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返回上级目录】

牧人与羊

(路15:1-7)
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讲述迷羊的比喻,是因为众税吏和罪人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又因耶稣接待他们,与他们一同吃饭,受到法利赛人的议论。然而,向他们讲这个比喻。
至于以色列民族都是以牧羊为业,在耶稣时代的巴勒斯坦,羊群经常是公共的,它们并不是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一个村子。因此经常有好几个牧人在一起,正如本书第2章8节所说:“在伯利恒的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所以说:“你们中间,谁有100只羊失去了一只,不把这99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只迷失的羊,直到找着呢?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这个比喻中的牧人是指着耶稣讲的。大卫王说:“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诗23:1)耶稣也说自己是好牧人。(约10:11)迷失羊是指着罪人讲的。先知以赛亚说:“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赛53:6)诗人也说:“我如亡羊走迷了路,求你寻找仆人”(诗119:176)。又说:“我们是他草场的羊。”(诗95:7)
但是一个罪人悔改,正如迷失的羊被牧人找回,全天庭都要为他而欢喜。我把这道题分底下三点解释;

一、寻找迷羊的决心
牧人为了寻找一只迷失的羊而撇下的是99只;由此可知,牧人所付出的是沉重的代价。是的,耶稣为了把我们这些罪人找回,并且撇下了天上的众生灵及一切荣耀,离开天父慈爱温暖的环抱,来到苦海的世界,饱受患难与凌辱。
故此,巴勒斯坦的人,是寻找迷羊的专家,他们可以追随迷羊的足迹到数里之远,而且勇敢地攀登悬崖峭壁,穿山越岭;可以说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要把迷失的羊找回。耶稣更是如此,他虽有了天上众生灵,也不以为足,正如牧人宁可撇下99只在旷野,而去寻找那只迷失的羊,以此说明耶稣的心愿,“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也可以说:世界若只有一个罪人肯悔改的话,耶稣也愿意为他付出无限的代价。这样,你就可以估计一个生灵的价值了。

二、体贴迷羊的爱心
当牧羊人远远地听到迷羊的第一声微弱的哀鸣时,他得到的是何等的安慰啊!他循着声音的方向,穿山越岭,哪怕它是在悬崖峭壁,也要去把它领回。可他到了那里,看见迷羊的微弱;自己虽然因找迷羊而到了精疲力竭;他并没有斥责那只迷失的羊,也没有用鞭驱赶它,甚至也没有用手牵它回去,乃是欢欢喜喜地把他扛在肩上,回到家里。
亲爱的读者!当耶稣找着这些税吏和罪人时,并没有痛斥他们,也没有责罚他们,乃是把生命之道讲给他们听;并且接待他们,与他们一同吃饭。可见,耶稣是多么体贴那些犯过错有罪的人,他的爱普及万千,在罪人的身上是显出何等的奇妙啊!

三、找回迷羊的欢心
迷失的羊被找回,这是牧人最大的喜乐,也是他劳苦的报赏。他不但自己快乐,也请朋友邻舍和他一同欢喜快乐!
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比较这99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可见,那些众税吏和罪人真心的悔改,使天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说明耶稣的劳苦并不徒然。
至于拉比们的观念,他们所盼望的并不是罪人的得救,而是罪人的毁灭。他们曾传说:“当一个得罪神的人被毁灭时,天上便要欢喜。”其实他们都不明白神的心意。当初,神要用洪水毁灭挪亚时代的人时,经上是怎么说的呢?“耶和华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6:6)人因罪恶的败坏而遭毁灭,这是神最痛苦的一件事,不然,他为何后悔造人在地上,心里为什么会忧伤?但是有罪的人若愿意悔改,神要为他欢喜,比较那99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
感谢神的恩典!赐给我们有这样一位好牧者——耶稣基督;把我们找回,如今在父的怀抱中享受安息,并且把我们领到青草地上和可安歇的水边。

《主爱将我找回》

亲爱的主,你今召我回来,面临你爱,使我深感惭愧,
像我这样,你竟还肯爱我,主啊,你爱真是令我难测!
我的主啊,你不因此灰心,你那妙爱催你将我找寻,
直到寻见,怀抱我在你心,抚我,领我使我归回羊群。
主啊!你爱,奇妙的爱!长阔高深,真是令人难测!
虽然我曾一度叫你伤怀,但是你爱又来将我寻回。

 

失而复得的钱币

(路15:8-10)
妇人失钱的比喻和迷羊的比喻说明同一个道理,不过这个钱是妇人自己丢了,又是妇人自己去找着的。她钱丢在自己的家里,她既然把钱丢了,是怎么找着的呢?因为犹太人的房屋只有一扇圆窗,窗户的大小不外乎十八英寸的直径,可以透进来的光极为有限,因此屋子里通常都是一片阴暗。地板是一片压实了的泥土,盖上一些干芦苇和灯心草,要在这样的地板上寻索一个钱币,就好比在大海底捞针。妇人为了找到这块失去的钱币,她就想出办法。
(1)是点上灯;(2)是打扫屋子;(3)是细细地找。
但是这个比喻告诉我们的消息,后来那块失落的钱也被找着了。然而,她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亲爱的读者!找着一块失去的钱既是欢喜的,那么,所失落的钱也是痛苦的。丢掉的钱币是容易的,一不小心就被丢掉,若是想找回已丢掉的钱币,而是难上难。是的,我们若要使弟兄中的一个跌倒是极容易的事,若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中转回实在太难了。
至于耶稣所讲的这个比喻,是含有属灵的教训,否则他也不会讲的。
妇人为了找回那块所失落的钱币,他寻找的方法,上面曾提到:

