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讲

【返回上级目录】

 马可十五33-47

     

「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可十五46),这句话带着忧伤的语调,也使我们想起自己一些最失望的经历。打开墓门,把尸体放进去,然后封闭墓门,还活着的人回家去,继续面对前面的日子,只是少了他们往日所爱的那人。我们读到这一句话,「又辊过一瑰石头来挡住墓门。」心中就会涌起这些哀戚的思想。

    不要说这句话所引发的这些思想,只要想到躺在亚利马太约瑟那座从磐石凿出来的坟墓中的那具尸体时,我们心中那哀戚的思想就加重了千万倍。这时候夜色已经逐渐笼罩着这一个园子。这一个历史上最重大的日子就要结束了。那天早上九点钟,他们把那位拿撒勒的先知钉上十字架。他能救别人,却不救自己。三个钟头之久,人类的愤怒汇集在十字架上的他。中午时分,一阵超自然的黑暗笼罩了一切。下午三点,他交出了自己的灵魂。现在是黄昏时分了,亚利马太的约瑟和尼哥底母两个人洗净他的尸体,把他安放在坟墓里。而抹大拉的马利亚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则在一旁观看。完成了这些爱心的工作以后,约瑟就辊过一块大石头,把墓门挡住,「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

    我们要暂时停在这里。这里死亡得胜了,这世界没有基督了。埋在那坟墓里的是什么?我们要试看来回答这问题,同时要一起思想那死去的美丽事物和死亡事实的丑陋。

    首先,我们要看美丽事物的死亡。「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提到那已经死去的美丽事物,我所指的不是个人的,或感情上的事物,而是普遍的和基本的事物。对当时的门徒而言,那些个人的和感情上的事物是最真实、最重要的,是他们个人的损失。他们都有那种失落的感觉,那种感情上的激动。在这一点上,我们对他们有最深的同情。我们知道,在那种情景,在那种环境下,他们会有些什么样的感受。他们的感受我们太熟悉了,因为今天还是有那么多令人震骇的悲剧。人们不会因死亡的悲剧太多,而看轻死亡,因为没有一个爱生命的人又能同时爱死亡,或者假装赞美死亡。不管在什么地方出现,死亡总是可怕、令人厌恶的。但是这些门徒们所感受到的,是比个人的和感情的更大之事。我们思想到的,也不是他们在个人和感情方面的感受。我们所想到的是整个世界、整个世代、和整个生命。在那坟墓里躺着的是耶稣的尸体。生命受到挑战、污辱、和践踏,这是以前所未曾有过的。无论我们对死亡的悲剧有什么样的感觉,这里这种死亡是最可怕的方式。因为这是人类历史的中心,这个样式的死亡是没有别人所能比拟的。

    我的问题是,躺在那坟墓里面的是什么?我以为我们可以藉着指出在这三天三夜中,这世界所失落的四样事物来回答这问题。如果耶稣真的就那么完了,这世界将永远失落这四件事物。我们在研读这本福音书时已亲眼看过这四样美好的事物,我们也亲耳听到这位被杀的人的音调。我们因着对他的认识不断增加,而在属灵上触摸到,也把握住这四样美好的事物。然而这一切美好的事物现在已经被杀了,现在死了,躺在那从磐石中凿出来的坟墓里了。

    在那坟墓里躺着的,首先是一个已经死去的神的观念,其次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性理想,另外还有一个是已经死去的救赎热诚。最后一样乃是一个已经死去的虔诚。

    一个死去的神的观念。在他上十字架以前不久,他门徒中有一个人,就是腓力,在楼上痛苦的喊着问他,「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耶稣回答他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按照我们研读这段圣经的原则,我们不拟讨论耶稣所宣告的真理,只接受这是他亲口所讲的。现在我们要问,他身上所表达的有关神的观念是什么?它对神持有何种看法?我们要的不是他教导中所表达的神的观念。因为他不是说,凡听他教导的,就可以知道有关神的真理。他是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纯粹从人的层次来看,我们主所讲的这句话,是宣告了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每一个人因着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显露出他的神是怎么样的神。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神,不管他如何否认我们所信的那位神之存在,不管他如何坚持自己绝不向任何神屈膝崇拜,不管他如何宣称除了自己的意志以外,他不承认任何权威。人的神乃是他毕生殚精竭虑所追求的目标。他的神可能是黄金,可能是享乐,也可能是名望。但是在每一个人生命的中心,都有一个主宰着他的某种观念、热情、愿望和企图。这就是那人的神。迟早这神将在那人生命中显明出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每一个人都可以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我的神。」因为每一个人都会变得和他的神一样。

