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返回上级目录】

依从主话的彼得

(路5:1-11)
彼得的原名是叫西门,他是安得烈的哥哥,以捕鱼为业,被召的前夕,还在革尼撒勒湖(加利利海)又称为(提比哩亚海)里捕鱼。那个晚上却没有捕到一条鱼。次日,他和同伴把船停在湖边,洗网去了。然后,众人来要求耶稣把神的道讲给他们听。那么,耶稣就上了彼得的船,坐在船上教训人。
此后,对西门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西门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们就下网。”
我根据彼得所说的这句话作为主题,又根据这段经文分底下四点解释。

一、丰盛的得着
彼得不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他昼夜不停地工作,晚上也在海上捕鱼。很遗憾的,就是整夜劳力,并没有得着什么。是的,一个人若想靠凭自己的努力赚得全世界,结果会成为一场梦,正如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彼得正在失望中,洗了网,准备回家的时候,耶稣却对他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
试问:难道昨晚彼得只在湖边水浅的地方下网打鱼吗?他是否有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并未可知。
那么,耶稣怎么知道水深之处有鱼呢?那时却没有探测器,又看不见海里的鱼。论作木工来说:耶稣可比彼得内行,至于下海打鱼,却不如彼得。因为耶稣是木匠,而不是渔夫。
彼得怎么要听从来没有捕过鱼的耶稣的话呢?因为彼得对耶稣的认识虽不是很深,但他却知道耶稣的话有权柄。耶稣只讲一句话,他岳母的病就好了,斥责污鬼,污鬼就从人的身上出来。所以对耶稣说:“夫子,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他们就来,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彼得这一网能打着这么多鱼,并不是碰巧,乃是一件神迹。倘若他不听耶稣的话,这神迹也不可能出现;他得这么多的鱼,是因为他依从耶稣的话,也许是他平生第一次所得到的这么多的鱼。
可见,一个依从耶稣的话的信徒是蒙福的,他的事业必发达,神赐福给他是出于他意料之外的。

二、更深的看见
经上说:西门彼得看见,这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
在此之前,彼得虽然知道耶稣有医治之能,却不知道耶稣是救世主。他所看见的耶稣是一位很普通的拿撒勒人,所以对耶稣的称呼是『夫子』。这个时候所看见的耶稣并不是一个人而已,所以恭恭敬敬地俯伏在耶稣膝前,不再称呼耶稣是『夫子』,而称呼耶稣为『主』。他说:“主啊,离开我……。”
也许这是彼得第一次俯伏在耶稣膝前,也许是耶稣第一次接受人的敬拜。
一个人若是对主的认识愈深,他就不得不向主跪拜;要做一个跪下的基督徒,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信徒虽参与敬拜,他的双膝却不向主下跪,原因是在乎他对主的认识不深。他所看见的耶稣,不是一位全能的神,而是一位拿撒勒人而已。求主开启我们的心眼,使我们有更深的看见,看见耶稣是神子,是救世主。

三、清楚的认识
彼得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可知,彼得若没有看见耶稣的神能和圣洁,也不承认自己是个罪人。现在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也就是因他深深地看见了耶稣。他为什么要求耶稣离开他?难道耶稣与他同在不好吗?不!因他是个罪人,不配得耶稣的同在。正如百夫长对耶稣所说:“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路7:6-7)并不是要弃绝耶稣,所以耶稣也不远离他。
人因不承认自己有罪,是因他还未见到耶稣;天天所看见的是人,想这个人不如他,那个人也不比他强。所以说:“我四字(酒、烟、赌、嫖)不犯,哪有罪呢?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使徒约翰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他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约一1:8,10)
我们若承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一1:9)
彼得并没有因承认自己是个罪人,而受到耶稣的惩罚,因为耶稣是罪人的救主。所以对他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

