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返回上级目录】

第一章新约圣经的福音

 

  圣经是神的灵启示写出来的一部历史、预言、神学与文学的书。尤其新约圣经明白昭告世人:神道成肉身,以言语行迹,加入历史生活的行列,并为人类灵魂的得救及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作了极其美好的见证与指引。

 

  要明白耶稣基督充满权能与慈爱的言行、神道福音的伟大与奥秘,人们必须着手查考新约四福音(马太、马可、路加三卷共观福音与约翰福音)、充满启示与生活体验性的保罗书信。共观福音描绘耶稣圣品与平易近人的性格,及其情态最逼真,而约翰与保罗最能透澈刻划耶稣神性与属灵深邃于纸笔上。

 

  共观福音中,马可福音成书最早,而为其他福音书卷之蓝本之一,重点在突出耶稣基督的奇妙神权。马太福音以犹太教入信归主的基督徒为对象,着重于主为救世主的描写。最早出现于公元180年的新约浅释本穆拉托利安经典(Muratorian Canon)将路加福音列为福音书的第三卷。介于马可马太的原始淳朴面目与约翰福音的深奥之间,它与使徒行传形成了新约圣经的一个历史与神学的主环。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同出于一个作者,记述人子耶稣的降生、传道、被钉十字架、复活、升天、赐圣灵建设教会的宣道史实。

 

壹、福音:从口头到笔录

 

 

  英文「福音」(Gospel)出自古代英文god与 Spele,意为 「好信息」或「报佳音的报赏」。拉丁字 evangelium(或希腊文 euaggelion)转成今日英文的福音宣道的(形容词 evangelical)或传道者(名词 evangelist)。希腊文旧约圣经「传福音」(动词)出现廿数次,其中以以赛亚书有关弥赛亚出现的预言为最重要(赛四十9,五十二7,六十6、16)。新约福音的创始者是耶稣基督(路二10~11;可一1、14~15)。保罗称他所传的神国福音为「我......所传的福音」(加二2)或「我的福音」(罗二16,十六25)。

 

福音的内容又称为使徒宣扬的信息( kerygma),可由彼得在五旬节对犹太人、在圣殿、公会、及该撒利亚哥尼流家的见证(徒二14~39,三l2~26,四8~12,五30~32,十34~43)归纳为:

 

一、有关弥赛亚(即基督)的应许实现了(徒二16,三18~26,十三23、32~33)。

 

二、耶稣基督的传道、受死、复活,都在神的预知及全备旨意下成全了(徒二22~31,三13~15)。

 

三、复活的主已经被神高举,在神的右边,作为新以色列(新约选民)的大祭司、中保、施行拯救(后二33~36,三13,四11,五31)。

 

四、应许的圣灵降临,彰显基督的权能与荣耀,也予信徒得救凭据(徒二17~21、33,五32;参阅:弗一13~14;林后一22;罗八9;加四6~7)。

 

五、主耶稣还要再来,实现属灵的新天新地(徒三20~21,十42)。

 

 

六、当相信、悔改、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受洗赦罪、得圣灵成圣更新,以进入永远的天国(徒二38~39,三19、25~26,四12,五31,十43,十三38~39)。

 

  使徒传扬的基督神国福音,最初都是口述、重复、记诵、流传。当代的基督徒大多是无学平民(参阅林前一26),既无能力又无时间从事写作,一般的犹太家庭,除了会堂的经卷、教师的圣经知识以外,没有家用的圣经。再者,得了福音真道与圣灵的初代基督徒,热切奔忙于传扬福音,也急切盼望救主的再临(参阅:帖前四15;彼前四7;罗十三11~12;雅五7~9),传道的范围也不超过巴勒斯坦。门徒的口传面授,就成了福音成书前的特色。

 

  初代教会的扩展,将主耶稣权能与恩典记载下来,遂成为必要。从主耶稣复活升天、圣灵降临建立教会后的一个世代期间,有关主耶稣的教训与行迹,口头流传中形成了不同的片断、结构型式。过去五十多年来,不少学者针对「口传型式」作了相当研究。这就是开始于德国的「形式研究」(Formgeschichte)、即将新的福音文籍中,查考出初代教会口述流传四种最易为人记忆、流传、欣赏的主要型式:

 

