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返回上级目录】

马可九14-29

 

 

      「嗳,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可九19),这是从耶稣心中发出的呐喊,里面混杂着痛苦和愤怒,也含有造成他痛苦和愤怒的原因。「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这个忧伤的问题显明了他的痛苦。这就像古时以赛亚在葡萄园之歌中,宣告神对他百姓的关怀时那种忧伤的语调,「我为我葡萄园所作之外,还有甚么可作的呢?」经过大约三年之久的公开服事,我们的主发出了这个问题,「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接着这个忧伤的问题,另外他又发出一个充满愤怒的问题,「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这个问题显明了一个严肃的事实,他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这一切的起因可以从他的第一句话中看出,「嗳!不信的世代阿!」他讲的是他公开服事的那个世代。这话不只指责他的门徒而已,虽然他们也包括在他的指责之中;这话也不单单

指责把孩子带到他面前的那个人,虽然他也属于那个世代;这话也不仅仅指责那些文士,虽然他们也不能置身事外。我们的主公开服事的那个世代,整个气氛和精神都是不信的,都是没有信心的。「嗳!不信的世代阿!」

    第九章第十九节是本段经文的中心。第十九节以前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句子,却说明了耶稣从变像山下来时,在山脚所看到的许多事。他看到一些文士和人辩论,它看到一个手足无措的父亲,一个被鬼附着的孩子和那些失败的门徒。第十九节以后,我们看到他如何对付这一切。他叫那些文士哑口无言,他安慰了那个父亲,他医治了那个孩子,他教导了那些门徒。经历过这些不信的气氛之后,就从他心里涌出这句话,「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嗳!在这种气氛之下,我还能留在你们中间作我的事工多久呢?我还能忍耐你们多久呢?你们这种令人不能忍受的不信,到甚么限度为止呢?我还能忍耐你们到几时呢?

    这一切都是紧接着变像以后所发生的事。福音书的作者们一致记载了这些事。读任何一本福音书,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自己似乎从荣耀和奇妙光辉的高峰,一下子降到最低的深处。我们与他站立在圣山上,看到了他的变像。他那荣耀的光辉,不是罪人脆弱的眼目所能见的。那荣耀太明亮了,甚至那三个门徒看见了,眼睛也都昏花,以至于讲出连他们自己也不了解的话来。那荣耀太明亮了,以至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在那山上所发生的事。然后在山脚,我们看到了新约记录中那些最卑微的景象。如果我们仔细的思想这事,就可以得到更令人惊讶的启示。在那圣山上,神的声音论到耶稣说,「这是我的爱子。」在那高山上,我们看到神的独生子在荣耀中。下到山脚,我们听到那个父亲对耶稣说,「这是我的孩子,我独生的孩子,这是我独生的爱子。」在荣耀山上的那一位,是天父的独生爱子;在山脚下的那一位,是人的独生爱子,被鬼附着的。我们看到主从荣耀中下来,进入了那不信的气氛中,遇见了那个孩子。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山脚下所发生的事。

      因此我们先思想背景:山上的事。这样才可以清楚而正确的观察山脚下的事。这些山脚下的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前景。这样把背景和前景对照之下,我们就可以发现山上和山脚之间的关系。

      我们再回到那一段记录耶稣变像的经文,和那三个人一同观看山上的景象。不过我们也要带着圣灵给他们的光照来看这景象。圣灵的光照使这三个门徒后来可以述说在山上所发生的事。彼得后来在他的书信中就宣告说,在那圣山上所发生的事对他们的意义,是古代预言的应验和证实。因为在那里他们看到了神的能力通过耶稣临到并运行。我暂时不用基督这个尊贵的头衔,也不用主这个高超的头衔,还是称呼他的名字耶稣。因为耶稣这个名字代表他的人性,也是按着神的吩咐取的。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人们对他的认识和对他的称呼也是这个名字。门徒们在见到他荣耀以前,也是如此称呼他。

    在山上,耶稣完全而完美的灵已经得到胜利,制服了一切对他肉身上的、灵性上的、圣职上的试探。他那属世的身体改变了,以适合超越今世的生活。一个人若没有这种确切改变,就是他还没有看到圣山上的荣耀。在那山上所发生的事也是耶稣私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在公开服事中发生的。

