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路九2】有一事是十分特出的──在这短短的经文里,一次又一次的把传道与医病相提并论。它把关心人的健康与关心人的灵魂,等同看待。传道和医病,无论话说得何等的令人安慰,都不可能止于言语;而是需要实际的行动。这一个讯息并不局限于永恒的消息;在地上它要改变世人的境况。它与宣扬『天上的饼』的宗教,刚好背道而驰。它坚决主张健康之于身体,正如健康之于灵魂,都是上帝完整计划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没有一种论调,比重复申述这世界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更能危害教会。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叶,许多受人尊敬和高尚的家庭,都面临失业之苦。做父亲的,由于投闲日久,技术已开始生疏;而做母亲的,只好把一先令当作一英镑用;孩子们虽然对发生的一切都不明白,但他们却感受到饥饿。生活愈来愈苦,甚至有不堪其苦而崩溃的。前去告诉这些人物质是不重要的,那简直是不可原谅;如果说话的人生活尚过得去,那就更加不可宽恕。卜威廉大将(General
Booth)有一次因为以食物而不是以简单的福音赒济穷人而受责备,这位老战士瞬即回敬说:『当他们的双足正要冻僵的时候,你却说要以上帝的爱来安慰他们,这是不可能的。』──《每日研经丛书》 【路九10】「耶稣就带他们暗暗的离开那里,往伯赛大城的野地里去。」(直译) 我们如果要在恩典上长进,必须多有单独的时候。与人交往并不一定会叫我们的灵得到多大长进。一小时安静的祷告所给我们的进步,常常比一整天与人交往所得到的更多。野地里有新鲜的露珠,有清洁的空气,让我们退到那里去呼吸罢!─ 彭纳 人需要单独的与神同在。单独亲近神,是真的、活的、与神面对面的交通和事奉的能力。基督在地上的时候,也需要这个。若是祂没有常常的离开那些围绕祂的东西,去单独的亲近神,祂就不能在肉身中活出那一个「子」的生命。而这一个对于我们更是何等的需要呢!─《敬拜的秘诀》 【路九12~17】祝福、擘开、吃饱,是三步顺序的动作;但擘开却在重要居间的地位。有祝福而无擘开,则五千余人就无法得饱。擘开是十字架更深的对付,是撕裂心肠,是治死肉体;所以擘开是一件痛苦的事,是人所不愿忍受的;但是为了饥饿的群众,不擘开非但毫无用处,并且还是自私自利。擘开是由大化小,是整个的变为零碎的。人若顾全自己的圆整、体面、舒服,就不能被主所用。─ 桑安柱《这时候》 【路九13】「我们不过有五个饼,两条鱼,若不去为许多人买食物就不够。」 当主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罢」这句话时,祂不是期望门徒去筹划一个办法,却是引导他们去期望一个神迹。但他们也像我们一样,选择了一条容易的道路,就是那不需要操练信心和祷告的道路。他们的办法是「去买」,这是与门徒不相配的一个建议,因为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一样会说这句话。这项建议不是信靠主的表示,正如约翰福音清楚说明的,他们的思想是在钱囊上,而他们的钱却是不足够的! 我们只见我们所能做的,但却闭眼不仰望神并祂无穷尽的资源。然而,神永远不是我们所能测度的!不论我们能不能做,祂总是在等候着向我们显示祂的神迹。――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路九23】「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当你被人误会、批评、反对、苦待,或遭遇不顺的环境时,你不是学习涵养,乃是学习仰望神,问祂说:「你要拆毁我甚么?是否我的天然生命、脾气、个性、面子、骄傲等等要被拆毁呢?」圣经的道是拆毁,不是涵养。「舍己、背十字架」的原则就是拆毁。涵养是中国王阳明的学说,所有的难处能忍受而吃下去,这是中国理想家的思想,这不是基督。涵养越大的人,乃是「己」最厉害的人。因涵养是建立自己,依靠自己去应付难处。涵养能得人的称赞,是给人看见说:我的度量是多么大,我能忍受,你们是无赖之徒,我不向你们计较。你要拒绝涵养,要在神的光中接受十字架的破碎与拆毁。─ 选 【路九25哲学家与船老大】经文﹕“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路9﹕25)﹖ 【路九28~32】「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正祷告的时候,祂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彼得和他的同伴...