一、宣告昭示式:这个形式以主耶稣权威的宣告言论为关键处。例如马可十二章13~17节有关纳丁税的事迹,主以「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显然是以主的精警句为故事中的高潮。其他例子: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3~28;信者皆为亲属:可三31~35;路八19~21),有人奉主名赶鬼(路九19~59;可九38~40)、耶稣为小孩祝福(路十八15~17;可十13~15)、当积财宝在天(可十25~28,十八18~30)、神国在心(路十七20~21)等等。

 

二、主耶稣的医治、行异能:主医治淋疯、附鬼的、瞎子、癫痫病,使睚鲁的女儿、拉撒路、寡妇的独子复活等等神权,在叙述中都有一固定的型式:病况、患者家属求主、主以问答或命令对应之,最后行使权能医治。这类神迹证明得救福音(可十六16~20;来二3~4),而且使外邦人亲身体会、信服。

 

三、主耶稣或人物传记性的叙述:这是主耶稣生平事迹的主要线索,而且提供了文学技巧的运用,路加在这方面充分表现他的文学才华。主耶稣的童年(路二41~51)、受洗(可一9~11;太三13~17)、受试探(路四1~13;太四1~11)、访问拿撒勒(路四16~30;可六1~6)、彼得在该撒利亚腓利比认主为基督(太十六13~20;可八27~29)、变貌(可九2~8;路九28~36)都与主的事迹生平有关。

 

  除此,罪女(路七36~50)、马大与马利亚(路十38~42)、撒该(路十九1~10)、门徒受选召(路五1~11;可一16~20)、迦南妇人(太十五21~28)等等,都充分描写人物、时间地点。

 

四、主耶稣的格谚、比喻:一如犹太教律法师的格言、「偈语」,主耶稣充满哲理性的格谚精譬珠玑之语,易为门徒记忆、流传。这些主的话语,在流传记述中难免有了岐异,例如马太八章记主医治百夫长仆人说了将来天国有各方各族的人与亚伯拉罕坐席(太八11~12),路加则记主的这一句话是在往耶路撒冷城途中说的(路十三28~29)。马太福音十三章诸多的比喻,包括了芥菜种子(太十三31~33),路加福音则单独记载(路十三18~21)。

 

  主的教训,谅必是以个别的、零星的形式,在初代教会中传诵的。后来福音作者才依序分类、归纳、整理出来。正如约翰福音最末了说的,主所行所说的,诸多阙记(约廿一25)。若不是保罗提到「施比受更有福」(徒廿35),这句主训,也许就流失于历史中。

 

  主耶稣钉十字架、复活升天后的卅年间,主的行传与教训渐渐被汇集、记载下来。此时,教会已自耶路撒冷、撒玛利亚,传到叙利亚,保罗进行了宣道旅行,建立了以弗所、腓利

比、帖撒罗尼迦等教会。而保罗为了各地方教会的书信,其次序数如下:

 

保罗第一次宣道旅行(47~48年)。

加拉太书写于公元48年。

耶路撒冷会议(49年)、第二次宣道旅行(49年~50年)。

帖撒罗尼迦书,50年末。

哥林多前书,54年春。

腓立比书,大约54年末、55年初。

哥林多后书,56年。

罗马书,公元57年初。

公元60年二月保罗抵罗马后,相继于60、61年间写歌罗西、腓利门、以弗所书。

教牧书信,写于62年至他殉道即65年间。

 

  公元约42年,主的门徒、西庇太儿子雅各首先殉道(徒十二2)。以后,教会普遍受小规模的逼迫。同时,主的第一代门徒相继离世,第二代门徒流散各方。有关主耶稣言行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急亟编集起来。

 

  公元64年尼罗王以罗马大火归咎于基督徒,企图消灭教会。公元70年罗马攻灭耶路撒冷。巴勒斯坦的基督徒越过约但河逃向培拉(Pella),逐转向外邦地的希利尼人及犹太人传道。彼得与保罗相继殉道。患难中的基督徒,为了要保守与坚固信仰、发扬基督教的历史任务,笔录的耶稣与神国福音,比口传更是长远之计。

 

  在崇拜仪式上,初代教会采用犹太人会堂的方式,诵读旧约圣经外,也念了保罗的书信及主耶稣教训的零星记录。此时,主耶稣教训与行传,全盘、大量地收集记录起来,以应每安息日的诵读与讲解,势在所必行了。

 

贰、共观福音的异同比较

 