四、紧紧的跟随
彼得虽然曾经求耶稣离开他;现在他却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因为耶稣的脚踪何等佳美,他的路径滴下脂油。
至于跟从耶稣的人,先是得着耶稣的好处;然后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彼得怎么舍得离妻别子,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乃是耶稣呼召了他。
当初,神怎样呼召了亚伯拉罕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他所指示的地方去。(创12:1)此时,耶稣也照样呼召彼得,要他撇下所有的来跟从他。后来,他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
但当一个人撇下所有的跟从耶稣,显然会成为一个背十字架的人,他会受到不信之亲人的遗弃,受到他人的误会和讥诮。至于十字架却不会重过主的恩典,而是化装的福气。
彼得虽然撇下一切所有的跟从耶稣,他的母亲也不用到街上乞讨,他的妻子,儿女也不会饿死;他们在世也不缺衣短食,神的恩典是够他用的。所以他一直跟从主到底。后来,他劝勉弟兄们说:“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1)

 

洁净癞病的耶稣

(路5:12-16)
大麻风虽不像SARS病那么可怕,它也是种慢性传染病。病者皮肤麻木、变厚、颜色变深、表面成节、毛发脱落、感觉迟钝及至丧失,手指脚趾变形等。预防措施主要是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在东方人所知道的一切疾病中,麻风病算是最可怕又无法医治的疾病。就是现代科学这么进步,还是很难治疗。所以连最勇敢的人,一提到麻风也无不谈虎色变。
犹太人认为这种病是对犯罪的一种惩罚。所以常称之『大灾』,『神的手段』。因其病毒太深,很难断根,且是致命的,所以麻风病被看为罪的象征。
照犹太人的仪文律法,麻风病患者被判为不洁净。所以患大麻风的人,便要像已死的人一样与世人隔绝。他必须离妻别子,住在那麻风营里,在那里吃喝等死。
可是,这个麻风病患者却跑来跪在耶稣的脚前,已是不寻常的行动;耶稣也伸手摸他,更是不寻常。但是耶稣虽摸了那不可摸的病患者,不但没有被感染,反而使病患者得洁净。
二○○三年四月六日报纸刊登一位叫邓练贤,他是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在那次救治非典型肺炎患者工作中……在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的情况下,他不幸受到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四月二十一日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和热爱的事业,终年53岁。
至于耶稣既然摸了那不可摸的麻风人,不但没有被感染,反而使患者得洁净。以此证明耶稣的生命与主任医师的生命截然不同;他虽有人的形象,却有神的灵命。所以既能医治人,自己又不被感染。我根据这段经文描述《洁净癞病的耶稣》分底下三点解释:

一、垂听患者的呼求
凡患上麻风的人,真是“呼天、天不灵;唤地、地不应。”众人会躲避他,也不许他进入人群和民居,遇见人的时候,要大声呼喊:“不洁净!不洁净!”警告人要避开。至于这个麻风病人见到耶稣,不但没有叫耶稣远离他,反而还跑来跪在耶稣的脚前,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
由此可知,他虽知道耶稣有医治之能,却不知道耶稣肯不肯医治他?至于耶稣从来没有拒绝过向他求救的人;凡来就他的人,他都医治拯救他们。《马太福音》第4章24节记载“他的名声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种病症,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着的,癫痛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都治好了他们。”
因为这个麻风人却怕耶稣不肯医治他的病,所以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并没有向他摇头,说『不』!便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
故此,耶稣虽然会听病患者的呼求,但病患者的信心却没有十分的把握,因他平时远离主,对主的认识不深,虽在急难中求救,却不知道主肯不肯医治他。
亲爱的读者!耶稣会垂听人的呼求。他对门徒说:“凡你们祷告祈求,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这个求告主的麻风人,主不是洁净他的吗?

二、不显自己的名声
医师经常为自己的医术打广告,弘扬名声,为了使更多的人到他那里求医,且赚到更多的钱。但是耶稣虽然把这人的大麻风治好了,却嘱咐他说:“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要为你得了洁净,照摩西所吩咐的献上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耶稣既然不许污鬼为他作见证,为什么又不让被他治好的人为他宣扬名声呢?因为耶稣知道当时代的人对『弥赛亚』来临,抱着一种错误的观念,在他们中间尽管治好多少病人,行过无数的神迹,最终还是被他们排斥。
至于这个被治好的人若把他的名声传扬出去,他工作的计划就受阻挠。所以嘱咐他切不可告诉人。他不希望自己的名声被传得沸沸扬扬。经上曾说:“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赛42:2-3)

