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课

【返回上级目录】

经文: 路加福音 23:26-49

主题: 人子被钉十字架,然而即使在十架上还在作赦免的事工

中心: 救恩的好处

大纲:

贰拾三.    “人子被钉十字架,然而即使在十字架上还在作赦免的事工”(23:26-23:49)

一.     预言审判(23:26-31)

二.     在十字架上赦免(23:32-43)

三.     结束在十字架上的工作(23:44-46)

A.     承担人类的罪

B.     打破人神之间的障碍

C.     完成他的使命

四.     关注人们的反应(23:47-49)

观察与评论:

路加现在开始记载耶稣降世的目的──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人类的罪的刑罚,为要拯救全人类中所有可救的人。如果人子要“寻找和拯救失丧的人”,他必须先为他们而死。

一.     预言审判(23:26-31)

耶稣在受到严刑鞭打之后仍然保持头脑清醒,并且知道这一切的目的何在。在去往十字架的路上,他对为他而“嚎啕痛哭”的妇女说,“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23:27-28)。耶稣知道自己在作什么,也知道为何必须这样作,因此没有必要为他哭泣。这些人的苦难将更严重,因为审判将临到这世代,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将被罗马人毁掉。

注意29节的逆转常理──儿女是神所赐的,对于犹太人来说,不能生育被认为是受咒诅的(路1:7)。现在,考虑到即将来临的审判,咒诅和祝福将会颠倒。

23:31中的“有汁水的树”(原文“绿树”)很可能是指耶稣的无罪,而“枯干的树”则指人的有罪。如果耶稣还要被不公正地钉上十字架的话,那么公义的审判临到人时会怎么样呢?这节经文很可能是指主后70年所发生的事,也可能是指当耶稣不在世上(“枯干”)时要接受他将会是何等地难,因为当他在世(“有汁水”)时就这样难了!

二.     在十架上赦免(23:33-43)

尽管路加在此并没有集中讲述弥赛亚预言的实现,但耶稣被钉在两个强盗中间证实了以赛亚的预言“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赛53:12);兵丁“拈阄”分他的衣服是诗22:18被应验;而23:46是引用诗31:5。

请特别注意,耶稣在被钉十字架时还在祈求天父“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这可能仅仅是针对单单遵命行事的罗马士兵。我们知道耶稣的血是归到阴谋杀他的犹太人宗教领袖身上(罪由他们承担)(徒2:36;太27:25)。

在35节,显然“百姓站在那里观看”,而“官府(官员、领袖)”嗤笑他、讽刺他不能救自己(23:35,37)。耶稣完全可以救自己肉体不死,但是,如果他救了自己,他就不能救我们!耶稣降世是为了救我们,而不是救他自己;那样作将会使他的使命宣告失败。

请注意在38节牌子上写的是控告耶稣的罪名“犹太人的王”,表示对罗马的叛国罪,这是罗马人所写称呼,犹太人不喜欢。

被钉在耶稣两侧的两个罪犯的对话是有趣又丰富的。两人之间的对比、以及他们与耶稣之间的对比十分强烈。

耶稣

1)     为他人死

2)     不应该受死(23:41)

不悔改的罪犯

1)     讥诮耶稣(23:39)

2)     自私地要求得救(23:39)

3)     受到罪有应得的惩罚(23:41)

4)     拒绝转向耶稣

悔改的罪犯

1)     责备一同被钉的罪犯,与罪断绝关系

2)     意识到必须向神作回答(23:40)

3)     认识到

a)     他的死是罪有应得(23:41)

b)     耶稣受死是不公正的(23:41)

c)     耶稣是弥赛亚(23:41)

4)     求耶稣赦免(23:42)

两人有相同的机会,但回应截然不同,为什么呢?

请注意耶稣对悔改的罪犯那单纯的信心的回答──

“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23:43)

这个死前悔改的特殊事例是一个最佳范例,清楚地说明人该作什么才能得救──必须信靠耶稣基督──不多也不少!每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他的最终归宿。

这里讲的“乐园”应该是指天堂(见林后12:4;启2:7)──离开肉体与主同住(林后5:8)。也注意天堂的确定性──今日

附注:也有人认为这里讲的乐园是阴间的“亚伯拉罕的怀里”(路16:23),又被称为“旧约圣徒的暂时乐园”,而天堂则是“永远的乐园”。同样阴间受折磨的地方是“暂时的地狱”,被称为“监狱”(彼前3:19),而火湖则是“永远的地狱”。这个观点认为旧约圣徒的罪直到基督被钉十字架时才被赎偿,所以他们要等待,像雅各、约伯、希西家都自称下阴间,直到基督复活后再上天堂(见弗4:8“掳掠了仇敌”原文是“带走了被掳的”)。摩西和以利亚(路9:30)与以诺是特殊的三个人。耶稣带那悔改的罪犯先去阴间的乐园,然后向监狱里的灵宣告他的得胜(不是传福音,彼前3:19),复活后与旧约圣徒一起上天堂。

因此,即使在十字架上,耶稣依然像平常一样作赦免的事工。

三.     结束在十字架上的工作(23:44-46)

路加至少记载了三项耶稣在十架上的工作:

A.     担当了人类的

“遍地黑暗”和“日头变黑(字义:变暗)”描绘了人的罪(见彼前2:24,25;林后5:21)。午正是中午12点;申初是下午3点。

B.     打破了人类与神之间的障碍

耶稣成了人神之间的唯一中介,因为“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23:45)。太27:51记载幔子是“从上到下”裂为两半,表明这是神的行为。这幔子原把至圣所(神的所在)和圣殿其他部分分开,而现在耶稣的身体就是我们的幔子──通向神的道路(来10:19-20;提前2:5;来9:11-14)。

C.     完成了他的使命

当耶稣引用诗31:5,“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时,他仍在完全控制局面。

特别注意46节后半部分“气就断了(原文:他呼出了他的最后一口气)”,耶稣不是被杀了,而是他自愿付出了他的生命,完成他在十字架上赎罪的工(见约10:9-18,尤其是18节)。这实在是神的救赎计划。

四.     关注人们的反应(23:47-49)

就连这位百夫长也认识到耶稣是无罪的,或许是因为看到耶稣死的情景。应该认为这人就在那日得救了。

众人“都捶着胸”,说明他们内心的折磨、痛哭和苦恼,因为他们开始明白自己钉死了一个无罪的义人。

许多与耶稣熟识的人,包括那些“妇女们”,都远远地观看。这一天对他们是个多么悲哀的日子啊!因为他们要么是忘记了或是不相信耶稣所说“第三日他要复活”(18:33)的话。

我们会看到,人们只有在亲自面见复活的主之后,才能从灵里明白他到底是谁。


指导研经题

路加福音23:26-23:49

1.     耶稣为何如此经常提起那因他受拒而将要来临的审判?

2.     耶稣在受鞭打和辱骂的过程中,怎么能做到对凶手饶恕而不是愤怒和憎恨?

3.     如果耶稣决定救自己,那么我们今日将归何处?其中有何神学意义?

4.     如何看待两个盗贼截然不同的反应?这说明什么?

5.     耶稣是如何并因着什么原因而死的?

6.     是谁杀了耶稣──人还是神?

7.     耶稣死时人们的反应如何?你觉得奇怪吗?

8.     什么决定人的最终归宿?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