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返回上级目录】

大信心与多赦免

读经:路7章

内容:

一、医治百夫长的仆人

7:1  耶稣对百姓讲完了这一切的话,就进了迦百农。 

7:2  有一个百夫长所宝贵的仆人,害病快要死了。 

7:3  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就托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 

7:4  他们到了耶稣那里,就切切地求他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 

 

六、妇人膏主脚

7:36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 

7:37  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 

7:38  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 

7:39  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7:40  耶稣对他说:“西门,我有句话要对你说。”西门说:“夫子,请说。” 

7:41  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 

7:42  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这两个人哪一个更爱他呢?” 

7:43  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 

7:44  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便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 

7:45  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 

7:46  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 

7:47  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 

7:48  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 

7:49  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7:50  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1、  是否雷同

通常很多信徒想起《马太福音》记载的类似的事情:

26:6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 

26:7  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

而且以为是同一件事情,其实是不同的:

1)、地点不同:这里的那城是在加利利;马利亚膏主是在耶路撒冷近郊伯大尼(参太26:6)。

2)、时间不同:这次是发生在主出来传道的中期;马利亚膏主则发生在主传道的末期(参约12:1-8)。

3)、人物不同:这个女人是个罪人,可能指她是个妓女;而马利亚是个爱主(10:38-42)、且受人尊敬的女人(约11:31,45)。

4)、摆设筵席的主人不同:虽然两个人的名字都是“西门”(参40节),但这一个主人是个傲慢的法利赛人(参39,44-46节),而那一个是“长大痲疯的西门”(参可14:3)。

2、故事场景

场景是法利赛人西门家中的院落。有钱人的家居都有一个偌大的天井,天井有时会有一个喷水池。天气暖和之际,更可在此进膳。

在客人进入屋子里头,作主人的有三件事要做。主人会搭手在客人肩上,给他平安的一吻。这一吻是表示尊敬的记号;作为一个杰出的拉比,这是永远不会省略的。路上布满泥尘,脚上的鞋履亦只不过是用带子把鞋底绑在足上。因此作主人会叫仆人把冷水倾泼在客人的双足,使之洁净凉快。最后,主人会点起一撮味道香甜的香料,或是在客人头上抹上数滴玫瑰香油。这三件事是款客之道。

3、傲慢无礼的主人

7:36  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和他吃饭,耶稣就到法利赛人家里去坐席。

这个请耶稣吃饭的人是法利赛人,叫西门。第六章中已经让我们看到,因为耶稣的门徒和耶稣本人触犯了安息日,已经遭致法利赛人的痛恨,他们要除掉这个律法破坏者。这里竟然出现了一个法利赛人邀请耶稣吃饭,他的动机难免令人生疑;同时根据下文记载(44-46),他虽然邀请耶稣,但却缺乏最起码的礼貌,他的动机就更叫人匪夷所思,这里有三个可能。

1)、他可能对耶稣相当仰慕和同情,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法利赛人都是耶稣的敌人(参路13:31)。但从整个不大礼貌的气氛来看,这个可能性极低。

2)、西门之所以邀请耶稣,可能是蓄意诱发耶稣在言行上犯上一些错误,好作为指控祂的根据。西门所扮演的,可能是秘密警察的角色。不过这个想法亦不太像,因为在40节中,西门尊称耶稣为夫子。

3)、最有可能的,西门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为此他以半傲慢轻蔑姿态,邀请这位使人吃惊的年青加利利人和他共进一餐。这最能解释西门为什么会有某种程度上的尊敬,而又忽略了日常的礼仪。西门对待耶稣傲慢无礼,以示自己的高高在上。

4、有罪的女人

7:37  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 

7:38  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

这里的“罪人”,是按照法利赛人的标准来说的,比如娼妓或者税吏,这些在律法上不洁的人都是法利赛人眼中的罪人,法利赛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

这妇人可能是个娼妓,一个声名狼藉的坏女人。她曾经站在人丛的外边听取耶稣的教训,圣灵借着耶稣的教训光照了她,让她看见自己满身的罪污;让她知道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罪人的救主,因此她主动走了进来,站在耶稣背后,好更清晰的听到耶稣的教导。当时的习惯,当拉比在屋子里进食,任何人等都可以自由进入,以听取他满有智慧的金玉良言