三、躲避众人的追寻
谁知,那被主治好的人,反而背叛主的意愿,却到处传扬耶稣洁净他的癞病。这本身虽是一件好事,可是却不是主的旨意。主的旨意是命他静默,『切不可告诉人』,他却到处述说。
然而,有极多的人聚集起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因此,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
此时此刻,耶稣为什么不向这极多的人传道,又不医治来向他求医的人?反而退到旷野去祷告呢?难道这样作是合乎情理吗?是的!耶稣既是为了工作,也需要灵休。他躲避众人的追寻,也是为了从神而得到能力,使他有更好的工作。正如有句话说:“要作工而不祷告的是位糊涂的基督徒,要祷告而不作工的是位懒惰的基督徒。”工作与祷告是相辅相成的。耶稣的工作量越大,他的祷告就更加迫切。他每一次的工作却不能没有祷告。人虽不理解耶稣为什么要躲避他们,耶稣却不得不这样作。他为了遵行天父的旨意,作成他的工,也必须远离人群,得与神亲近。

 

众所未识的耶稣

(路5:17-26)
这段经文若和《马可福音》第2章1至12节综合解释,使我们知道此时的耶稣是在迦百农的一户家庭里教训人;那被主治好的瘫子是被四个人抬到耶稣面前的。关于这段经文所记载的分两道题来解释;先讲众所未识的耶稣。
至于耶稣是谁?在当时的时代,没有几个人知道。有一次,耶稣平静了风和浪,门徒们就大大的惧怕,彼此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也听从他了。”(可4:39-41)
因为耶稣行了这件神迹,引起门徒们的猜想;耶稣若是神,经上说他不打盹也不睡觉,(诗121:4)可是他却与我们一样,甚至在船尾上睡觉,需要门徒去叫醒他。他若是一个地道的人,哪有这超然的能力,连风和海也听从他。所以,他们听见耶稣对瘫子所讲的那句话:“小子,你的罪赦了。”他们就心里议论说:“这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
可见,那些听耶稣讲道的人,他们只知道耶稣是人,并且是拿撒勒人,是木匠约瑟的儿子,却不认识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是神所差来的。
也许没有一人会说:“我信耶稣虽多年,至于耶稣究竟是谁,我实在不知道。”从理性方面来讲,大家是认识耶稣,他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但是使徒约翰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谁是认识耶稣的人,谁是不认识耶稣的人;你要根据他的信仰和他的实际生活来断定。倘若他遵守诫命,敬爱神,怜爱世人,他是一个认识耶稣的人。《约翰一书》第2章3至4节说:“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
使徒约翰用这句话作为认识耶稣的根据,那么,我们晓得自己对耶稣的认识到底有多深?
接下来,我们讲这个众所未识的耶稣,根据《路加福音》第5章17至26节所描述的,分底下三点解释,作为共勉!