    他从该撒利亚腓立比的群众中退出来。我们不要相信古老的传说,认为耶稣是在他泊山上变像的。他泊山并不在附近地区。后来人们也在那山顶上建了一座城。他变像的地点肯定是在黑门山,就是在黑门山脉中的一座山峰上,地点是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北方不远一个偏僻的地方。他离开了群众,实际上他甚至把九个门徒留在山脚下,只带着三个人跟他上山。变像的事是在私底下发生的,这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印象。我个人以为,即使当时没有一个门徒在场,这件事的真正价值也不受影响。这是单独与耶稣私人的生活有关系的。当然他们在场也有价值。他们能看到那景象,本身就有价值,对他们后来的服事也有价值。一般人认为这三个门徒被带到山上,是因为他们是门徒中的领袖,也是门徒中最好的三个人。我不相信!更可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是十二个门徒中最软弱的三个,所以才被带上山。请记住,并不是最坚强的圣徒才需要看到特别的异象。最坚强的圣徒没有看到异象也没有问题。上山去看到荣耀比留在山下处在文士和人群中更容易。

    这些人有幸可以部分看到荣耀降临在耶稣身上,使它发光的景象。我说「部分」,因为他们不能清清楚楚看到全部。降到耶稣身上使他发光的那荣耀,并不是神性所发出的那荣耀,

因为神性不会发生令人惊讶的景象,而且神性发出的荣耀也不是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人类能看到神的荣耀惟一的方法是用幔子遮住,或把它隐藏在人性里面。我们主的神性荣耀并没有在变像时显明出来,而是以安静的方法,在他怜悯人,以及生活的许多小事上显明出来。

    那么在那山上所发生的是什么事呢?在那变像的时刻,拿撒勒人耶稣的人性达到最完全、最终的至善程度。在那时刻,我们看到了人的生命的真象,这也是神为这世界原来的计划。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如亚当不偏离神的吩咐,不犯罪,不堕落,他就可以永远不死。可是在走完一生道路之后,他的形像也必须像耶稣那样变化,这样他才能够在永恒的来世中生活。对这种来世的生命,我们知道的很少,在我们烦恼忧虑的时候,有时甚至会怀疑有来世的存在。然而这种超越今世的生命确实存在,而且带有无限的奥秘。在那个变化的时刻,人类的本质和性格要改变到至善的程度。神以他无限的奥妙,在耶稣里面造出了一个新人。在奥秘和无限纯洁中,他藉着圣灵怀胎,出生时根本无罪。经过了他成长的岁月,直到这时,他面对过人所必须面对的一切试探。他胜过了这些试探,不论是身体上的试探,灵性上的试探,最后他也胜过他圣职上的试探。这一方面最后一次的试探是藉着彼得临到他的。彼得对他说,愿神怜悯你,不要走十字架的道路。耶稣严厉而坚决的对他说,撒但,退我后面去吧!你是绊我脚的。这是在对他圣职的试探中,他最后的得胜。

    在登上变像山以前,他的生活已经得到了成全和满足。他已经对付并且胜过了每一个试探。历年来他所坚持保护的人性堡垒,全部安然无恙。现在他就在他们面前安然变像。现在他的生命得到成全,整个身体受到改变,使它可以过那超越的属地生活。耶稣人性的生命就如此结束。在耶稣的这一生中,他启示了神的旨意、神的理想。现在在变像山上,他更表现出人性的典范。

那天他的样子看起来如何呢?我们所知很少。圣经的描写虽是很生动,也是最具启发性的,不过写福音书的马太、马可、路加三个人都没有亲眼见过那一幕,他们只是从别人听到这件事,因此所描写的仅限于他的外表和衣裳。路加所记的是他外貌的改变。马太所记的是「脸面明亮如日头」。至于他的衣裳,马太形容说,「洁白如光」。马可说,「衣服放光,极其洁白,地上漂布的没有一个能漂得那样白。」路加说,「衣服洁白放光」。耶稣这个人超越的形体就是如此奇妙。

 其次我们要看,耶稣在自己人性最终得胜的那个时刻所显示他心中最关心的事是什么。在他得到成全的那时刻,他得以和那些已经得成全的义人之灵相交通。他们看到摩西和以利亚与他谈话,他进入了那超越地上的生命以后,就以人的身分与在他之前进入荣耀的那些人谈话。那么他心中最关心的事是甚么呢?他心中最关心的乃是他即将离世的事。他的心一点都没有自己,所以虽然已经得到了生命的荣耀,他还是不为之所动。他带着无限的怜悯回到山下,进入世界、进入黑暗中。在他自己得胜的那个时刻,他却看到全地被恶者所辖制,所压迫,和它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人的痛苦。

当时与他同在山上的约翰,后来在他的书信中写道,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的手下受痛苦,被压制,遭折磨。他和摩西、以利亚谈论到的是他自己的死。他自己是属于人类的一分子,却又不同于凡人,因为他已得成全。在得到冠冕的那个时刻,他就承担起救赎人类的这个责任,并且谈论到他即将离世的事。他要打破监狱的大门,折断铁栏杆,分开海水,开出一条路让他们可以出来。他谈到即将面临的十字架和复活。这一位得到成全的人心中最高、最强的愿望乃是叫那些受苦的人也能得到成全,把国带回到神的面前,因为神是这个国惟一合法的王。