就像其他的犹太妇女一样,她颈上挂着一小瓶的香膏;香膏的名字叫“雪花香膏”(alabasters);是非常昂贵的。在聆听主宝贵的恩言的同时,这个女人在心中默默向神认罪,为自己的罪而伤心哭泣。她本来打算膏主的头,显然主的头因着主人的傲慢而没有抹油(46),但是她又不愿意打扰耶稣的用餐和说话。她在等待用饭的结束。可是自己悔罪的泪水已经打湿了主的脚。在中东客人并不坐着进膳,而是斜躺着的。客人在矮小的卧榻上,身体靠在左肘,腾空右手,双脚向后伸展;进膳的时候,则把鞋子脱掉。

她为着自己的泪水打湿了主的脚而感到愧疚,正好主的脚也没有得到清洗(44),她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作为犹太妇女,披散头发是极度失仪的举止。结婚的日子,女孩子会束上发,自此以后,她再不会以散发示人。现在她竟然弄散头发!而且长发是女人的荣耀(提前5:10),她竟然把她引以为荣的秀发来擦主的脚!更有甚者,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这一切反常的举动不是因为她是个不正常的人,只能是因为对主的挚爱,是因为许多的罪得到赦免(47)而自然产生的对主的感恩!

5、自命不凡的主人

7:39  请耶稣的法利赛人看见这事,心里说:“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这个女人因为感恩而产生的爱的举动,主人感到很不顺眼,这样一个可憎恶的罪人竟然对耶稣示爱有加,真让他感到十分的恶心!可是,耶稣却似乎很享受。他不禁在心里嘀咕:“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乃是个罪人。”

难怪这个法利赛人感到恶心,因为他不能明白和体会罪得赦免之后必然对神产生的感恩。他和所有的法利赛人都严谨的遵守古人的遗传,他们是义人,而且神必定会赏赐他们的善行;他们没有罪,哪里需要神的赦免呢?

实质上他们是自以为义,是假冒为善,是最顽梗悖逆的罪人。

6、循循善诱的主

1)、故事开头

主知道西门心中的嘀咕,知道他的自以为义。主没有立刻揭穿他的画皮,而是先慢条斯理的讲了一个故事:

7:40    耶稣对他说:“西门,我有句话要对你说。”西门说:“夫子,请说。” 

7:41    耶稣说:“一个债主有两个人欠他的债: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 

7:42上  因为他们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免了他们两个人的债。

一个欠五十两银子,一个欠五两银子,原文直译是“一个欠五百得拿利乌(denarii),一个欠五十。”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约为一个得拿利乌(参太20:2)。

2)、留下作业

7:42下  这两个人那一个更爱他呢?

这个作业是最简单的,因为稍有常识就知道答案是什么,看看西门的回答:

7:43  西门回答说:“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稣说:“你断的不错。”

西门答对了,耶稣也及时的进行肯定。

3)、解释用意

耶稣为什么不直接回答西门心中的嘀咕而先讲故事呢?他讲故事的原因用意是什么?耶稣给出了答案:

7:44  于是转过来向着那女人,便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 

7:45  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地用嘴亲我的脚;。 

7:46  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 

7:47  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 

耶稣指出了这个女人作出一系列反常的举动背后的原因:之所以她如此的爱耶稣,就是因为她得到的赦免多;她似乎反常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出于爱,是许多的罪被神赦免之后深深的感恩。原来主讲故事,就是表明这是属灵的常识。

47节很容易叫人误会,以为爱多的就多得赦罪,爱少的就少得赦罪。但主的意思刚好相反,这里乃是说,因为她的爱多,就证明她得的赦罪多;至于那爱少的,则证明所得的赦罪少。爱的多寡,不是我们蒙赦罪多寡的原因,而是我们蒙赦罪多寡的后果表现。

耶稣在指出这个女人背后的动机的同时,也毫不客气的揭露了西门的傲慢无礼和自以为义。他的罪比这个女人更严重,只不过被自义弄瞎了而已!

有一件事,可以把人与神隔绝,那就是自满。自满的实质是看不见自己。而奇怪的是,人愈感到罪多,他会是愈良善。保罗提到罪人的时候,便谓“在罪人中我是罪魁。”(提前1:15)圣弗朗西斯(Francis of Assisi)亦云:“世上没有比我更卑劣、更悲惨的罪人。”因为他们在神的光照下,不断看见自己的污秽。

我们可以说,最大的罪便是自觉无罪;然而一丝的自觉不足,便可以打开了神赦免之门,因为神就是爱,而爱的最大荣耀乃在于可以施予给有需要的人。

7、主的宣告

7:48  于是对那女人说:“你的罪赦免了!”

