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返回上级目录】

马可五1-20

 

 

      「有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从坟茔里出来迎着他」(可五2),这段经文一开始就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主对付被鬼附着的人这件事上。

    从马可用这么多篇幅,详细记述这件事,就可以年出他特别重视赶鬼这类事件。马太和路加也都记录了这个神迹,但相比之下都没有马可记得那么详尽。

    在此之前,赶鬼的事情也曾经发生过。在迦百农的第一个安息日早晨,耶稣也在会堂里医治过一个被污鬼附着的人。当天日落的时候,他又医治了其他一些被鬼附着的人(一23-2732-34)。马可记载说,他在加利利全地同样的赶鬼(一39)。马可宣告说,「污鬼无论何时看见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着说,『你是神的儿子。』耶稣再三的嘱咐他们,不要把他显露出来。」在设立十二门徒的时候,他赐给他们权柄赶鬼(三15)。还有,他在回答从耶路撒冷来的文士指责他赶鬼之事时,曾经非常严肃的警告他们,因为他们污蔑他是靠着鬼主赶鬼(三2230),他们已接近那不能得赦免的罪了。

    接下去就是这个重要的故事。我们继续研读本福音书时,会一再的接触到这类赶鬼的事。他差遣使徒出去时,赐给他们赶鬼的权柄(六 7-13);他医治叙利非尼基妇人的女儿(七25-30);在变像山下,他医治那害癫痫病的孩子;约翰报告耶稣说,十二个门徒之外,有一个不属于他们的人也奉他的名赶鬼(九38);最后是抹大拉的马利亚,耶稣从他身上赶出七个鬼;并且按照马可所记,耶稣最后给门徒的吩咐之一,是他们可以奉他的名赶鬼(十六17)。

在格拉森这件事上,作者显然有意详细讨论「赶鬼」这题目。这件事从许多方面看都是很特出的,所以马可详尽的记录了一切。惟有马太告诉我们,当时被鬼附的有两个人。路加和马可只提到其中之一。显然的,因为这故事本身非常出名,并且这个被鬼附着的人之得医治也特别奇妙。原文的意思直译是,「在那里,有一个住在污鬼里面的人,从坟茔出来迎着他。」摩利逊博士说,这句话所启示的意思是,污鬼在这人身上所表现的,反而比这人的人性更显着,更吸引人注意。在这要我们的主面对了一个最可怕的被鬼附着的人。由于这事的性质特别,并且经文又给与它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特别加以注意。我以为我们应该先探讨被鬼附着的一般情形,然后再特别思想这故事。

    圣经见证,灵界事物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我不愿讲超越圣经的见证之外的东西。整本圣经承认这个灵气世界存在的事实,并且也承认它们是存在于某种条件下,也有特别的目的。还有,它们可以接近人。福音书所记录的事实,就是人会被鬼附着,这是无可置疑的。我们的主在地上服事时,也一再使用他的权柄赶鬼。开始研究本福音书时,我介绍过的那位伯尔纳,曾经提到另一个事实,就是从马可福音似乎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启示是一步一步渐进的。

    本事件发生以前,马可已经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个印象。我们的主经常遇到被鬼附着的男女,他也经常使用权柄和能力赶出这些鬼。

    有些人反对这种看法。他们说,这是因为我们的主不了解这些人的真相。我不拟在此加以辩论,因为这牵涉到我们对基督论的看法。而我个人不能接受他们对福音故事所下的这种定义或解释。

    他们又说,没有所谓被鬼附着之事,他只不过是使用当时的人惯用的言语,其实他知道这些人并不是真正被鬼附着。在我个人看来,这样的论点等于指责耶稣鼓励人迷信,我不能够接受这样的解释。

    他们又说,这些记录所用的言语是福音书作者自己所加的,是他们对耶稣所作之事的解释。他们用以记录的文字会使普通的人读来觉得他真的在跟魔鬼对话,事实却非如此。他只是使一些发疯的人平静下来,给他们平安,门徒们就把他所作的事写成了现在圣经的内容。对我来说,这样的观点等于摧毁了新约圣经作者之权威,使人不能相信新约中所记的任何事情。

