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返回上级目录】

 

 【本会注释】
1 耶稣在彼拉多前受控告,并被解往希律那里。8 希律藐视他。12 希律和彼拉多又成了朋友。13 巴拉巴被百姓选中,彼拉多将其释放,而耶稣被交出去钉十字架。27 他告诉那些为他哀哭的女子,耶路撒冷要被毁灭: 34 为他的仇敌祷告。39 两个作恶的人和他同钉十字架。46 他的死。50 他的埋葬。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路23:1 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
【本会注释】
  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在彼拉多面前的第一次受审,路23:1-5=太27:2,11-14=可15:2-5=约18:28-38。主要的注释: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见耶稣的被卖、受审和钉十字架;受难周,希律家族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路23:2 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该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
【本会注释】
  诱惑国民。路加列举出犹太人官府告耶稣罪状里的三条。这里,他们控告他是鼓动造反的人。耶稣在他传道的始终都尽力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口实(见对太14:22;16:20;可1:45;6:42;约6:15的注释)。这个捏造的控告其实正是犹太领袖他们自己对弥赛亚所怀的错误观念(见对路4:19的注释)。
  禁止纳税。三天之前法利赛人就曾尽力引诱耶稣说出他们现在控告他的话,但他们那时却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见对太22:15-22的注释)。
  基督,是王。耶稣从未直接做过这样的宣告。毫无疑问,他们在想五天之前耶稣荣入耶路撒冷的盛况,那时犹太全国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就代表耶稣宣布他要坐上大卫的宝座了(见对太21:5,9的注释)。
路23:3 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
路23:4 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
路23:5 但他们越发极力的说:“他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了。”
【本会注释】
  越发极力地。他们固执地要求彼拉多同意他们的要求。
  煽惑百姓。当然,这条控告完全是真的,但却不是犹太领袖想让彼拉多相信的那种意义。最近几周,特别是自从拉撒路复活,群众的情绪普遍高涨,拥护耶稣。先前祭司和官长们还懊丧地彼此承认说,“世人都随从他去了”(约12:19)。
  犹太。这里可能泛指所有以色列人居住的巴勒斯坦(见对路1:5;7:17的注释)。事实上,路加也用这个术语来专指犹太(见路2:4;徒1:8;8:1)。然而,路加似乎是新约作者中唯一在广义上使用这个术语的人。
  从加利利起。即,从耶稣最成功的地方起。彼得在徒10:37节中用了几乎和这里一样的话来描述福音的扩展。
  直到这里了。控告耶稣的人现在可能在想最近几周那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这使他们心里非常害怕,担心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要扩展到犹太地了,且在这里比加利利更加成功。

耶稣在希律面前受审
路23:6 彼拉多一听见,就问:“这人是加利利人吗?”