你的罪赦免了,主并不是说,“我现在赦免你的罪”;主乃是说,“你的罪已经赦免了”(赦免了在原文是过去完成式)。这有罪的女人,从她挨着主的脚哭的时候(参38节),就已经蒙主赦免了,主现在是追述并宣告已完成的事实。

8、嘲笑的“声浪”

7:49  同席的人心里说:“这是什么人,竟赦免人的罪呢?”

很显然,耶稣的费尽口舌的解释得到的是嘲笑,尽管是在心里的嘲笑。他们这些义人,他们无法理解耶稣的话。他们感兴趣的是耶稣的僭妄,竟然可以代替神,或者把自己当作神,来赦免人的罪。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是最可怕的亵渎和僭越!

9、主的安慰

7:50  耶稣对那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

赦免和拯救的主权在神;在圣灵的感动、光照之下,罪人应尽的本分是认罪悔改信耶稣。因此你的信救了你不等于说“我之所以得救,是因为我相信”,准确的说是“我之所以得救,是因为神爱我,神愿意差遣他的爱子为我的罪而死,使我的罪因着耶稣的代赎可以得到神的赦免;还有来自圣灵的感动、光照,我才能看见我的罪,知道我需要神的拯救;因此我相信神的拯救和赦免,认罪悔改信耶稣”。

耶稣告诉这个女人,她已经因信得救,可以享受从神而来的平安喜乐,可以带着这样的属天的平安喜乐回家去了。这个女人倾倒的是自己的罪,收获的是永生的生命。

10、强烈的反差

这里的法利赛人西门和本章开头的那个百夫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人物

身份

对耶稣权柄的认识

灵性光景

对自己的认识

耶稣的评价

法利赛人西门

犹太人,神的选民

嘲笑,认为耶稣是僭越

对罪人毫无同情之心,对耶稣傲慢无礼

自以为义,看不见自己

严厉的批评

百夫长

外邦人,不洁的族类

尊敬,相信耶稣有属天的权柄(6-8)

爱奴隶(2),爱仇敌(4-5)

知道自己的卑微和不配(6-7)

稀奇,并且当众夸奖(9)

七、反省反思

1、耶稣为什么要复活拿因城寡妇的儿子呢?给我们哪些启发?

2、施洗约翰的信心为什么动摇呢?耶稣为什么没有对他严厉批评?耶稣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为什么耶稣的评价会带来两种反应?

3、法利赛人为什么既邀请耶稣吃饭,又对他傲慢无礼呢?如何理解膏主脚的妇人诸多反常的举动?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和教训?

7:5  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 

7:6  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 

7:7  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7:8  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做这事!’他就去做。” 

7:9  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 

7:10  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看见仆人已经好了。 

二、死而复活

7:11  过了不多时(注:有古卷作“次日”),耶稣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他的门徒和极多的人与他同行。  

7:12  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 

7:13  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 

7:14  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7:15  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7:16  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 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又说:“ 神眷顾了他的百姓!” 

7:17  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1、路遇送葬队伍

这个死而复活的神迹是路加单独记载的。

耶稣一行人往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因。

拿因城在耶稣家乡拿撒勒东南方不远。拿因城距离迦百农大约有一天的路程,坐落于隐多珥和书念之间;也就是以利沙救活了另外一个寡妇的儿子之所在地(王下4:32-35)。直到今天,从拿因城向着隐多珥走十分钟的路程,便可以看见一片石墓。

将近城门,有一个死人被抬出来。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真是一件晦气的时候;因为他们是最忌讳死亡的。

在犹太传统中为死人送殡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死者的尸体用麻布包裹好,放在担架上,送殡的队伍会抬着他走遍整个城市,亲属尾随,路旁的旁观者也可以加入送殡的行列中。丧家会雇用一些哭丧者大声哀号,来引人注意。一般来说,家人会哭丧三十日。

2、悲惨情形

这人是他母亲独生的儿子,他母亲又是寡妇,有城里的许多人同着寡妇送殡。 

我们不知道关于这个死人与他母亲的情况耶稣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或许是职业哭丧者的哭诉,或者是其他人讲述的。当然,耶稣是无所不知的。

