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返回上级目录】

請打開聖經,路加福音第五章。耶穌傳道的事工漸漸地受到歡迎。人們到處去宣傳祂所行的神蹟,不論耶穌到那裏去,人群就開始聚集擁擠,就為了能夠接近祂。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這段期間,不論耶穌往到那裡去,群眾老是緊緊地跟隨祂,擠著祂,使得耶穌簡直是寸步難行。現在我們來看看路加福音怎麼說。

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祂,要聽神的道。因為一個人如果把聽神的話,當做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他就會盡全力,讓自己能夠聽到神的話。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路加福音5:1)這個湖又叫提比哩亞海,或是加利利海。當我們聽到海這個字的時候,不免會想到一片汪洋的鹹海水;其實革尼撒勒是湖而不是海。它的水不是鹹的,而是流動的水,可以喝的。所以它又叫加利利海。

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打魚的人卻離開船,洗網去了。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路加福音5:2-3)耶穌為了能夠稍微離開推擠著祂的群眾,就找到西門的船,上了船,對他說:“請把船划開,稍微離岸,”所以耶穌能夠避開那些在前面擠祂的人,同時也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看到祂教導的人。在迦百農一帶,加利利的湖岸跟陸地形成整片的山坡地;如果你稍微離開岸邊一點點,就很容易形成露天劇場的效果,也很容易教導那些擁擠著想要聽神話語的群眾。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加福音5:4-5)西門很禮貌地想要拒絕耶穌,他其實是在跟耶穌說:“主啊!我是個漁夫,我對捕魚很在行;我很清楚甚麼時候該捕魚,但是現在不是時候。”因為白天溫度慢慢上升,魚都往湖水深的地方游;他們的網不是在深水打魚的漁網,而是淺水打魚的漁網。他們讓浮標漂在水面上,繞著圓圈,一邊划船,一邊把漁網撒出去。當船繞完一圈,網也撒成一個圓環,他們就可以把漁網拉回到船上;這種漁網並不是在深水打魚用的。白天當溫度不高的時候,他們就容易捕到淺水的魚;要不然就只好在晚上打魚,因為通常那是最好的捕魚的時候。可是昨天晚上他們辛苦了一整夜,什麼魚也沒有捕到,當然他們一定認為現在更是什麼也捕不到的。“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加福音5:5)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們看到這幾個漁夫整夜勞苦捕魚,什麼也沒有得到。可是當耶穌叫他們到同一個地方再下一次網,他們竟然滿載而歸。這讓我們看到,靠著自己的努力,和順從主的帶領這兩者之間有多麼強烈的對比。我想到,有好多人隨著自己的想法付出許多的努力,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就好像我們一看到有需要的事工,就馬上坐下來盤算,想要找出最好的方法來完成這事工。我們研究出一整套的計劃,然後又找經費使這一切都付諸行動。接著我們就召集一個委員會,設計各種的方案,為了要計劃能夠順利地實行。當然,坦白地說,我們也看到很多的教會,有許多不是出於神意,而是出於人意的計畫。

我們曾經在某個大教派服事了好多年,我有幾個好朋友也曾經在那裏當過牧師;這個教派經常有成套包裝好的事工計劃提供給我們。那真是很方便,你一點都不需要操心,他們都已經替你安排好了;你只要找一群委員,事工就可以推展。比方說,春天舉辦個“佈道會,”然後夏天淡季的時候再補個“培靈大會。”這時候教會一年的事工都計劃好了,一切就序。有人會拿一本電話簿來,每個人發一頁帶回家,照著上面的名單,一個個打電話,邀請人們來教會。當然,另外還得找個人,負責打電話給這些帶名單回家的人,提醒他們記得打電話。然後,他們又在氣球裡塞紙條,每張紙條上有一個號碼;然後再把所有的氣球拿到市區放掉,氣球隨風飄下來。人們揀到氣球,拿出寫了號碼的紙條,上頭告訴他們可以憑這個著紙條到教會去參加抽獎;他們手上的號碼有得獎的機會。他們就使用這類的方法,讓人們帶紙條來到教會,盼望能在抽獎的時候抱個獎品回家。當然,你還要記得,找一些人負責指揮交通。