【本会注释】
  加利利人。[在希律安提帕面前的受审,路23:6-12。见耶稣的被卖、受审和钉十字架;受难周,希律家族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只有路加记载了耶稣受审过程中的这一事件。基督传道最成功也是最感人的部分是在加利利。尽管出生在伯利恒,但他是在加利利长大的,实际上在那度过了他的一生。
路23:7 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就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
【本会注释】
  希律所管。即,加利利和比哩亚(见本册注释原文第46,64页;见对路3:1的注释)。
  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彼拉多面临两难的境地。他完全相信耶稣是无辜的并且已经当众宣布了这一点。他心里想释放耶稣,但犹太人官府却一心要钉救主十字架,他感觉自己的意志敌不过他们。在彼拉多过去将近五年的犹太巡抚任期内(那时犹太还包括撒玛利亚),他把自己弄成了最不受犹太人欢迎的人,现在他害怕进一步激怒他们会危及自己的官位。他非常了解有些犹太领袖的奸诈和狠毒。他也知道他们这样处心积虑地渴望把耶稣置于死地只是出于仇恨罢了。因此彼拉多觉得,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就可以解开这个死结了,既可以让犹太官府对他保持良好的印象,又可以避免为处死这样一个明显无辜之人而负责。
  正在耶路撒冷。尽管希律安提帕一半是以土买人一半是撒玛利亚人(见本册注释原文第64页;哈斯摩年家族和希律家族),他还是更倾向于相信犹太人的信仰(见本册注释原文第33页),这次来耶路撒冷无疑也是为了参加逾越节。但是,从任何角度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敬虔的犹太人,他只是将保持一个宗教的外表作为政治的手段罢了。当他身在耶路撒冷的时候,他可能住在哈斯摩年的王宫,具体位置不明(见基督时代的耶路撒冷)。
路23:8 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要见他,并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迹。
【本会注释】
  想要见他。希律在淫乱中生活了有些时间,直到现在(见对太14:3;可6:17的注释)。现在离他杀害施洗约翰过去约有一年的时间了(见对可6:1,29的注释),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的良心。起先他很害怕,以为耶稣是施洗约翰从死里复活了(见对可6:14,16的注释)。希律曾有一度非常渴望能有机会和耶稣见上一面(见对路9:9的注释)。
  看……一件神迹。看起来好奇心也是促使希律想和耶稣见面的动机之一。他把衰老的和残废的带进宫中,应许耶稣若能医治他们便将他释放(《历》第七十七章)。耶稣如果这样做,或许会给出证据证明他是一位真正的先知并推翻犹太人对他的控告。那样,希律的好奇心也能得到满足了。同时希律还可以有充足的余地不顾犹太人领袖的反对而释放耶稣。
路23:9 于是问他许多的话;耶稣却一言不答。
【本会注释】
  问他。作为恩惠的表示,同时暗示着自由的应许,希律命令给耶稣松绑(见《历》第七十七章),之后在允许犹太人控告他之前继续询问他一些问题。
  却一言不答。这里,除了促使耶稣在公会和彼拉多面前保持沉默的原因以外(见对太26:63;27:13的注释),另外让他对希律一言不答的额外原因就是,希律已经听到过施洗约翰的信息又拒绝了。他已经拒绝了上帝允许照在他路途上的真理之光,对于一颗沉溺于罪中如此刚硬的心耶稣无话可说。这种沉默对于傲慢的君王是严厉的谴责,再加上耶稣不肯施行神迹,希律最终恼怒并开始反对耶稣。
路23:10 祭司长和文士都站着,极力的告他。
【本会注释】
  祭司长和文士。见本册注释原文第55页;见对太2:4的注释。
  极力地告他。这暗示他们控告基督的声音非常激烈并且满含怒气。
路23:11 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
【本会注释】
  藐视耶稣。直译是,“视他为无物”,即,他们侮辱他。像彼拉多一样,希律也任凭恶棍无赖们恣意控告耶稣,但耶稣的沉默激怒了他,他觉得耶稣在藐视他的权威。
  华丽衣服。这可能是一件希律丢弃了的衣服。从外表上来看,这件衣服和耶稣平时穿的那件朴实无华的衣服比起来必定是华丽的了。
  把他送回。就像公会前日审结束时一样(见对路22:71的注释),若不是罗马兵丁出面干涉,耶稣早在游行示众过程中被暴徒们杀死了。但希律和彼拉多一样,不想承担责任,因此又把耶稣送回到彼拉多那里。
路23:12 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
【本会注释】
  成了朋友。他们达成一致。看起来彼拉多和希律之间断断续续的摩擦已经持续许多年了。

耶稣被判死刑
路23:13 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
【本会注释】
  彼拉多传齐了。[在彼拉多面前的第二次受审,路23:13-25=太27:15-31a=可15:6-19=约18:39至19:16。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
路23:14 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他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他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他,并没有查出他什么罪来;