  马可福音(扣去十六9~16最原始失落的经节)有661节。其中以两个神迹(七32~37聋哑得医治;伯赛大的瞎子复明八22~26)、三个短述(三20~21,十一11,十四51~52)、种子自然正常生长的比喻(四26~29)、主耶稣的数段教训论道(二27,九29、49、50下,十二32~34)、马可对法利赛人洁净礼的评语(七3~4,以括弧表示)──为马可福音独有的记载。

 

  马太福音,总计有1068节。其中有六百多节出于马可。马可材料不见于马太的,只有40节──三个神迹(附鬼受治可一23~28、聋哑七32~37、盲人八22~26)、种子自然生长

(可四26~29)、陌生赶鬼的人(可九38~41)、寡妇的小钱(可十二41~44)及可一35~38,三20~21,六30~33,十四51~52。

 

  马太有自己独有的材料内容(计有350节);主早年的历史遭遇(太一1~二23计48节)、两个瞎子复明(太九27~31)、哑子(九32~33)、鱼口得税银(太十七24~27)、犹大卖主的结局(太廿七3~10)、兵丁守墓(太廿七62~66)、复活主向妇女们显现(太廿八9~10)、祭司长等的诡诈(太廿八11~15),复活主在加利利的显现(太廿八11~15)、彼得履海(十四28~31)、主说凡动刀必死于刀下(廿六52~54)。彼拉多妻作梦警告(廿七19)、彼拉多洗手(廿七24~25)、主死时,圣殿幔子裂开,死去的圣徒复活的异象(廿七51~53),复活日主的使者显现(廿八2~4),主设八个比喻:稗子、田里的宝贝、珍珠与撒网的比喻(太十三章)、苛薄的仆人(太十八23~25)、十个童女(太廿五1~13),以及包括山上宝训及法利赛人七祸(太廿三章)的五十多节主的教训。

 

 

  路加福音计有1149节。马可的350节再出现于路加。路加六45至八26的74节里头,马可的材料全部被省略而未引用。除此,很多马可材料被另一原始材料所取代。

 

一、马可被省掉的材料,而路加并无以新材料替代的:施洗约翰的介绍与食物(可一5~6)、安息日的主(二27)、主因传道忙废食而被认癫狂(三20~21)、种子自然生长(四26~29)、比喻的结语(四33)、施洗约翰的结局(六17~29;参阅:三19、20)、耶稣走海面、到革尼撒勒、众人的医治、洁净与心里的污秽、迦南妇人的信心、哑聋者得医治、四千人得饱、法利赛人求神迹(参阅:路十一29~30)、酵(参阅:路十二1)、伯赛大的盲人(以上可六45至八26)、彼得阻挡耶稣上圣城(八32~33)、变貌下山后主论约翰(九9~13)、癫痫病小孩得主医治后,门徒的问话(九28~29)、论离婚(十1~10)、无花果树受咒诅(十一12~14)、无花果树枯干(十一20~25)、主要福音传给万民听(十三10)、主说门徒当求灾难不在冬天临到(十三18)、主要差天使召聚四方的选民(十三27)、主来的日子惟独天父知道(十三32)、伯大尼的膏主(十四3~9)、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第二、三次祷告(十四38下~42)、少年人赤身逃走(十四51~52)、公会审判中的假见证(十四55~61,参阅:徒六14)、主在大祭司前的沈默(可十五3~5)、主被人戏弄为「犹太人的王」(十五16~20)、十字架最后之言(十五34~36)。

 

  路加省略以上的马可材料,其中最明显的原因:

 

(一)是避免重复,因此罪女用膏抹主(路七36~50)、撒种的比喻(八4~15)、园中空占地土的无花果(十三6~9)、主受欺弄(廿二63~65,廿三11)就可不必再收入类似上列马可的经节。

 

(二)路加考虑到外邦信者难了解的经节:心里与身体的污秽有关洗濯的习惯(可七1~23)、主论施洗约翰(九9~13)、离婚(十1~10)等。

 

(三)路加未采用上列马可的材料,第三个原因是避免引起外邦信者的误解。例如迦南妇人被暗示为主人桌下的狗(可七24~30),主用唾沫医治聋哑的人(七31~37)、伯赛大的瞎子(八22~26)、无花果被咒诅(十一12~14、20~25)、人子不知道(十三32)、主在十字架上的呼喊(十五34)。

 

