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返回上级目录】

不同凡響的教訓(一)

 
經文:路加福音六章17-36

如果你問我在路加福音書中,記述有關耶穌基督所傳講信息裡,最為凸出的話語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我們今天所讀的這段經文。尤其是從第廿至廿三節,有人喜歡把它當成是與馬太福音書第五章第三至十二節的類同版本看待。其實不然。如果我們稍加細心看看前後經文,就會發現路加福音書作者所寫的,與馬太福音書作者記述的有很大的差別:

一、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一節一開始,就說「耶穌看見一大群人,就上山,坐下;他的門徒都環繞在他左右。「這就是大家所常聽說的「山上寶訓」,因為是耶穌基督在「山上」說的。「山上寶訓」在馬太福音書中,是將其編輯在一起,即第五至第七章。所以,第八章第一節寫著:「耶穌從山上下來,成群結隊的人跟著他。」因此,也有人將這三章看成是耶穌基督的言論集。而這三章裡的第五章第三至十二節,則是大家非常耳熟的所謂「八福」。

但是,路加福音書在第六章第十七節說:「耶穌跟使徒們一起下了山。」所以,可以清楚知道耶穌基督傳講這些「論福」的信息不是在山上,是在山下,是站在「平地上」。再者依據第廿節「耶穌轉向他的門徒」,他在「論福」的時候是特別針對他的學生而說的。

二、依照馬太福音書的編輯方式來看,耶穌基督在山上傳講天國信息時,並沒有任何其他醫病、趕鬼的事件發生。開始有記載這些事件的發生是在第八章「耶穌從山上下來,成群結隊的人跟著他。「之後的事。(馬太福音八:1)

而路加福音書則不一樣,在第六章第十八至十九節這樣寫著說:群眾「要聽他講道,也盼望他治好他們的疾病。那些被污靈困擾的也來了,並且得到醫治。大家都想要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治好了他們。」非常清楚,耶穌基督不只是傳講天國的信息,他同時也在醫病、趕鬼。他從來不拒絕那些因身體健康出異狀而受苦的人來找他。

第十九節:大家都想要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治好了他們。

這一節是值得我們再次重視的資料,作者路加提醒我們耶穌基督身上「有能力」可發出來治好病人,就像第五章十七節「主的能力跟耶穌同在,使他能治好病。」在耶穌基督前往會堂主管葉魯家的途中,有一位患血漏長達十二年的女人來摸耶穌基督外袍的衣角,耶穌基督立即「知道有能力從我(指耶穌基督)身上出去。」(八:46)作者路加要我們知道耶穌基督身上是一直充滿著聖靈的力量。

從第廿至廿六節,路加福音書所寫的一直受到很多討論,它不僅有如上述的背景與對象和馬太福音書不同,且內容也不一樣。而最為特別的是第廿四至廿六節,這些「論禍「的資料是路加福音書所特有的。

如果我們將第廿至廿三節與第廿四至廿六節分開比較來看,就會發現這是相對照的句子。有人把第廿至廿三節和馬太福音書第五章三至十二節相對照,認為後者所記的,比較接近耶穌基督所說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除了我們上面所說的對象不同必定會有不同之外,路加福音書的作者對當代社會也有他獨到的見解,這種見解也影響到他在搜集資料與編撰本卷福音書時的結果。基本上,讀完整本路加福音書時,我們會感受到作者路加確實對當代社會有錢人家並沒有好感。在他所編寫的路加這本福音書中的故事,我們會看到他對人性的描述、刻畫,用心甚深,在四本福音書中顯得特別凸出。

若將第廿至廿三和第廿四至廿六節相比較,我們會發現這種「對比法」的方式是耶穌基督講道的一大特色;我們將它排列成如下的方式來看:

┌────────────────┬───────────────┐
│耶穌轉向他的門徒,對他們說:「│「但是現在富有的人要遭殃了!因│
│ 貧窮的人多麼有福啊!你們是上帝│ 為你們已經享夠了安樂!」 │
│ 國的子民!」 │ │
├────────────────┼───────────────┤ │「現在飢餓的人多麼有福啊,你們 │「現在飽足的人要遭殃了!因為你│
│ 要得到飽足!」 │ 們將要飢餓!」 │
├────────────────┼───────────────┤
│ 「現在哭泣的人多麼有福啊,你們 │ 現在歡笑的人要遭殃了!因為你 │
│ 將要歡笑!」 │ 們將要哀慟哭泣!」 │
├────────────────┼───────────────┤
│「為了人子的緣故,有人懷恨你們 │「大家都稱讚你們的時候,你們有│
│,棄絕你們,侮辱你們,把你們當 │ 禍了! │
│ 作邪惡的,你們就有福了!」 │因為他們的祖宗對假先知也曾說了│
│從前他們的祖宗也是這樣對待先知│ 同樣的話。」 │
│ 。在那日子,你們要歡欣雀躍,因 │ │
│ 為在天上將有豐富的獎賞為你們保 │ │
│ 存著。 │ │
└────────────────┴───────────────┘

