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返回上级目录】

 7.1天主的力量

    这个外国军队的百夫长赢得了犹太人的敬重。令人惊异的不是他居然会帮助兴建会堂,而是犹太人竟接受了他的奉献。他一定是位好人。但是他太了解犹太人的见解,以至于不敢亲自接近他们所说的这位耶稣。实际上,耶稣到底分享了同胞多少骄傲?耶稣会理会罗马官员的请求吗?这便是百夫长派遣他的犹太朋友来找耶稣的原因。这个人很担忧:耶稣会不会同意冒着“不洁”的危险来我这个外教人的家(若18:28)?他甚至想:不用耶稣亲自到我家来……

    其他想要让这位大师触摸的病人还只是认为耶稣拥有某种治疗能力,而这个人则已认识到耶稣具有天主的能力,因此不必亲自到垂危的仆人身边,就能使他痊愈,从远处也能拯救即将消亡的生命。

    7.11除了耶稣,没有人能够战胜死亡。只有他能够征服死亡,而且轻而易举地就达成了。耶稣因怜悯一位母亲才复活了她的儿子。在犹太人中,人们认为没有子女的寡妇是悲惨的(见《卢德传》),而这将是玛利亚的命运。

    这个女子代表受苦的人类。“你将在痛楚当中,生下你的儿女”,这是在先祖犯了原罪之后所说的。

    7.18疑惑的人

    耶稣和洗者若翰:若翰以伟大先知的姿态出现,而耶稣开始追随若翰宣讲,但是他们两人具有不同的影响(3:18-20)。现在情况转变了:若翰入狱,而耶稣则以治愈者而知名。若翰在狱中有疑惑吗?虽然他已告诉某些追随者说耶稣将取代他的地位。

    若翰的门徒确实见证了治愈,但是治愈并不代表一切,于是耶稣加上:穷人听到了福音,因为真正的福传工作可以使人们恢复希望,了解天主,焕然一新地生活。

    7:22瞎子看见了,瘸子走路了:先知们已经预言过这些奇迹(依35:5),在过去这确实是新鲜事,因为过去天主通常将自己表现为一位强有力的救主。这些治愈指耶稣所带来的解救:不是对罪人的惩罚(而这在洗者若翰的教诲中占了大部分),而是和好,以治疗这个充斥着犯罪、暴力和仇恨的世界。

    7:23凡不因我而绊倒的人是有福的:见到福传工作果实而不怀疑基督救赎的人有福了。那些没有说“这样太慢了”的人有福了。福音的丰富性在于能给人生命,能使那些经历过黑暗和痛苦的人重新满怀希望。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如果世界继续被邪恶的力量所干扰,也并不可怕。因为已获解放的人的存在会迫使其他人以善或恶来定义自己,这样便会使世界成长。

    耶稣以此回答若翰的门徒:他们是一些作自我牺牲并关心天主胜利的人。但也许因为他们太沉迷于追求正义,以致无法从耶稣看来温和的行动中,认识到天主在其中有力的干预。

    7.24若翰派去的人走后:若翰大部分的门徒还是跟着他,没有承认耶稣。耶稣不但没有指责他们,反而赞美若翰,且以若翰的身份来为自己定位。

    7:26一位先知……他比先知伟大:耶稣显然采取赞同若翰的立场。把过去的先知理想化是很容易的,此外,虽然高层圈子对若翰的看法有所保留,但无人(福音用的是犹太人的说法:“女人所生的之中”,其实就是无人)比若翰更伟大。一般人认为若翰是当时最伟大的人物。耶稣也同意他们的看法,因为若翰介绍了救主和天主国。

    7:28然而天国内最小的,都比若翰大:意思是耶稣的门徒进入了天主国,而若翰只不过宣告了天主国而已。不管若翰曾经多么神圣,他也没有像耶稣一样充满对天主的认识。若翰这位严峻的先知,并没有经历过与悲悯的天主完全的和好,而耶稣的门徒则有这项特恩。事实上,耶稣所强调的不是以其门徒的优越性和若翰的比较,而是拿他自己的使命和若翰的使命相比较。