二、被省略的马可经节,路加以别的材料来源替代:主耶稣受试探(路四1~13)取代可一12~13。满网的得鱼(路五1~11)取代第一批门徒受召(可一16~20)、有关别西卜的论争与教训(路十一14~23,十二10)取代同样的事迹(可三22~30)、芥菜种子的比喻(路十三18~19)取代可四3O~32;主在故乡被弃绝(路四16~30)取代可六1~6绊倒人(路十七1~2)取代可九42~48;有关盐的教训(路十四34~35)取代可九49~50;戒休妻(路十六18)取代可十11~12;在后的将在前,在前的将在后(路十三30)取代可十31;门徒争论谁为大(路廿二24~27)取代西庇太两子求位(可十35~45);律法师问永生之道(路十25~28)取代可十二28~34的细节;灾祸临到时速速逃跑(路十七31)取代可十三15~16;主不在一个限定的小角落降临(路十七23)取代假基督假先知(可十三21~23);儆醒的仆人(路十二35~40,十九12~27)取代主以此教训为最后的比喻(可十三33~37);预言彼得不认主(路廿二31~34)取代了可十四27~31;十字架上的两强盗(路廿三32~33、39~43)取代了可十五26、32下。

 

  主耶稣钉十字架的描写,路加省略了主被戏弄的细节(可十五16~20),而且,从被捉拿、彼得不认主、被戏弄、公会受审、彼拉多审问、被解往希律王、再受彼拉多之审、主耶稣被交、背十字架、妇女哀恸、各各他山上的钉刑、两个犯人、到主死的情景路加有清楚生动的十二段事迹描写细节。路加所用的材料能出自其他的口传材料来源(参阅:路廿二14~23、31~33、36~38、43~44,廿三6~16、27~31、40~43,廿四13~53)。

 

  连一章1节至二章52节计132节在内总计有1149节的路加,一共有548节是独有的经节。包括五个神迹的叙述;满网之鱼(五1~11);拿因城寡妇之子(七11~17);附鬼18年的驼背女人(十三10~17);患水膨病的人(十四1~6);十个麻疯病者(十七11~19);七十门徒受差遣(十1~11)、主访问马大、马利亚(十38~42)、主接纳撒该(十九1~10)。 

 

路加对主受难的情形,特别详细地注意刻划:客西马尼园祷告的恳切哀伤(廿二43、44)主在希律分封王面前(廿三6~16)、各各他山路中的妇女(廿三27~31),主对十字架旁罪犯的应许(廿三40~43)。路加也独特地于其福音书中详述主向以玛忤斯途中两门徒显现、以及如何在耶路撒冷(马太记主在加利利显现,太廿八6~7、16;约翰记主先在耶路撒冷、后来在加利利显现,约廿1~6、19、23、26,廿一1~14)向门徒显现(路廿四13~53,祂与门徒并没到加利利)。

 

  路加福音记载主教训谈论的叙述中,有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十六个比喻;

(一)两个债主得恩豁免(七41~43)

(二)良善的撒玛利亚人(十30~37)

(三)情词迫切的叩门者(十一5~8)

(四)无知的富农(十二16~21)

(五)主人从婚筵回来(十二35~38)

(六)不结果的无花果树(十三6~9)

(七)婚筵的席位(十四7~11)

(八)盖楼的筹算(十四28~30)

(九)王派兵出征(十四31~32)

(十)失钱(十五8~10)

(十一)浪子回头(十五11~32)

(十二)不义的巧管家(十六1~12)

(十三)财主与拉撒路(十六19~31)

(十四)仆人要经常工作(十七7~10)

(十五)不义的法官(十八1~8)

(十六)法利赛人与税吏的祷告(十八9~14)。

 

除此,主耶稣说了55节路加独有的话。

 

  三、马太与路加有马可所无的共同记载:马太与路加共通而马可所无的235节中,主要是(一)主受试探(太四1~11;路四1~13)、迦百农百夫长为仆人代求(太八5~13;路七2~9)、施洗约翰差人问主(太十一2~19;路七18~35)等的以主的话为中心的三个叙述;(二)包括建屋在盘石(太七24~27;路六47~49)、酵(太十三33;路十三21)、失羊(太十八12~14;路十五4~7)、救恩的筵席(太廿二1~14;路十四15~24)、夜贼(太廿四42~44;路十二39~40)、忠义的仆人(太廿四45~51;路十二42~48)、按才干分财(太廿五14~30;路十九11~27)、(三)主耶稣的成堆教训。

