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返回上级目录】

马可一14-34

 

 

    和马太路加一样,马可从耶稣离开犹大,在加利利从事更公开、更积极的传道工作起,开始记载耶稣的事工。当时约翰已经被囚。

    马可福音第一章第十三节和第十四节之间,相距约有一年。在这段期间,我们的主行了第一批神迹,说了起初的教导,并在犹大和加利利各地旅行。那些神迹是在加利利和耶路撒冷行的,而那些教训主要是在犹大讲的。史多克博士(DrStalker)称这一年为「默默无闻的一年」。关于这一年的事迹,只有约翰有记载。

    本段头两节(1415)乃是从耶稣到达加利利直到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认耶稣为基督止,这一段期间的导言。这一段期间的事工记载在马可福音头八章,我们的主可能没有到过耶路撒冷,只在加利利各地游行,并以迦百农为他一切活动的基地。本段其余的部分(16-35)记录了他公开服事早期所发生的一些事件。

    现在我们要研究本段经文,看看主怎样工作。

    吸引我们注意的第一件事是,耶稣离开犹大前往加利利的时间。那时,约翰已「下监」。这一位在耶稣前面的伟大先锋,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在一年以前已经完成他的使命。因为他已指明了耶稣就是将要来的那一位,他不配弯腰给他解鞋带。不过,显然他仍继续传扬天国已经近了的信息,并呼召人悔改。后来,他被希律囚禁,因此他的声音被制止了,他的公开事工完全结束。在这个时候,耶稣离开犹大,进入加利利,就是进入希律所管辖的地区。他不逃避危险,反而进入危险地区,他并不因为约翰被囚下监,就想逃避这危机,反而挺身进入把约翰下监的这个人所管辖的地区。人也许可以制止先知的声音,但他们无法拦阻神的道。

    第二件重要的事是,他进入加利利时的宣告,「宣传神的福音」。请注意,不是「神国的福音」,而是神的福音。这是指明福音的来源。「神的福音。是由神而来的福音,这福音是神要赐给人的。这就是他在加利利所传的信息。实际上,这也是他一生所传信息的主要内容。不是指责人,威胁人,而是传布好消息。有一次他曾说,「不要想我……要告你们。」又说,  「有一位告你们的,就是你们所仰赖的摩西。」他又说,「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又说,「乃是要拯救世界。」他来传好消息。不错,有的时候他指责人的罪。但请注意,几乎毫不例外的,主若必须指责一个人,他必先用比喻的教导,迫使听到的人在他面前责备自己,发现自己的罪状,定自己的罪。他的使命不是要指责人,也不是要威胁人。它的使命是要宣告神

的好消息。

然后,马可接着指出福音的内容,和基督呼吁人时所用的辞句,「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这就是耶稣所要传扬的神的福音全部内容之缩影。日期满了,预备阶段已经完成,为福音的传扬所必须作的最后一件事已经作完,神的国近了。神的国已经来到人间,临近人,人已经可以进入了。

 他以所传的这福音作基础,不断的发出呼吁。这呼吁包括两方面:第一,「你们当悔改!」按照字义翻译是,你们要再想一下,改变你们的心吧!对付你们生命中所渴望的那些,改变你们的观念。再想一次,「悔改」这个字本身没有忧伤的含义。我承认,一个人若不觉得忧伤,就没有办法悔改;但是另外还有一个字可译为悔改,那个字就真的含有忧伤的意思。耶稣不用那个字,约翰也不用那个字。这里所用的悔改,是要人再想一次,要人改变他们的观念,因为人一切的行为都由观念而来,而人的品格乃表现在行为上。你们当悔改!你们当再想一次!