要是任何人需要別人載他去教會,他們就馬上派人開車出去,把那個人載到教會來。他們就是這樣一再地使用各種把戲,有的時候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有一個教會就是這麼地籌算,他們策劃出規模龐大的事工計劃,準備全力以赴。

事工結束大約六個月之後,我有機會和這個教會的牧師們談話,我說:“你們那個事工計劃結束到今天已經六個多月了,如果作個評估,你們教會到底增加了幾位固定的會友?”他們說:“有一位八十五歲的老先生,耳朵已經聽不見了;他平常難得看到人,所以很喜歡坐在人群當中。所以我們得開個二十五英哩去載他到教會來,他大概是我們唯一增加的會友了。”

想想看,他們花了上千元的經費在這些事工上面,結果到底為教會增加了什麼。我們可以用人的方法來做事,也可以照神的方式來進行。沒有等待神吩咐就去進行的事工,得不到真正的果效;而合神心意的事工所帶來的結果,往往會令你驚喜、興奮。現在,耶穌就是在吩咐他們。

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加福音5:4-5)我常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因為過去一些不順的經歷,而變得很消極。當我們提出建議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往往回答說:“這個方法我早已試過了。”問題是,你是不是真的等候主的吩咐再行動呢,或者你就是直接照自己的判斷去作呢?當主吩咐我們去作事的時候,事情就完全不同了。遵照主的吩咐去開展的事工,你就能有十足的把握,你按著主的旨意所策劃的一切,絕對不會落空,不會沒有果效。

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加福音5:6-7)

他們只是單純地遵照主的命令去作,豐收的結果卻遠超過他們所能想像的程度。對我來說,這個成功的結局有很大的意義。我們常常用人的精力和努力,計劃神的事工;用人的能力為出發點來達到效果。當你策劃的方法有效了,吸引了許多人來到教會;下一步你該怎麼做呢?你想要開始推展你的連鎖方案,擴展運用到其它的地方去。你會推出“成功訓練保證班,”邀請人們來學習你的“魚兒上鉤法,”教人們如何將釣鉤作得充滿吸引力,讓你能夠捕到更多的魚。但是如果是主親自所引領的事工,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你非但不會去推廣什麼“成功訓練班,”為所成就的事工洋洋得意;你反而會像彼得一樣,俯伏在耶穌的跟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加福音5:8)突然間,你會意識到,是神自己在作工,你會注意到神的大能,你體會到神的同在;這樣的經歷會讓人完全謙卑下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站在神的面前,還能洋洋得意。當你站在神面前,意識到主的同在,那經歷真是會使你不謙卑都不行。

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他的夥伴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也是這樣。耶穌對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加福音5:8-11)主帶領他們走到事業所能達到的最高峰,最成功的地步,然後呼召他們放棄一切,來跟隨祂。他們把小船划到岸邊,船因為載滿了魚,幾乎要沉下去;這是加利利海每個漁夫的美夢。也正是在這個成功的頂點上,主對他們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他們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加福音5:10-11)在其它的福音書裡頭,並沒有記載耶穌呼招彼得和約翰的詳細情景。馬可福音似乎只提到,耶穌沿著加利利湖而行,看到幾個漁夫在補漁網, “他說,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馬可福音8:34)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馬可福音1:16-18)好像他們從來沒看過祂,不認識祂一樣。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這些人都曾經經歷過耶穌的大能,他們知道祂,也認識祂;耶穌並不是一個陌生人,他們已經認識祂。只是現在耶穌要求他們完全委身,放棄一切來跟隨祂。有一回耶穌在一個城裡,有人滿身長了大痲瘋,看見祂,就俯伏在地,求祂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大痲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路加福音5:12-13)路加在這一章記載了一連串耶穌所行的各式各樣的神蹟,祂吩咐彼得撒網捕魚,算是屬於自然界的神蹟。在這記載的這個神蹟,耶穌醫好了一個根本不可能治好的疾病。痲瘋病在古代是最麻煩,最令人害怕的疾病之一。一個人一旦得了痲瘋病,就會被趕出社會人群之外。沒有人敢摸他們,你如果摸到痲瘋病人,你自己就成為不潔凈。可是,耶穌伸手摸了他。

