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返回上级目录】

辯駁耶穌的權柄(廿:1-8節)

1 有一天耶穌在殿裡教訓百姓、講福音的時候、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上前來、 2 問他說、你告訴我們、你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給你這權柄?是誰呢。 3 耶穌回答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且告訴我。 4 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 5 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他必說你們為甚麼不信他呢。 6 若說從人間來、百姓都要用石頭打死我們。因為他們信約翰是先知。 7 於是回答說、不知道是從那裡來的。 8 耶穌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

此段經文亦見於太廿一:23-27可十一:27-33;「誰給你權柄管理全城和聖殿?你到底是誰?」這些有權力的人存心惡毒,因為看見百姓都擁護衪,他們想一切方法要陷害衪,但耶穌是個極擅長辯論的人,擋住了每一個問題,反使他們自己陷入狼狽的窘境。

祭司長和長老問耶穌有甚麼權柄?是從何來的權柄?耶穌不立即回答他們說,衪的權柄是因為衪是上帝的兒子。這樣的回答會加速結局的來臨。衪還需要採取一些行動,衪還要給他們一些教導。因為耶穌所作的每一件事,都必須在上帝所定的時間;那最後衝突的時間還沒有來到。所以衪用一個自己的問題來還擊猶太的權威人士,這問題把他們放在進退兩難的地位上。衪問他們約翰一生的使命是來自天上,或來自人間?是由上帝還是由人所發動的工作?那些到約但河去接受約翰洗禮的人,祗是一種人性的衝動?還是接受了上帝的挑戰?

猶太的權威人士感到進退兩難的乃是:如果他們說約翰的工作來自上帝,他們就無法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因為約翰為這件事作了肯定而無誤的見證。如果上帝藉約翰說話,耶穌就毫無疑問的是上帝所膏的那一位。另一方面,如果這些權威人士公開地否認約翰的工作是從上帝來的,他們就會招致百姓們的忿怒,因為百姓們認為約翰是上帝的傳信者。猶太的祭司與長老們彼此商議後,然後說出了最不中用的答覆,「我們不知道。」如果有人自我定罪,就是他們。他們應當曉得,這是他們的責任。

他們都是公會中的會員,而區別真假先知是公會職責的一部分,他們竟說他們不能區別,顯然是陷入羞恥自卑的境地。

在這裏有一個可怕的警戒,有一種故意假定無知的懦弱。一個看重權宜勝過原則的人,他首要的問題並不是:「真理是甚麼?」而是:「說甚麼最安全?」他一次又一次崇拜權宜,將使他有一種懦弱的沉默;他將會不負責任地說:「我不知道答案。」其實他很知道答案是甚麼,祗是害怕說出來。

真正的問題並不是:「說甚麼話最安全?」而是:「甚麼話是對的?」

故意裝作無知,權宜懦弱的沉默是令人羞恥的。如果一個人知道真理,他就有責任把真理說出來。

兇惡園主的比喻(廿:9-20節)

9 耶穌就設比喻、對百姓說、有人栽了一個葡萄園、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住了許久。 10 到了時候、打發一個僕人到園戶那裡去、叫他們把園中當納的果子交給他。園戶竟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 11 又打發一個僕人去。他們也打了他、並且凌辱他、叫他空手回去。 12 又打發第三個僕人去。他們也打傷了他、把他推出去了。 13 園主說、我怎麼辦呢。我要打發我的愛子去。或者他們尊敬他。 14 不料、園戶看見他、就彼此商量說、這是承受產業的。我們殺他罷、使產業歸於我們。 15 於是把他推出葡萄園外殺了。這樣、葡萄園的主人、要怎樣處治他們呢。 16 他要來除滅這些園戶、將葡萄園轉給別人。聽見的人說、這是萬不可的。 17 耶穌看著他們說、經上記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甚麼意思呢。 18 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 19 文士和祭司長、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當時就想要下手拿他。只是懼怕百姓。 20 於是窺探耶穌、打發奸細裝作好人、要在他的話上得把柄、好將他交在巡撫的政權之下。