悔改乃是建立神国所必须的信息。但是,福音并不仅止于此。他呼吁的最后一部分不只是「悔改」,而是「信入福音」。不单是信福音,很多人相信福音,但他们没有信入去。耶稣的呼吁不只是在理智上接受福音,而是要安息在福音里,投身在福音里。他的呼召乃是要让人的心在福音里找到平安。

 这就是他所传扬的一切信息之主题:好消息,神的国近了,人已经可以得着了。而随着所传的好消息,他呼吁人要悔改,再想一次,归回神的国,改变自己的生命,建立和神的国真实的关系。然后,要安息在这福音里。人若决定这样去作,他已经可以这样去作了。

    这一段引言已经奏出了以后耶稣一切教导的主调。这段引言集中焦点于神的这一位受膏的仆人,在世为人时所经历的一切路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上。

    开始研究接下去一段经文所记载的事件以刖,我们应该记住,在他前往迦百农的路上还发生过一件事,这件事只有路加福音有记载。耶稣来到拿撒勒,进入他从童年以来就已熟悉的会堂。在那里,他拿起先知以赛亚的书卷宣读了奇妙的弥赛亚预言,「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在他童年的会堂里,在那些对他的肉身最熟悉的人中间,他说出了这段恩典的话。他们都觉得希奇。然而,他们却想杀他。他们把他带到山崖,想要把他推下去。他却用一种神秘、奇妙、令人莫测的能力,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脱身了。

    在前往迦百农城的路上,他路过海边,打鱼的船都停靠在那里。他呼召四个人跟随自已,即:西门、安得烈、约翰和雅各。他们都认识他。至少在一年以前,他们就遇见过他,并且跟随他至少几个礼拜之久。直到在撒玛利亚,他才把他们解散,让他们各自回家去。而他却独自上耶路撒冷去。现在他呼召他们,对他们说了一句意义深长的话,「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就在这种情形下,他来到了迦百农。

    然后,马可用他特有的笔调,记录了在迦百农第一个安息日的故事(一21-35)。他记录了耶稣在早晨、在中午,和在晚上所作的事。早晨他在会堂里,下午他在屋里,晚上他在外面的街上。

    那天早晨,他到会堂去。我们可以想像迦百农会堂中崇拜的情形和仪式:宣读祝福,唱哈利路亚赞美诗,宣读当天的妥拉(Torah即律法)日课,然后宣读当天的先知书日课,最后耶稣起来教训人,他讲话的内容没有记录,但我们可以听到他话语的主调。他宣传福音,讲到神的国,告诉他们神的国近了。他呼吁他们当相信那福音。他们的崇拜突然受到了一个被污鬼所附的人的搅扰。他喊叫说,「我们与你有甚么相干?」「你来灭我们么?」「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耶稣转过身来,对他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那污鬼立刻就出来。群众都觉得惊讶,彼此对问说,「这是甚么事?是个新道理阿!」如此,他的教导因他的能力而得到了加强。教导和医病,这是他那天早晨所作的。

    那天下午是在西门的家里度过的。西门、安得烈、雅各,和约翰与他同去。一抵达,他们就告诉他,西门的岳母发烧。耶稣到他面前,扶起他来,烧就退了。那些人想像不到这个发高烧的妇人,竟然在当天下午就可以在家中忙来忙去服事他们。

    那天早上的教训和医病,名声很快就传遍全城。群众聚集在西门家门口。天晚日落的时候,他们把被鬼附的男女抬来,求他医治。耶稣出去,医治了许多人,又赶出许多鬼。那一天就此结束,他就休息了。第二天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就起来,安安静静的,不吵醒其他还在睡觉的人,离开迦百农的家,上到城外旷野的山上,在那里祷告。

