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耶稣在世最后的年日 19章28节至24章

【返回上级目录】

一、耶稣进耶路撒冷(十九章28-44节)
      ○马太福音二十一章1-11节、马可福音十一章1-11节、约翰福音十二章12-19
        节
    (一)耶稣领头往耶路撒冷去。 v28
          ◎耶利哥到耶路撒冷只有二十英里的路程。

    (二)耶稣差遣门徒去寻找驴驹代步。 v29-25
          ●「伯法其」:位于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以东一点六公里。
          ●「伯大尼」:位于橄榄山东侧的村庄,离耶路撒冷约三公里,是拉撒路
                        (死里复活的那一位)的故乡。
          ●「伯法其和伯大尼,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那里」:也可以译为「产橄榄
            的伯法其和伯大尼」。
          ●「驴驹」:「幼小的公驴」。
          ●「主」:这个字通常用来称呼罗马皇帝,在七十士译本中此字用来翻译
                    希伯来文的「神」字。
          ◎「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做神圣用途的动物必须没有人使用过(参考
            民数记十九章2节、申命记二十一章3节、撒母耳记上六章7节)。
          ◎耶稣骑驴驹进入耶路撒冷这件事,应验了撒加利亚书九章9节的预言。
            在当时,一个国王只有战争的时候才骑马,平时都是骑驴的。因此耶稣
            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正表达了其谦和与慈爱,而非犹太人心目中政治性
            弥赛亚的「君临天下」态势。

    (三)耶稣蒙受众人的拥戴与称颂。 v36-38
          ◎用衣服或砍下来的树枝铺在路上,是表示对尊贵者的欢迎或致敬。

    (四)法利赛人要耶稣责备门徒,耶稣以门徒的赞美是必然的,门徒不称颂,
          路旁的石头也要呼叫起来了。 v39-40

    (五)耶稣为耶路撒冷哀哭,因为耶路撒冷将会遭到毁灭。 v41-44
          ◎到了西元七十年,耶稣的预言果然实现,罗马人攻入耶路撒冷,毁灭全
            城。

  二、耶稣洁净圣殿,百姓喜欢听耶稣的讲论,祭司长、文士和尊长都想要杀耶稣。
      v45-48
      ●「侧耳听他」:直译是「黏着」,亦即表达出全城百姓都紧紧黏着耶稣的教
                      训,要听耶稣的教训。
      ◎根据马太、马可、路加福音的记载,耶稣洁净圣殿是发生在耶稣被
        钉十字架前数日。约翰所记载的可能是另外的一次。解经家持两种
        不同的理论,而一般比较多认为约翰记载的是耶稣传道初期的另外
        一次洁净圣殿,另有人推测马可福音三章22节一事是因为耶稣在耶
        路撒冷洁净圣殿的结果。

  三、与敌对者的争论(二十章1-47节)
    (一)质问耶稣的权柄 (二十章1-8节)
          ○马太福音二十一章23-27节、马可福音十一章27-33节
          1.敌对者:祭司长、文士、长老
            地点:圣殿中
            时间:耶稣正在教训百姓时  v1
            ●「长老」:指「民间有名望的领袖」。
            ◎祭司长、文士和长老是构成「公会」的成员,这「公会」是犹太人最
              高的自治机关。

          2.问题:到底耶稣的权柄由何处来。 v2
            ●「你仗着甚么权柄作这些事」:直译是「你是凭着什么权柄做这些
                                          事」。
            ◎这问题的意图明显,如果耶稣承认他的权柄来自上帝,这些人就可以
              告他亵渎上帝一类的罪名。如果耶稣说自己的权柄不是来自上帝,那
              立刻就会失去了众人的拥戴。

          3.耶稣的回答:反问施洗约翰的洗礼是由何处来。 v3-4
            ◎有许多人认为耶稣的回答是一种辩论技巧,不过很可能耶稣也暗示着
              众所周知那拥有天上来权柄的施洗约翰,曾经承认耶稣的权柄是来自
              天上。因此肯定施洗约翰的权柄同时也肯定耶稣的权柄来源是上帝。

          4.祭司长、文士和长老的矛盾:他们不信施洗约翰,而百姓却深信约翰是
            先知。 v5-6
            ●「商议」:意思是「把资料凑在一起」。
            ●他们「信」:原文的时态表示「已经确信」。

          5.敌对者不能对答,耶稣也就不需作答。 v7-8
            ◎敌对者无法面对耶稣的问题,也就只有选择逃避的路子。但是令人觉
              得奇怪的就是这一群人明知施洗约翰的权柄来源以及耶稣的权柄来源
              后来又知道耶稣已经复活,居然就是不信(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1-15
              节),其心硬的程度令人心寒。

    (二)凶恶园户的比喻 (二十章9-18节)
          ○马太福音二十一章33-46节、马可福音十二章1-12节
          1.比喻的背景:领袖们来为难耶稣。 v9
          2.有人把葡萄园租给人就出国去了。 v9
            ●「租给」园户:「出租以收取租费」。
            ◎此处「园主」应该是指上帝,「葡萄园」是指神的选民,「园户」
              应该是指「宗教领袖」(就是前文提到来质难耶稣的那群人)。「
              仆人」就是指「先知们」,「爱子」自然就是指耶稣。整个比喻用
              来说明上帝的拯救计画将带给这群凶恶的宗教领袖严厉的审判。

