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返回上级目录】

 6.1我们在这里看到有关安息日的问题,耶稣和同时代的宗教人士有两点冲突。见谷3:1的注释。我们不要忘了“安息”这个词意即休息,天主已经规定每个星期有一天为圣日,主要不是为了宗教聚会,而是让每个人都能休息(出20:10)。如果人类不为每天的家计和工作所奴役,那么,人类将会有更多的时光去感应天主静默的临在。

    在第一个故事中,耶稣并没有和法利塞人争辩:法利塞人认为掐几枝麦穗将其去壳就是工作。首先耶稣记起即使像达味这样伟大的信徒,也有忽略法律的时候。于是他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然而在犹太人中,连大司祭都无法免除安息日的仪式,其他人更得遵守。于是耶稣让他们困惑怀疑:耶稣到底以为自己是谁?

    第二个例子中,耶稣原可以对那个人说:

    为什么你要我做不准在安息日做的事?明天再来求医吧!但是耶稣宁愿面对冲突,因为福音意即解救,而且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一个想强加其标准于人们头上的社会是没有神圣可言时,这个人才算是自由了。只要人们屈服于一种被认为是神圣的命令、法律或是权威之下,而且又没有人想到对之加以批判,那么这些人既不算是自由,也不是天主的真子女(见格前3:21-23,8:4-5;哥2:20-23)。

    如果对天主的敬意会破坏我们的批判感,这便是和福音精神不符合;如果有一种宗教阻碍人们追求真理和探究人类所有的问题,那么这个宗教便不是真正的宗教。如果因为害怕我们对神圣历史的粗浅看法会瓦解,而不敢在研读圣经时了解或考虑现代科学的贡献,那便是违背圣神。安息的法律(安息日)是圣经的基本法律之一,但是如此并不会减少这项法律引起的迫害的可能性,因此,有时候这项法律必须被免除。教会所定的圣法都是如此:如果有时候成为福音的障碍,受到圣神启发的基督徒的良心,该为当时寻求解决之道。

    6.12耶稣把他最喜爱的人放进祈祷中。在复活之前,他的心中无法容纳每一个人,因此他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和他生活接近的人身上,而这些人将成为他的宗徒。他的传教的成功与否要靠他们:其他人的信仰也要靠他们。

    6.17见玛5:1关于真福八端的注释。玛窦将它们改编以适合他那时代教会的人。而路加则完全依照耶稣对加里利人所宣布的,将真福放于此处。以耶稣的话来说,真福是对世上被遗忘的人之召唤和希望,始于子民中的穷苦大众,因为他们是天主许诺给先知的继承人。

    福音如同玛利亚的赞主曲(1:51-53),转变了当时的情况。此后天主便展现他的恩慈,特别以宽容的心对待穷人和被鄙视的人。他还把福音托付给他们,使他们成为最初参与他在世上的工作的人。穷人在天国的建设中作出了最必要的贡献。如果教会忘记了这一点,那么她就退回到耶稣降生之前上主子民的样子。

    表现耶稣和他的工作的方式有千百种。但是为了要让这些教诲使福传这个名词能名符其实(福传也可以说是好消息的传布),最初必须由穷人把它当作好消息来接受。

    相对于这些真福,路加的陈述让我们想起依撒意亚的悲歌(依65:13)。这是如同那些对死者的悲歌,而不是诅咒:因为有钱人忘了天主,使恩宠无法浸入(12,13,16,19)。这些悲歌是天主对有钱人爱的表现,正如同真福代表了天主对穷人的爱,因为天主爱所有人,只是方法不同。他向穷人保证他将摧毁不公正的结构,对于其他的人他则警告,财富会带来死亡。

真福并没有说到富人的转变,也没有说穷人比较好,但允诺了一项改变。天国代表了一个新的社会:天主祝福穷人,但不祝福贫穷。“众人都夸赞你们”(格前4:8)。即使在教会之内也会同时存在受迫害的人和被赞美的人。因为一无所缺并且知道如何获得官方垂青的强力团体和人士,可能会使许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甚至传道本身都会受阻。耶稣记起先知的例子。