    这就是所发生的一些事件。现在让我们仔细的看耶稣,注意他如何工作。有四点必须注意的。第一,我们看到他面对他的工作。这就是马可所没有记载的,他早先在拿撒勒所作的工作。我们又看到他离开拿撒勒,抵达迦百农。也注意到他呼召了第一批门徒。第二,我们看到他与人群接触。第三,我们看到他和魔鬼的冲突。第四,我们看到第二天清晨,他与神的交通。耶稣开始他的事工时,他到人群当中来,藉着悔改的洗与人联合;他也到神面前来,在受洗之后,接受父的认可;然后,他进入那恶者的世界中,受试探,并胜过了试探。现在,我们看到他再一次以神仆人的身分来到人群中;也再一次进入被魔鬼管辖的范围中,在这范围中,魔鬼专制的辖制了人类的灵魂和生活,他又再一次来到与神安静密切的交通中。

    我们先看到他面对他的工作。在进入迦百农途中,他呼召了门徒跟随他。拿撒勒人已经拒绝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同乡父老却不接纳地。现在工作摆在地面前,他又呼召了四个人。神的这位仆人感受到在拿撒勒遭受拒绝的痛苦,希望在服事神的事工中,有人与他配搭、相交。他对西门和安得烈,对雅各和约翰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是人子,是人类的救主,他心里最强烈的愿望乃是建立神的国。除了人以外,没有别的能够干扰他这愿望。但是,为了建立神的国,他不能毁坏人类。他论到他来到这世界的目的时说,「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他需要人的帮忙。

他所呼召的是什么样的人呢?西门是一个冲动、任性的人,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至于他的第一个犹太藉门徒安得烈,还有雅各和约翰两兄弟,却大为不同。一个是诗人、幻想者,有吸引力的人;另一个是安静、默默无闻的人。而对这些人,他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

 「得人如得鱼」,他使用这个象征性的说法,因为他们都是打鱼的人。对于其他的人,他可能不会用这种说法。对早期的其他门徒,他也不用这种说法。它的门徒中,有的是农夫。因此,他说的是庄稼已经熟了,他说的是去收割。他按着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象徵说法。他呼召的原则乃是,要人把一切能力献身于他的大事工中。我们看到耶稣需要同工,这表示一个事实,人若愿意,他就能够装备他们与他同工,完成他所呼召他们去作的事工。

    在安息日,我们看到耶稣在那奇妙的环境下对付人。他教导他们,医治他们。在他公开服事的那些日子,他和往常所养成的崇拜习惯一样,进入会堂教导人。会堂乃是真心相信只有一个神,并愿意敬拜这神的犹太人聚集之处。在其他地区,会堂成为分散的犹太人集会的地方。在迦百农、在拿撒勒,以及在那些距离圣殿较远的城市,犹太人都在安息日同一个时间聚集,使用同一种仪式崇拜神。

    研究会堂的崇拜,不但非常有趣,也很有帮助。附带一提,我们发现在会堂崇拜的人,不可面向东边。这些会堂通常面向西边。不但是因为按照以西结的预言,面向东边有拜偶像的危险,另外还有一个象徵意义,藉此教导他们在崇拜中,他们所要仰望的,不是虔诚的来源,而是虔诚的目的。这是一种宣教的态虔。耶稣进入这些会堂,遵守他们的习惯,参加崇拜,这也是他从童年到长大所遵行的。不过,现在他进入会堂,目的是教训人。毫无疑问的,它所到之处,都有这样教导人的机会。因为当时各会堂都欢迎游行的拉比在他们的会堂中教导人。它就利用会堂,利用这机会对聚集的群众传福音。

    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所获得的果效。在迦百农第一个安息日的教导以后,众人都惊讶,因为他教导他们带有权柄,不像其他的文士。这个对比太鲜明了,是人们所预料不到的。这种鲜明的对照,不但在这个安息日发生,后来又发生了一次。所谓鲜明的对照是指耶稣的教训和当时一般人所习惯聆听的教训之间的差别。他教训他们带有权柄,和他们的文士不同。当时文士乃是具有权威的牧师。他们的地位使他们有权教导律法,讲解律法,说明天国,强调神的统治与管辖,教导人怎样把神的统治法则应用于生活中。形成鲜明对照的,不是他们所说的话,而是在于所得的果效。