就像在開始時我們已提及過的,馬太福音書認為耶穌基督講這段「八福」的地點是在山上,對象是一大群人。而路加福音書的地點則在山下的平地上,而且所講這段「福與禍」是針對他的學生。因此,我們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耶穌基督所講的,對一般民眾和對他自己的學生是有分別的。(參考八:10)針對那些想跟隨他,成為他的學生的人,耶穌基督曾說:

「狐狸有洞,飛鳥有窩,可是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九:58)

他另外揀選七十二個人,並派遣他們每兩個一組的出去,他做如下的交待:

「不要帶錢包;不要帶旅行袋;不要帶鞋子;」(十:4)

他提醒這些人要有這種準備赴難的心理準備。他說:

「去吧!我派你們出去,好像把小羊放在狼群裡。」(十:3)

路加這位作者已清楚意識到傳福音的工作,就好像一位軍人出征一般,必須有準備死於戰場的決心。也因為是像軍人在出征,帶任何過多的行囊、錢財等物品,不但毫無助益,反而是一種累贅。因為宣揚上帝國福音是要拼命、全力以赴,不要那些額外的負擔。

路加這位作者,他本來是個醫生,(歌羅西書四:14)後來成為使徒保羅忠心的同工,(腓利門書:24)四處去傳福音,可以想見的是,他受保羅的影響甚深,特別在獻身傳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又復活的耶穌基督之事工上,他看到保羅幾乎就是如耶穌基督所形容那般的兩袖清風的傳道人。但是福音的事工卻因保羅的拚命見證、宣揚,而大大傳開來。從保羅的話,可以看出他本身就是過著相當儉樸的生活:
「 我更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把萬物當作虧損的。為要贏得基督,完全跟他連結,我把一切都當垃圾丟棄了。」(腓立比書三:8-9)

「弟兄們,我想告訴你們的是:時候不多了,從今以後,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哭泣的,像不哭泣;歡笑的,像不歡笑;購置的,像未擁有什麼;享受世上財富的,像沒有盡情享受。因為現有的這個世界快要過去了。我希望你們無所掛慮。沒有結婚的人是專心以主的事為念,因為他想討主的喜悅。結了婚的人所關心的是世上的事;因為他要取悅自己的妻子。」(哥林多前書七:29-33)

看吧!使徒保羅不只是棄萬物如垃圾一般,連結婚娶妻都看成是一種負擔。他認為這樣才能「為主的工作完全奉獻自己,毫無保留。」(哥林多前書七:35)作者路加看到使徒保羅如此用心、拚命,必然心裡深受感動,再加上四處傳福音的工作經驗,必定看到許多人因為財富多而帶來禍害,還有飽足且沈迷於歡樂的人所遭遇到的悲慘結果,等等這些,必定影響了他在彙集資料和編排上的心意。

我自己就有這種軟弱。前幾年裡因租房子住,屢次發生房東賣房子,我得搬家的事。就因我藏書較多些,每次搬家找房子,都很困難找到合適且容納得下這些書的房屋。我很擔心,將來若有教會想聘我去,我是不是馬上會先考慮到房舍大小,先憂慮我的書,而不是先有為福音我當要拚命的使命感。書,是我的財富,但卻變成我在宣教使命感上的一種軟弱,一種負擔,甚至成為我立誓為主拚命的強大絆腳石!為此,我想到天主教的神父、修女,也想到佛教的僧尼們,他們反而比較像耶穌基督所說的,兩手空空的傳道者。

作者路加在編撰這卷福音書時,就如同他在開場白裡所說的,他是「按照秩序」在編排此書,因此,我們如果仔細研讀,就會體會出他在「按照秩序」上的用心;他在記述耶穌基督的教訓之前,先有耶穌基督「召集門徒到跟前,從他們當中揀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六:13)然後是跟使徒一起下山,醫病、趕鬼,群眾也聽他講道。再接下來就是轉向他的門徒,對他們說出這段精采的教訓。

我們繼續來看第廿七到卅六節:

我個人比較喜歡把這一章的教訓,當成是耶穌基督對學生的一種特別訓練教材看待。在第廿二到廿三節,我所看到耶穌基督提醒他的學生說:「為了人子的緣故,有人懷恨你們,棄絕你們,侮辱你們,把你們當做邪惡的,你們就有福了!從前他們的祖宗也是這樣對待先知。」注意啦,耶穌基督不太可能將民眾的身份拿來與先知做對比,但是,要求他的學生看先知的遭遇就會貼切甚多。學生(或門徒→使徒)是經過他揀選出來的。(六:13)在角色與使命上自然會與一般民眾不同。