本来丈夫已经故去,妻子变成寡妇,就已经不幸了;好在还有个儿子可以相依为命。现在这个儿子又死了,而且是独生子;对于这个可怜的寡妇来说,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真是人间悲剧、惨不忍睹!听得见寡母撕心裂肺的断肠哀嚎……

3、主的怜悯

7:13  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

我们的主是怜悯的主,目睹这一幕人间惨剧,他动了慈心,就首先劝慰哀嚎的寡妇不要再哭泣。这个伤痛欲绝的女人不知道能不能听得进这个陌生人的安慰,至少她是感到莫名其妙的,因为她不知道眼前这个有爱心的拉比要做些什么,是否仅仅表示同情。

耶稣接着进前按着杠,示意抬的人停下来,抬的人就站住了。在犹太人是不使用棺椁的。通常遗体都是用手编的篮子运送到坟地去。应当说,耶稣的举动令所有在场的人都莫名其妙,整个送葬队伍都停了下来,众人的视线,包括跟随耶稣的人,都集中在耶稣的身上。

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这是谁啊?竟然可以对死人发出命令!死人能听见吗?死人能顺从吗?死人如果能够听见或者顺从,那还叫死人吗?大家更是一头雾水,也充满期待,或许这个拉比真的可以做些什么。

4、死而复活

7:15  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而且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这个已经死去多时的年轻人竟然坐了起来,而且开口说话,就是说死人已经复活了!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在耶稣好像很平常的一件小事,只是把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到了,然后交还给孩子的父母。这真是富有戏剧性的一刻。有一位出色的释经家说:“死亡把人如同猎物般的掳去,但耶稣却声言生命是属于他的。”

5、群情沸腾

7:16  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 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又说:“ 神眷顾了他的百姓!” 

此情此景,真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又实实在在的发生在眼前!现场一片欢腾!

对于熟悉旧约的犹太人来说,他们知道在旧约时代,曾有两位大先知叫死人复活,一位是以利亚,他叫撒勒法寡妇的儿子复活(王上17:20-23);另一位是以利沙,他叫书念妇人的儿子复活。莫非是这些大先知再现了?因为没有人可以叫死人复活,除非是神重用的先知!但已经是近千年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竟然在他们眼前重演,太不可思议了!

众人惊奇万分,为着神这样的怜悯眷顾,他们欢呼、赞美、感恩:“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 ”“ 神眷顾了他的百姓!”

本来被悲哀、痛苦笼罩的队伍,现在变成了喜乐、感恩的队伍;而使形势瞬间逆转的人,是耶稣。

6、声名远播

7:17  他这事的风声就传遍了犹太和周围地方。

这样的一件大神迹,怎么可能会如过眼云烟呢?必然是不胫而走。

7、深入思考

那么,耶稣行这个大神迹要传达哪些信息呢?

A、神的怜悯

这点是最明显的。神爱世人,神怜悯为被罪压伤而痛苦不堪的世人。这不是他创造的本意。他造人的初衷是叫人具有他的性情、品格,叫人顺服他的带领,享受从神而来的永生、平安、喜乐、满足。但是,人不要神,要自己做神,因而罪进入世界,人与神隔绝;从此罪就成了人的主人,空虚、迷惘、罪恶的捆绑、死亡的阴影成了人生的全部;还有肉体的死亡和灵魂的灭亡。

这个家庭,因为丈夫和独生子的先后死亡,陷入到巨大的不幸当中。如果,人不会死亡,就是说人没有罪、不犯罪,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惨剧呢?面对这样的惨剧,同样有父神怜悯心肠的耶稣怎能见死不救呢?耶稣把人间惨剧变成了人间喜剧。

B、生命的权柄

没有任何人可以叫死人复活,死亡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但是对死亡只能是黔驴技穷、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而死亡对于耶稣来说,这个曾经在巴勒斯坦这个弹丸之地出生的一个木匠,竟然只用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叫死亡如飞而去!这个神迹清楚的告诉世人,耶稣是生命的主宰,他掌管生命,死亡在他面前只有发抖的份!