          3.主人打发仆人们去收租金却无功而返。 v10-12
            ●「又打发一个仆人去」:直译是「他又加派另一个仆人」。

          4.园主决定派自己的儿子去收租金,结果被杀。 v13-15

          5.结果园主决定除灭租葡萄园的人,把葡萄园另租给人。 v15-16

          6.听见比喻的人表达希望这事不发生,而耶稣引圣经说明自己必定带来审
            判。 v16-17
            ●「这是万不可的」:直译是「但愿这事不发生」。
            ●「房角的头块石头」:指位于角落,决定两边位置的巨大基石,或指
              墙顶上,最中间并支撑整体的石块。
            ●「砸得稀烂」:原意是「把谷物筛过又磨成粉末」。
            ◎17、18节引自诗篇一百一十八篇22、23节。
            ◎上帝把选民管理与牧养的工作交给这些宗教领袖,而宗教领袖们没
              有尽责去管理,指牟取自己的利益而不理会上帝的要求,上帝多次
              派先知去警告并传达上帝的心意,结果先知们被拒绝逼迫。直到上
              帝差派自己的独生子来,结果更是被叛逆的宗教领袖杀了,所以上
              帝会亲自来审判这些宗教领袖,而把管理牧养选民的责任交给其他
              人。
            ◎由下文知道这些宗教领袖也知道耶稣话中的意思,虽然他们想要拒绝
              这样的信息,而耶稣更肯定的说他一定会带来审判。

    (三)纳税给该撒的问题 (二十章19-26节)
          ○马太福音二十二章15-22节、马可福音十二章13-17节
          1.宗教领袖们知道耶稣的意思,想抓耶稣,不过害怕百姓所以无法下手。
            v19
            ●「看出」:直译是「因为他们知道」。

          2.宗教领袖们采取「用奸细窥探」的方式要抓耶稣的话柄。 v20
            ●「窥探」:「在旁注视」、「不怀好意的看着」的意思。
            ●「奸细」:「指奉派暗中去工作的人」。马太福音中说这些人是法利
                        赛人的学生,马可福音中表示希律党人也参与了这项计画
                        。
            ●「得」:「用手抓住」的意思。

          3.奸细用「可否纳税给罗马皇帝」来试探耶稣。 v21-22
            ●纳「税」:此字指「每个成年人一年一度必须缴纳的人头税」。当时
                        每个十四到六十五岁的人都要缴纳这笔税。
            ◎这个问题,如果耶稣回答应该要纳,那百姓基于强烈的选民意识和对
              罗马政权的不满就会失去对耶稣的拥戴。如果耶稣回答不可纳税,那
              就可以被当成反政府份子,向罗马政权告发。

          4.耶稣以「该撒的东西归给该撒、上帝的东西归给上帝」回答,奸细无
            法得到耶稣的话柄。 v23-26
            ●「银钱」:重三点八公克的钱币,自西元前268年起使用到西元200
                        年左右。一面印着罗马皇帝「提庇留」的像,一面写着
                        「凯撒提庇留,奥古斯都,奥古斯都神之子」。
            ●「闭口无言」:原文的时态表示「就开始闭口无言」。
            ◎耶稣的回答,一方面肯定了国家权力的正当性,也肯定了我们应该
              纳税给国家。一方面却也暗示国家的权力不是可以无限扩张的,属
              于上帝的事物是国家所不应该僭越的。

    (四)复活的争论 (二十章27-40节)
          ○马太福音二十二章23-33节、马可福音十二章18-27节
          1.撒都该人认为没有复活,因此来问耶稣问题。 v27
            ●「撒都该人」:是犹太教中的一派,成员多半是富有的祭司,信仰以
              摩西五经为主要根据,不接受口头传统,不相信有天使、鬼魂和复活
              这些事。而他们不接受复活的主要理由就是「无法由摩西五经中找到
              任何证据」,所以他们不须要相信。

          2.问题内容:一个嫁过七个兄弟的妇人复活后应该是那个丈夫的妻子?
            v28-33
            ◎第28节引自申命记二十五章5节

          3.耶稣回答:复活的人不嫁不娶,和天使一样。 v34-36
            ●「复活的人」:原文为「复活之子」。
            ◎耶稣在这里表明复活之后的生活型态与地上的生活型态并不相同,不
              能直接由地上的生活推论复活以后的状况。

          4.耶稣引摩西对上帝的称呼来证实有死人复活这件事。 v37-38
            ●「荆棘篇」:指出埃及记三章2节。
            ◎耶稣引撒都该人接受的摩西五经来回答撒都该人的问题。如果一个人
              真的死了就死了,不存在了(这是撒都该人的看法),那上帝怎么会
              是这种不存在的人的上帝呢?

          5.结果:有些人认为耶稣说的好,而有心问问题质难的人再也不敢问耶稣
            什么。 v39-40

    (五)大卫子孙的问题 (二十章41-44节)
          ○马太福音二十二章41-46节、马可福音十二章35-37节
          1.耶稣质问敌对者:基督到底是不是大卫的子孙? v41
          2.诗篇中大卫把基督当主看,怎么又说基督是大卫的子孙? v42-44
            ●「主」:指耶和华。
            ●「我主」:指耶和华膏立的君王,在此是指「基督」。
            ◎这里引的是诗篇一百一十篇1节。
            ◎这一段话除了让敌对者哑口无言外,也暗示众人所期盼的弥赛亚是
              「大卫的子孙」,也就是接掌大卫王权的君王。而其实弥赛亚并非
              只是人间的君王而已,更有其神圣的特质。或者换句话说,弥赛亚
              今日的工作并非要来耶路撒冷做王,而是要受死成就上帝的救赎计
              画,而其做王也不只是做地上的以色列王,而是要成为高天上的荣
              耀之君。

    (六)谴责文士 (二十章45-47节)
          ○马太福音二十三章1-36节、马可福音十二章38-40节
          1.耶稣教训门徒要防备文士。 v45-46
          2.文士爱好人的称赞与尊重,私下却侵吞寡妇的家产,冗长的祷告也是
            假意的,这样的人要受更重的刑罚。 v46-47
            ●「长衣」:是当时绅士阶级的标志。
            ●「侵吞寡妇的家产」:文士多来自贫穷家庭,而他们的工作是没有薪
              酬的,然而犹太人喜欢款待他们,认为款待文士是敬虔的举动。而耶
              稣这里的指责是针对文士滥用这权利,剥削敬虔寡妇的家产。
            ◎关于当时文士的恶行,巴克莱先生的「路加福音注释」中有许多例子
              ,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参阅。