在別處記載了另一個神蹟,耶穌也是同樣醫治了一群痲瘋病人,但是祂卻沒有伸手摸他們。耶穌向來不使用固定的形態或方式來行神蹟。我很高興祂沒那麼做,因為人們常常嘗試想找出一套公式,似乎神蹟就是必須得套用公式才能行。耶穌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翰福音3:8)神從來不讓自己受限於人的形式或方法之中。在神學院時,我們曾經上過一堂“方法學。”人們不斷地想發展出整套的方法理論,想要學習歸納,找出神到底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在行事。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神做事是從來不使用任何特定的方法的。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哥林多前書12:4-5)神給我們不同的恩賜,即使是同樣的恩賜,也經常以不同的方式,運轉在不同的人身上。

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哥林多前書12:11)神自己掌管,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祂所要成就的工。我頂多只是神手中使用的器皿,經由我來完成祂的工。在這裡我們看到,耶穌伸手摸了痲瘋病人。有趣的問題是:“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路加福音5:12)禱告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說:“主,如果這是合你旨意的。”我並不反對這樣的禱告;我認為,不論我們是不是說出來,這是我們祈求神的時候,應有的基本態度。我本來就不該把自己的意思,擺在神的旨意之上,說:“神啊,你先把你的旨意擺在一邊,因為我還有其它更要緊的事,你得先替我處理一下。”禱告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求自己的意思;除非神已經修剪我,改變我個人的想法,這個想法也是祂的旨意。禱告的目的,最中心點,是要使神的旨意能夠在地上成就。我們需要牢牢記住這點。耶穌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耶穌提出祂的請求之後,做了這樣的宣告,然後祂的禱告就結束了。我們也應當學習這麼禱告。當我們把心裏所想的擺在神面前以後,我們應當有智慧地這麼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39)我們的主經常願意照著我們心中想要的去做。當這個痲瘋病人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路加福音5:12)耶穌回答說:“我肯,你潔淨了罷。”大痲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路加福音5:13)耶穌伸手摸他,他身上的痲瘋病立刻就得醫治了。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罷!”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17:12-14)這裏的痲瘋病人是立刻得著醫治。我們再一次看到,主總是用不同的方法行神蹟,祂絕對不是每次依樣畫葫蘆。如果耶穌老是用同一種方法行事,那就有點麻煩了;因為如果發生在我身上和發生在你身上的情況不一樣時,我就會想:“神大概不肯醫治我了。”幸好神總是用不同的方法行事。當我跟你分享神在我的生命中所做的事的時候,你不必期盼神在我身上的經歷可以成為你的經歷,因為神會用適合你的方式,讓你來經歷祂;神從來不會把祂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專利化;祂會在你生命中使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作工,你對神在你生命中所動的工的反應,可能和我的反應又是完全不同的。

見證分享有它很重要的一面,但有時侯也容易引起___________一些問題。因為我們聽了見證之後,常常會期待要有跟別人類似的經歷。一般的見證裏,經常會把重點擺在個人的經驗上:“我就是這樣地經歷到神蹟”,“神就是這樣地替我處理了這件事”,“神替我做了那件事”;然後,我就會開始想:“神怎麼沒替我做這些事呢,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否則為什麼我就是經歷不到那種感覺。我從來沒看過一道閃光,脊椎骨也從來沒有一股酥麻的感覺串流下去。我想,我大概是天生就沒有這種感覺,因為我從來體驗不到別人的那些經歷。”神總是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做工,免得我們總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把神套在特定的格式裏。