一、有赦免之恩--罪人的救主(诗130:3-4)
被人抬来的瘫子,他到耶稣跟前来是为了寻医,耶稣为什么要先赦免他的罪呢?
可见,一个有罪的人是得不到平安的;要得平安,罪必须先蒙赦免。
犹太人认为罪和受苦是分不开的。他们所持的意见;就是人受难之前,必然曾经犯过罪。
约伯的朋友,提幔人以利法坚持一个理由,他对约伯说:“无辜的人,有谁灭亡呢?”(伯4:7)
犹太人的拉比有一句格言:“人的病痛是永远不能获得痊愈的,除非他的罪过完全获得赦免。”
可想而知,这位被人抬来的瘫子,他曾经犯过罪;至于他所犯的是什么罪?我们并不知道,因为《圣经》没有明载。关于他所得的灾病是否与他所犯的罪有关?但是我们要知道一切的疾病和痛苦都是由罪造成的;人若没有犯罪,是不会遭受疾病的痛苦,正如有句话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至于这位患瘫痪病的人,是与他所犯的罪有关。他既然带着一切罪到耶稣面前,耶稣并没有定他的罪。正如经上所记:“因为神差遣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7)
可见,耶稣是罪人的救主,有罪的人需要耶稣,正如有病的人需要医生一般。
有人说:“大罪不犯,小罪不断;抢劫、杀人我不干,偷偷摸摸也难免。”
其实,世上没有一个不犯罪的人,诗人大卫说:“神啊,求你不要审问仆人,因为在你面前,凡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义的。”(诗143:2)
凡有血气的人,犯罪是正常的,不犯罪是非正常的;犯罪是必然的,不犯罪是偶然的;犯罪是诚实的,不犯罪是虚伪的。
有人不犯罪,并非他对罪不感兴趣,乃是他没有犯罪的机会,或没有犯罪的条件。我们不是听说:“有钱的男人会变坏吗?”犯重婚罪的,在外面养情妇,包二奶的,大部分都是经济条件较好的人。
再说:世人虽然不犯同样的罪;至于蒙恩的弟兄姐妹,都承认自己是个罪孽深重的人。也有一少部分的人不知道什么叫作罪?我们在《圣经》中能找到答案,《约翰一书》第3章4节,说:“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
由此可知,世上哪一个人没有触犯神的律法?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真神不拜,却为自己雕刻偶像,把它当神敬奉,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提倡无神论。
从前,我们既然犯了大罪,但是我们的神——耶稣基督,他并没有按着我们的过犯待我们,也没有照着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103:10,14)
当初,他对那位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可见,我们的主耶稣,他有赦免之恩。大卫王曾经说:“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诗130:3-4)
亲爱的读者!耶稣为了赦免我们的罪,付出无限的代价,和伟大的牺牲。经上说:“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9:22)
当他的十字架被举起来,殷红的宝血从他的钉洞中冒出来,他大声喊着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耶稣在地上有赦免的权柄,也是因他在地上流过血,因为他的血有赦免的权能。
试问:你被耶稣的血洗净了吗?你的罪孽得到赦免了吗?经上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诗32:1)

二、有医治之能--病者的医生(太4:23-24)
耶稣没有上过卫校,也许有人认为他不懂医学;但是他能医治各样的病症。
有病的人到医院求医,先经过医生的诊断,然后又要求病人作CT、X光、或心电图等器械检查。有的人病虽检查出来了,医生却告诉他回家休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反正生存的希望并不大了。
至于耶稣有医治之能,也能医治各样的病症,他却不开诊所,也没有任何医疗器械,身上连一颗药丸都没有。
哪知,这位瘫子不到医院去接受治疗,反而叫了四个较好的朋友,或者是家属,亲戚把他抬到耶稣面前,请求耶稣医治他的病。耶稣看见他,就对他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瘫子听到耶稣这句话,好像电流从他身上经过,他的神经与肌肉立刻健壮起来,翻了一个身,马上从所躺卧的褥子上起来,拿着褥子,当着众人面前出去了。以致众人都惊奇,归荣耀与神说:“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这样的事!”
当时的观众,肯定因这件神迹奇事来论定耶稣到底是不是他们所盼望的弥赛亚,是人类的救主。
尽管他们对耶稣的认识如何,与我们无关;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个故事是否真确?
现代人患中风病的较多,有的是完全丧失运动功能,虽经过大夫的治疗,病情并没有好转,仍旧过着病床的生活。
假如:耶稣能够医治各样的病症。那么,信徒生病为什么也住院治疗?人既然在医院里接受治疗了,为什么又需要祷告?好像耶稣和大夫相配合工作,耶稣的能力藉着大夫所用的药发生果效,使病者逐渐恢复康健。
再说:我们若患了中风病,很可能去医院接受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希望弟兄姐妹都为我们祷告,使我们早日康复出院,这是每个病人的心愿。
现代的教会,大家都认为病人去看医生,并不是没有信心,生病的人去医院接受治疗,这是正常的。那么、这病若好了,是件神迹还是医生的医术高明?就很难辩明。所以有人说:“也许是‘中西’结合吧!”
有的信徒生了病,他不去医院检查,专心祷告;有人认为他这样作是迷信。但是我们不知道他这样作的目的,是出于信心,还是为了省钱?如果是出于信心;我想,耶稣也必医治他,如同医治这位瘫子一样。
历代以来,教会不知有多少病人,他们的人生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耶稣垂听教会的呼求,使病者得到医治。
亲爱的读者!《圣经》是这样的记载,虽然我们也不是瘫子,所以我们也经历不到耶稣的医治之能,不过我们都相信耶稣是罪人的救主,是病者的医生,是我们随时的帮助。