  四、耶稣对寡妇的观察(二十一章1-4节)
      ○马可福音十二章41-44节
    (一)耶稣看到财主和一个穷寡妇的奉献。 v1-2
          ●「库」:圣殿妇女院的墙上设有十三个收奉献的容器。
          ●「小钱」:是当时最小的犹太铜币。

    (二)耶稣认为穷寡妇投的比众人多,因为寡妇不是奉献自己有馀的,而是把养
          生的都拿出来奉献了。 v3-4
          ●「养生的」:指「维持生命的物质」。
          ◎显然在耶稣心目中,奉献的多少不是依据金钱数额多寡来决定,而是根
            据奉献的心志以及牺牲的大小来决定奉献的份量。也许我们可以依此原
            则重新评估我们的奉献。

  五、耶稣对未来的预言(二十一章5-38节)
      ○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14节、马可福音十三章1-13节
    (一)耶稣预言圣殿将被拆毁。 v5-6
          1.有人谈论圣殿的美丽与庄严。 v5
            ◎大希律执政第十五年(西元前20或19年)开始整建圣殿,把圣殿的基
              础扩大一倍,这项整建工程一直到西元六十四年才完工,但是过了七
              年,也就是西元七十年就被毁了。当时圣殿长廊的大柱子都是由白色
              的大理石制成,高达四十英尺,而奉献之物,最有名的是由金子制成
              的大葡萄树,每一株都有一人高。

          2.耶稣预言圣殿及将会被完全拆毁。 v6
            ◎这个预言应验于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
            ◎我们可以想像门徒刚刚随着耶稣凯旋似的进入耶路撒冷,心目中期待
              弥赛亚要建立一个伟大的地上王国,这时候听到耶稣这样的预言,心
              中一定充满疑惑。

    (二)门徒问耶稣这事发生的时间与预兆,耶稣说明预兆。 v7-11
          1.门徒问事件发生的时间与预兆。 v7

          2.耶稣要门徒防备假基督。 v8
            ◎耶稣言犹在耳的忠告,还是挡不住许多人偏差的脚步。历来预言基督
              再来确定时间,说自己是基督的例子比比皆是,却仍有许多人跟随着
              这些假基督而去。你我岂能不谨慎?

          3.耶稣说明末日前会有许多打仗和扰乱的事。 v9-10

          4.会有地震、饥荒、瘟疫和天体的异象。 v11
            ◎「异象....天上显现」:根据犹太历史的记载,耶路撒冷沦亡之前天
              际曾出现异象。

    (三)末日前门徒的遭遇,并因应之道。 v12-19
          1.这些徵兆出现以前,人会逮捕、逼迫、羁押门徒。 v12-13

          2.门徒必须立定心志,耶稣必赐给门徒口才、智慧,是一切的敌人无法匹
            敌的。 v14-15
            ●「分诉」:「辩护」。

          3.自己的亲朋好友也会把门徒交给官府或者害死,门徒要为耶稣的名被众
            人恨恶。 v16-17
            ●「害死」:也可以解释成「处死」。

          4.门徒虽遭遇恨恶,却能全身而退,赢取自己的灵魂。 v18-19
            ●「保全」:「取得」、「赢取」。
            ◎耶稣从不讳言跟随他将要面对苦难,但在苦难中上帝却不抛弃基督徒
              ,不任凭基督徒孤单。而这些苦难,经过信徒的坚忍,至终会为基督
              徒赢得永恒的生命。这倒不是说基督徒的忍耐是一种「功德」用来换
              取救恩的,而是说透过圣灵的帮助与内住,基督徒一定可以坚忍的度
              过苦难。

    (四)进一步预言耶路撒冷的被毁灭。 v20-24
          1.看到耶路撒冷被兵围困,就可以知道这成即将成为荒场。 v20

          2.到那时,应该逃离城中,因为这是报应的日子。 v21-22

          3.那个时候,将有大灾祸,许多人要被杀、被掳,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
            践踏。 v23-34
            ●「刀下」:应译为「刀口」。
            ◎约瑟夫记载耶路撒冷被毁时,有一百一十万犹太人被杀,九万七千人
              被掳。

    (五)耶稣对末日的预言。 v25-31
          1.天上要显出异兆,地上万国也有困苦,人们也将恐慌。 v25-26
            ●「困苦」:「丧气」、「丧胆」。
            ●「慌慌不定」:「迷了路」。
            ●「想起」:「向前观看」。
            ●「魂不附体」:「熄灭」、「吐气吹灭」。

          2.末日时,人们要看到基督荣耀的降临。 v27

          3.遇到这些事情,门徒就可以挺身昂首,因为门徒得赎的日子近了。
            v28

          4.看到树木发芽,就知道夏天近了,看到这些徵兆就知道上帝的国近了。
            v29-31
            ◎这里提到无花果树发芽,当然在巴勒斯坦地带无花果树是蛮普遍的植
              物。不过因为无花果树是以色列的国花,旧约中也常已无花果树来代
              表以色列国,因此常常有人把这一段解释成看到「以色列复国」时,
              就要小心末日快到了。这样的解释法是不是很确定是耶稣本来的意思
              ,还是后人附会的,我想一时也难有答案。既然圣经从不鼓励我们猜
              测末日的时间,我们还是姑且听之,存着儆醒的心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才是。

    (六)耶稣的话不能废去,所预言的一定要实现,所以门徒要谨慎。 v32-36
          1.耶稣保证自己的预言一定会成就。因为天地要废去,耶稣的话却不能
            废去。 32-33
            ●「这世代」:指当时活着的人。
          2.门徒要谨慎,以免今生的思虑累住门徒的心,末日就如同网罗一样临到
            门徒,因为末日要如同网罗一样临到全人类。 v34-36
            ●「贪食」:指「暴饮暴食所带来的呕吐」。
            ●「累住」:「被重量拉下去」、「压榨」。
            ●「网罗」:原意指「安置一面网罗」或「安置一个陷阱」。
            ●「儆醒」:「不睡觉」、「保持清醒」。
            ●「今生的思虑」:「为每日生活必须的忧虑」,「为每日生活的必须
                               忧虑」。
            ◎这一大段经文并不容易解释,因为其中穿插着对耶路撒冷毁灭的预言
              和对末日的预言。究竟哪一段是针对哪一件事,就是解释的困难所在
              。即使我们对末日的经过无法明确的有个统一的答案,但是面对末日
              所应该采取的儆醒态度却是可以明确肯定的。那!我们是否真的存有
              儆醒的态度来面对每一天的生活呢?