    在耶稣的时代,犹太人的宗教权威已将先知的作品列入第二等的地位,而把全部的焦点归于以圣殿仪式为中心的法律书。耶稣会告诉他的宗徒,他们是先知的继承者(玛13:17;宗3:25;雅5:10)。他将重视在天主子民之内的谦卑使者,虽然他们和主流思想偶有冲突,但是将由他们来宣布天主的圣言。基督徒不应该对他在教会中碰到的任何弱点或缺点而感到惊讶:即使在遭受迫害时都要乐于忠实。

    6.27路加在此只提出耶稣的一些言词,玛窦将其收录在福音5-7章中,我们之前已有解释。

    有些人看到耶稣只说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对社会进行改革,就觉得受了骗。人们认为这可能和当时社会的文化有关,当时的人还没有想到要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结构。但是,实际上耶稣是深入事情的根本。罪恶的根本是在人类本身。不良的结构使人无法生活和成长,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只要人们还没有依照福音进行个人内心的蜕变,任何一个社会革命,无论其能带来多少好处,也无法建立一个无压迫的社会,这也是显而易见的。耶稣并没有提供获得较好的社会的指南。他的使命是教导我们如何在内心成长并获得自由。

    实际上,在任何社会中,富人、中产阶级、贫民、最穷困的人都必须皈依耶稣的圣言,虽然在程度、态度和条件上可能有所不同。耶稣对穷人和受压迫的人的偏爱,并不表示他们必然是比较好的。这表示天主富有同情心:凡是悲苦愈多的地方,他分担的悲苦也越多,越是在希望最渺茫的地方,越赐予希望和完全的解放。受压迫的人并不是无辜的:如果他们没有被恐惧和分裂所麻痹,如果不是因为贪婪之心想要获得压迫者给他们的好处,他们就可以增进团结,获得足以革新世界的道德勇气。因此,除非他们能产生对天主的信心,否则受压迫者无法得到自由。有了这种信心才可以引导他们谅解别人并和好。耶稣以下所说的话指出心灵不可缺少的改变和态度。

    6:30有人向你请求,你就给他:耶稣并没有规定一条自动适用于所有情况的规则:我们知道有些情况下我们不应该给予,因为这会鼓励坏习惯。耶稣想要向我们的良知挑战:为什么你拒绝给予?是不是害怕人家不会还给你?但是,如果这是一个让你相信天父,并且放弃你的一些“宝藏”的机会,又当如何(12:34)?你们这些想要达到完美的人,为什么忽略这么多放弃自己的智慧,好让天主来照顾你的机会?

    6:31你们希望别人……对待别人:孔子有相同的说法,只是采用了相反的语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二)。

    6:32此处和玛5:43一样,耶稣主要并不是指个人的憎恨和友谊,而是指社会、政治和宗教秩序上的对立:对于自己的团体和党派中的人,和持反对立场的人有不同的待遇。人们通常能帮助、肯尊敬和善待自己团体的人,却不太关心别人的权利。耶稣要我们克服这种差异:重要的是个人,如果我的邻居需要我,我必须忘记他的肤色、国籍和头衔等。

    6:34如果你们只肯把东西……再一次指出一种社会态度:人们会在那些可以提升他们社会地位的人中寻找朋友,而避开可能带给他们负担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影响力:路14:12。

    6.35见玛7:1的注释。我们的完善缘于模仿天父。因了他的悲悯所以他是天主,他的悲悯在于他能同情自己造物的穷困和悲苦,并宽待他们。那个判断自己兄弟的人之态度,和恩慈大相径庭。

6:38耶稣说到天主在此生引导我们的方式。理性主义者的文化常常说服我们:即使在今天,天主也有反转所有情况的自由,有自己的时间表。

    6:39瞎子怎能给瞎子带路?我们借着和别人比较来满足我们的骄傲,而且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比别人好,我们便开始批评判断别人。耶稣要我们先找自己的缺点。如果能够忠实地对自己,便能以较公平的态度来看别人。

    6.43不会结出坏果子:这些话在玛7:15中已经提过了。然而,路加在此指纯洁的良知。我们必须净化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好使自己成为好树,以便结出好果。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