一、点上灯:灯能照亮黑暗的地方;『灯』——圣经。诗人说:“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又说:“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光亮,使遇人通达。”(诗119:130)我们要用神的话语来勉励那些失落的人。

二、打扫屋子:钱币丢在地上,也许会被灰尘掩盖,即使有了灯光,也无法找到。然而,必须要打扫屋子,去除污垢。『屋子』——人。使徒保罗说:“你们是神所建造的屋子。”(林前3:9)打扫屋子也就是洁净身心。

三、细细地找:妇人若是粗心大意,也不一定能找得到所失去的钱;后来被找到也是因他的耐性,细细地找。我们若是为了要得到已失落的人,必须要有这样的心志。
耶稣的兄弟雅各说:“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了许多的罪。”(雅5:19-20)


慈父疼爱浪子

(路15:11-32)
为了一件事情,耶稣为什么要一连讲好几个比喻呢?因为众税吏和罪人在耶稣的心目中,不但是只迷失的羊,也是他所说的浪子。他们虽然在外面任意放荡,耗尽了一切资财,然而却醒悟过来。知道离开父家,虽然在肉身方面所享受的物质,可是内心的贫穷是无法供给的,所以要重新回到父家。这个比喻让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浪子的放荡,同时也知道天父的慈爱。

一、给浪子的权利
这位父亲,他有两个儿子,可他的产业丰富,也有许多仆婢,那些产业是由两个儿子继承。在犹太人的律法底下,作父亲的不能随意处置他的产业。大儿子按例取得三分之二,小儿子则承受三分之一。(申21:17)作父亲的,为了不想再劳神打理业务,早点退休,因此在死前便把产业分给儿子,这是常有的事。至于小儿子的请求,实在是一份无情的冷漠在其中。他实际是说:“现在就把我当得的一份产业给我,反正在你死后我总是要承受的,好叫我早日离开你的家。”
因此,父亲并没有跟他争论,就照他儿子所求的给予他,这儿子一刻也不耽延,便变卖了一切,离家出走了。可见,作父亲的给每个孩子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不会强迫你一定得呆在他的家(教会)里。仆人虽没有权力反抗主人的命令,只有绝对的顺从。可是儿子却有他的权利,所以要求他的父亲把他应得的产业分给他;这位小儿子对父亲的约束已经厌烦了。他认为他的自由受了限制。他误解了父亲对他的爱护和关怀,于是决心随从自己的心意而行。那么,父亲只能成全他。

二、对浪子的宽恕
小儿子在外面任意放荡,不久所有的钱财都花光了;经上说他“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见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
一个在外地流荡的人,身边连一分钱都没有,谁还会请他吃饭,天下又没有免费的午餐。要被饿死,感觉不值得;那么,只能去帮助别人放猪。虽然为别人到田里去放猪,不但没有工资,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
可想而知,一个远离慈爱天父的信徒,在哪里能找到幸福,在父的家(教会)中,倘若觉得不好,世上再没有任何地方能使你快乐,幸福满足。幸亏这位小儿子“醒悟过来”,至于他不能敢以儿子的身份回去,而是求父把他当作一个雇工。
在他决定回家的时候,该向父亲讲些什么话都想好了。然而就回去了,当他的父亲远远地看见他,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
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
亲爱的读者!当一个信徒离开了教会(永生神的家),在社会上流荡,慈悲的天父却日夜盼望他早日回归,即使他已经浪费了资材,把所带出去的金钱挥霍一空,父亲却没有责备他,并没有把他拒绝在门外,乃是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父亲的举动表示对浪子宽恕,证明欢迎浪子回家。

三、待浪子的恩爱
从远方回来的浪子,身上所穿的是褴缕不堪的衣服,身上有一股猪的臭气,只有父亲拥抱他,同胞兄弟会远离他,并且会厌弃他,因他已吞尽了一切的产业。至于父亲不但没有把他当作仆人,还吩咐仆人把那上好的袍子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的指头上,把鞋穿在他的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庆祝一番。父亲这样作,令大儿子实在难以理解。所以他生气,而不肯进去,然而经过父亲的劝说,才明白父亲为何这样作,但是资财虽被浪费了,可他还活着回来,如同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父亲送给浪子的三件礼物,显明父亲待浪子的恩爱。袍子是代表荣耀;戒指是代表权威;鞋子是代表儿子的名分。
那些税吏和罪人虽被正统的犹太人所厌弃,但是神却接纳他们,也没有把他们当作家里的雇工,仍旧爱他们如儿子。
耶稣在此所讲的这三个比喻,『迷羊』、『钱币』、『浪子』、可指三种不同的人。譬如,羊走迷是因它的愚蠢,所以牧人去把他找回。
钱币是妇人把它弄丢了,它本身并不负任何责任,所以妇人不得不将它找回。
浪子,在主观上是故意背叛父亲,离家出走;所以父亲虽然日以继夜地盼望他归家,又没有去把他领回家,而是浪子醒悟过来,然而自己回来。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