    这些反对意见既然都不成立,现在让我们来看这个问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分别「恶者」和「鬼」。这两个名词有很大的区别,「恶者」是一个实际上存在的东西,在新约

圣经中共出现三十次,每一次都是指撒但。在教牧书信中出现了三次,都是当作形容词用来指恶人。所以,在新约圣经中,一般来讲,恶者一词都是指那个奇怪的、神秘的、可怕的东西,就是撒但;「鬼」这个字也一再的被使用,这是当时很普通的一个字。今天我们要解释这个字的意义可能有点困难,不过我们都知道在当时这个字的用法很普遍。假如把我们自己限定在新约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发现,「鬼」这个字经常被当作「污鬼」,或「恶鬼」的同义词。

    我们还要注意的第二点很重要,就是我们必须知道,按新约所启示的,恶者和鬼之间的关系。前面我们讨论过,我们的主与从耶路撒冷来的文士争论,因为他们指责他靠着别西卜赶鬼。别西卜在他们的观念中是鬼王。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流行的一种观念。我们要紧紧记在心中,我们的主当时是用最严肃的态度回答他们的指责,但他并没有纠正他们的这个观念。他承认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并且根据这个观念与他们辩论。他宣告说,如果撒但赶出撒但,那么他的国就要分裂。他这话等于承认了他们的观念正确,就是有一个属于邪灵或魔鬼的世界,而这世界是被那位他们称为别西卜的鬼王所统治、管辖、控制的。

    有一位使徒形容耶稣基督的事工为「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这句话包括医治生病的和赶鬼。这里所显示的观念是,这个世界是在这一个鬼的控制之下。我们

的主不反对这种看法。他接受,并对付一切被鬼附的人,都是由这观念出发的。

      在此要说明,新约中对于这些灵界事物到底是什么,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旧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人的灵。希腊哲学的观念是,他们是生活在远古「黄金时代」(译注:希腊传说中,人类早期无罪、快乐的一段时期)那些人的灵。他们认为这些灵界的东西并不邪恶,因此他们中间也有人去拜鬼。他们拜的并不一定是恶鬼,而是那些生存在黄金时代的人的灵。这样的看法,经过修正以后,今天仍然被某些人接受。另外有些人主张,这些灵界的东西都是亚当以前的人的灵。这些人在创世记所记录的时代以前,就已经堕落了。我提出这些看法,只是要表明人类虽有各种不同的猜测,至少都相信灵界物体的存在。当然,我们在思想这题目时,一定要谨记新约关于这事的启示,就是这些灵界的东西经常在寻找一些可以让他们安息的物质,经常藉着某些东西活动并住在这些东西里面。虽然圣经对这个题目没有完整的启示,可是经常也会显露出一些线索来。

    还有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观念,就是这些灵界的东西,乃是在最早时期因犯罪而堕落的那些天使。他们跟随路西弗,就是早晨之子,背叛神,与神为敌,后来成为空中掌权者的王、这世界的神。

    新约对于这些灵界物体的存在,说得很清楚。对于他们能接近人,也说得很清楚。对于他们与人接触时,总是给人的生命带来破坏这事实,也说得很清楚。新约为我们所描绘的被鬼附着的人,是一幅很可怕的光景。所以,我们要先给「被鬼附着」一词加以定义。我们常用的「被儿附着」一词,在新约中并没有出现过。新约所用的词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鬼化的人」,或者可以称之为「鬼人」。虽然我不愿大肆主张「被鬼附着」和「鬼化的人」两者之间截然的不同,但是我们还是要记住其中有所差别。因为,今天我们说到「被鬼附着」时,里面有我们自己想像的含义,所以我们应该矫正观念,不要滥用想像。要记住新约所用的话不是「被鬼附着」,而是「鬼化的人」,就是一个人被一个鬼或许多鬼所影响。新约明白教训,  人有被鬼附着的可能。