路23:15 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来。可见他没有做什么该死的事。
路23:16 故此,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有古卷在此有:
【本会注释】
  责打他。这是彼拉多头次责打耶稣(关于第二次,见对太27:26的注释)。彼拉多希望凭借这个让步避开死刑的判决,他觉得说不定会在暴徒中间激起对耶稣的怜悯。那时所施的鞭打经常导致人的死亡(见对太10:17的注释)。然而,这次让步非但没有使他们对耶稣产生怜悯,反倒激起了他们对耶稣鲜血的渴望,他们执意要耶稣死。如果彼拉多可以责打一个无辜的人,那么,只要再稍微施加一点压力,他就会同意耶稣的死刑了。
路23:17 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
【本会注释】
  必须。原文的证据(参对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在保留还是删掉第17节上存在分歧。有些手稿把它放在第19节的后面。
路23:18 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
路23:19 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
【本会注释】
  乱。希腊文stasis,直译是,“一个地位”;因此另有“一场叛乱”的意思。
路23:20 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
【本会注释】
  愿意。这里作“渴望”更好些。
路23:21 无奈他们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本会注释】
  他们喊着说。直译是,“他们不停地喊”,即,朝彼拉多喊叫。
路23:22 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做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他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他,把他释放了。”
路23:23 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
【本会注释】
  求。这里作,“要求”,或“命令”更好些。
路23:24 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
路23:25 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本会注释】
  把耶稣交给。耶稣死在罗马的判决之下,并在罗马人的监督下行刑(见对第36节)。

耶稣被钉十字架
路23:26 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本会注释】
  带耶稣去。[钉十字架,路23:26-49=太27:31b-56=可15:20-41=约19:17-37。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
路23:27 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
【本会注释】
  许多百姓。包括门徒在内(见对《历》第七十八章)。
路23:28 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本会注释】
  转身对她们。如果耶稣此时背着他的十字架他就不可能转身了。
  女子。耶稣用耶路撒冷的居民来称呼这些妇女。
  不要为我哭。耶稣并没有轻视她们的同情或因此而责备她们。
路23:29 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
【本会注释】
  日子要到。耶稣这里指的是公元70年的围困(见对《历》第七十七章;见对太24:15-20的注释)。
  不生育的……有福了。一般来说,犹太人将不生育看为一种咒诅(见对路1:7,25的注释)。
路23:30 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
【本会注释】
  要向大山说。比较何10:8;启6:16。
路23:31 “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本会注释】
  有汁水的。希腊文,“黏糊的”,“湿润的”,或“潮湿的”,用于表示树木,就是“充满汁液”。耶稣用一棵“有汁水(绿)”的树代表自己(《历》第七十八章)。耶稣是无罪的,如果现在出现的事可以发生在一个无罪的人身上,那么那些有罪之人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那……怎么样呢。耶稣再次提到四十年后伴随着耶路撒冷的陷落而有的灾祸(见对第29节的注释)。
  枯干的。这是对犹太社会的一种比喻性描述,犹太人即将被弃绝不再作为上帝的选民,并且作为一个国家,他们也快要灭亡(见本注释第四册第25-38页)。
路23:32 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路23:33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路23:34 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