大痲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路加福音5:13)耶穌對他說:耶穌囑咐他:“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要為你得了潔淨,照摩西所吩咐的,獻上禮物,對眾人作證據。”(路加福音5:14)神在利未記裡頭,立下了許多的條例和法則。這些法則當中,很奇妙的一件事,就是,神為那些患了不治之疾的人,提供了一道門路,讓他們的病一旦被醫好之後,有機會再回到社會之中,和人們交誼,一起敬拜神。我覺得這真是奇妙極了,神早就為自己預留了一個日後得以作工的空間。長大痲瘋得潔淨的日子,其例乃是這樣,要帶他去見祭司。(利未記14:2)藉著這方法,這人便得以再回到家庭當中,重享天倫之樂。唯一的問題是,痲瘋病根本是無法治愈的病。即使是今天,醫藥已經十分發達,也還是無法完全根除痲瘋病;你可以用藥物壓抑病情的拓展,將它控制到某個程度,目前人們稱之為“韓森病。”然而這種病還是無法得以根治。在耶穌的時代,痲瘋病當然更是不得醫治的病;然而神卻超然地掌控情況,作出神奇的工來。神經常為自己預留空間,行使祂至高的法則,這是遠超出我們所能了解的自然法則之上。耶穌囑咐他:“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路加福音5:14a)祭司當然就得檢查他的身體,可是卻找不到任何帶有白斑的皮膚,因為原本患痲瘋病的地方,已經恢復成正常的粉紅色膚色了。

第七天祭司要察看頭疥,頭疥若沒有在皮上發散,現象也不深於皮,就要定他為潔淨,他要洗衣服,便成為潔淨。(利未記13:34)就要吩咐人為那求潔淨的,拿兩隻潔淨的活鳥,和香柏木,朱紅色線,並牛膝草來。祭司要吩咐用瓦器盛活水,把一隻鳥宰在上面。至於那隻活鳥,祭司要把他和香柏木,朱紅色線,並牛膝草,一同蘸於宰在活水上的鳥血中,用以在那長大痲瘋求潔淨的人身上灑七次,就定他為潔淨。又把活鳥放在田野裡。(利未記14:4-7)當這個人看到鴿子展翅高飛,心裡突然間明白過來,自己又能被人群接受,回到社會當中了;你可以想像,這個人心中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他原本患了這種不潔凈,又不得醫治的病,以至於被屏棄在社會之外,毫無希望;然而他始終相信,神能夠行出神蹟和奇事來。

耶穌囑咐他:“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路加福音5:14)但是耶穌還是無法躲藏。越來越多的人聽到耶穌所行的神蹟,都擠著要來看祂。

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路加福音5:15-16)前幾個星期,我們曾經提過,路加福音最著重於描述耶穌的人性。講到耶穌是人子,有祂人性的一面。正因為這是路加所強調的重點,路加福音比其它的福音書,用了更多的篇幅記載耶穌的禱告生活。路加幫助我們對耶穌的禱告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讓我們對耶穌的禱告生活,有些看見。我們看到,耶穌身為神的兒子,都還需要經常禱告;我們是何等人,竟敢自以為不需要禱告,就能高枕無憂的過日子。耶穌是神的兒子,如果連祂都認為禱告是祂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更是需要使禱告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人們這麼地不重視禱告,我想,對天使來說,一定讓他們很難解。我可以想像,天使們一定常常在談論這個話題。他們從天上觀察,看我們經歷這麼多的災難和困苦;他們一直在等著神頒布命令,來幫助我們。他們就這麼看著我們被擊倒,流了滿身血,掙扎著站起來,又被擊倒。我想,天使們大慨會說:“這個傻瓜蛋,到底要等到幾時才開口,他要再撐到什麼地步,才要向神求救兵呢?他要是能知道,神早就替他預備好了救援計劃。”這些無助又不願意禱告的人,我真是不了解他們。