      现代人的经历也见证了新约的真理,特别是那些在海外宣教的宣教士之经历。他们见证说,他们确实遭遇到新约所描述的同样光景。他们又见证另一个事实,就是他们发现基督的名字和能力,足以赶出这些鬼,使人得自由。

      鬼附着人的目的,从鬼这方面来看,永远是要找一个工具。鬼的力量是由外面得到的,而其结局也是可怕的。新约从来没有说一个人被善鬼所附,只有说到被神的灵所充满。也从来没有说,鬼附在一个人身上,目的是为医治、造福、光照那人。圣经从来没有说到,人能和善良、纯洁而圣洁的灵相交,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撒母耳的灵向扫罗显现。

    人如果被鬼附着,会显示出什么样的光景?第一,他要进入一个可怕孤独之地。这个人住在坟茔里,住在死人的地方,远远的离开其他的人。第二,他生活于可怕的,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约束他。第三,他的整个经历是日夜不安、整天喊叫。第四,他伤害自己,用石头打自己。最后,他搅扰了其他的人。有一位福音书作者说,没有人能从他住的那条路经过。这幅图像显示出,人被鬼附着后果是何等的可怕。

这故事对鬼本身有什么启示呢?这件事最具启发性的事是,鬼认识基督,也服他。这个人远远的看见耶稣,就跑过去拜他。「拜」这个字的意思是他顺服于耶稣,俯伏在他面前。他所说的话显示出他在基督面前敬拜他的态度。他所问的问题很奇怪,也令人惊讶,「耶稣,我舆你有什么相干?」或者说,耶稣,我和你有何共同之处呢?他用奇妙的称呼来称呼耶稣。邪灵在基督面前经常都用「至高神的儿子」称呼他。接着,他又提出一个请求,「我指着神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还有一个几乎不近情理的请求,「再三的求耶稣,不要叫他们离开那地方。」这是马可所用的词句。路加所用的词句是「鬼就央求耶稣,不要吩咐他们到无底坑里去。」最后,他们吵着说,如果把他们从这个人身上赶出来,就让他们进入猪群里去。这表示,他们希望可以附在某些物质上面,以满足他们本性的需求。

    请再读一遍这故事,以便观察基督如何对付这个鬼化了的人。他们向他挑战说,我与你有什么相干。这话是鬼藉着那人说出来的。耶稣回答他说,「从这人身上出来吧!」这句话安祥但带着权威,那些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门徒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迦百农会堂里第一个安息日早晨,门徒们看到他赶鬼时,也曾感到惊讶。他们惊讶的不是赶鬼这件事,因为文士也可以赶鬼。他们惊讶的是,他的外表安祥却带着权威,只凭一句话,鬼就立刻承认,并降服于他的权威。这里的情形也一样。他说,「污鬼阿!从这人身上出来吧!」只有这句话就够了。

    其次,鬼就要求说,「我指着神恳求你,不要叫我受苦。」基督问,「你名叫什么?」这里有一件事特别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仔细读过这段经文以后,我相信我们的主问的不是鬼的名字,而是那个人的名字,藉此以恢复那个人的自我意识。我相信,他是以无限的温柔发出这个问题的。这个人正在摆脱那个折磨他生命的鬼之可怕控制,主问他,「你名叫甚么?」回答他的是邪灵。不过,从这个答话中也可以看出,这人的痛苦和无助,「我名叫群,因为我们多的缘故。」在我看来,起初答话的显然是那个人,因为他的自我意识已经被唤醒了。「我名叫群,因为我们多的缘故。」请注意,他说,「我名」表示他的自我意识已经清醒。但是,很快的,那拆磨破坏他生命的又回到他身上,「因为我们多的缘故。」