    我知道当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这话时,他含有一层更深的意义,但是我们要先从这一层较浅的意义上着手。在研读这一部简短的福音书时,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我们已经看到他里面的恩典和真理,怜悯和公平,平安和公义。然而这启示的奇妙之处并不在于耶稣所表现出的这些特别品质,而是在于这些品质在他里面联合成一体的事实。过去人对神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知道他的真理、他的公平、和他的公义。同样的,旧约时代已认识了许多他的恩典、怜悯与平安,这是认真研究古时希伯来人预言的人所不能不承认的。但是在他身上这一切都联合成一体,而各自仍保持其独特的价值。

    对于耶稣四周的这些人,他所启示的神之观念,其奇妙和令人讶异之处,乃是这些品质都在他身上融汇成一体。约翰宣告说,「我们也见过它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他又用一个句子来说明他的意思就是,「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恩典、同情、怜悯;真理、公理、忠诚。然而,这两者在他身上永远融汇在一起。在他公开事奉的短短几年中,他不但藉着教导,更藉着他自己,把他对神的这种观念赐给这一小群的人。这是一件难以形容的美妙的事,一件令人讶异的事。虽然经过了两千年,虽然教会有那么多思想家,又那么虔诚,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教会仍然无法充分表达这事的美妙。现在,关于神的这个观念,躺在坟墓中死了。他们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

    第二,人性的理想也躺在那坟墓里死了。再一次引用耶稣自己的话,他对人说,「跟随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他的意思是,人若跟随他,就可以从他里面看到人自己生命的光和荣耀。他宣告,他自己的生活已经兑现了每一个人生命的真正意义。从我们共同的人性回顾耶稣,我们在他里面看到什么?我们看到他既是一个属灵的人,又是一个有肉身的人。我们看到他这个人会思想,会说话,会行动。他时时刻刻感受到超越此时此地之外的超自然因素,和无限广大的永恒。但同样明显的,他也感受到此时此地他手所摸、脚所踏的那些东西。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人,虽然在人性中,但仍有极可畏的尊严,他的尊严深奥而明显。我相信大家都会同意我的看法,就是在他面前没有一个人敢轻举妄动。他就是有那么一种高高在上,令人不敢侵犯的威严。但他也有一种温柔的特徵,使人们敢于亲近他,甚至税吏和罪人也敢到他面前,亲近他。

同样的,在这里人性的理想也在耶稣这个人身上被显明了。耶稣所显明的人性的理想,并不在于他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特质,因为我们也曾在一些人身上看到属灵的特质,我们也曾和一些尊贵的人接触过,这些人也感受到超自然的事物,也有一些人拥有高贵的尊严,气质慑人,使人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我们也曾看到一些普通的人,他们生活在有限的此时此地,也曾看到那些温和、怜悯、和慷慨的人。不过在耶稣里的理想人性,乃是把这些事融合在一起。对他而言,神圣的和世俗的并不是两个背道而驰的范畴。对他而言,一切世俗的事物都是神圣的,一切神圣的事物也都是世俗的。在他来说,那些广大无限永恒的事物,乃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经常接触的。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要把它当作与永恒的事有关连来加以对待。他的尊贵表现在柔和上;在他的柔和里,他的尊严显得有力。这些人和他亲近、生活在一起达三年之久,虽然他暂离了他的神性,他的人性仍然高高在他们之上。他有无限超越的奇妙,既令人生畏,又是优美的。他启示了人类生命的可能性。现在这个人死了,他们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