有一天耶穌教訓人,有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在旁邊坐著,他們是從加利利各鄉村和猶太並耶路撒冷來的。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祂能醫治病人。(路加福音5:17)耶穌開始引起一群對祂非常不友善的群眾的注意;法利賽人和教法師聽到耶穌的名聲,就老遠的從耶路撒冷趕到加利利來。他們來的目的,是要找機會批評耶穌,他們可不是要接受耶穌的教導。他們早已很舒服地坐在宗教領袖的寶座上,可是最近卻有一股運動逐漸在抬頭,一股屬靈的運動在人群中興起;這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所以他們得趕緊過來仔細地聽聽看,徹底地來看看耶穌到底是何許人也;以便找機會來反駁祂,證明祂不過是個騙子,藉以排除耶穌是從神來的,是他們所等待的彌賽亞的可能性。

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要抬進去放在耶穌面前,卻因人多,尋不出法子抬進去,就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縋到當中,正在耶穌面前。(路加福音5:18-19)你稍微想一下那幅情景:耶穌坐在屋子裡,人們圍著他,四周擠滿了人;突然間,屋頂上起了吵雜聲,瓦片被人掀開,一條繩子由上頭縋了下來,接著,一張褥子忽然出現在耶穌面前,上面躺了一個癱子。這幾個人真是天才,我佩服他們到極點。他們的朋友需要幫助,他們就下定決心,要幫忙到底。我可以坦白地告訴你,這種人才是你應該交往的朋友。他們抬著他的褥子,來到耶穌所在的屋子,可是因為裏面擠滿了人而進不去。然而他們早已決定不讓任何事情來阻擋他們。經過一番折騰之後,他們終於如願地把他們的朋友送到耶穌面前了。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路加福音5:20)你周圍如果有這種充滿了信心的朋友,該是多棒的事。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路加福音5:20)我可以想像,那幾個朋友聽了,大概會在屋頂上大聲嚷嚷:主啊,你搞錯了,那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只是希望他能夠站起來,自己走路回家。

他們的想法裏,經常把疾病和罪連結在一起。你如果還記得,有一回門徒和耶穌在一起,看到一個瞎子,他們就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約翰福音9:2)他們甚至還相信,人可能在出生之前就犯罪了。當你仍然在母親的肚子裡頭,你就可能犯罪;我真是一點也不明白,人在那種情況下怎麼個犯罪呢?但是他們就是這麼相信。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翰福音9:2-3)耶穌從來沒有解釋,那個人為什麼生來眼睛就瞎了。有人錯誤地把耶穌說的解釋成:這人生來瞎眼,是為了彰顯神的榮耀。這種解釋是不正確的,耶穌只是說:他必須做工來榮耀神,所以耶穌就醫治了這個瞎眼的人。耶穌從來沒有直接回答門徒的問題;祂只是很確定地說:既不是那個人,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人們經常把疾病和犯罪連在一起,即使是我們也常常很難把這兩者完全分開。當我們看到有人遭遇災難,在苦難當中,我們卻說:你一定是做錯什麼事了,這實在是很悲哀的事。幾年前我們還在別的城市牧會,教會裏的一位弟兄對我說:我太太已經病了一個多月,請你替她禱告,求神幫助她,讓她今晚能夠認清過去曾經犯過的所有的罪。到今天人們仍然無法把疾病和犯罪兩者完全分開。如果所有的疾病都是犯罪的結果,今晚我們大概沒有人能夠強壯地來參加聚會了。當我們對一個病人說:你要是有足夠的信心,就一定會好起來,這是錯誤的,很殘酷的一件事。