此段經文亦見於太廿一33-46;可十二:1-12,太廿一28-32所說兩個兒子的比喻,主要是針對猶太國的領袖而言。這個比喻是指著國家的本身而言。

解釋一個比喻通常有一個主要的原則,每個比喻祗有一個要點,祗要把這個要點抓住,其它的細節:就無足輕重了。通常要找出每個細節:的意義,乃是誤將比喻當作豫言。可是這個比喻卻不一樣,在這個比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很清楚的含意,大祭司和法利賽人都知道,耶穌是藉著這個比喻對他們說話。那些初次聽見這比喻的人,都可以發現每一個細節:的含意,因為所提到的是人們很熟悉的事情。

猶太國是上帝的葡萄園,這是先知們常用的一幅圖畫:「萬軍的耶和華就是以色列家」(賽五:7)。所謂籬笆乃是指一種稠密有剌的圍籬,其所要防止的,既是那要侵害葡萄園的野豬,也是那要進到葡萄園的盜賊。每一座葡萄園都有自用的壓酒池。樓有雙重的作用,在收割葡萄的時候作為守望臺,看守葡萄免得被盜賊竊取,同時也可以作為僱工的宿舍。

葡萄園主的行動是相當正常的。在耶穌時代,巴勒斯坦是一個多災難,少安逸的地方,因此常有園主離開他們的產業。他有興趣的祗是到一定的時候前來收取收獲而已。

租金可以用三種方式來償付;可以用金錢付,也可能以某種固定數量的果實,不論收成如何,都可以按一種彼此間同意的比例數收取。

園戶的行為也不足為奇,在耶穌時代,巴勒斯坦生活不穩定,有時工人不滿待遇而反叛,園戶殺害園主的兒子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們已經說過,那些聽見比喻的人,很容易就會分辨出其中的含意。列出如下:

葡萄園是以色列國,園主是上帝,園戶是以色列的宗教領袖,他們代替上帝謀取國家的利益。不斷差來的使者是上帝所差遣的先知,他們常受棄絕與殺害。最後差來兒子,就是耶穌。耶穌在這個生動的故事中,把以色列的歷史與命運也同時列述出來。

這個比喻告訴了我們許多的事情,可分為三方面。

(一)其中論到許多有關於上帝的事:

(甲)它告訴我們關於上帝對人的信任。園主把葡萄園交在園戶的手中,他並沒有站在旁邊,像警察那樣地監視他們。他走開了,留下他們在工作。上帝也完全信任人,給予他們工作。我們所接受的每一件工作,都是上帝交給我們去做的。

(乙)它告訴我們上帝的忍耐。主人差遣了一位又一位的使者。衪並沒有在一位使者受虐待或侮辱之後,馬上來一個報復,衪給園戶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來回應衪的要求。上帝對人的一切罪孽表現忍耐,並沒有把他們丟棄。

(丙)它告訴我們上帝的審判。到最後葡萄園的主人把葡萄園收回來給了別人。上帝最嚴厲的審判,就是衪從我們手中,拿走衪要我們做的工作。一個人一旦在上帝面前無用,就是墮落到最卑下的地步。

(二)它告訴我們許多關於人的事:

(甲)它告訴我們人的特權。葡萄園裏設置了一切需用的東西----籬笆,壓酒池,樓----使園戶的工作得到便利,也使他們能把葡萄園管理得很完善。上帝不但給我們一件工作做,衪也給我們作事的工具。

(乙)它告訴我們人的自由。主人讓園戶隨心所欲地做他們的工作。上帝並不是殘酷的工頭,衪好像一位有智慧的司令官,分配了任務,然後讓人去執行。

(丙)它告訴我們人的責任。所有的人都會有算總賬的一天,對上帝交託我們去作的工作,我們用甚麼方式實行出來,是我們所當付的責任。

(丁)它告訴我們人犯罪是故意的。這比喻中的園戶向主人使用故意背叛與不順服的策略。犯罪就是故意與上帝作對,明明知道上帝要我們走的是甚麼路,卻故意走我們自己的路。

(三)它告訴我們許多有關耶穌的事:

(甲)它告訴我們耶穌的自稱。在這比喻中很清楚地表明,耶穌衪自己擺在先知以上。那些在衪以前來的是上帝的使者,沒有人能夠否認他們的這份光榮,可是他們祗是僕人,衪自己卻是兒子。這個比喻衪是獨一,和以往的偉大的先知是不同的。

(乙)它告訴我們耶穌的犧牲。這比喻很清楚地顯示,耶穌深知衪面前的道路。在這比喻中,惡人殺害了園主的兒子。耶穌對於衪前面的遭遇從未存有絲毫的疑惑。衪的死,並不是由於別人的強迫,而是衪甘心樂意去接受的。

這個比喻是以石頭的圖畫作為終結。這裏有兩幅圖畫。

(1)第一幅圖畫十分清楚,是一幅匠人所棄的一塊石頭,後來竟成為整個建築物中最重要的石頭。這是從詩一一八:22節:而來的「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旁角的頭塊石頭。」詩人當初的意思是把它當作以色列百姓的一幅圖畫。以色列百姓原是受藐視和棄絕的,猶太人為世人所恨惡,他們曾經做過許多國家的奴隸和僕役,可是這被萬民所棄的百姓,竟是上帝的選民。人也許抵擋耶穌,拒絕耶穌,並且想要除滅衪,可是他們終必發現他們所棄絕的基督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羅馬皇帝猶利安(Julian)想要除滅基督教,把異邦古老的偶像帶回來。他失敗了。在十字架上的這個人,已經成為普世的審判者與君王。

(2)第二幅圖畫是在44節,是一塊石頭掉在一個人的身上,使他跌碎的圖畫。如果這石頭掉在誰身上,必要把他砸得稀爛。這是一幅混合的圖畫,交織了三幅舊約中有關石頭的圖畫:

第一幅是"賽八:14-15節"「衪必作為聖所,卻向以色列家作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為圈套和網羅。許多人必在其上絆腳跌倒,而且跌碎,並陷入網羅被纏住。」

第二幅是在"賽廿八:16節"「看哪!我在鍚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

第三幅是在"但二:34節,44-45節",這一幅奇異的圖面,描繪有一塊不是人手所鑿的石頭,把上帝的仇敵砸得粉碎。

舊約中這些石頭的圖畫,構成了這個觀念的背景,並都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歸結起來。

耶穌是萬物賴以建立的基石,也是聯結萬物的房角石。拒絕衪的道路,猶如一個人用他的頭去衝撞上帝律法的牆壁一樣。反抗衪的結局就是破碎了生命。

這些圖畫對我們可能是奇異的,但對於每一位熟知先知教訓的猶太人卻是熟知的。

納稅給該撒(廿:21-26節)

21 奸細就問耶穌說、夫子、我們曉得你所講所傳都是正道、也不取人的外貌、乃是誠誠實實傳神的道。 22 我們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 23 耶穌看出他們的詭詐、就對他們說、 24 拿一個銀錢來給我看。這像和這號是誰的。他們說、是該撒的。 25 耶穌說、這樣、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26 他們當著百姓、在這話上得不著把柄。又希奇他的應對、就閉口無言了。

亦記於太廿一33-46,可十二13-17,「納稅給該撒」這是一種計謀故意要陷害耶穌,使衪說些話給他們作把柄用以控告衪不忠於羅馬政府,以便把衪交給彼拉多。

希律黨乃是屬希律族系的那一黨人,他們和法利賽人串謀出一個他們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耶穌給他們當頭一棒,宣告教會和國家是分開的,基督徒當順服他們的政府,但政府要尊重百姓的宗教信仰。

21節:這些密探裝作老實人,在問耶穌一條狡詐的問題前,首先諂媚奉承他,以便乘他不備,好抓他的把柄。但耶穌知道他們的企圖,沒有跌進他們的陷阱中。要小心防範恭維的話,靠著神的幫助,你便察覺到它,並且能避開它。

22節:這是一條別有用心的問題。猶太人恨惡要納稅支持異教的羅馬政府和他們的神祇;他們也憎惡這個容許稅官收取過高的稅、把多出來的留給自己的制度。若耶穌說應該繳稅,他們會說他是賣國賊,是宗教的叛徒。但假如耶穌說不該繳稅,他們就可以向羅馬政府告他造反。問耶穌問題的人以為他們這次必定抓到他的把柄了,不過這次耶穌又比他們更有智慧。