 

  这些出现于马太与路加的共同材料,可能导源于同一的笔录材料。

 

  分别谈论了马可、马太、路加福音的材料内容比较,再看共观福音的共通处。

(一)马可661节的600节与马太相同或相似。

(二)马太有235即与路加相同或相似。

(三)马可有350节与路加相同或相似。

 

一、相似的内容结构:

 

(一)施洗约翰的传道生平、主耶稣受洗、试探(可一1~13;太三1~4、11;路三1~13)。

 

(二)主耶稣加利利的传道:门徒受召、大部份的神绩。加利利传道史的高潮;使徒认耶稣是基督及变貌山(可一14~九50;太四12~十八35;路四14~九50)。

 

(三)主耶稣步向耶路撒冷:途中的教训及巴底买的医治(可十1~15;太廿20~34;路九51~十九28)。

 

(四)主耶稣入圣城、洁净圣殿、与犹太人首领的论争、论末期、最后的晚餐、客西马尼园被捉拿、受审、钉死十字架、复活、显现(可十一1~十六章末;太廿一1~廿八章末;路十九29~廿四章末)。

 

二、相异的内容情节:

 

  马太与路加均述耶稣的降生与早年(太一18~二23;路一5~二52),而马可没提到。马太福音主降生从约瑟观点,路加从马利亚观点叙述。路加无马太的东方博士朝拜及主全家人逃向埃及;家居伯利恒与拿撒勒不同。家谱不尽相同。

 

  马太与路加均记主有关爱神爱人的教训,但是马太集中于第五、六、七章(山上宝训),而路加分散于第六、十一、十二、十三、十六章(属于主耶稣旅途中的教训)。路加六章2O节至八章3节中的材料内容比较丰富,如上述一部份与马太相同,一部份并不见于其他福音书。马太一如马可,只短短的记载耶稣基督的旅途(太十九1~廿一11;可十32~十一19)。

 

  正如各福音书有不同的起头,各书的结尾也不相同。主耶稣复活后,马太记公会如何捏造门徒偷走耶稣的身体,以及主耶稣于加利利山上命令门徒出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太廿八11~20)。路加则记主显现予耶城往以玛忤斯路上的两门徒、向十一门徒显现、升天(路廿四13~53)。

 

  路加记耶稣的公开传道始于拿撒勒的会堂(四16~36;参阅:太四23)。然而马可与马太都有同一事迹的记载(可六1~6;太十三54~58),但马太马可都记主首先在迦百农开始传道;主被故乡人弃绝,马太马可均记载在加利利传道的终了(太十三53~58;可六1~6);主差遣门徒,路加记主差遣两次:十二门徒于路九1~6;七十(或七十二)门徒于路十1~20,马可与马太则记主差遣门徒只有一次──十二门徒(可六7~13;太十1~42);彼得否认主事上,主耶稣在最后晚餐上预先指明(路廿二31~34),而马可马太记主在饭后预告(可十四26~31;太廿六30~35);路加记主耶稣在圣餐后指出犹大将卖主(路廿二1~23),马太马可则记主耶稣在圣餐上预告犹大要卖主(可十四17~21;太廿六20~25)。

 

  三福音书都记载主在格拉森医治附鬼的疯子(太八28~34;可五1~20;路八26~39),但马太的地点在加大拉,马可、路加则在格拉森;马太记有两个疯子,其他两福音书则只有一个疯子,而马可的记载最详尽。格拉森或加大拉地方附鬼得医治、接着血漏妇人得医治、睚鲁女儿复活都出现于共观福音,但马可与路加,这些神迹,出现在主用比喻教训众人之后,而马太福音则次序相反。

 

  主医治耶利哥的瞎子复明,马可与路加只记有一个,马太记有两个人(可十46~52;路十八35~43;太廿29~34)。主骑驴驹由橄榄山西进耶路撒冷,马可与路加记一只驴(可十一1~7;路十九28~35)、马太则记两只(太廿一1~11)。登山宝训,主提到「八福」(太五1~12)、路加则有四福四祸(路六20~26)。路加四章主受试探的次序与马太的不同(太四1~11;路四1~13)。其他字句不同的,例如法利赛人如「粉饰的坟墓」(太廿三27),路加用「不显露的坟墓」(路十一44)。

 

 

 

第二章 新约圣经的时代背景

 

壹、历史背景

 