 还有一件事,因为我们自己心、灵、生命、和经验的缘故,这件事显得比其他一切更奇妙。在这三年中,这些人看到了他这个人里面充满热望,就是赎回那些失丧者的热诚。他一生的故事乃是,「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这是一个崭新的观念。甚至连具有神圣的起源的希伯来宗教,既不了解也不传讲这观念。而希腊哲学连作梦也想不到。听到了这事,他们可能还会出声大笑,认为那全然是愚拙的。在耶稣来临以前,人曾经有过极高的灵感,他们热烈的渴望要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这种热烈的愿望启发了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他们渴望认识真理,这种渴望启发了一切哲学的思想。他们致力于保存善,虽然他们的努力失败了,但他们的政府所尝试要作的,乃是要保存那些「善」。

    就在这样的历史中,就在这些艺术家追求的目标中,在这些哲学努力的探索里,在政府组织所尝试去作的那些事中,我们在耶稣里面看到的,是他说:我在这世界的主要目的不是创造新的,不是要认识真理,不是要保存善;而是要扶持那精疲力尽的,使他成为新;触摸那假的,使它转变为真;把握那坏的,使它成为善。「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只要我们不受个人狭隘偏见的影响,只要我们能从整体的经验来看人性,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人性,就是充满了忧伤、叹息、创伤、疲倦、痛苦、心碎的人性,我们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最需要的乃是一个可以按手在死亡之上,按手在枯萎的花上,能使他活过来,能使枯枝重新绽放美丽的花朵的人。一个可以按手在贫穷、枯干、没有价值的生命上,使他再一次变成美丽的人,需要一颗时时充满了神性的怜悯之心。这就是耶稣所表现的热望。他在那里?死了!他们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

    最终,我所看到躺在那坟墓里死的,不单单是一个关于神的观念,不单单是一个理想的人性,不单单是一个救赎的热望,而是一个虔诚的死亡。我所指的是「虔诚」一词所能包括的最广义的、最概括性的范畴。是指一个有根基、有组织、有最终目标的宗教。这个宗教的根基乃是相信神,又相信人。这个宗教的组织乃是爱心的组织,目的是为追求满足神的心,追求满足人类的福祉。这个宗教最终的目标乃是盼望,在盼望神的荣耀里喜乐,在盼望人的荣耀里喜乐。

再一次论到拿撒勒人耶稣,他的虔诚之重点乃在于他成为人,又受到人性严格限制的这个事实上。这虔诚是建立在对神和对人的信心上。对神的信心我们不必多加讨论。然而基督教不单单是对神有信心的虔诚,它也是对人有信心的虔诚。如果我们自称相信神,却不相信人,我们就不是基督徒。一个人若宣告说,人性本身是邪恶的,应该加以毁灭,这样的思想与基督教无关。一个真诚的基督徒,不会把「没有希望」一词,用于任何人身上。对耶稣而言,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没有希望」的,人类整体也是一样。他相信人,它相信人到一个程度,甚至愿为他们死,为的是要叫人性中潜伏的、瘫痪了的可能性可以得到实现。这就是他的虔诚的基本事实:相信神,又相信人。

 他的目标如何实现?藉着爱神和藉着爱人。这里不需要多加讨论。有人问他诫命中那一条是最大的?他的回答包括了我们所能讲的一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接着,「又当爱人如己。」他对神的信心和对人的信心,是促使他行动的原因,这也是从他的爱发出的。这一个站在他的同胞中间,后来又成为历史的中心的人,这个给人关于神的观念,又给人理想的人性,给人有关生命的新启示,又为人创造这种虔诚的人,他在那里?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杀害了他,现在他躺在那里,没有人尊敬。他们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

 现在我要进一步谈谈这些美妙事物死亡的丑陋性。他关于神的观念被拒绝了。在他的死亡中,既没有恩典,也没有真理;在那促成他死亡的行动中,既没有怜悯,也没有公平;在他死亡时,既没有给他平安,也没有给他公义。一切反对神的事物,都联合起来,杀害了他。所以,在他死的时刻,他有关神的观念被毁灭了。他们钉他在十字架上。因他们以实际的行动杀害他,因着这些人的意愿,神就离开了人类的生命。这位耶稣的神、他思想中的神、以及他有关神的观念都全然被拒绝了。