論復活(廿:27-40節)

27 撒都該人常說沒有復活的事,有幾個來問耶穌說、 28 夫子、摩西為我們寫著說、人若有妻無子就死了、他兄弟當娶他的妻、為哥哥生子立後。 29 有弟兄七人。第一個娶了妻、沒有孩子死了。 30 第二個、第三個、也娶過他。 31 那七個人、都娶過他、沒有留下孩子就死了。 32 後來婦人也死了。 33 這樣、當復活的時候、他是那一個的妻子呢。因為他們七個人都娶過他。 34 耶穌說、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 35 惟有算為配得那世界、與從死裡復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 36 因為他們不能再死。和天使一樣。既是復活的人、就為神的兒子。 37 至於死人復活、摩西在荊棘篇上、稱主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就指示明白了。 38 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為在他那裡、人都是活的。〔那裡或作看來〕 39 有幾個文士說、夫子、你說得好。 40 以後他們不敢再問他甚麼。

亦記載於太廿二23-33,可十二18-27,撒都該人是當時候的唯物主義者,他們人數不多,但是他們受過教育,財富多,而且很有勢力,他們並不相信復活的事,他們用來問難耶穌的問題中說在某一種情形之下天上必須是多夫制,耶穌立刻解決這問題:在天上沒有嫁娶的事。

27-38節:撒都該人是一群保守的宗教領袖,只接受摩西五經(創世記至申命記)為聖經,不相信有死人復活的事。他們也來試試捉弄耶穌,他們所問的復活問題,曾經叫法利賽人感到為難。耶穌就根據他們敬重的權威摩西的話,來回答他們關於復活的真正意義。

34-35節:耶穌不是說在天堂人們不認得自己的伴侶,只是說人們不應該以為天堂是現在生活的延伸,我們今生的親屬關係受到時間,死亡和罪惡的限制。我們完全不知道復活的生命是怎樣的,但耶穌肯定這些關係與我們在世上所擁有的不同。

37-38節:撒都該人想用這條奸詐的問題來捉弄,駁倒耶穌,即使是這樣,耶穌也沒有忽視他們的問題。他不但回答了,並且更進一步談到真正的問題所在。有時候人們會問你一些棘手的宗教問題,例如「一位愛人的神怎會叫人捱餓呢?」「如果神知道我將要做些什麼,我還有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呢?」你要學主耶穌,首先要盡力回答問題,然後尋找問題的所在:是不是他因個人的遭遇而受傷害,或在作出決定時遇到困難?通常人提出問題,只是要考驗你是否願意聆聽和關心他們。

大衛的子孫廿:41-44節:見於太廿二41-46可十二35-37。

41 耶穌對他們說、人怎麼說基督是大衛的子孫呢。 42 詩篇上、大衛自己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 43 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44 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

對我們來說這段經文可能是耶穌所說的,最難解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說這是衪最重要的宣稱。雖然在初看的時候,我們並不能完全把握其中的意義,我們還是能夠看見圍繞在其間的那敬畏,驚奇與神秘的氣氛。

我們曾經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耶穌不准衪的跟隨者宣揚衪為彌賽亞,直到衪教導他們彌賽亞的意義為止;因為他們對於彌賽亞的觀念,一定要有澈底的改變。

彌賽亞最普通的稱呼就是大衛的子孫。在其中蘊藏著一個盼望,即有一天從大衛的後裔中要興起一位君王,他要除滅以色列人的仇敵,帶領百姓們征服所有的國家。通常人是以國家主義,政治家,軍事家,權力與榮耀的方式來想像彌賽亞。

這裏是耶穌要改變那種觀念的另一種嘗試。

耶穌問法利賽人,他們認為彌賽亞是誰的子孫?正如衪豫計的,他們的回答是:「大衛的子孫。」然後耶穌引證詩篇一一O篇1節::「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大家都認為那是一句關於彌賽亞的經文,其中第一個主是耶和華上帝,第二個主就是彌賽亞,也就是說大衛稱彌賽亞為主。可是彌賽亞若是大衛的子孫,大衛怎麼會稱他自己的子孫為主呢?這怎麼可能呢?