    (七)耶稣白天在圣殿里教训人,晚上出去到橄榄山住宿,百姓期盼听耶稣讲
          道。 v37-38
          ●「每日」:「白天」。

  六、祭司和犹大的阴谋(二十二章1-6节)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1-5节、14-16节、马可福音十四章1-2节、10-11节、约翰
        福音十一章45-53节
    (一)接近逾越节的时候,文士和祭司长正想法子来杀害耶稣。 v1-2
          ●「杀害」:「拿掉」、「拿走」、「除去」、「杀害」。
          ◎逾越节是尼散月的十四日,除酵节是十五日到二十一日。这两个节日相
            连接,常常交替使用。可以参考出埃及记十二章。

    (二)加略人犹大去和祭司长和守殿官商量要把耶稣交给他们,换取银子。v3-5
          ●「入了」:原文时态表示这是动作的开始,「开始进入」。
          ●「守殿官」:「保护圣殿的卫兵之队长」。

    (三)加略人犹大打算找机会趁众人不在耶稣身旁的时候把耶稣交给宗教领袖
          们。 v6
        ●「机会」:「好时机」。

  七、过逾越节的准备(二十二章7-13节)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17-25节、马可福音十四章12-21节、约翰福音十三章
        21-30节
    (一)杀逾越节羔羊那一天到了,耶稣打发彼得、约翰去预备逾越节筵席。v7-8

    (二)耶稣指示预备筵席的地点,门徒照样完成了筵席的预备。 v9-13
          ◎「拿着一瓶水」:通常当时的男人是拿皮袋装水,女人才拿瓶子装水。
                            而这里是指一个男人拿瓶子装水,所以对门徒而言是
                            极容易办认的记号。

  八、最后的晚餐(二十二章14-38节)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26-35节、马可福音十四章22-31节、约翰福音十三章
        36-38节
    (一)耶稣吃筵席的心态。 v14-16
          1.耶稣说明自己很乐意在受害之前与门徒一起吃逾越节的筵席。 v14-15
            ◎耶稣特别表达自己的心情,表明自己的爱与对门徒的不舍。他认为在
              这时候跟门徒一同吃逾越节的晚餐是他十分愿意的事情。

          2.耶稣说明自己不会在吃逾越节的筵席,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国里。 v16
            ◎「成就在神的国里」:应该是指「弥赛亚的筵席」。

    (二)耶稣设立圣餐。 v17-20
          1.耶稣拿杯祝谢,要大家分着喝,并说明自己不会再喝这葡萄汁,直到上
            帝的国来到。  v17-18
            ●「葡萄汁」:原文可指任何由葡萄制成的东西。
            ◎犹太人逾越节晚餐的程序中要喝四杯葡萄酒。可以参考中神的圣经串
              珠注释本的62页中的记载。

          2.耶稣拿饼祝谢,说明饼是代表自己的身体,杯是用血立的新约,要大家
            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 v19-20

    (三)耶稣论到卖人子的人。 v21-23
          ●「预定」:「界限」、「确定」、「划定界线」。

    (四)耶稣论到真正为大的要如同服事人的。 v24-27
          1.门徒之间起了争论,争起大小来了。 v24
            ◎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耶稣面临死亡的压力,而他的门徒居然在
              争大小。看来是没有人能体会耶稣的心情了。

          2.耶稣说基督徒的群体为大的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
            v25-27
            ●「治理」:「君临子民」,意即「以君王的身份治理他们」。
            ●「恩主」:「行好事的人」、「恩人」、「施主」。东方的君王常用
                        的头衔。
            ●「年幼的」:指「地位上的低下阶级之人」。

    (五)谈到使徒的奖赏─在基督的席上吃喝,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
          。 v28-30
          ●「磨练」:可以译为「试探」、「试炼」。
          ●「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可能泛指神的子民。

    (六)与西门彼得的对话。 v31-35
          1.耶稣告诉彼得:撒但要攻击他们如同筛麦子。 v31
            ◎这里的意思可能是指撒但要用各样的方式来攻击门徒。
          2.而基督已经替彼得祈求,让他不至于失去信心。并勉励彼得回头以后,
            要坚固自己的弟兄。 v32
            ●「回头」:「转向」、「转回」。
            ◎即使知道彼得即将遭遇失败,耶稣还是满怀慈爱的面对彼得,还替他
              祷告让他不因失败失去信心。这样慈爱的主应该是常遭失败的我们可
              以坦然面对的神,因为他是用慈爱来面对我们的失败。
          3.彼得保证自己即使与基督下监同死也甘心,耶稣表明彼得即将三次不认
            耶稣。 v33-34
            ●「鸡还没有叫」:即当晚的第三更之前。

    (七)要门徒准备妥当,要独立的面对挑战,因为耶稣即将离开。 v35-38
          1.耶稣要门徒回想以前实习时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准备,仍然没有缺乏。
            v35