    邪灵要求去附在猪群的身上,马可说,「耶稣准了他们。」马太却记载耶稣说,「去吧!」耶稣允许邪灵进入猪群,也是对他们的审判,因为这群猪被鬼附着以后,都在水里淹死了,

这群鬼也堕入无底坑里去了。

    我无意介入有关这群猪的辩论中。我们只有说,耶稣的服事工作是在犹太人的地区进行的。即使他是在希腊的城市中服事,耶稣所对付的也是以色列人。藉着消灭这一群猪,他间接的指责了那些养猪的人,因为这一行业乃是圣经所严令禁止的。

主对这人最后所说的话是,「你回家去,到你的亲属那里,将主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样怜悯你,都告诉他们。」这段话就把耶稣服事的整个口的表明出来,就是他怜悯人,把人从恶者的辖制之下救赎出来,这件事也显明了充附着人惟一的目的,就是要破坏人性。

 最后的一幕却是令人伤心的,就是当地的人看见这事,就央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境界。他们看见那被鬼附着的人坐着,穿上衣服,心里明白过来。可是他们宁可不要这一方面的益处,反而希望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干涉。因此,我们看到基督又坐上了船渡回到另一边去。

    我们思想的这一段故事,对我们有什么价值?我觉得圣经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对我们一定有价值。第一个价值是,这故事揭露了邪灵的世界。第二个价值是,它启示了我们的主有胜过这邪灵世界的权能。

    但是,有人反对说,现在已经没有这一类故事了。这结论下得太快。我已经说过,宣教士在一些异教徒的地区所经历的见证是清楚而不可否认的。我以为整个邪灵的现象是整体一致的。现在人用「灵媒」取代「被充附着」。可是,基督徒若以不屑的眼光来看邪灵的世界,或是把它当作无稽之谈,那就犯了大错。邪灵的世界是真实的。有些人真的能和灵界交往,他们可以从灵界得到问题的答案。可是,如此一来,他们就被邪灵控制了。邪灵成为他们的主人,他们成为这此邪灵讲话的媒介。人若如此被邪灵所制,就是被撒但所制,因为邪灵的范畴就是撒但的范畴。

    退一步说,今天在英美等国虽然没有像福音书所记载那样被鬼附着的现象,我们还是要问,这本身是不是魔鬼的手段?今天,福音已经传到英美这两个国家,在灵性知识的水平上,虽然还达不到真正基督徒应该有的水平,但这些国家总比那些福音还没传到的地区高得多。很可能,在这些国家中没有被鬼附着的现象,本身就是撒但巧妙的诡计,在我们中间他伪装成光明的天使,邪灵伪装成神的灵来引诱人。

    邪灵世界仍然存在,保罗的话仍然真实,「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但是,另一方面,主的权能和权柄仍然胜过这一切。因此,邪灵从外面接近我们时,我们有能力完全胜过他们,并且藉着他的名,我们有绝对的权柄和能力,可以把邪灵从人身上赶出去。不过我们必须先和主有真实的关系。

    容我再引用保罗在以弗所书里面所说的话,好叫我们在对付这邪灵的世界时,「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我们要不断与那看不见的势力和敌人争战,

和那些被大仇敌所管辖的势力和权柄争战,直到最后的得胜。

    如果我们认识了这仇敌,我们也必定要记住主的能力。保罗写道,「我们并非不晓得他的诡计。」这表示他对于邪灵世界有真正的认识,他用敏锐的眼睛看透了他们,也为我们记录下来。这样的认识,乃是出于基督所赐的光照。

    所以,我们研读这些故事时,不要把它当作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古老故事,好像这些邪灵只有以前存在,如今已经不再有。而是要认清,我们在地上实现神国的道路中,要不断与管辖这幽暗世界的恶魔争战。

    我们主的权柄能管辖这幽暗世界。只要我们信靠他、顺服他,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得胜有余。

    请我们记住:

          地狱近在身边……但神更近,

          他用火环绕我们。

          看哪!信心的眼睛得光照,

          看到全山充满光明的火焰。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