我曾經和一位坐輪椅的姐妹談話,她告訴我,最讓她覺得為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很多人自以為,神澆灌給他們特別的恩賜,可以來醫治她。這些佈道家會先按手替她禱告,接著就叫她站起來,對她說:你如果有足夠的信心,就能離開輪椅,自己站起來。結果害得這位姐妹,面對著自己沒有改變的情況,難過到極點。這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她原來就已經有困難了,現在你又讓她更加難堪。你害她因為自己所處的情況而更加覺得罪惡感;她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要不然就是本身信心不夠,病才好不起來。

有一些信心十足又敬畏神的偉大聖徒,身上也是帶著很嚴重的病痛。實際上,就是由於這些病痛和缺陷,才塑造出他們靈裏的深度,他們真正的與神的同行,才能與神建立起那麼親密的關係。

耶穌知道,什麼是最重要,得先處理的事。罪得到赦免,絕對是比病得到醫治來的還重要。“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馬太福音5:30)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得先替那個人處理罪的問題,因為這是最要緊的事。

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路加福音5:20)耶穌當然也知道,法利賽人和教法師都在旁邊觀看,在旁邊注意聽著。祂其實是在等他們上鉤。耶穌在等著他們發表高論;祂故意要引他們上鉤。耶穌早就就知道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祂耐心地等著,祂故意布局,等他們發作出來。文士和法利賽人就議論說:“這說僭妄話的是誰。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路加福音5:21)他們所提的假設其實是非常正確的,只有神能夠赦免人的罪。耶穌就是要他們自己提出這個假設;而他們就這麼地掉進祂所設的陷阱裏頭。他們錯在以為耶穌在講褻瀆神的話。耶穌其實是在向他們顯明,祂本身就是神。當耶穌對那癱子說:“你的罪赦了。”(路加福音5:20)祂正是在進行那唯有神才能赦罪的特有的權柄。耶穌當然知道,只有神能夠赦罪。大衛向神說: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詩篇51:4)如果人向神犯罪,當然只有神才能赦免人的罪。耶穌就是特意要引誘法利賽人做出這樣的反應,明顯的,祂是達到目的了。耶穌接著就立刻關起陷阱的出口。

耶穌知道他們所議論的,就說:“你們心裡議論的是甚麼呢?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那一樣容易呢?’”(路加福音5:22-23)你的罪得赦免了,當然是比較容易的事。當你對一個人說:你的罪得赦免了,誰有辦法看透人心,知道裡頭是什麼情況呢?你嘴裡雖然這麼說,但是你怎麼知道,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你怎麼證明那個人的罪真正得到赦免了呢。你怎麼證明,你說的話帶有赦罪的權柄;你根本沒有辦法證明。你沒有辦法以外表的憑據來證明你赦罪的權柄。但是,當你對一個癱子說:你起來走路,人們立刻可以看到,你說的話究竟有多大的權柄。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那人當眾人面前立刻起來,拿著他所躺臥的褥子回家去,歸榮耀與神。眾人都驚奇,也歸榮耀與神,並且滿心懼怕,說:“我們今日看見非常的事了。”(路加福音5:24-26)耶穌其實是要把祂的神性顯明給他們看。耶穌很有智慧地先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路加福音5:20)目的就是要使法利賽人回答說:你怎麼可以赦免人的罪,只有神才能赦罪。沒有錯,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權柄。所以耶穌為了顯示祂的話的確帶有權柄,就接著說:“你起來行走。”(路加福音5:23)耶穌正是要把祂的神性顯明給他們看。這事以後,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路加福音5:27)(稅吏是替羅馬政府向猶太人收稅的人。)羅馬政府在它統轄的每個地區,設定了某些課稅的價碼;然後就將稅吏這個職務,拍賣出去給當地人。稅吏只需付給羅馬政府規定的稅收數額;其它任何附加額外征收的稅,都可歸稅吏私人所有。因此稅吏就會不斷地找尋新項目,向猶太人課稅;他們老是緊跟在人後頭,想盡辦法在各種東西上課稅。實際上,只要你生活在羅馬政府的統轄區內,你也得繳居住稅。一般來說,人們得繳百分之十的水果稅;百分之二十的橄欖油和葡萄酒稅;幾乎是什麼東西都得繳稅。你或許已經覺得我們政府征收的稅太多了;但是如果他們去參考學習羅馬政府的征稅條款,我們大概得要嚎啕大哭了。在那個時代,人們將稅吏和殺人犯,強盜擺在同一個等級;稅吏也許並沒有那麼過分,但是他們和小偷卻是相差不遠了。事實上,你幾乎很難找到一個誠實的稅吏;他們個個都是惡名昭彰。曾經有人立了一個紀念碑,就是為了記念誇獎一位誠實的稅吏;我猜他大概是整個羅馬帝國的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人選了,以至於人們趕緊為他立特別的紀念碑來記念他。

