那就是首先必作众人的末后(the very last);然后要成为众人的用人(the servant)。这样的教训若从世上角度来考虑的话是万万不能的。在世上要是作众人的末后,就会到处都被人小看。倒数第一的人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总是被父母或者老师责备,男朋友总会嘲弄他,女朋友干脆不跟他一起玩。倒数第一不能去好大学;而没有从好大学毕业的话,不会被名牌公司录用;要是成绩不好的话,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好升级。所以,不管是哪个国家,高考竞争总是那么激烈。即使上了大学也为得到高分而失眠。在这世上只有成为优等生、公司老板、董事长或者博士才被人承认。但是耶稣说要成为第一的话,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那么作末后的用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这并不是说总拿倒数第一或者不及格,成为失败者,而是意味着要成为谦卑的人。“用人”意味着不管是去什么样的地方,都要牺牲自己。成为谦卑或者牺牲的人,在生存竞争激烈的世上看起来象个傻瓜似的,但是谦卑和牺牲是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耶稣的人格。耶稣的人格,一句话来说就是谦卑(Humility)。他以谦卑的人格和牺牲贯穿一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伟大的伟人。耶稣本有神的形象,但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2:5-11) 。他可以作为王来到这世上,但是他却作为普通人来到了这世上,而且出生于贫穷的殖民地国家,最终替罪人牺牲在最羞辱的十字架上。虽然他的谦卑和牺牲一开始被傲慢的人们践踏,但是最后他复活,成为了基督。现在世界所有的人不管地位高低,都在他面前屈膝。他成为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他的谦卑和牺牲终于胜利了。

事实上人的胜利并不在于金钱、名誉和权力上,也不在于地位的高低。当我们谦卑地牺牲自己的时候,那里就有不能用钱买到的尊敬、名誉和爱情。我们为什么最尊敬和爱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呢?这不光是因为母亲生我养育了我。母亲原谅子女的弱点,奉献自己的一生侍奉自己的子女,所以我们才尊敬和爱自己的母亲。世上再残忍的强盗也尊敬和爱自己的母亲。

我们之所以尊敬非洲的爱的使徒休泊策,并不是因为他是伟大的音乐家、神学家或者医生。他为了侍奉非洲贫穷而病着的羊而抛弃了自己那么喜欢的音乐和神学。他为了学到耶稣的生涯,抛弃了艺术、学问、地位和名誉,所以很多的人尊敬休泊策为非洲的和平使者,他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人人都尊敬9795日在印度去世的“爱的传教会”所属的87岁的圣女特利沙,她也曾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79),就是因为她为了贫穷的人而牺牲性地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世界各国的报纸都惋惜于她的去世,以《贫穷人的母亲——特利沙87年生涯的最后一天》、《1997913日的葬礼上特利沙被推崇为圣人》等为题发表专稿。虽然人们自私而傲慢,但心里却尊敬并爱着谦卑地牺牲一生的人们,所以耶稣谦卑地牺牲了自己的一生,而且教训门徒们也要仿效自己的一生。“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35)

第三,小孩子的教训(36-37)

现在虽然门徒们理解了耶稣的话语,但仍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即使耶稣的话语有道理,自己也得拿第一才能抬高耶稣的声誉,他们认为要有世上的地位和名誉才能有效地担当耶稣的工作,过更好的日子。他们没有迎接耶稣的话语。耶稣知道门徒这样的内心,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门徒中间(36),然后抱着可爱的孩子说:“凡为我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耶稣通过小孩子,教育了为竞争心而不知所措的门徒。“小孩子”在耶稣时代的犹太社会上被人小看。犹太人最小看的首先是外邦人,然后是女人和小孩子。耶稣说接待在社会上被人小看的小孩子,就是等于接待了自己,学小孩子,就是学习耶稣。那么从小孩子那里门徒要学什么呢?就是小孩子的谦卑和顺从,这不是硬被人练出来的谦卑和顺从,乃是天性的谦卑和顺从。小孩子单纯而纯洁,不管是什么都去问并学习,说:“妈妈,我是谁生的?爸爸和爷爷是谁生的呢?星星有多少颗呢?是谁造的呢?妈妈,人要是死了的话去哪里呢?为什么要去学校呢?为什么要学习呢?”他们不断地提连大学者也无法回答的问题。小孩子谦卑,上进心强烈。他们学习态度非常好,移民上小学的孩子比大学毕业的父亲英语还好,他们有完美的本土发音、声调和行动举止,这是因为小孩子拥有天性的谦卑。