          2.耶稣要门徒开始物质上的准备,因为基督将要被列在罪犯之中。v36-37
            ●「买刀」:应该是自卫用的,表示他们将会遇到逼迫和强烈的敌视。
            ●「他被列在罪犯之中」:这节经文引自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2节。
            ●「必然成就」:可以译为「即将结束」,整句意思就是「我在地上的
                            事工即将结束」。也可以译为「即将达到目标」,整
                            句意思就是「我在地上的事工即将达到目标」。另外
                            也可以译为「必然成就」,整句意义就成为「耶稣生
                            平和事迹即将应验旧约所说有关他的事」。
            ◎然而许多基督徒今天仍然没有学会耶稣的教训,还打算用那种「实习
              课程」的生活心态来面对复杂的挑战。路加福音九章1-6节的那种服事
              型态是上帝除去所有杂务而单单让门徒练习传福音的特例。然而这样
              的特例却常被美化为「信心生活」。面对今日复杂的挑战,我们必须
              更灵巧,有更多准备,好好的处理复杂的各样挑战,这是耶稣的教训
              ,而不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3.门徒不懂耶稣说话的意思,告诉耶稣他们有两把刀。 v38
            ●「够了」:是指说有关刀的讨论「够了」,而不是两把刀够了。因为
                        「刀」是阴性字,「够了」是中性字。

  九、在橄榄山上的祷告(二十二章39-46节)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6-46节、马可福音十四章32-42节
    (一)耶稣出来往橄榄山去,门徒也跟随他,耶稣要他们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v39-40
          ●「那地方」:指「客西马尼园」。「客西马尼」的意思是「油榨」的意
                        思,此地位于汲沦溪谷东面、橄榄山麓。
          ●「照常」:「照他一贯的作法」,表示耶稣饭后到客西马尼园祷告是一
                      种习惯。
          ●「迷惑」:原文是指「试探」。
          ●「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直译是「你们要继续祷告,一次也不
            要进入试探」。

    (二)耶稣离开他们一段距离跪下祷告,内容是:如果天父愿意,就把苦杯撤去
          ,但要以天父的心意为优先。 v41-42
          ●「扔一块石头那么远」:意思是耶稣在他们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不过
            却是听力所不能及的范围。
          ●「跪下」:直译是「曲下膝盖」。
          ●「杯」:旧约常用「杯」比喻上帝审判所带来的灾祸与苦难,这里的杯
                    应该就是指基督要为世人的罪所负担的刑罚。
          ◎这样的距离之下,可以想见耶稣在42节的祷告一定是特别激动大声,才
            会让门徒听的到。
          ◎耶稣面对十字架的挑战,他的反应是「祷告」。而耶稣祷告内容也表明
            了「祷告」是可以真实而坦诚的承认自己的软弱与需要,表明了祷告是
            可以不需要任何伪装的。我们的祷告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三)有天使显现、耶稣十分伤痛,祷告更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v43-44
          ●「血点」:指「凝固浓缩的血渍」。
          ◎比较可靠的古抄本都没有这两节经文。而如果天上出现天使,其他福音
            书的相关经文却都没有记载,似乎也是有点奇怪。

    (四)耶稣的门徒因为忧愁都睡着了,耶稣鼓励他们起来祷告。 v45-46

  十、耶稣被捕(二十二章47-53节)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47-56节、马可福音十四章43-50节、约翰福音十八章
        3-11节
    (一)犹大带人来捉拿耶稣,用亲嘴为暗号卖耶稣。 v47-48
          ●「亲嘴」:是当时学生向老师问安的惯常表现。
          ◎犹大用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举动当暗号来指出耶稣,算是一个聪明的计谋
            ,可惜他是出卖上帝的儿子。

    (二)耶稣的跟随者拿刀削掉大祭司仆人的右耳,耶稣要门徒任由敌对者抓
          耶稣,并治好大祭司仆人的耳朵。 v49-51
          ●「有一个人」: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那人就是彼得。
          ●「大祭司的仆人」: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名叫「马勒古」。
          ●「到了这个地步」:原文意义非常不清楚,有些学者认为是「住手,
            不要再这么做」的意思,亦即耶稣制止彼得的敌对行动。

    (三)耶稣对抓拿他的人表达现在是黑暗掌权的时候。 v52-53

  十一、彼得三次不认主(二十二章54-62节)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57-58节、69-75节、马可福音十四章53-54节、66-72节
          、约翰福音十八章12-18节、25-27节
    (一)耶稣被抓到大祭司的住宅中,彼得远远跟着耶稣,坐在院子。 v54-55
          ●「大祭司」:即「该亚法」。
          ●「生了火」:当时是四月,当地晚上相当凉,所以仆役们生火取暖。

    (二)彼得三次不认主。 v56-59
          ●又有「一个人」:原文的词态显示这是一个男人。当时可能同时有几个
                            人认出彼得的身份。
          ●「加利利人」:加利利人有特殊的口音,所以被人认出来。马太福音二
                          十六章73节有清楚的记载。

    (三)彼得想到耶稣预言他三次不认主,就出去痛哭。 v61-62
          ◎许多人喜欢描述彼得这时候的心态,我们当然也可以想像一个粗鲁的彼
            得怎样勇敢的跟着耶稣直到大祭司的家中,却又因为仆役的指认而忘记
            耶稣的预言,三次不认主。耶稣最后的回眸一望,到底怎样的震撼彼得
            的心?约翰福音写作时,彼得大概已经去世。所以老约翰可以坦然的写
            下彼得在耶稣受难这一段时间的某些细节的事迹,不会造成彼得本人的
            困扰。也许我们应该花点时间去思想彼得三次不认主,以及耶稣三次问
            彼得「爱我比这些更深吗?」(约翰二十一章15-25节)之间所隐藏的
            浓厚的爱。

  十二、耶稣在公会里受审(二十二章63-71节)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59-68、马可福音十四章55-65、约翰福音十八章
          19-24节
    (一)看守耶稣的人戏弄、辱骂耶稣。 v63-65
          ●「戏弄」:原文表示「开始戏弄」、「好像戏耍孩子」。
          ●「打他」:「虐待」、「击打」。
          ●「你是先知,告诉我们」:直译是「说预言」。
          ◎这件事情可能在公会晚间的审问后发生。