    我们不同意爱德赛恩(Edershein)的看法,他认为耶稣的权威在于他的外表举止上。我并不是说,它的举止没有尊严。我相信从肉身上看,耶稣是世界上所有人类中最荣美的一个。不错,他的脸孔多经忧患,但是他形体和外表的完美,比希腊雕刻家梦寐以求的最完美人体还更美。但他的权威不是来自他的外表举止,也不在于他所说的话。因为他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是未曾被说过的,他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可以在旧约中找到。

    那么,他的权威何在?在于他所说的事情是出于他的口,因为他能把真理的信念传达给人的心。他除去一切隐藏的事,不用任何破坏性的讲解,结果真理就抓住了人心。这不是从律法来的权威,不是从外表举止来的权威,而是从永恒真理来的权威。而这永恒的真理是由那位绝对完美的人所说出来的。这就是到那时为止,耶稣所拥有的权威。而最奇妙的是,这权威以后还继续保存下去。试从他的教训,他的伟大宣言或他所说的普通话语,挑选一两句,听听看,然后问,这话真的吗?人们对耶稣之教训惟一的批评是,他教导人追求完全,可是他的教训行不出来。对于他的教训是否正确,是否合乎真理,人们倒没有什么疑问。人的心总是会对真理发出响应的。他所讲的是永恒的权威,是纯粹的真理。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人无法逃避。他所说的话有些引起我们的自省,有些责备我们。我们想要逃避,但是我们知道他是对的。这是耶稣真理最终性的最佳证据。他的权威是末时的权威。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如果他的话语的记录遗失了,它的权威就会减低。基督的权威不是来自我们对基督的看法,因为我们对他的看法明天可能就会有改变。基督的权威来自他实际所说的话语。这话语的记录已经为我们奇妙的保存下来。今天基督对我们之所以有权威,绝对离不开他的话语。

    我们观察他在第一个安息日的活动,他的这种权威吸引了我们。这是属于真理的权威,出自永恒,直接对人心灵的深处说话。不论人性变得多迟钝,发育多么不完全,还是可以听到,也可以了解这声音,并且可以承认这声音的权威。

    在教导之后,他又医病。他医病的事工有两方面:心灵方面,他医好被鬼附着的人;身体方面,他叫人身体的一切力量复原。耶稣所行的这些神迹,并不违反自然法则,而是恢复自然法则。那人彼鬼附着,这才是不自然。所以耶稣对污鬼说,「不要作声,从这人身上出来吧!」彼得的岳母发高烧,这也是不自然的。所以「耶稣进前拉着他的手,扶他起来,热就退了。」他没有违反自然法则,而是恢复自然法则。

    如此,我们看到神的仆人走上服事的道路。他先教导人,因为这最能摸到人的心灵深处。然后他医治人的心灵和身体,恢复其自然的情形,使人可以过着丰盛的生活。

    本段经文最后的一件事,充满了美感。按照希腊文,「次日很早,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出去,到一个旷野的地方,并在那里祷告。」这显示了耶稣作事谨慎,有计划。「祷告」

一词含义比祈求深刻得多。这表示不只求神的恩赐,而是渴望神、追求神自己,渴望他所能赐给的一切。若要明白这句话,若要观察他那天早晨把所拣选的四个门徒,和所医治的那些人留在城里,而独自进入旷野的事,我们不能不问,他和神交通的性质。马可福音一开始的宣告是,按以赛亚所记的,「福音的起头」。以赛亚伟大预言的第二部分有一段话可以光照那天清晨耶稣祷告的事。这段预言在描述神的仆人,「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主耶和华开通我的耳朵,我并没有违背,也没有退后。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我由他拔。人辱我吐我,我并不掩面。主耶和华必帮助我,所以我不抱愧;我硬着脸面好像坚石,我也知道我必不至蒙羞」(赛五十4-7)。这段经文指出了那天清晨基督与神相交的性质。愿我们仔细的思考。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