【本会注释】
  父啊!赦免他们。耶稣这里既指罗马人,又指犹太人,犹太人是定耶稣罪并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的帮凶(见《历》第七十八章)。然而,他的祷告本身并不能除去他们的罪愆(见《历》第七十八章)。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这个祷告包括了直到末世所有的罪人,因为他们都与流耶稣血的罪有份(见《历》第七十八章)。
  这是耶稣挂在十字架上七次开口说话中的第一次,有时被称为七言(原文首字母大写)。这些话中,每个福音作者提到的最多三句,最少一句。按时间顺序排列,这七“言”是:
  1.“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本章第34节)。
  2.“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本章第43节)。
  3.“妇人,看,你的儿子!……看,你的母亲!”(见对约19:26的注释)。
  4.“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太27:46;可15:34)。
  5.“我渴了”(约19:28)。
  6.“成了!”(见对约19:30的注释)。
  7.“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见对路23:46的注释)。
  他们不晓得。犹太人的领袖是故意抵挡基督,他们受托拥有真理全备的亮光,并且耶稣来就是要启示这些真理。但即便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不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没有在善与恶大斗争的背景下全然看清自己的行为(见《历》第七十八章)。而普通的百姓,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基本上不知道所发生的是什么,他们的讥诮和嘲笑都是在愚昧和无知中作出的。他们盲目地随从自己的领袖(见对太23:16的注释)。罗马兵丁也少有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便这样,亮光还是穿透了那百夫长的心(见对太27:54的注释)。
  尽管原文引用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本节中并不存在耶稣的祷告,但是最好还是保留。
路23:35 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他,说:“他救了别人;他若是基督,上帝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
【本会注释】
  他若。直译是,“如果这个[人]”;这里是用一种蔑视的口吻说话的(见对路14:30;15:2的注释)。
  基督。即,弥赛亚,或受膏者(见对太1:1的注释)。
路23:36 兵丁也戏弄他,上前拿醋送给他喝,
【本会注释】
  兵丁。根据希腊文,罗马兵丁的嘲笑比不上犹太人领袖们激烈持久。
路23:37 说:“你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
路23:38 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有古卷在此有:用希利尼、罗马、希伯来的文字)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
【本会注释】
  希腊、罗马、希伯来。原文引用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示这里关于牌子是用什么语言写上的陈述并不存在(见对太27:37的注释)。然而,约19:20节中相同的话却是完全经过检验的。
路23:39 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路23:40 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上帝吗?
【本会注释】
  怕上帝。即,你必要站在上帝的审判宝座前。
  一样受刑。即,同样的刑罚;换句话说,意思是,“你同样有罪。你还责备谁呢?”
路23:41 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本会注释】
  我们是应该的。这个强盗是诚实的,他坦率地承认了他的罪。关于这里反映出来态度的重要性与发出神圣怜悯之间的关系见对太5:3的注释。
  没有……一件不好的事。直译是,“没有什么出格的”。这个强盗,或许还有他的同伴,曾经听说过耶稣,并与他同在彼拉多的审判厅里,后来又一起来到了受刑的地点(见《历》第七十八章)。过去这数个小时里的所见所闻使得现在这个说话的强盗确信耶稣就是他自己所声称的那一位。另外,那个监督行刑的百夫长也是如此(见对太27:54的注释)。
路23:42 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本会注释】
  你……降临的时候。直译是,“无论何时,当你来的时候”,或“无论何时,你会来的时候”。这个强盗悔改了,他接受了耶稣作为弥赛亚和救赎主,就是那要坐在大卫宝座上并将万事恢复的一位(见对太1:1;21:9;路19:10的注释)。