那個誠實的稅吏可算是極其少見的特例。一般猶太人將稅吏看為他們民族的叛徒,因為稅吏是替羅馬政府做事的。猶太人特別制定一條律法,不准稅吏進入會堂;他們和罪人是屬同一等級的,不得進到會堂裡頭。猶太人把稅吏排在殺人犯和強盜、小偷的行列當中,不准他們進入會堂敬拜神。這事以後,耶穌出去,看見一個稅吏,名叫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利未在自己家裡,為耶穌大擺筵席。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路加福音5:27-29)我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一個人開始和耶穌建立起真正的關係時,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所有的親朋好友。而唯一願意和利未來往的人就是其它的稅吏了;所以當他找人前來聚餐時,就只能找他的稅吏朋友。沒有其它人願意和稅吏作朋友,他們只能彼此互相交往。利未在自己家裡,為耶穌大擺筵席。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喝呢?”(路加福音5:29-30)平時,當一個法利賽人看到稅吏走近他時,他就會緊緊地抓住外衣,唯恐無意中他的衣擺掀起來,沾到稅吏;因為他們認為稅吏是不潔凈的人。如果法利賽人的衣擺真是不幸地給沾到了,他就得趕緊回家洗澡,換上另一件衣服,然後一整天不能進入會堂;因為他的衣擺沾到稅吏了,他本身也就成為不潔凈了。

而現在耶穌居然還跟他們一起吃飯,對法利賽人來說,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因為當你和一個人吃飯,你會和那個人拿同一條麵包,你一定會吃到那個人碰過的食物。“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喝呢?”(路加福音5:30)一起吃飯,意味著人們願意互相建立起親密的認同感。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喝呢?”耶穌對他們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5:30-32)耶穌願意來到罪人當中。祂來是為了服侍病人,尤其是那些靈裏生了病的人。我們的教會,常常把自己弄成像是消毒過的醫院。我們喜歡把教會變成一個無菌的場所,每當一個罪人走進來,他會覺得非常的不自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穿著消毒過的公義外袍,端坐在教會裡頭。我們的一個好朋友,吉米,在英國北部靠近曼徹斯特的地方,牧養一個和我們相關的姐妹教會。吉米專門在酒店裡頭作傳福音的事工;一星期中,有三,四個晚上,他會到酒店去,向那些喝醉酒的人傳福音。他在酒店的事工算是很成功,是一位見證耶穌基督非常傑出的弟兄。那個城裏其它的教會,卻極力地批評攻擊他,因為他經常花很多的時間在酒店出入。而事實上,他是在學習我們的主耶穌,親自來到罪人聚集的地方,向他們伸出友誼之手,然後,再把他們從罪惡當中帶出去。