這番辯論最顯明的結果,就是稱彌賽亞是大衛的子孫是錯誤的。衪不是大衛的子孫,衪是大衛的主。耶穌醫治瞎子的時候,他們稱衪大衛的子孫(太二十:30);衪進入耶路撒冷,眾人向衪歡呼,稱衪為大衛的子孫(太廿一:9)。

耶穌在這裏是說:「認為彌賽亞是大衛的子孫是不夠的,把衪當作是大衛後裔中的一位君王,一位屬世的征服者與軍隊的統領是不夠的,一定要超過這個範圍,因為彌賽亞是大衛的主」。

耶穌這番話是甚麼意思呢?衪所說的祗有一個意思,就是對於衪惟一真正的稱號,乃是上帝的兒子。大衛的子孫並不是一個合宜的稱呼,祗有上帝的兒子方為恰當。

彌賽亞並不像大衛一樣作一個征服者,而是表示上帝那犧牲的愛。衪是上帝的兒子,要在十字架上彰顯上帝的愛。

在那一天,恐怕很少會有人完全瞭解耶穌這番話的意思;可是當耶穌這樣說的時候,他們中間最頑固的人也會在永遠的奧秘面前顫抖。他們會以恐懼與不安的感覺,認為聽到了上帝的聲音,從耶穌身上看見了上帝的面貌。

41-44節: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已問完了他們的問題,現在耶穌要扭轉形勢,反問他們一條關於生命的問題---他們對於彌賽亞身份的看法。法利賽人知道彌賽亞是大衛的子孫,但他們並不明白彌賽亞不僅是一個人類的後裔,更是道成肉身的神。耶穌引用詩篇110篇1節:顯明大衛早已知道彌賽亞有神性和人性的身份。但法利賽人只期望一位領袖,恢復以色列在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的輝煌。生命的核心問題是:我們究竟相信耶穌是誰?假如我們沒有弄清楚耶穌是誰,你的信仰就是空中樓閣。

譴責文士(廿:45-47節)

45 眾百姓聽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 46 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衣遊行、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們安、又喜愛會堂裡的高位、筵席上的首座。 47 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

附加資料法利賽人與文士

在尚未研究此段經文之前,我們簡單地看一看法利賽人和文士代表著怎樣的人物:

" 法利賽人(ThePharisees)

通常認為法利賽黨始於主前三世紀,在馬克比戰爭之前。當時,在希臘的統治及同化之下,有許多猶太人接受了希臘文化及其宗教風習。法利賽黨的興起,就是對這種同化的反抗,其目的在保全國家精神的完整,使人嚴格遵守摩西律法。所以,此黨乃自熱烈的愛國精神及宗教虔誠而產生。作為一個分別出來的團體,其名稱意即:"分別出來者",但是後來變為自義,假冒為善,專重儀文的一般人。

" 文士(Scribes)

文士是抄寫經卷的人,這是一種很古老的職業,在印刷術還未發明之前佔極重要的地位。通常認為他們在被擄時才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團體,他們的職責是研究,解釋,抄寫經卷。因為他們極熟悉律法,所以也稱為律法師,公認為解釋經卷的權威。文士的領袖們所作的決定,就是不成文律法,或稱為"遺傳"。在馬克比時代中,文士的數目已經很大,且對百姓極有影響力。

猶太人原有的律法是指兩件事的;至要的是十誡;第二便是舊約的摩西五經了。

現在我們仍然看見在五經中,記載許多細微的規則和訓示;但在日常的道德問題上,它們只刻劃出大原則,而人必須解釋和實踐在自己的生活上。

猶太人自從接受律法以來,有一段很長的時期,都一向遵守律法的規範,相安無事。但在主前四,五世紀左右,他們隨著時勢而出現了一班律法專家,稱為文士;他們不甘止於律法的道德大原則,而尊門鑽研每一條律法的精細定義。把律法原則加以擴大和分析,於是分別產生數千條日常生活的細則,企圖能規範,指導生活中的一切言行舉止。這些細則初時一直是口傳的----OralLaw,至主後數百年,才有人把它們書寫出來。而這些口傳律法便是古人的遺傳了(TheTraditionoftheElders)。到了主後三世紀左右,猶太人便把這些口傳律法的撮要錄寫出來,稱為米示拿(Mishnah)。