第廿七至廿八節:「但是,你們這些聽我話的,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善待恨惡你們的;為咒詛你們的人祝福,為侮辱你們的人禱告。」

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是重新在詮釋舊約律法的精神。在出埃及記第廿一章表露出「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律法教訓。然而在耶穌基督的眼中,這種律法並不能達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反而是惡化人際關係的一種手段。耶穌基督被捕的當晚,曾對想庇護他而拿刀削掉大祭司僕人耳朵
的彼得說了一句名言:「把刀收起來;因為凡動刀的,一定在刀下喪命。」(馬太福音廿六:51-52,約翰福音十八:10-11)我們可以看出耶穌基督的用心,他希望我們能透過信仰把生命的精提升。在福音書中,他很清楚地給我們這方面的題材。他也讓我們深知在傳揚上帝國福音這條路神上,實在不是一條好走的路。因此,若在傳道的工作上採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態度,所得到的將是更壞的惡果。很可惜的是教會二千年來的歷史,「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血跡依舊斑斑可見。

其實,出埃及記裡摩西頒佈的這種律法時代背景,是當他和以色列民族尚在曠野流蕩的時代,甚至可能是來自更早以色列人在遊牧時代的精神傳承。在較晚期舊約經典中已改變了這種「報復」的傳統,而將「申冤」的事,訴之於上帝的公義審判。例如:

「 上主記得敵人的惡行,

時機一到就要懲罰他們。

上主要向敵人報仇;

時機一到他們就必敗亡;

那滅亡的日子已在眼前。「(申命記卅二:34-35)

「上主啊!你要垂聽窮苦人的祈求;

你要賜勇氣給他們。

你要替被欺壓的人和孤兒伸冤,

使必朽的人不再恐嚇別人。「(詩篇十:17-18)

類似的經文可看詩篇九十四章一節,一三五章十四節,一四六章七節,但以理書七章廿二節。這些都可看出舊約聖經作者早已將這種古老傳統的「報復」觀念改變了。但是,直到耶穌基督的時代,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仍然拘泥在那些古老經典的教義裡,而一般人也深信不疑。但是,耶穌基督希望他的學生在宣揚上帝國福音時,必須確實建立以「上帝主權為中心」的基本要義。

我們了解一件事,就是耶穌基督傳道工作的中心主題是「上帝國」。意即以上帝主權為中心。如果我們承認上帝是主,我們就不會再以自己做為報復別人的準則。因此,他說:「你們要仁慈,正像你們的天父是仁慈的。」(六:36)確實就是這樣,如果真的是在傳上帝國的福音,就必須把這位階提升到上帝的標準。耶穌基督也在提醒他的學生,做為上帝國的使者、傳揚者,被人迫害、欺侮是時常會發生的事。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最後也被迫害到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就是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他仍然說:「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些什麼。」(路加福音廿三:34)這句話可以闡明他對上帝國的一貫理念。這句話也是他在第六章廿二到廿三節的最
好詮釋。

最近幾年來,我們台灣教會時常發生傳教者與長執之間或教會之間訴訟的事情,甚至訴訟到政府的法院去了!耶穌基督在本章廿八節告訴我們說:「為咒詛你們的人祝福,為侮辱你們的人禱告。「基本上,他希望傳上帝國信息的工作者是能堪受侮辱的人。記得早期宣教師來台灣開拓福音時,都曾有過非常難堪的經驗;包括甘為霖牧師、馬雅各醫師、巴克禮牧師等,他們曾有過被民眾潑灑糞便在身上當眾羞辱的經驗,然而,福音事工卻因此而變成撒種在最肥沃的土地上。

我們可以這樣說,第廿七至卅一節就是在詮釋第廿三節:「從前他們的祖宗也是這樣對待先知。在那日子,你們要歡欣雀躍,因為在天上將有豐富的獎賞為你們保存著。」

第卅二至卅五節:「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甚麼功德呢?就連罪人也愛那些愛他們的人!假如你們只善待那些善待你們的人,有甚麼功德呢?就連罪人也會這樣做的!假如你們只借錢給有希望償還的人,又有甚麼功德呢?就連罪人也借錢給罪人,只是要如數收回!不,你們要愛仇敵,善待他們;借錢給人,而不期望收回。那麼,你們將得到豐富的獎賞,而且將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女,因為他也以仁慈待那些忘恩負義和邪惡的人。」