 就在这时刻,神的声音出现了。我们必须按照整个事件的气氛来解释神的声音。「这是我的爱子。」表明神对他已得成全的生命之认可。这位人子藉着信心得到成全,所以同时也成为那些信实的人的领导者和保护者。在变像山上的荣耀光辉中,这事实已得到了证明。接着是对门徒们的命令,「你们要听他。」意思是吩咐他们也要藉着信心得到成全。一切教导的权柄都已经赐给他。他既已谈论过离世的事,神的声音就说,「你们要听他。」六天以前,当他说到十字架时,这些人怕听他的这话,不愿意讨论现在耶稣与摩西和以利亚所讨论的这些事。现在神的这话又把他们带回到这老问题上,吩咐他们听他的话。

他们从高山上下到了山脚。他看到了这一切,只有叫它发出感叹,「嗳!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

 他所看到的不信是些什么呢?山脚下的那些景象所描写的,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不信。那里有些文士,他们故意硬着心不信。那里有一个作父亲的,他不信,不过并不是出于故意。那里有一个男孩子,他不信,但不必对此负责。那里整个气氛都是不信的气氛。

    文士们正在责问门徒,「辩论」希腊文原来的意思是他们强烈的与他们争辩。就这些文士来讲,这是最没有意义的事。于是耶稣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和他们辩论的是什么?」那个孩子的父亲立刻接口,把孩子的事情告诉他。他们的问题,他们争论的题目就是这个孩子。门徒们失败了,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门徒没有能力赶鬼。那时耶稣不在场,那些人聚集在门徒四周笑他们,嘲弄他们,责问他们,与他们争论,因为事实明显的显示门徒们自己的不信。在我们的主前往该撒利亚腓立比以前,最后的一幕乃是这些人要求他显一个神迹,他却拒绝了。耶稣上山变像时,这九个门徒留在山下,而他们却失败了。如果他们有眼睛可以看,有心思可以了解,有意志愿意相信,那么他们就必知道,我们的主已经一再的行了神迹,然而他们却不愿意这样作。我们的主回到了那种充满批评、故意硬心不信的气氛中。

    那位父亲知道门徒们的努力和他们的失败,就对耶稣说,「你若能作甚么,求你怜悯我们,帮助我们。」接着他勇敢的呼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然而这些话只有显示了他的不信。他不希望自己不信,宁可自己真的相信。然而事实是他不相信。他冒了一个险,他有心相信,然而却不相信。我们的主就是进入这种气氛中。

还有,那个孩子,他对自己的不信不必负责。这个孩子不信耶稣。他不能信,因为他是在魔鬼的辖制之下,他没有能力运用信心。孩子是信心、异象和盼望的象徵,如今他却被破坏、损毁、折磨以致于不能相信。人不能指责这孩子,不过这事实还是一个悲剧:人性受到了毁坏。人性最高的功用就是信。

  然后,再看门徒们的不信。六天已经过去了,这些人和耶稣之间整整保持了六天的沉默。我们若要完全了解这一幕景象,就必须先了解前面所发生的事。六天以前,这些人经过了一片乌云的日子。那时我们主开始谈论到他受苦受死和复活的必要性,就是他即将受难又将复活的事。虽然不是有意背叛他,然而他们却不能接受他的这个教训。由于他们的不能接受,结果他们的能力就受到了亏损。不要忘了,这些人曾经赶过鬼。耶稣差派十二个人出去,他们回来时充满了喜乐。为什么?因为他们赶鬼有成效。然而现在事倩有些不对劲,在他们和他们的能力之间似乎有了阻隔。他们仍然忠心于他,照他所吩咐的留在山下等候他,仍然希望执行他的工作。然而在这孩子的面前,他们却无能为力。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在他们想靠信心赶鬼时,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已经消失了。耶稣离开他们上山去了,他们的信心好像也跟着离开了。这也是后来我们主对他们所说的话之含义。按马太记载,他说他们赶不出那鬼的原因,是他们的信心小;按马可记载,要胜过这样的鬼,非用祷告不可。

    最后请我们再观察我们的主在这不信的山脚下的情形。那天的冷酷、凄凉,使他非常失望,因而痛苦的从心中呐喊,「嗳!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我们要很留意看经历了变像山上的事件以后,他所作的一切事。在那山上他所作的选择,不是进入他自己人性生命最高的光景中。在经历了生命的得胜之后,他又转身回到了人类当中,分担他们的重担,背负他们的忧伤和罪恶,亲自负起了人类的痛苦和苦难的责任。请记住,他从变像山上下来,这是再一次的降临。这一次他也带着人性,和他第一次的降临一样奇妙。