  得国。直译是,“进入你的国”。悔改强盗关于基督之国的概念很可能也是他的所有同胞所持的观念(见对路4:19的注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对这“国”所拥有的亮光会比门徒们所拥有的更多(见对太18:1;20:21的注释)。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那个强盗完全理解了耶稣关于这一问题的教训。然而,耶稣的话的确暗示了义人复活的清晰信念(见徒24:15)。或许这个强盗关于复活的想法和马大没什么两样(见对约11:24的注释)。就是法利赛人也确信有复活(徒23:8)。
  然而,即便那强盗对基督之国和复活的理解是不完全的,但基督的答复就他自己的教训而言必定能被那强盗理解。关于基督在这方面教训的概略见对太4:17;25:31的注释。耶稣表明,他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并且他荣耀的“国”要等到他亲自再回来时才会建立(见对太24:3的注释)。
路23:43 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本会注释】
  实在。见对太5:18的注释。
  今日。希腊文sēmeron。像起初所写的一样,希腊文也是没有标点的,sēmeron这个副词位于两个分句之间,这两个分句字面上作,“我实在告诉你”和“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在希腊文的用法中,可以随说话者或作者的意思将一个副词放在句中的任何地方。只从还未明确的希腊句子结构来说,不可能确定副词“今天”到底是修饰“我告诉”,还是修饰“你要”。两者都有可能。问题在于,从字面上来说,耶稣的意思到底是在说“今日,我实在告诉你”,还是在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呢?要想知道基督的真实意思,唯一的办法是去找出一些问题属灵上的答案:(1)乐园是什么?(2)耶稣在他钉十字架的当天就到乐园里去了吗?(3)耶稣教训人他们进入乐园得赏赐是在什么时候?关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见下面对“乐园”的注释。关于后两个问题的答案,见下面对“要同我”的注释。
  要同我。在被卖的前夜,离现在耶稣向这个强盗发出应许不到二十四小时,他对十二个门徒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见对约14:1-3的注释)。然而,三天之后,耶稣告诉马利亚说,“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约20:17)。因此,很显然,耶稣在他钉十字架的当天并没有去乐园,也没有在乐园里。所以,那强盗也就不可能和他在乐园里了。
  乐园。希腊文paradeisos,来自波斯文pairidaêza的音译,后者的意思是,一个“围场”,“公园”,或“保留地(禁猎区)”,即,在其中种养树木,通常是禁止捕杀动物的。这个地方四周有围墙,有时还为猎人配有塔楼。希伯来文中相应的词语是pardes,翻译出来就是“园(森)林”,或“园囿”(见对尼2:8;传2:5的注释)。在七十士译本中,伊甸的“园子”就被说成是伊甸的“乐园”(见对创2:8的注释)。实际上,paradeisos在七十士译本中很常见,而“garden(园子)”(希伯来文gan)这个词则出现在英文翻译中(见创3:1;赛51:3;珥2:3;等等)。
  在新约中,paradeisos只在路23:43;林后12:4;启2:7里出现过。在林后12:2-4中,“乐园(paradise)”显然是“天国(天堂)”的同义词。保罗指出,地上没有“乐园”,这个事实怎样证明呢,原来,他把被“提到”“天上去”与被“提到乐园里”列为同等的事,这就证明,地上没有乐园。启2:7节说“生命树”在“上帝乐园中”,而在启21:1-3,10;启22:1-5各节中,生命树和新地,新耶路撒冷,生命河以及上帝的宝座联系在一起。毫无疑问,paradeisos在新约中所有的用法都是被当作“天国”的同义词。
  因此,当耶稣保证那个强盗和他一起在“乐园”里时,他是指他“父的家里”的“许多住处”,也是指他回来“接”他到他那里去(见对约14:1-3的注释)。耶稣在他传道过程中特别指出,当他“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的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见对太16:27的注释)。直到那时,他才会请地上得救的人去“承受那从创世以来为”他们“所预备的国”的(见对太25:31,34的注释;参启22:21)。保罗教导说,那些在耶稣里面死了的人要在基督复临时,从坟墓里出来(见林前15:20-23)承受不死(51-55)。复活的义人和还活着的义人要“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从此“和主永远同在”(帖前4:16,17)。因此,那强盗也要等到基督复临,义人复活的时候才能“和”耶稣在“乐园”里。
  应该注意,“你(宾格)”和“今日”之间的逗号是圣经译者自己加上的。没有标点和单词划分的希腊原文(见本册注释原文第115页)如下:amēn soi legō sēmeron met emou esē en tō paradeisō,直译是,“实在,对你,我说,今日,同我,你要在,乐园里(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副词sēmeron,“今日”,位于两个动词legō,“我说(告诉)”,和esē,“你要”之间,并且两个动词它都可以修饰。副词sēmeron,“今日”的位置紧挨着动词legō,“我说(告诉)”,这可能说明,在语法上,它和这个动词的关系要比它和另一个动词esē,“你要”更加密切一些。