    (二)长老、祭司长、文士把耶稣带到公会审问。 v66
          ●「民间的众长老连祭司长带文士」:直译是「民间的众长老,即祭司长
            和文士」。「长老」一词是一个专有名词,常用来指「公会的成员」。
            因此「民间的众长老」可能就是指「公会成员」。犹太公会的成员共有
            七十人。
          ◎根据其他福音书,耶稣被捕的当天晚上已经被审问过了,也已经决定了
            判决。但是晚上的审问和判决是不合法的,所以他们白天还要补一次审
            讯,正式确认昨夜的判决。
          ◎依据巴克莱先生的路加福音注释,公会的审判其实是有特定的规范,而
            耶稣在此所受的审判完全遵照这规范。详细内容请参考巴克莱先生的「
            路加福音注释」第二十二章63-71节。

    (三)耶稣承认自己是上帝的儿子,众人因此定耶稣的罪。 v67-71
          ●「你们所说的是」:原文是「你们所说的」、「you say」。这是当时
                              希腊文中「是的」、「yes」的表达方式。
          ◎基本上这里的三个名词「基督」、「人子」、「神的儿子」的意义被
            认为是等同的。

  十三、耶稣在比拉多面前受审(二十三章1-5节)
        ○马太福音二十七章1-2、11-14节、马可福音十五章1-5节、约翰福音十八
          章28-38节
    (一)公会的成员把耶稣送到彼拉多面前,告他「诱惑国民,说自己是基督是
          王」。 v1-2
          ●「我们见」:原文的意义是他们「亲眼看见」耶稣犯这些罪,而不是审
                        问后的结果。
          ●「诱惑」:「摇摆不定」、「扭曲」、「扰乱」。
          ◎把耶稣送到彼拉多前面是因为彼拉多是罗马巡抚,有权力判人死刑,
            而这些公会成员期盼耶稣被判死刑。详细的记载可以参考约翰福音十
            八章31-32节。
          ◎而犹太公会认为耶稣该死的理由是「亵渎上帝」。然而到了罗马政府
            面前,罪名就改为政治性的「图谋造反」。他们应该知道这样的罪名
            比较能有效的让罗马政府关注,而达成杀害耶稣的目的。耶稣和彼拉
            多的详细对话可以参考约翰福音十八章33-38节、十九章9-11节。

    (二)彼拉多问耶稣是不是犹太人的王,耶稣承认。 v3

    (三)彼拉多认为自己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而公会的人却执意要告耶稣。v4-5
          ●「煽惑」:「上下摇晃」、「左右摇晃」。

  十四、耶稣在希律王面前被藐视(二十三章6-12节)
    (一)彼拉多听到耶稣是加利利人,就把耶稣送到希律王那里去。 v6-7
          ●「既晓得」:「全部了解」。
          ◎耶稣来自加利利,而该地是由希律安提帕管辖。因此彼拉多把耶稣送去
            给希律,一方面表示尊重希律的权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摆脱这一件棘手
            的判决。不过这样的处置就审讯手续上是不必要的。

    (二)希律看到耶稣,很希望亲眼看见耶稣行神迹,但耶稣在希律面前一言不
          发。 v8-9

    (三)祭司长和文士极力告耶稣,于是希律和他的手下就藐视并戏弄耶稣。
          并把耶稣送回给彼拉多。希律和彼拉多居然成了朋友。 v10-12

  十五、耶稣被彼拉多判死刑(二十三章13-25节)
        ○马太福音二十七章15-26节、马可福音十五章6-15节、约翰福音十八
          章39节到十九章16节
    (一)彼拉多表明自己和希律查不出耶稣有什么罪,所以打算责打后释放耶稣。
          v13-17
          ●「诱惑」:「从某处转离」、「引诱」、「误导」。
          ●「责打」:原意是「训练孩童」。
          ●第17节大部份的早期古卷没有记载,很可能是后来抄写的人把马太和马
            可的经文加进路加的经文了。
          ◎彼拉多建议责打耶稣,可能是要安抚群众。

    (二)众人却期望彼拉多杀死耶稣,而释放巴拉巴,而彼拉多还是期望释放耶稣
          ,第二次劝告众人。 v18-20
          ●「释放」:原文时态表示「立刻释放」、「现在就释放」。
          ●「作乱」:煽动、引发暴乱。
          ◎巴拉巴所犯的罪,正好是祭司长们控告耶稣的罪名。然而众人却选择要
            释放真正犯作乱叛国罪的人,除掉没有作乱叛国的人。

    (三)彼拉多第三次劝众人释放耶稣。 v21-22
          ●「喊着」:「继续不断高声喊叫」。
          ●「钉他十字架」:原文的时态也是表达出「现在马上钉他十字架」的意
                            思。
          ◎「钉十字架」:犯人的双手被钉在横梁上,双脚被捆或钉在直梁上。柱
            上另有一块突出的木头,可以让犯人坐上,支撑部份身体重量。

    (四)而众人还是执意要杀耶稣,所以彼拉多就把决定释放巴拉巴,把耶稣钉十
          字架处死。 v23-25
          ◎即使彼拉多不是没有错误,他听从了暴民的声音,不理会事实。但至少
            彼拉多是持续三次的为耶稣开脱,也多次声明他找不到实际的罪名。倒
            是这些犹太人宁可歪曲事实,任凭偏差的民族主义作祟,执意让不真正
            当王的耶稣死。
          ◎彼拉多曾经犯过两次重大错误,一次是把皇帝的肖像放在军旗上开进耶
            路撒冷,引起群众严重的抗议事件。而另外一次是彼拉多决定为耶路撒
            冷城建立一套新的供水系统时,决定动用圣殿的献金,结果使犹太百姓
            群情哗然,发生武装抗议。结果彼拉多决定武力镇压,结果情势不能控
            制,造成重大死伤。因此彼拉多已经累积许多民怨,如果百姓把这些事
            情直接向政府弹劾,彼拉多一定会被革职,所以这时候彼拉多不敢违逆
            众人的意思,而约翰福音十九章12节中犹太人高喊的话,就是暗示要以
            举发彼拉多的失职来胁迫他就范。亦即彼拉多面对正义与自己在巴勒斯
            坦的统治权之间的矛盾,他选择了自己的统治权而放弃正义。