就看见耶稣的荣光。」 耶稣带着这三个门徒,暗暗的上了高山,他们在那里有一个极亲密的交通。他们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啊!他们在那里真好!凡与主同在山上的人,天离他们不远了。有多少人,在默想祷告的时候,看见天开了。有多少人,在密室里与神交通的时候,感觉一阵汹涌的波涛突冲进来,这些都是豫尝天上的快乐。当耶稣在世的时候,常和祂的门徒到安静的山上去谈话。今天我们呢?我们的生活多么急促,从早到晚过着极其纷乱的生活。在这种情形之下,安静、默想、读经、祈祷、与主交通的机会是太少了。但以理在巴比伦的怒吼、迷信之下,仍不忽略他的密室生活。彼得的密室是在约帕的一个房顶上,马丁路得的密室是在韦登伯的一间房屋里。─《已失去的默想的艺术》 信徒啊,来亲近主!也许主今天要带你上山顶去。不要想只有彼得、约翰、雅各是配去的;彼得是一个鲁莽的人,雅各和约翰是火气很大的人,他们曾一再误会他们的主和主的使命。所以没有理由可以叫主不带你去。你不要自暴自弃的说:「啊,这些奇异的经历是只有最少数的属灵的人能得到的!」也许你今天就能得到呢!─ 马克乃尔 【路九31】路加告诉我们,摩西及以利亞与耶稣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祂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路九31)『去世』这两个字在希腊原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exodos,即『出去』(英文exodus)的意思。这两位过去的伟人,与耶稣谈论祂的『出去』。 这个字有一种特殊的关联,这字常用在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经过旷野飘泊的道路,最后引到应许之地。exodos这个字是描写那在我们一生历史中最冒险的旅程,就是那祇有绝对信靠上帝走向未知的旅程。这正是耶稣将要去做的事,祂要在对上帝完全的信靠之中,走上这条冒着极大危险的旅程往耶路撒冷去。这是一条充满了危险,经过十字架,但至终却有荣耀的旅程。──《每日研经丛书》 【路九32】昏睡是心智的怠倦。有许多人都拒绝作心智的奋斗。柏拉图说:『未经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多少人会对事物作出彻底的思考?据说有某人在荒凉的沙漠边缘徘徊,有一位较聪明的人说,如果他能奋力在这沙漠中打出一条出路,那么他就会好过得多。多少时候,由于我们的怠惰,我们甚至不愿面对我们自己的问题和疑虑。──《每日研经丛书》 是忧伤。有一次艾尔加(Elgar)提到一个年青的歌手,在技术上可说无懈可击,只是欠缺了感情的表达,『当她经历到伤心痛楚,她便会成为杰出伟大的歌唱家。』忧伤经常使人猝然觉醒,但是在那一刻,透过盈盈眼泪,便可目睹荣耀的来临。──《每日研经丛书》 是爱。布朗宁(Browning)在某地方曾说到有两个人共堕情网。彼此凝望之际,『突然间生命惊醒过来。』真正的爱所带来的觉醒,会引领我们进入梦想不到的境界。──《每日研经丛书》 【路九51】「耶稣被提上升的日子将到,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从路加九章起至二十三章,画出了一条路线,就是到耶路撒冷去的路线。因为这是在变化山上所定规的。 主耶稣所注意的是耶路撒冷么?不。是在乎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就是十字架。这里耶路撒冷的意思,就是成功神的旨意,就是背十字架。 我们为什么要注意这件事呢?因为被提上升的日子近了!主耶稣提接祂圣徒的日子近了!今天不是说到什么人不能被提,乃是要说到若等候被提,就必须往耶路撒冷去,就是说,我们必须背十字架,必须走这条道路。如果神给我们看明了荣耀、被提、复活是什么,我们就必须遵行神的旨意,必须背十字架,必须走十字架的道路。请记得:当主耶稣知道自己被提的日子到了,祂并非安坐等候被提。圣经说:「耶稣被提上升的日子将到,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十字架在被接之先。我们既知道日子将近,也当定意来遵行神为我们所定的旨意,来背十字架。――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路九55】服事中怀有许多不正当的动机。 (一)渴望得到威望。克伦宁(A.