所以當法利賽人質問說:“約翰的門徒屢次禁食祈禱,法利賽人的門徒也是這樣。惟獨你的門徒又喫又喝。”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豈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路加福音5:33-35)在那個時代,當一對新人結婚,慶祝的婚宴通常都是長達兩個星期之久。一個星期在婚禮之前,一個星期在婚禮之後。第一個星期,親朋好友會先聚在一起,歡筵慶祝;接下來就舉行婚禮,新人同房。然後新人就開放他們的新房,大家又接著歡筵慶賀另一個星期之久。第二星期的慶賀,通常是由新郎和新娘主持;他們會邀請特別要好的朋友,與他們一同歡筵整個星期之久。那個時代,人們生活非常地辛苦;這個星期的婚宴可能是他們一生當中,唯一能夠完全休息,而不需操作任何事的機會。他們平常工作得很辛苦,現在要結婚了,是他們能夠歡喜慶祝的好時機;這個星期之後,他們又得回到每日的辛勤勞苦當中,那時候人們的日子就是這樣過的。

那個星期當中,被他們邀請前來陪伴他們,慶祝歡筵的好朋友們,就稱之為新房之子。耶穌就是稱呼他的門徒們為新房之子。新郎和他們在一起,本來應當歡筵慶賀。我們歡喜慶祝,就是因為新郎還可以和他們在一起。等我離開之後,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了。只要新郎還跟他們在一起,他們怎麼能禁食呢?他們當然要歡喜快樂,因為新郎就在他們當中。

然後,耶穌又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路加福音5:36)在那個時代,人們還沒有把新布先縮水的習慣。所以當你把一塊新布補到舊衣服上,由於新布沒縮過水,第一次洗衣服時,布就會縮水。由於舊衣服已經洗過好多次,早就不再會縮水了。所以當你把新布補到舊衣服上,拿去洗的時候,新布就會縮水,而舊衣服原有的裂縫就變得更大了。所以耶穌說:“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路加福音5:36)他接著又說:“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路加福音5:37)可是因為皮袋已經舊了,已經僵硬,沒有彈性。皮袋裏的氣體已經形成,而袋子又缺乏彈性,結果就會被氣體給蹦破了。因此沒有人會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頭,你會裝新酒在新皮袋裡頭;因為新皮袋還柔軟,有伸縮性。當新酒發酵,產生氣體,而新皮袋還有很大的彈性,皮袋會跟著擴張。在那個時代,裝酒的袋子都是用皮子作成的。所以耶穌說:“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路加福音5:37-39)耶穌在這裏指的是猶太教,祂在對整個老舊的宗教系統提出挑戰。祂試著要為這些充滿了陳腔濫調,令人難以忍受的宗教氣氛,引進一股新鮮的氣息。然而耶穌並沒有進入原來的體系裡頭作改革,就好像把新布補到舊衣服上,或者把新酒倒進舊皮袋裡;祂反而是使用新皮子做成新袋子,來裝神所要進行的新工作。

那些已經習慣了傳統舊方式的人,對新的事物總是持著敵對不歡迎的態度。他們老是說:“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路加福音5:39)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新做法,新思潮往往會立即遭到人們的拒絕。一般人容易陷於傳統做法的槽臼裡頭;新事物的引進會令他們覺得很不舒服。這就是舊皮袋會破裂的原因。

恰克牧師的第一號法則:有彈性的人,能屈能伸的人有福了,他們不會遭到破裂的下場。

願神幫助我們,能夠保持心裡的彈性。年紀越大,我們容易

傾向於陳年守舊的方式。我向神祈求:當我年紀越大,願你使我免於守舊的傾向,幫助我對於你所要成就的事,永遠保持著開放的態度。

我觀察教會的歷史,發現有許多時候,神得繞道,在教會組織系統之外,才能進行祂想在地上進行的新工作。因為舊皮袋沒有辦法裝新酒。結果我們看到,神得製造一個新皮袋,才有辦法來進行那些充滿神榮耀嶄新的大事。那些謹守舊傳統的人看到成果時,往往又震驚又氣憤,有如坐在地上哭鬧的小孩一般。他們無法了解,神到底在做些什麼,因為那一點也不合他們的邏輯,不合他們一貫做事的方式。因此神就另外作出新的皮袋,來裝祂的新酒。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