门徒一开始在加利利农村跟随耶稣的时候是谦卑的,他们感激于救援的恩典和呼唤,谦卑地学习耶稣并牺牲性地跟随了他,但是加利利的那么多人当中只有十二个人被选为门徒,后来他们受到耶稣的门徒训练和使徒训练的时候傲慢了,把自己当作牧者而跟随自己的羊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的心更骄傲了。当牧者的时间越长,他们学到的就越是法利赛人看似神圣的表情,而不是耶稣的谦卑。他们象法利赛人那样脖子上加劲,声音要沙哑,好象祷告了很长时间似的,他们非常注意别人会怎样看待我,强调自己被选为耶稣的门徒,有受到耶稣特殊训练的经历。俗话说谷穗越熟越低头,但是门徒的眼光越来越向天了。耶稣对这样傲慢而想抬高自己的、充满野心的门徒说要有接待小孩子的心,学习他们的谦卑。当我们学习小孩子的时候,我们的信心可以天天成长,而且可以成为神所愿意的真正的第一。耶稣现在也对骄傲的我们说:“凡为我名接待一个象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37) 阿们!

II.宽容(38-50)

第一,门徒的独断(38-40)

耶稣希望门徒象小孩子那样,但是门徒跟耶稣的希望却相反,成为了骄傲、政治性和事业性的人。38节中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根据这句话可以知道,耶稣除了十二门徒之外还有许多跟随他的人,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他们并没有与门徒在一起。但是他们奉耶稣的名行了赶鬼的神迹,可门徒们看不惯这些,他们认为耶稣的名是属于自己的专利,禁止别人奉耶稣的名作神的工。作为门徒的身份感值得肯定,但是排斥外人是不好的。他们跟耶稣相比,更以人性为中心或者团体为中心,就象现在的门徒不宽容别的教派或者团体一样。他们批判别的团体,认为他们是异端,这事没有我们的话就不行,说那事如果不是天主教的话就不行,或者不是新教的话不行,不是长老教的话不行。这种狭窄的想法就是当时门徒的想法。

对这样的门徒,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没有人奉我名行异能,反倒轻易毁谤我。不敌挡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的。”(39,40) 第一,耶稣并没有喜悦门徒们狭窄的心。耶稣希望跟教派或者团体相比,更要以耶稣为中心。领袖要超越团体,拥有宽容的心,那时候作为一个肢体的所有信徒才可以互相爱和联合,把荣耀献给神。第二,耶稣不喜欢权威主义。不是门徒不行的想法就是权威主义。由于门徒在医治病人的时候失败了,所以可能有许多劣等感。这时候他们本应该祷告而得到神的能力,但是他们却主张了门徒的权威,这是跟法利赛人的权威主义没什么两样。门徒在各方面受到了法利赛人的影响,耶稣教训这样的门徒要宽容奉耶稣之名作工的所有人。耶稣的心比大海深、比天空高、比宇宙宽。

我们是如何呢?有没有这种不是我就不行的想法呢?对自己的团体拥有信心是好的,有的人没有对自己团体的信心,随着自己的利益或者名誉走这儿走那儿,结果上哪儿也不能扎下根,结不出果子来。但是反过来对自己的团体过于自负,批判并小看别人也不行。这样的人太独断,不能成长,过不了多久就成为“旧皮袋”,成为旧时代的遗物而消失。这样的人不懂耶稣宽广的、爱所有人并救援的心情。我们要拥有耶稣的心,要好好担当神赐给自己团体的恩典,把荣耀献给神才行,然后要承认别的团体的好的恩典,从而自己也要成长。基督徒最伟大的一点就在于有把宇宙揽在怀中并充满爱的宽容之心,世上的人也由此受到感动,学到耶稣。

第二,门徒的使命(41-50)