C、神的主权

耶稣在他所行的很多神迹当中,通常会说“你的信救了你”,比如下文的50节。但是,在这个神迹当中,没有任何人信心的配合,完全是出于耶稣的怜悯。正如在以前的分解当中说过,信心不是神迹发生的唯一媒介,信心不能命令神;神迹的主权在神。

D、暂时的得救

对于这个家庭,无论是被复活的儿子,还是得回自己儿子的寡妇,耶稣所行的神迹使这个家庭重新充满了欢乐和笑声。但是,肉体死而复活只能是暂时的得救,因为不可能就永远不死了,这个被复活的年轻人总有一天还是会死亡的。

若要真正解决人生最终归宿的问题,必须认罪悔改信耶稣。“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三、施洗约翰的质疑

7:18  约翰的门徒把这些事都告诉约翰。 

7:19  他便叫了两个门徒来,打发他们到主那里去,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7:20  那两个人来到耶稣那里,说:“施洗的约翰打发我们来问你:‘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施洗约翰的信心受到了考验,因为耶稣与他所期望的弥赛亚有很大的差距。

施洗约翰的动摇也提醒我们:虽然他是弥赛亚的先锋官,但是他毕竟是人,毕竟有人的局限和软弱。好在他没有与罪恶妥协,最终光荣殉道。

四、对施洗约翰的评价

1、答复质疑

7:21  正当那时候,耶稣治好了许多有疾病的,受灾患的,被恶鬼附着的,又开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见。 

7:22  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7:23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耶稣面对自己先锋官的质疑,没有像他一贯的风格那样严厉批评,只是叫他的门徒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神迹转告他,然后叫熟悉旧约的他自己去判断。最后的话“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既是对施洗约翰信心动摇的婉转批评;也是忠告,提醒他要坚定信心,放下成见。

2、进行评价

7:24  约翰所差来的人既走了,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 

7:25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那穿华丽衣服 、宴乐度日的人是在王宫里。 

7:26  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7:27  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 

7:28  我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然而 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耶稣很中肯的评价了施洗约翰,既指出了他无与伦比的地位:“他比先知大多了;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大过约翰的。”揭示了他的身份和使命:“经上记着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又诚恳指出他的局限:“然而 神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3、众人的反应

7:29  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 神为义; 

7:30  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没有受过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 神的旨意。(注:29、30两节或作“众百姓和税吏听见了约翰的话,就受了他的洗,便以 神为义;但法利赛人和律法师不受约翰的洗,竟为自己废弃了 神的旨意”)。 

这里指出了对施洗约翰的评价的两种态度:

人物

耶稣对施洗约翰的评价带来的反应

原因

众百姓和税吏

以 神为义

受过约翰的洗

法利赛人和律法师

竟为自己废弃了 神的旨意

没有受过约翰的洗

众百姓和税吏曾经在施洗约翰认罪悔改的呼召之下,在圣灵的感动下,看见自己的罪,因此纷纷涌来承认自己的罪,认罪悔改,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他们也亲耳听见了施洗约翰对基督的预言(3:10-17)。现在听到耶稣这样的评价,他们知道耶稣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是正确的。以 神为义,就是说结合他们亲身经历的赦免,知道神要求人悔改与受浸乃是合理的事。

法利赛人和律法师自以为义,他们不需要悔改,因此更不需要接受施洗约翰的洗礼。因而他们不能接受耶稣对施洗约翰的评价。施洗约翰根本不是他们心目当中的弥赛亚的先知以利亚,他是被鬼附着的,因为他不吃饼,不喝酒(33);耶稣更不是弥赛亚,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34)。因着他们看不见自己,所以他们拒绝了神预备的救恩,废弃了 神的旨意。

五、批评时人的论断

7:31  主又说:“这样,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的人呢?他们好像什么呢? 

7:32  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啼哭。’ 

7:33  施洗的约翰来,不吃饼,不喝酒,你们说他是被鬼附着的。 

7:34  人子来,也吃也喝,你们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7:35  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为是。” 

属血气的人,只能用属血气的眼光看问题;属灵的人,才能用属灵的眼光看问题(林前2:12-15)。法利赛人因为看不见自己的罪,被自以为义蒙蔽了眼睛,醉心于繁琐的遗传,因而看问题只能是从属血气的眼光来看。他们只看到了约翰和耶稣的表面,看到耶稣和约翰不符合他们持守的规条。因此他们拒绝了弥赛亚的先锋官和弥赛亚本人。

而那些法利赛人眼中的罪人,比如税吏和娼妓,他们在圣灵的光照下看见自己满身的污秽,需要悔改,需要拯救,因此他们知道施洗约翰是弥赛亚的先锋官。他们从耶稣的身上看见了神的权柄、能力、慈爱,他们就知道施洗约翰的预言是真实可信的,耶稣就是弥赛亚,是罪人的救主。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