三、有爱怜之心--随时的帮助 (诗46:1)
从肉身方面来讲,这位瘫子不是耶稣的亲属,也不是耶稣的朋友或亲戚。当他从房顶上被缒到耶稣跟前时,耶稣并没有不理不睬,也没有对他说:“瘫子,我与你有什么相干,你竟来打乱我的工作,你凭什么要我医治你?请问,你有什么功劳作在我的身上。”
耶稣若是这样对他说话,他会感到非常失望;至于耶稣用一种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对他说:“小子,你的罪赦了。”
这句话是向他的信心保证,他既凭着信心而来,耶稣必定让他痊愈回去。
可见,耶稣是多么爱他啊!还称他为『小子』,这称呼并不暗示瘫子的年龄很轻,乃表示耶稣爱怜他,不会因他是个残疾人而轻视他。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大人爱小子』的这句话。我们也知道先祖雅各,他共有十二个儿子,但他最疼爱的是约瑟和便雅悯;因为约瑟和便雅悯是他的小儿子,所以对他们特别疼爱。
耶稣爱这位瘫子像父母爱小子似的,同情他的不幸,并且医治他的疾病,因他有怜悯的心肠。
再说:耶稣既然爱这位被人抬来的瘫子,他也必爱你,他爱每一位投靠他的人,因为人是他手中的杰作,是他用重价所买来的,是属他的。(林前6:20约13:1)
当你生活遇见困难,或遭遇不测与患难,你要记住耶稣对你的爱。他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46:1)
我们从这位瘫子的经历中得知,你何时求告主,主何时给你帮助;只要你时时亲近他,他总不丢弃你。
作诗的人说:“我虽远离主,竟忘恩负义,主仍疼爱我,不将我丢弃;回到他慈怀,真平安稳妥,因我已想起耶稣仍爱我……。”
在这个故事中告诉我们,“耶稣是谁?”他有赦免之恩,有医治之能,有爱怜之心;他是罪人的救主,是病者的医生,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寻找平安的瘫子

(路5:17-26)
《路加福音》第5章17至26节所记载的这位瘫子,得病不知有多久,他叫什么名字,家住何方?《圣经》都没有载明。知道这些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的信心。他虽渴望平安,却没有人能医治他。当他听到耶稣的名声和所行的奇事,并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耶稣的身上。
有一天,他听说耶稣进了迦百农,在某某人家里讲道;他就请了四位乐意帮助他的朋友把他抬到耶稣那里求医。一旦到了那里,看见屋里挤满了人,根本无法进到耶稣跟前。然而,这四位朋友把他抬上房顶,拆开房顶,把他缒到耶稣跟前。
至于瘫子来到耶稣跟前寻求平安,无疑是对的;因为耶稣是平安的王,和平的君。
当耶稣降生的那个晚上,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那天使赞美神说:“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神,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路2:14)所以有人把耶稣降生的那个晚上称之『平安夜』,因为耶稣来是要把平安带给一切需要的人。
试问:在这苦海的世界上,有谁不要平安,有谁不要健康?每当我们的脚踏进医院的大门,就知道人的健康有限,那些病者憔悴的面孔在告诉我们,他们是多么渴望平安啊!
有一天,我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小朋友胸前挂着一个像铜板的东西。然而,我问他的妈妈说:“你为什么把这个东西挂在他的脖子上?”她说:“是保平安的。”
由此可知,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安,但使用这种方法,未免太迷信。像一个铜板形的东西,如果能保佑人出入平安,那么,苦海的世界就能变成美好的天堂了。
人人都希望一生平安,这是无可否定;但是从哪里能找到平安,不是人人所知道的。所以,耶稣很清楚的告诉门徒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16:33)
再说:这位瘫子若不被抬到耶稣跟前,一辈子都得不到平安。至于他能被主医治,得到平安;有底下几个方面,作为参考。