    若翰说每一个人都该修正其生活。而耶稣则强调: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天父的爱,那么所有的努力都白费。若翰的门徒习惯禁食,而耶稣的门徒则知道如何宽恕。若翰吸引那些知道如何放弃自己所习惯的一切便利的人到沙漠去,而耶稣则生活在人群中,治疗他们的创伤。若翰的洗礼代表了人放弃罪恶的意愿,而耶稣的洗礼则给予天主的圣神。

    7:32他们就像坐在广场上的孩子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合时宜,他们责怪若翰的严峻,但又责怪耶稣不够严谨。侍奉天主没有“一定”的方式,成圣也没有“一定”的模式,基督徒的生活更没有“一定”的形态。整个历史中,天主的行事方法有上千种,某一个时代他所鼓励的方式,在另一个环境中他完全可能改变。沙漠中隐士的苦修生活或是古代爱尔兰修士的禁欲生活是基督徒品性的一项财富,但更为人性化的基督徒生活并不会阻碍其他信徒追随耶稣上十字架。耶稣比若翰走得远,但是他需要若翰:快乐地聆听福音,却把忏悔和牺牲摆在一边,便不是真心地接受。

    7.36西满这个法利塞人有一些清楚而简单的宗教原则:世人分成好人和罪人,服从的就是好人,犯了大错的便是罪人:天主爱好人,不爱罪人;天主远离罪人。因此作为好人,西满远离罪人;他认为既然耶稣没有从这个有罪的女人旁边走开,他一定是没有得到天主圣神的引导。

    西满是个法利塞人,而法利塞的意思是“分离”(分开)。我们不要责怪他:贯穿圣经的一个主题就是要义人和罪人分开,因为以前认为罪人的“不洁”定然会污染其他人。耶稣告诉我们对这种分离的需要,就像是等待罪人受惩罚,是蔑视天主的智慧的人类真实内心的举动。天主知道我们需要时间去经验善恶,才能走向成熟稳定。他允许我们犯罪,是因为到头来我们会更清楚地了解我们是恶的,我们只需要他。因此,如果我们经过这些以后,能达到真爱,天主就会轻易地宽恕我们的罪过和过份的行为。

    7:47那少得宽免的:许多情况下,这不愧为一条准则。许多并非罪恶深重的人深爱着耶稣。在这里耶稣以强有力的口气对那个“体面”人说:“西满,你认为你欠得很少(你错了),正因如此,你爱得也不多”。

    7:47她的许多罪都被赦免了:有些人认为这和42节有冲突,因42节表明伟大的爱是伟大宽恕的果实。耶稣并不想说爱和宽恕哪个先来:事实上,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耶稣在此比较了两种形式的宗教:法利塞人的宗教有点像是记帐:天主记下善行和恶行,往后好对拥有更多善行记录的人施以更多的回报。然而真正的宗教只强调爱和信的品质,而且通常如果我们爱得够深,我们就会知道天主宽恕我们也够全然。

 7:48你的罪都被赦免了:试想这些话势必会引起的反感。事实上,除了耶稣以外,这个女人还爱了谁呢?而除了天主之外,谁又能赦免罪呢?

    很久以来,就有一个问题:这里所说的罪妇,和第8章开头提到的玛利亚玛大肋纳,以及在另一个西满家中因将香液撒在耶稣脚上(一个非常奇怪的举动)而成为指责对象的伯大尼的玛利亚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到底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呢?福音并没有向我们作一个清楚的交待,这同时也说明福音作者们总是毫不犹疑地把耶稣的话或对话放在比较适合于他们叙述的地方。

    不管答案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不同的情节之间是有关联的。对于宗教人士而言,难堪的不是耶稣曾让罪妇接近他,而是属于宗徒团体的妇人接近跟随他,其中一个是以前附魔的玛利亚玛大肋纳(8:2)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