耶稣对去耶路撒冷会无法躲避患难和逼迫的门徒赐下慰劳之语(41),说:“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耶稣说了慰劳之语之后严重警告了牧者的犯罪。请看42节:“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扔在海里。”罪中最为可怕的就是“使信耶稣的一个小子跌倒”。在这里的“跌倒”意味着过信仰生活的失败,失去了对耶稣的信心。这罪太可怕,甚至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颈项上扔在海里。颈项上被拴上大磨石扔在海里的话即使游泳冠军也无法活下来。门徒自私,小看那些信仰上年幼的人,自由自在地生活,但是信仰年幼的人又不能宽容门徒小小的弱点,想“门徒怎么能这样呢?牧者怎么能这样呢?”他们把门徒放在很高的信仰基准上,若不符合就批判他,但是他们宽容自己所犯的罪,把它合理化,认为门徒才那个水平,那么我就更什么都不是了,之后就离开。信仰上年幼的人从门徒那里受到坏影响会比受到好影响更容易,所以成熟的信者也就是门徒要进行更多的节制和属灵斗争,在各方面作榜样,为羊而节制自己的自由,但这并不是说在羊面前就要象法利赛人那样假冒为善。只要我们好好地学习耶稣并仿效他,所有的都不成问题。在神面前正直地生活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在人们面前成为榜样,那时候信心软弱的人绝不会因我们失足。

耶稣然后向门徒说了罪的可怕,“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缺了肢体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手落到地狱,入那不灭的火里去。倘若你一只脚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来。你瘸腿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脚被丢在地狱里。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只眼进入神的国,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里。”(43-47) 我们的身体中“手、脚、眼”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是由于肢体犯错误而整个身体进入地狱的话,还不如把它砍掉,让剩余的得到救援。把这些从文字方面去想一想的话,则带自己的眼去天国的人一个也没有,那样的话天国就全是残疾人了,那样的天国就一定是残疾天国,不是真正的天国。所以这里砍下手和脚、去掉眼意味着由于犯罪太严重,应该彻底地悔改。我们生活在罪恶很大的世上,所以容易受到罪的影响,缓一缓的话就会犯罪,心想:“在这样的世上怎么能一点罪也不犯呢?除非是孔子。”我们容易与罪妥协,但是在神面前小小的罪也不能得到宽容。行动上的罪不用说,连心里罪恶的想法也要悔改才行,就象砍掉犯罪的手和脚那样要彻底地悔改。即使是小小的罪,也要就象去掉眼那样悔改。那么罪人要去的地狱是什么样的地方呢?

43,47,48节上耶稣明白地说:“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因为必用火当盐腌各人。”(47,48) 地狱里有不灭的火,罪人要去地狱的话,不会马上被火烧死,因为这样的话即使痛苦再大也马上结束了。地狱里虫子是不死的,在那里人要受到永远的被火烧的痛苦,用火当盐腌各人的痛苦。从被火烤过的乌贼卷曲的模样和在盐中受苦的鱼的样子,我们可以间接地看到被用火当盐腌的痛苦。一想到这么痛苦的地狱刑罚,我们就可以估计到在这世上所犯的罪有多么可怕。如果我们没有彻底悔改,其结果就是可怕的地狱刑罚;反过来,如果我们悔改而得救,就可以去美好的天国。神对罪人的盼望就是罪人悔改、相信福音而去天国。耶稣为此而来到了世上,他一开始就说:“天国近了,你们当悔改。”面对不懂可怕的地狱刑罚、形式性地信仰生活的门徒,耶稣要求他们彻底地悔改。之后,耶稣继续教训了门徒的使命,说:“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50) 盐可防止东西腐化和作调味剂用,但是若失了味就没用了。对容易腐化的世上,耶稣叫门徒们要以福音把世间变得神圣。我们基督徒的第一使命就是给罪人传播福音,与神和睦,其次,就是以福音叫人和人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和睦。耶稣为了这个使命而把门徒派到世界各地。

作为结论,我们读9:35节:“耶稣坐下,叫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祈祷我们在生存竞争激烈的残酷的世界上以谦卑和牺牲精神侍奉邻舍。在国家、民族、团体、个人之间都互相竞争而成为仇敌的世上,祈祷我们学到耶稣的宽容、和睦,从而成为一体。阿们!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