J. Cronin)在当实习医生时,认识一位地区上的护士。二十年来,单人匹马,她一直在方圆十哩的地区上默默工作。他说:『对她的忍耐、刚毅和欢愉,我感到无比的惊讶。为了急症即使要半夜起来,她亦毫无倦意。而她的薪酬实在过于菲薄;有一个深夜,经过特别艰辛的一天,我鼓足勇气要为她抱不平,『护士,为甚么不叫他们多付给你?上帝也知道你是值得的。』『如果上帝知道我是值得的』,她回答说:『我夫复何求』。她不是为人工作,她乃是为上帝作工。当我们一心为主作工,脑海中便不会有威望的影儿,因为我们知道,即使以我们最好的来说,在上帝面前仍然算不得甚么。 (二)渴望得到地位。人如果在教会里负有使命或是职位,他不应视之为一种荣誉,而是一分责任。有好些人在教会里服事,从来没有顾念服事的对象,只是顾念他们自己。有一位英国首相,由于荣升该职,受到人们不断的恭贺。他说:『我所要的不是你们的恭贺,而是你们的祷告。』我们被委派担任某一职位,意思便是要分别出来,在该职位上服事,倒不是加官晋爵。──《每日研经丛书》 【路九56拒不见客】“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三﹕20) 【路九59】那人说话的意思,极可能是:『在我父亲死后,我便会跟从你。』在东方的一位英国官员,谈及一位非常聪敏的年青阿拉伯人。这年青人得到了一份可以供读牛津或是剑桥的奖学金,他说:『在我埋葬了我父亲之后,我便会领取这奖学金。』这个时候,他的父亲还是刚四十出头。 耶稣的意思是,每一件事都有它关键性的一刻;这一刻一旦错过,事情便会被搁下来,永不再办。故事中的人物内心有一股冲击,挣扎着要走出灵性上死亡的幽谷;假若他错过了这一刻,便永远无法脱离这个困境。──《每日研经丛书》 【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太八22;路九6O),这话作何解释?】 耶稣发出这项命令的时候,有一个考虑跟随他的年青人,正面临重要的抉择。究竟是留在家里,直至父亲去世;抑或立刻撇下亲人跟随主,参予他的事工;那年青人要选择其中之一。年青人的父亲可能已是风烛残年,不知道仍能活多久;然而,他要作出抉择,但问题在于:神抑或家庭,哪方面较要紧? 耶稣认为那年青人正准备跟随他,做他的门徒;于足耶稣向他说:「跟从我……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耶稣这句话的意思是,那青年的家人可以照顾老父,亦能为老人家办理后事。他的家人显然未信主耶稣,于是,还未脱离属灵的死亡而进入永生;即是说,他们仍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弗三1)。约翰福音三36也记载:「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们身上。」从与神的属灵关系看来,那青年的家人部是「死人」,他们可照料老人家,以及办理丧事。因此,那青年不应于老父身旁守候,直等到他办理丧事完毕,因而失掉跟随耶稣并接纳他教导的机会。耶稣忠告那青年,应将神的呼召放在首位,参予基督的事工「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十37)──
艾基斯《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路九62】有好些人,他们的心都是活在过去里的。他们边走边回顾,沉醉于以往美好的时光之中。伟大的传道者华金新(Watkinson),有一次与他的孙儿在海边碰到一位年老的牧师,这位老人满脸不高兴,在本身烦恼之外又添上轻微的中暑(Sunstroke)。这孩子一直在留心听,但却听得不大清楚。当他们与这位唠唠叨叨,埋怨不已的老人分手后,他对华金新说:『祖父,我希望你不会受日落(Sunset)之苦!』──《每日研经丛书》 【工人的心志】 正祷告的时候,祂的面貌就改变了 一、差遣十二门徒
1.三种权柄
2.希律听见,就游移不定
3.五个饼,两条鱼 二、十字架的道路
1.启示的三方面
2.斥责那污鬼
3.门徒议论谁将为大 三、开始最后的旅程
1.不要禁止他
2.不要报复人
3.三种的跟从耶稣 ──
Chih-Hsin Chang《An
Outline of The New Testament》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