一、信心坚定--不怀疑虑
耶稣时代,并不是没有医生,至于人所患的病不一定都被治好。这位瘫子也许曾看过医生。他这种严重性中风病,不可能被治好;现代的医学虽发达,对这种病也无济于事。他虽感到人生的迷惘与无助之时,有人向他传达一个好消息,『拿撒勒人耶稣,他能治百病,又不收医疗费,不然你去向他求医?』因此,他的希望便油然而生。
我想;假如有人把名医介绍给他,叫他去求医,他不可能再去接受治疗,因为他对自己的病已彻底的失望;世上没有人能治好他的病。正如经上所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再说:瘫子既然听到这道好消息,若是不信,心里想;医生所治不好的病,没有学过医术的耶稣,怎么能治好呢?那么,你说他这一辈子能起来行走吗?绝对不能!
可是,他一点不怀疑,也没有顾虑到耶稣治好许多病人,肯不肯医治我呢?但是他相信耶稣既然治好他人的病,也必医治他。所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耶稣医治这位瘫子,也是因为他的信心。经上说: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你的罪赦了。” 
至于那些不信的文士和法利赛人,他们虽是坐在耶稣的身旁,却得不着什么好处;惟有笃信不疑的瘫子,得到平安。
亲爱的读者!相信你不是初次听到福音;在你的一生中所听见的道也不少。可是,在你的教会当中还有不少的信徒是属灵上的瘫子,为什么?参考《希伯来书》第4章2节。
在此,《希伯来书》的作者很清楚的告诉我们:那些得不到平安,并非还没有听到福音,乃是他们既听而不信;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
在我们教会当中,有的人听见这个故事,心起怀疑,有的人简直不信;至于这些不信,怀疑的人,他们在属灵上永远是瘫子,他们的心无法亲近耶稣。

二、克服艰难--不怕阻挠
这位瘫子为了寻找平安,从耶稣得到医治,不是没有艰难,可以说:“困难重重。”

㈠请求别人帮助;他如果有这种思想,自己生了病,为何麻烦别人,也不请求别人给予帮助;那么,他怎么能到耶稣面前呢?
在我们教会中也有一种人,稍有些困难,就放弃寻求真理;也不来做礼拜。其实在这个时代交通方便,交通工具也多,并不需要别人抬你。但是最值得我们效学的还是抬瘫子的四个人,他们乐意帮助人,把瘫子抬到耶稣跟前。当今教会最缺乏的就是帮助别人的爱心,多少信徒需要人的帮助才能到耶稣跟前;可叹!却没有人乐意帮助他。
故此,有的人实际有困难,却不好意思请别人帮忙。弟兄姐妹,瘫子如果也有这样的想法,他在家里病能好吗?以此告诉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要请求别人给予帮助,不要怕难为别人。但是在需要帮助的同时,先考虑清楚,谁会帮助你的,谁不可能帮助你的;你要请求那个会帮助你的人帮助你,你既知道某某人不可能会帮助你的,何必求他呢?
有的人帮助别人作一件好事,而感到喜乐;这种人也乐意帮助你,你若需要帮助,他必尽力所能及的帮助你。

㈡不因阻碍气馁; 这四个人既然乐意帮助他,把他抬到迦百农,到了那里,看见屋里挤满了人,没有人愿意让路给他。因此,他不能直接从大门进去,又不能白走一趟;他想出一个办法中的办法,要求朋友把房顶拆开,把他从房顶上缒到耶稣跟前。
至于他们克服艰难的这种精神是值得耶稣所赞许的,也是值得我们所效法的。
使徒保罗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14:22)瘫子若不克服那些艰难,怎么能到耶稣跟前呢?
关于那些艰难和拦阻,都是人为造成的;那些坐在屋里听耶稣讲道的人,倘若是为了渴慕真理,这原是好的;不过还有缺欠,就是没有谦让的心;他们既然看到瘫子急需诊治,却不让开,让他被抬到耶稣跟前。
故此,那些听耶稣讲道的人既是全神贯注,至于对外来的人却如此冷漠,实在令人心寒。
若是我们到了一个教会做礼拜,当你的脚走进圣殿时,没有人理睬你,没有人跟你打招呼,也没有人让座给你,吃饭的时候也没有人留你,大家对你是那么冷漠,似乎你与他们漠不相关,你的心将如何?是否像瘫子一样,他们既然挡住我们的去路,却不能挡住我们的心亲近耶稣呢?
反言之;我们如果这样对待一位外来的人,尤其是有病的人,他见教会对他这样的冷漠;往后,也许他不会再来了。那么,我们就成为拦路虎,但愿我们不像那些听耶稣讲道的犹太人。
有时候听到一些声音,某某人若不死了,我是不会去做礼拜的;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也搞不清楚,讲这话的人对于信仰的路已受到拦阻,不过他没有信心克服一切艰难,求主怜悯!
再说:我们要走这条路,要亲近耶稣,不是没有困难,没有拦阻;每当受到拦阻的时候,要勇敢去面对。拦阻我们的是人,是与我们一样性情的人。所以,我们要克服这些困难,不怕阻挠,无论如何,总要亲近耶稣。