  十六、耶稣被钉十字架(二十三章26-43节)
        ○马太福音二十七章32-44节、马可福音十五章21-32节、约翰福音十九
          章17-27节
    (一)古利奈人西门被抓来替耶稣背十字架。 v26
          ●「古利奈」:是当时非洲北部吕彼亚省的重要城邑。
          ◎通常犯人要自己背十字架的横梁到刑场,耶稣可能因为受创太甚,以致
            无力全程背负十字架。
          ◎背十字架的「西门」的家人,后来成为很好的基督徒。可以参考马可福
            音十五章21节、罗马书十六章13节。

    (二)许多妇人为耶稣痛哭,而耶稣要他们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哀哭,因为审判
          的灾祸将至。 v27-31
          ◎第30节是由何西阿书十章8节引用过来的。
          ◎这里所提的应该是指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的事情,「这些事既行在
            有汁水的树上,那枯乾的树将来怎么样呢」,意思应该是无罪的耶稣都
            要被钉十字架,那有罪的犹太人将来岂不遭遇更悲惨的境遇?

    (四)耶稣被带到髑髅地钉十字架,有两个犯人同时被处死。 v32-33
          ◎「髑髅地」:就是「各各他」。

    (五)耶稣要天父赦免众人的行为,因为他们不晓得自己做的事情是什么。v34
          ◎有些古抄本没有第34节中耶稣说的这一句话。
    (六)各种人的反应:v34-42
          1.兵丁:拈阄分耶稣的衣服、戏弄耶稣,要耶稣救自己证明自己是犹太
                  人的王。 v34,36
            ◎死囚的衣服是属于行刑的士兵所有。
            ◎「醋」:当时平民和罗马兵丁用来提神解渴的酸酒。
          2.百姓:观看。v35
          3.官府:嗤笑耶稣、要耶稣用神迹救自己证明自己是犹太人的王。v35
            ●「他」若是基督:「这家伙」,表示轻视的意思。
          4.犯人之一:讥笑耶稣,要耶稣救自己和犯人们证明自己是基督。v39
          5.犯人之二:责备另一个犯人的讥笑,求耶稣得国降临的时候记念自己。
            v40,42
            ●「得国降临」:显然表达这犯人接受耶稣是弥赛亚。
            ◎「用希利尼、罗马、希伯来文字」:希伯来文是当时民间语文,罗
              马文也就是拉丁文是官方语文、希利尼文也就是希腊文是文化学术
              界的流行语文。

    (七)耶稣对犯人的保证:今日就要跟耶稣同在乐园里。 v43
          ●「乐园」:来自波斯文,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圣经用此字来形容「伊甸
                      园」。后来此字用来表达义人在来世享福之处,而非用来
                      表达「介于天堂与人间的中间站」。

  十七、耶稣之死(二十三章44-49节)
        ○马太福音二十七章45-56节、马可福音十五章33-41节、约翰福音十九
          章28-30节
    (一)由中午到傍晚天地变黑暗,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v44-45
          ●「申初」:下午三点。
          ●「遍地」:应该是指着巴勒斯坦当地。
          ●「日头变黑」:应该不是「日蚀」,因为当时正是月圆。而可能因为其
                          他的原因。
          ◎「圣殿的幔子」:这块幔子是用来遮蔽至圣所的,平日没有人进去,只
            有大祭司一年一度在赎罪日进去替众人赎罪。而这幔子裂开,表达了上
            帝和世人间的阻隔已经被除去了。

    (二)耶稣喊叫把自己的灵魂交在天父手里,就断气了。 v46
          ●「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引自七十士译本的诗篇三十一篇5节。

    (三)众人看到耶稣断气的反应: v47-48
          1.百夫长:归荣耀与神、承认耶稣是义人。 v47
            ●「百夫长」:负责在场监督士兵执行死刑的军官。
          2.聚集观看的众人:捶着胸回去了。 v48
            ●「捶着胸」:表示悲伤、懊悔。

    (四)耶稣死亡的见证者:与耶稣熟识的人、由加利利跟着耶稣来的妇女。v49

  十八、耶稣之安葬(二十三章50-56节)
        ○马太福音二十七章57-61节、马可福音十五章42-47节、约翰福音十九
          章38-42节
    (一)提供安葬地点的人:约瑟。 v50-51
          1.是犹太公会成员之一。 v50
            ●「议士」:亦即是「犹太公会成员」。
          2.为人良善公义。 v50
          3.没有附从众人的所谋所为。 v51
          4.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的人 v51
            ●「亚利马太」:为犹太市镇,在耶路撒冷西北约三十公里。
          5.素常盼望神国的人。 v51

    (二)约瑟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并把耶稣葬在没有葬过人的石坟中。安葬
          耶稣的日子是预备日。 v52-53
          ●「豫备日」:,犹太人的专有名词,指逾越节安息日前那一天。
          ◎当时的死刑犯尸体通常是不埋葬的,指留在野地任其被野兽吞噬。

    (三)加利利来的妇女们跟在后面看到坟墓和耶稣的尸体,就回去预备香料香
          膏。 v55-56
          ◎当地的坟墓,通常是由一个岩洞做成。尸体则由像绷带一样的细麻布条
            缠绕起来,放在墓穴的架子上。然后墓穴外面封上一块大圆石,圆石底
            下有中央微陷沟槽供滚动。一般坟墓的墓石都相当巨大,几个人的力量
            无法移动,根据贝撒抄本的资料说耶稣目前的墓石要大约20个人以上才
            能移动。

  十九、耶稣复活(二十四章1-12节)
        ○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10节、马可福音十六章1-8节、约翰福音二十章
          1-10节
    (一)妇女们周日带着香料来到耶稣的坟墓。 v1
           ●「七日的头一日」:指「星期日」。
           ●「黎明的时候」:直译是「黎明已深」。