  他理想的人性躺在那里死了。因着他的死,证明了他理想的人性是不可能存在的。人讥笑这理想,人践踏这理想,人杀害这理想。没有人要这理想的人性,结果,这理想就必须被抛弃。当他们钉他在十字架上,又从十字架上取下他的尸体,并把他埋葬在坟墓里时,他们实际上是说:不!我们不要这理想的人性,这不是我们所愿追求的理想人性。正如他比喻中所说的,他们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这不是我们愿意接受的理想人性。

思想这一点,还有一件事,比失去神的观念和理想的人性更可怕,这乃是救赎愿望的死亡。救赎的愿望被拒绝了,这等于宣告说,人类根本是不值得去寻找,去救赎的。这也是当时哲学家和智慧者所确信的。再说,因为救赎人类的愿望是不可能作到的,所以任何这一类的尝试都是愚昧的。把它丢掉吧!我们不要它。人类根本是没有价值的东西,是不值得去救赎的。废物里怎能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耶稣没有降生在这世界,那么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这是办不到的,所以不值得去作。寻找拯救失丧的人的这个热望死了,埋在坟墓里了。

 结果就是虔诚的死亡。因为他的死,他的被埋葬,根基被摧毁了。假如这就是结局,我们就既不能相信神,也不能相信人。有一则故事说,有两个人看着一幅描绘人们从十字架上取下基督尸体时情景的绘画。那是一幅可怕的绘画。有一个人看看那十字架,说:「我喜欢看这幅画。」另一个人说:「这幅画?哦!有很多人的信心会因这幅画而被破坏。」这话具有启发性。假如那幅画所描绘的就是结局,以后再没有别的事发生,我的信心也会因此受到破坏。他们把那尸体放在坟墓里,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了墓门。看到了这幕情景,我怎能相信神的良善?怎能相信人性还有什么盼望?

结果,虔诚的动机连根枯干了,因为如果我不能相信神,我怎能爱他?因为我若不能相信人性,我怎能爱人?

 最后必然的结果是,启发虔诚的灵感被熄灭了。因为如果我不能相信神、爱神,也不能相信人、爱人,我的明天就没有盼望。他们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

    那坟墓里有什么东西?在马可的记录里有某种东西比表面上所能看到的更具有意义。约瑟求的是「耶稣的身体」,彼拉多给的是「耶稣的尸体」。这两者之间大有分别,原文所用的两个字不一样。约瑟所用的「身体」一词是指健康完整的肉身。我相信马可是在彼得的指导下写这本福音书的,他用这两个字时,-定很小心。他用来指「身体」的这个希腊文,在荷马时代,确实是用于指死去的肉体,但从海希奥德(Hesiod)以后,所有的希腊文献中,这个字都用于指活而健康的身体。所以约瑟求耶稣的「身体」所用的这个字是带有敬意的,是指耶稣完整而优美的身体。这个字是情人所喜欢用的字。彼拉多很惊讶,以为耶稣还没有死,就派百夫长去查看。百夫长证明耶稣已经死了,他就把耶稣的「尸体」交给约瑟。这个字的意义是什么?是毁坏。彼拉多交给约瑟的就是毁坏了的尸体。他们放在坟墓里的,也就是这尸体。

      这就是结局吗?如果.真的如此,我们就真的失去了关于神的观念、理想的人性、救赎的热诚、和整个虔诚。如果这就是结局,我要说,以后一切人的死亡都是可怕的绝望。如果这就是结局,坟墓只有加重这个可怕的失败。

    我们必须思想到这些忧郁的情景,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后来所发生的事之意义。然而,我们这一章所思想的内容也不能停在这里。既然本章我们一再使用的这句经文,他们「又辊过一块石头来挡住墓门」。我们要看,接下去这块石头和坟墓发生了什么事。圣经说,「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出太阳的时候,他们来到坟墓那里。彼此说,谁给我们把石头从墓门辊开呢?那石头原来很大,他们抬头一看,却见石头已经辊开了。」

    因为那有说不出的荣耀之亮光来到,我们可以说,那关于神的观念并没有死,理想的人性还继续存在,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之热望仍然没有消失,我们的虔诚依旧屹立一一信,望,爱。因此,我们的一切坟墓乃是在预告神最终的大胜利。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