這一段話正好與上一段第廿七到卅一節成為一個關連的觀念。在第廿七到卅一節,耶穌基督要把人生命的主權觀念弄清楚。生命的主權不在人本身,是在上帝。這一段是上段的延續,是在回應第廿六節「大家都稱讚你們的時候,你們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對假先知也曾說了同樣的話。」這句話。

想想看,誰會稱讚你?你的愛人,好友。想想看,什麼樣的人才有錢借給別人?必定是有錢的人。而當你把錢借給那無償還能力的人之時,你若不是被人譏笑成傻瓜,就是你早已有心理準備那筆錢是「送」,是「贈予」,不準備索回了。我很喜歡箴言第十九章十七節的話:

「 濟助窮人等於借錢給上主;

他的善行,上主要償還。」

我們要注意第卅五節的這句話:「你們將得豐富的獎賞,而且成為至高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就是希望我們把這種生命的標準放在上帝國的層次裡來看,因為從人來的獎賞是有限的、短暫的,甚至是虛偽的,在上帝國裡的獎賞則是永遠的、真實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第廿六節耶穌基督會說:「大家都在稱讚你們的時候,你們有禍了!」原因就是在此。從第廿七節到卅五節這段話,就是以第卅六節這句「你們要仁慈,正像你們的天父是仁慈的。」做為總結。明顯又清楚地指出天父上帝的仁慈,才是我們學習的終極目標。(馬太福音書第五章四十八節是「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


這段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息:

一、在傳福音的工作上,必須有甘願承受迫害、凌辱的心理準備。

翻開教會二千年的歷史,或是各地早期宣教歷史來看,我們就會發現一句流傳甚久的話是非常確實:「教會,是以基督的血和殉教士的血建立起來的。」實在是如此。即使在號稱二十世紀文明的今天,仍然繼續傳出有人為了傳上帝國信息受到凌辱、迫害的事件。最近幾年發生在印尼東帝汶島的屠殺事件,傳教者和基督徒死去不少,原因是印尼政府施軍事高壓,想迫使當地人民改信回教。因該島居民絕大多數是天主教徒。這些使我想起十六世紀未期發生在日本南部長崎縣的迫害天主教宣教師和信徒事件。

今天的教會若要扮演好傳上帝國信息的角色,就必須有這種受辱的準備,而且不是「不得已」,是「甘願」承受因宣揚上帝國所帶來的各種迫害。這種迫害可能來自政治統治者。更可能來自社會大環境價值觀念的轉變所帶來的衝擊。我們必須注意一點,教會之墮落往往是因富裕、舒適所帶來的結果。這也正是第廿四到廿六節耶穌基督所說的現象。

二、基督教的信仰是讓我們學習在上帝國裡仰望上帝的賞賜,不是來自人的讚美。

我聽過一則很感動我心房的故事: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中心,有一間教堂叫卡布奇納(Kapuziner),是哈布斯王朝皇族進行埋葬禮拜的地方。每當有葬禮舉行時,禮拜堂的大門緊閉,皇族葬儀隊伍來到,有人上前用力敲門時,看守禮拜堂大門的人會從裡面問:「是誰在敲門?」皇家的侍衛就會大聲叫說:「來的是奧地利帝國第幾代國王....」在很長的名號、稱謂尚未唸完,大門內就傳出宏亮的聲音說:「我不認識你們,請你們離開。」敲門者會再繼續敲門,裡面又問同樣問題。皇家侍衛馬上回答說:「來的是一位對奧地利帝國很有貢獻的名人,他曾做過....。」成就功績尚未說完,門內就傳出話說:「這個人我不認識,請你們離開。」敲門者第三次用很輕又溫柔的方式敲門,並謙卑地請求開門。門內則是用很嚴峻的聲音問同樣的問題。侍衛們會輕聲的說:「來的,是一位有罪的人,他在請求上帝的憐憫和拯救。」結果禮拜堂大門開了。奏樂的聲音響起,詩歌的聲音傳出。
喪葬隊伍才緩緩依序地進入禮拜堂內。

雖然這只是一種葬禮的儀式,但是,起碼它給我們很好的啟示:上天國,世間各種名號、地位、功績都是沒有用的,天國的門開不開,跟這些都沒有關係。唯獨認罪、悔改,天國的門才會在天使的樂聲中打開來接我們進去。我一想到台灣教會近幾年來在舉行告別禮拜的日漸虛華,恐怕離上帝的憐憫恩典是愈來愈遠了。

甘願承受苦難、迫害和仰望上帝的賞賜,這兩者對今天的傳教者都是很大的課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把因傳福音的工作所受的冤屈委由上帝去審判,把來自人間的各種榮譽奉獻給上帝。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