    (二)妇女们看见墓石已经被移开,就进去坟墓,却看不见耶稣的身体。 v2-3

    (三)有两个天使出现,质问妇女为何在死人中寻找活人,并提醒耶稣以前的
          教导,说明基督已经复活了。 v4-7
          ●「两个人」:「两个男人」的意思,马可福音说是「一个少年人」、
                        马太福音说是「天使」,约翰福音说是「两个天使」。
                        细节上的差异可能是记录重点的不同,实况可能是「两
                        个少年人样子的天使」。

    (四)妇女们就想起耶稣的话,并回去把经过告诉门徒。 v8-19

    (五)门徒不相信妇女的话,彼得跑到坟墓去看,看到裹尸布的样子就相信耶
          稣复活了。 v11-12
          ●「胡言」:「没有意义的话」,在医学上指那些「精神狂乱」或「歇
                      斯底里」状态下的人所说的话。
          ◎彼得往耶稣坟墓去的详细经过,可以参考约翰福音二十章3-10节。

  二十、在以马忤斯路上(二十四章13-35节)
        ○马可福音十六章12-13节
    (一)当日两个门徒往以马忤斯村落去,路上谈论最近遭遇到的事。 v13-14
          ●「二十五里」:原文是「六十司他狄亚」,约等于十一公里。

    (二)他们谈论时,耶稣接近他们,和他们同行,但这两个门徒并没有认出
          耶稣。v15-16
          ●「迷糊了」:原文时态显示是「继续不断的被迷糊住」。
          ◎门徒没有认出耶稣的原因有蛮多种猜测,有说门徒心理没有准备,感
            受迟钝,有人猜测可能是耶稣复活后容貌略有不同。

    (三)门徒告诉耶稣关于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以及妇女们的遭遇。 v17-24
          ●「你在耶路撒冷作客」:直译是「你一个人住在耶路撒冷吗?」
          ◎「赎以色列民」:即「把以色列从罗马政权手中释放出来,将神的国
                            建立在地上」。
          ◎显然这两个门徒也不太注意妇女们关于耶稣复活的意见,而一心沈溺
            在失去弥赛亚的悲痛与丧气中。

    (四)耶稣责备门徒信心迟钝,基督受害进入荣耀是应当的,并为他们讲解圣
          经中关于基督的记载。 v25-27
          ●「无知的人」:「没有悟性的人」。
          ●「心....迟钝」:「愚笨的心」、「领悟力慢反应迟钝的人」。
          ◎这里是路加福音第一次提到基督必须受害,显然耶稣复活后的显现与讲
            解圣经,对使徒们明了旧约圣经记载的内涵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
          ◎面对门徒的不解,耶稣倒是充满慈爱的费心讲解引导他们。有时我们很
            难想像耶稣复活后的四十天中,花费很多时间细腻的帮助门徒了解他已
            经真的复活,这位已经得荣耀的复活主居然对愚昧的门徒显出那样的耐
            心。我们应该也可以坦然的来到基督面前,求他帮助我们更认识他,即
            使我们只是愚昧的一群。

    (五)到了目的地,门徒强留耶稣住下,到了吃饭的时候,耶稣擘饼,门徒才
          认出耶稣。而耶稣就突然不见了。 v28-31
          ●「强留」:「用强力强迫」。
          ●「日头已经平西了」:直译是「白天已快消逝」。
          ◎耶稣擘饼时可能用了惯常的动作,或者门徒把注意力集中到耶稣的手
            上而看到钉痕。

    (六)两门徒立刻起身回耶路撒冷去,分享十二使徒关于耶稣复活的见证,也
          把自己的见证告诉大家。 v32-35
          ◎确定知道耶稣复活的事,两门徒迫不及待的赶回耶路撒冷去。要与门徒
            分享这好消息。

  二十一、耶稣向门徒显现(二十四章36-49节)
          ○马太福音二十八章16-20节、马可福音十六章14-18节、约翰福音二十章
          19-23节
    (一)正当门徒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耶稣亲自显现在他们当中。 v36

    (二)门徒惊慌害怕,以为看到是耶稣的魂,耶稣责备他们的不信,并要门徒
          仔细求证,看清楚他不是魂。v37-40
          ●「害怕」:原文表示「强烈的害怕」。
          ◎门徒的反应显然表现出他们还是不能接纳耶稣复活的事实,也没有准备
            会亲眼看到耶稣。而耶稣耐心的提出证据来帮助门徒了解他是已经复活
            了,而且是有身体的,不是灵魂。

    (三)耶稣进一步用「吃鱼」来证实自己确实已经复活了。 v41-43

    (四)耶稣讲解圣经,让门徒明白他死而复活的必须性。并要门徒奉他的名传
          道作见证。 v44-48

    (五)耶稣要门徒在城里等候天父赐下圣灵。 v49
          ●「我父所应许的」:即「圣灵」。
          ●「领受」:原文是「穿上衣服」。亦即把上帝给的能力当成衣服穿上。

  二十二、耶稣升天(二十四章50-53节)
          ○马可福音十六章19-20节、使徒行传一章9-11节
    (一)耶稣在伯大尼对面,举手给门徒祝福,就升天了。 v50-51
          ●「伯大尼的对面」:就是「橄榄山」。
          ◎由使徒行传一章3节可知耶稣升天是在他复活后第四十天。升天的详情
            可以参考使徒行传一章9-11节。
          ◎我们当然知道上帝不在天空中,而耶稣采取了「升天」的方式离开门徒
            ,应该是体谅门徒的传统犹太观念,认为上帝是在「天上」。让门徒确
            信基督是被上帝接纳的,让门徒可以喜乐的等候上帝的另一个恩赐─「
            圣灵」。

    (二)门徒就拜耶稣,大大欢喜,回耶路撒冷去,常在圣殿中称颂上帝。v52-53
          ◎「拜他」:这是不寻常的记载,门徒终于把基督当成是敬拜的对象,是
                      上帝。四福音书中很少记载门徒直接敬拜耶稣。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