附加資料馬克比時代與羅馬時代

" 馬克比(Maccabean)時代又稱"猶太獨立時代"(主前167-63)

或稱阿摩尼(Asmonean)時代。祭司馬他提亞(Mettathias)是極愛國而勇敢的一個猶太人,被安提阿古王迫害猶太人的毒狠手段所激怒,集合了一班忠貞的猶太人,舉起反抗的旗幟。他有五個英勇善戰的兒子:猶大,約拿單,西門,約翰,以利亞撒。馬他提亞死於主前一六六年,領導權繼入長子猶大手中,他是一個極有軍事天才的戰士,屢次擊敗佔絕對優勢的敵軍,反敗為勝。主前一六五,攻克耶路撒冷,潔淨並重獻聖殿,這就是猶太人「獻殿節:」的起源。猶大集宗教權與政權於一身,建立了馬克比家世襲的祭司政權,這些祭司們,統治獨立的猶太國約一百年之久,其名如下:馬他提亞(167-166),猶大(166-161),約拿單(161-144),西門(144-135),約拿單之子約翰許爾堪(135-106),亞利多布及其諸王子(106-63),最後諸王是馬克比家的不肖子孫,玷污了家名。

羅馬時代(主前六十三年至耶穌在世的時候)

龐貝(Pompey)統治下的羅馬於主前六十三年征服巴勒斯坦,派安提帕特為猶大總督(係以東人,以掃之後裔)。其子大希律繼位稱為猶大王(37-3)。大希律為了討好猶太人,重建聖殿,極為壯麗。他生性兇殘,耶穌降生時屠殺伯利恆的嬰孩。

當我們看過了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資料,了解到他們的背境後,便體會到耶穌對他們的批評與吩咐眾人和門徒都要聽他們的話的原因了。

上帝把律法賜給摩西,摩西交給約書亞,約書亞傳給長老,長老再傳給先知,先知把它交給文士和法利賽人。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耶穌是贊成文士和法利賽人所有的規則與條例。衪所說得乃是「至今文士和法利賽人所教導你們的,是摩西從上帝那裏所接受的規則與條例。你們一是要遵從。」我們在研究太五17-20節:時,就看到這些原則。

整個十誡是以兩個大原則為基礎。它們是以「敬重」為基礎,敬重上帝,上帝的名,上帝的日子以及上帝所賜給我們的父母。它們是以「尊敬」為基礎,尊敬人的生命與產業,人格,好名聲以及人的本身。這些原則是永恆的;而就文士與法利賽人教導人如何敬重上帝和尊敬人這一點而言,他們的教訓永遠具有約束性,也是永遠正確的。

耶穌對他們的講論,(太廿三:1-12節:)斥責法利賽人,是衪向來沒有說出過的劇烈責備,衪叫他們為[蛇類],[毒蛇之種](太廿三33),耶穌對於罪人,稅吏和平民從來沒有如此說法,耶穌自己是有史以來最憐恤人,最愛人的宗教人物,但是衪的內心對宗教的假冒是何等的憎惡。

45-46節:這些律法教師喜愛利用自己的身份獲得利益,為達目的有時候甚至會欺詐窮人。每一分工作都有其回報,但忠心地做好這分工作永遠比得回報更重要。神會懲罰那些利用職責去欺詐別人的人。不論你承擔甚麼責任,你都要用它來幫助別人,而不是只顧自己。

47節:耶穌說宗教領袖會受到最重的刑罰,是因為他們本來應該作榜樣,但他們卻假冒為善。他們外表聖潔、敬虔,內心卻傲慢、奸詐、自私、冷酷。耶穌揭露他們惡毒的內心,揭露他們忽視神的律法、按他們所喜悅的去做的行為。宗教行為並不會除去罪惡。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