三、抓住良机--不让错过
倘若瘫子因困难而退缩,今天因人多不能进去,明天再来也不迟;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错过求医的机会,不知何时才得痊愈?若不请求朋友把他抬上房顶,把房顶拆开,把他缒到耶稣跟前,既是被四个人抬来,仍旧被四个人抬回去;若失去这次求医的机会,也许终身瘫痪。至于他为了得到耶稣的医治,就抓住良机。然而,耶稣果真医治了他,使他在众人面前起来行走。
至于瘫子来的时候,是躺在褥子上被四个人抬来的;回去的时候,是拿着褥子行走。以致众人都惊讶,归荣耀与神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这位瘫子,那天既然被人抬来了,如果因为受拦阻的缘故,仍旧被人抬回去,失去得医治的机会。那么,这样的机会不一定重来;正如有句常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等明天再来,不可能如愿以偿;因为明天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

㈠ 不知道耶稣明天在何方?因为他今天在迦百农,明天很可能跑到腓立比;你想要找到他,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一位瘫子呢?

㈡ 瘫子不敢保证自己明天像今天那么美好;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事,他根本不知道。他患的这种病,生命是没有保障的。明天血管如果爆炸了,脑溢血,那就完了。至于人的一生发现最危险的两个字,就是『明天』。
慕迪先生曾经告诉人说:他一生最懊悔的一件事,就是一天晚上在诗家谷讲道时,他对听众说:“你们现在若没有决意立志归主,可以回家去想一想,明晚再来。”哪知,在散会后该处起了大火,连礼拜堂也被烧光了,听道的人不知去向,没有机会悔改了。
朋友!要信耶稣不要等到明天再作决定;弟兄!要热心不要等到逼迫来的时候;要爱主不是等到生命成熟的时候;要作主工不要等到事情安排妥善后,乃是在今天。


税吏成门徒--利未

(路5:27-32)
在巴勒斯坦地区,罗马官吏中,最为人切齿痛恨的莫过于税吏了。他们向犹太人征收的捐税,常使犹太人想到自己失去了独立国的地位,因而极其愤恨。同时,税吏不仅是罗马压迫他们的工具,而且还私自勒索敲诈,榨取民众的血汗钱肥己。
故此,一个犹太人若做了罗马人的税吏,就被视为卖国贼和离道反教的叛徒,属社会的渣滓。利未就是这一等人,当耶稣在革尼撒勒边呼召了四个门徒之后,利未竟成了第五个蒙召参加耶稣工作的人。被犹太人所唾弃的利未,如何成为耶稣的门徒?根据这段经文如下:

一、听主呼召--不再留恋
经上说: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
在迦百农听耶稣讲道的人极多,耶稣却没有呼召他们当中的一个人来跟从自己,而是要呼召正在税关上从事工作的利未,来作自己的门徒。利未是犹太人所痛恨的一个税吏,因为犹太人是根据他的职业来定他的为人;耶稣是看出他有一颗乐意领受真理的心而呼召他。利未曾听过耶稣的教训,当他受到圣灵感动,觉悟自己有罪时,他切望求得耶稣的帮助。但由于他已受惯了拉比们的排斥,竟想不到这位大教师会看上了他。今天能听到主的呼召,正是他蒙恩的机会,他再也不留恋自己所坐的这个位置。这份工作,钱虽好赚,名声太坏,他也宁愿放弃,得以作耶稣的门徒。