  圣经译者将逗号放在“今日”前面,显然是受到人死立时遭受报应观念的影响,这种观念不是来自上帝的。但如上所述,耶稣和新约的作者都没有教导过这么一种说法。在“今日”前面加上逗号,就使基督与他自己以及各位新约作者在别处清楚阐明的道理相抵触。因此,圣经本身就需要将逗号放在“今日”之后,而不是之前。见对约4:35,36的注释。
  所以,基督在十字架上向强盗说的其实是:“今日我实在告诉你,你(将)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强盗当时所思想的最大问题不是他何时能进乐园,而是他能否进入乐园。耶稣简明的话语向他保证,尽管他是不配的,尽管从当时耶稣被定罪而死的情况来看,他不可能给出一个如此美好的应许,但强盗还是可以完全确信,他将来一定会在乐园。实际上,正是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才使得这种盼望成为可能。

耶稣的死
路23:44 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路23:45 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
【本会注释】
  日头变黑了。有些人随意地主张说路加这里是指一次日蚀;然而,逾越节期间是满月,而满月时是不可能出现日蚀的。这黑暗是超自然的。原文重要的证据(参本册注释原文第146页)显明用“(日)蚀”来代替“变黑了”,显然是后人企图解释这样的黑暗所致的。
路23:46 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本会注释】
  父啊。关于耶稣对这个术语的使用之评论见对太6:8的注释。关于上帝作为“父亲”在犹太文学中出现,见对约5:18的注释。
  你手里。耶稣死时说的是诗篇31:5节上的话。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使耶稣对天父旨意谦卑顺从的精神达到极点,正是耶稣在世生活贯彻始终的精神。在客西马尼园中,同样是这种无私的精神促使耶稣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有关基督对天父完全的顺服的论述见对路2:49的注释。那些生与死都在上帝“手”里的男女有福了!在他的手中,我们的一切都是安全的。
  灵魂。希腊文词语pneuma(见对路8:55的注释)。
  气就断了。直译是,“他死亡了”,“他断气了”。
路23:47 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上帝,说:“这真是个义人!”
路23:48 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
【本会注释】
  这所成的事。或,“那景象”。
路23:49 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他来的妇女们,都远远的站着看这些事。
【本会注释】
  与耶稣熟识的人。这里作“与耶稣熟识的众人”更好一些。

耶稣的安葬
路23:50 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
【本会注释】
  一个人名叫约瑟。[安葬,路23:50-56=太27:57-61=可15:42-47=约19:38-42。主要的注释: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
路23:51 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上帝国的人。
【本会注释】
  没有附从。公会开会审判耶稣并定他犯了亵渎之罪时,约瑟和尼哥底母都没有被通知到场(《历》第五十九、七十五章)。这种疏忽是故意的。给耶稣定罪的投票是全体一致的(见对可14:64的注释)。如果这两个义人在场,他们一定扬声反对,就像他们以前所做的那样(见《历》第五十、五十九、七十五、八十章;见对约7:50,51的注释)。
  犹太……城。这里可能是路加为他非犹太人的读者增加的解释性的陈述(见本册注释原文第664页)。
路23:52 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路23:53 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
【本会注释】
  从来没有。在希腊文中这里是个三重否定,强调坟墓从来没有被使用过的事实(见对太27:60的注释)。
路23:54 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本会注释】
  预备日。即,星期五(见对可15:42,46的注释)。
路23:55 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他的身体怎样安放。
路23:56 她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
【本会注释】
  在安息日,便……安息了。路加特别提到了星期五,“预备”日(第54节),安息日(第54,56节),以及“七日的头一日”(路24:1)。这些日子的顺序或它们本身都没有任何问题。基督在星期五被钉十字架,整个安息日都安歇在坟墓里,他完成了救赎计划的地上之工(见对创2:2,3;结20:20的注释),在七日的第一日复活(见对路24:1的注释)。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