请再读一次腓立比书第二章,论到神的儿子「虚己」的那段宏伟的经文。在那里我们看到他本有神的形像,拥有永恒神性的权柄,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倒空了一切,目的不是为自夸。他的虚己非常奇妙,我们无法看透。这种神性的「虚己」永远是个奥秘,我们永远无法测透。现在请再看变像山上的耶稣,他倒空了自己的一切人性权柄,迈向山脚下的阴影和黑暗。他在山脚下一切的活动,其动机和能力并不是因山上的得胜,而是因着在山上的「虚己」而来的;不是因为他在那里使他的人性达到极致,而是达到极致以后他又把那得到成全、变化和荣耀的人性,降卑到山脚的水平,进入到人性堕落的深处。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解它的能力了。

首先他藉着一个问题让那些争辩中的文士哑口无言。他问他们,「你们和他们辩论的是甚么?」他们无话可答。接着他又给这些人另一个机会相信。首先他行了那个神迹。如果他不能容忍一个世代的时刻已经临到,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那必是一个最黑暗、可怕而忧伤的时刻。那时甚至神也不能再作什么了。那时刻有可能来临,不要以为距离还远。我们应当谨记于心,在我们生命中如果故意不信,那个可怕的悲剧性时刻就有可能临到,结果因着我们瞎眼、固执、背叛,基督最后必须说,「没机会了。」但是除非他已经把最终的机会给我们,否则他不会这么作的。这些文士们因为门徒的软弱而讥笑他们,批评他们。随着也对主的能力发生了疑问。他从山上下来,进入这些人中间,行了那个神迹把鬼赶出去,这是给他们另一个机会。

 还有什么事比他对付这个父亲的方式更美呢?他还在痛苦当中,耶稣如何唤醒了他的信心?那个父亲带着一种粗鲁无理的语气,对耶稣说,「你若能作甚么,求你怜悯我们。」我们的翻译无法把那粗鲁的语气表达出来。这些门徒已经失败了,在他们的主面前,这个父亲怀疑他到底能作什么。耶稣盯着他,说,「你若能,在信的人,凡事都能。」请记住耶稣的话,「嗳,这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这个人一定听到了,现在这个人说,「你若能……」耶稣的回答是,「你若能,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然后这个人说出了一个以前没有说过的优美的句子,一点不虚伪也不装假。他说,「我信!」这就是信心的开始。但他还不确定,于是他接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这乃是所能有的最宏大的信心,也是信心的最佳操练。往往有些人表面有信心,呼喊着,「主阿!我信!」背后却是隐藏着问题或怀疑。不要让这样的信心控制我们,我们要呼喊,主阿!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当然,一个人若能从这故事学到教训,他必然马上就可以看到结果。主尊重愿意相信的心愿。那个人以最好的方法信了,而主立刻就有回应。那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忠实的信徒。而那个人迫人及待的就把他心里一切事实说出来,  「主!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接着主转向他的孩子,把那鬼赶出去。

    我们看到那个孩子被鬼附的悲剧。孩子原是信心的象征,如今却没有相信的能力。现在请看所发生的事。他把鬼赶出去,孩子躺在地上,脸色苍白,抽了一阵疯,看起来好像死了。但耶稣拉着他的手扶他起来,他就站起来了。我相信后来那个孩子信了耶稣。主赐给了他童年,青年,也赐给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让他有异象,有信心。我相信一直到末世,这孩子的信心是建立在那一位把机会赐给他的耶稣身上。

    接着他耐心的教导门徒。按照马太所记,他告诉他们,不能把那鬼赶出去的原因是他们的信心太小。在该撒利亚腓立比,他们的信心真大。在山脚下,在他回来以前,他们的信心却瘫痪了。所以他才宣告说,「非用祷告,这一类的鬼总不能出来。」在那里祷告以最优美、最真实的意义被用上了。祷告是信心的活动,祷告是人在耶稣里的安息,这安息最后是在神的旨意里,藉此使神的能力可以发挥出来。如此这些人的信心恢复了,也可以正常的发挥功能了。

      「嗳!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耶稣的痛苦。「不信」叫他痛心,因为不信伤害了人。还有什么事比他自己门徒的小信更令他痛苦呢?今天不是基督教会外那些好争论的文士,不是那些想要证明我们没有能力,那些讥笑我们的失败的人叫主伤心,最叫他痛心的乃是我们信心太小,无法行神迹,无法作出属灵的奇事。

    最后,如果我不讲这一点,心里会不安。我们看最后那个可怕而令人痛心的问题,「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他对不信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有时他的这个问题似乎是对我们而发的,但也是对教会而发的。所以让我们在一起对他说,「主阿!我们信,但是我们信不足,求主帮助。」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