二、跟主脚踪--不顾一切
利未也像前四位门徒一样,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跟随耶稣是一回事,撇下所有的是另一回事。要撇下所有的,今后的生活该怎么过?(现代人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比较难,若是要他撇下他热爱的事业恐怕是更难)。但当利未听到耶稣的呼召,他没有犹疑,也没有考虑丢了收入丰厚的工作,去过一种贫寒艰苦的生活,结局将如何?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耶稣是神,空中的飞鸟也没有种,也没有收,也不积蓄在仓里,尚且养活它;何况是他呢?耶稣既然对他说:“你跟从我来!”即使生活遇见困难,主必照顾他。所以没有理由不跟随耶稣;只要能与耶稣同在,听他的教训,作他的门徒,就心满意足了。世上的名利、地位、财富皆可抛,于是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三、为主设筵--不计得失
利未既跟随了耶稣,并在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又请了许多税吏并罪人与耶稣的门徒一同坐席。
『罪人』是指着那些不遵照法利赛人礼仪规范生活的人。当时法利赛人用的特殊称呼。
利未设筵请客的目的:(1)表明自己对耶稣的敬意:耶稣在他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他请耶稣赴席,是为了敬爱他。耶稣也毫不犹豫地领受了他的厚意。耶稣明知这样会触犯法利赛人,同时也会影响众人对他的看法。但他行事决不为众人的意见所左右。
因此,果真受到法利赛人和文士的议论和不满。但是耶稣向他们声明,自己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这些与他同席的税吏和罪人,正是他所拯救的对象。后来耶稣说:“税吏和娼妓倒比他们先进神的国。”(太21:31)
故此,耶稣便成为税吏席上的贵客,所以他们说耶稣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太11:19)
(2)表明自己对世务的辞别:他要让自己的同事和朋友都知道他今天大摆筵席,请耶稣和门徒赴席的目的,就是宣告自己不再作税吏,而作耶稣的门徒。昨日所爱的虚华名利,所爱的世俗罪恶,今日宣告完全决裂。此后,这位利未马太默默无闻地作耶稣的门徒,为主担负救人使命,但是到了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他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太19:28)可见,古时的利未虽被本国的人们所痛恨,将来的他却成为以色列的审判官。

论禁食

(路5:33-39)
想到这些无孔不钻的人,他们的想象力似乎很丰富;虽不能因耶稣与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的事上得到告他的权柄,却因遗传禁食的缘故,找出耶稣的缺点。他们说:“约翰的门徒屡次禁食祈祷,法利赛人的门徒也是这样;惟有你的门徒又吃又喝。”难道吃喝也是算犯罪吗?然而耶稣向他们解释,他的门徒为什么不禁食。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犹太人对『禁食』的看法;耶稣对『禁食』的解释。『禁食』其实不是神在律法中所规定的,也不是人民百姓非行不可;但是需要禁食多少天?也无处可查。
后来,这些宗教领袖把『禁食』列在仪文律法中,把他看作与祈祷同等重要。他们每一个礼拜都禁食两次。(路18:12)就是星期一和星期四,每逢禁食时,脸不洗,发不梳,把脸弄得相当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此时把禁食用来当作攻击耶稣的武器。
故此,耶稣告诉他们:他的门徒非是不禁食,也不是没有禁食的必要,乃是现在不是禁食的时候。但日子将到……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现在有耶稣的同在,是喜乐的日子,何必禁食呢?但到了那日他被出卖,钉死,他们就要禁食了,因为他们的夫子离开了他们。
不过,耶稣在世时并没有要求门徒像法利赛人一样,一个礼拜要禁食两次,至于他自己曾在旷野禁食了四十昼夜。(路4:1-2)那么,信徒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禁食。(斯4:3太17:21)
1.面临生死挑战时,需要禁食祷告。2.赶逐污鬼时,需要禁食祷告。
※ 禁食的意义:忏悔,认罪,远离恶道(拿3:1-7)
※ 禁食的目的:希望神后悔不降灾祸(拿3:8-9)
※ 禁食的果效:免去灭顶之灾,性命得保全(拿3:10)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