  新约并不是于真空中产生。它与先前的选民历史相连续,是早期使徒教会信仰的产品,它的中心人物是真神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它产生的地点与时间,是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及地中海沿岸世界。

 

  新约历史的肇始可溯自亚历山大帝(公元前322~323年)。他迅雷似的征服了亚、非、欧三洲,拟用军事、文化建立了一个大一统世界。他影响所及的地区,直称为「希腊(希利尼)文化区」。可惜,他死后的大希腊国陷入「继位者的战争」。公元前301年间帝国分为四部份:其中与犹太国运有关的是控制埃及、巴勒斯坦的「多勒米」王朝(Ptolemy)与控制巴比伦及叙利亚的「塞流可斯」王朝(Seleucus)。在多勒米统治下,犹太人享有充分宗教及生活上的自由。然而,在塞流可斯与多勒米争战不休的情形下,公元前198年埃及败于塞流可斯第三,巴勒斯坦遂沦入叙利亚王朝手中。

 

  公元前175年叙利亚王安提古斯.厄彼法尼斯(Antichus Epiphanes)将耶路撒冷的大祭司位份卖给当时大祭司的兄弟,并积极推行希腊文化:竞技场、希腊式的衣饰、及许多妨害犹太教的法令。公元前171年,大祭司职位落入一位非属祭司家庭的人手中,他让安提古斯括去圣殿的镶金,民愤四起。168年,王下诏禁止犹太人拥有摩西五经、不准行割礼、不准守安息日。更可憎恶的是,希腊神话的天神宙斯铸像立于圣殿,在祭坛上献上猪祭,反叛情势由此爆发,这是历史上闻名的玛可比家族所领导的革命。公元165年一、二月因犹大玛可比得胜,圣殿再被洁净、奉献。

 

  犹大玛可比的兄弟继续为政治上的自由争战。公元前141年,最后存活的小兄弟西门玛可比赢得了政治上的自由。自犹大地有了祭司为王的制度,延续了一百年的哈斯莫尼安王朝(Hasmonean)。

 

  公元前70年左右,犹太大祭司家不和,巴勒斯坦南地以土买地(即以东地)军事将领安提帕特(Antipater)联合约但河东的阿拉伯人共同拥护被亚里斯多布鲁斯(Aristobulus)罢黜流放的祭司希尔加奴斯(John Hyrcanus II)。当时,罗马帝国的势力已向东延伸至小亚细亚。公元前63年,罗马大将庞培(Pompey)平定了土耳其境内的敌人,并用武力解决了大祭司职位的争夺战,逐出阿拉伯人,使被黜的希尔加奴斯复位,立安提帕特为罗马帝

国属下的王,从此犹太人失去自由。

 

  公元40年亚里斯多布鲁斯之子安提哥奴斯(Antigonus)推翻希尔加奴斯,并与大夏人(古波斯人后裔)联合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37年罗马政府武力干预。安提帕特的儿子希律被立为王,维持局面。

 

  希律大王(公元37年至前4年)虽然生性残忍,但对犹太的政治社会经济有贡献。公元前20年或19年间开始建造耶路撒冷圣殿的初步建造,一直到公元62年至64年始大规模完成,其壮观为人所景仰。

 

  希律大王死后,巴勒斯坦为他的三个儿子分治如下:腓力(Philip)管加利利海东北、比利亚以北的约但河东地区(一直到公元33年或34年);阿基老斯(Archelaus)统治犹大及撒玛利亚(公元6年被罗马放逐);安提帕(Antipas)统治加利利及约但河东的比利亚(一直到公元41年被黜)。

 

  在罗马政权下,犹太复国运动勃兴。他们盼望政治上弥赛亚的来临。公元66年爆发了犹太人的公开武装叛乱,导致公元70年圣城的陷落。(新约圣经的一大事件,也是决定若干书信日期的关键)。

 

 以后,反抗之事迭起。公元132年罗马皇帝哈德雷安(Hardrian)禁止皮肉之割切(影响了割礼),并另立罗马天神铸像于古圣殿址上。西门巴可西巴(Simon bar Kosibah)领导反叛,事败。犹太人从此除了一年有一日外,被禁止入圣城。这一入城的日子,犹太人在圣殿的一墙为国运、为圣殿(闻名于世的「哭墙」)哀哭。

 

贰、文学背景

 

  要了解新约圣经的相关文学背景,除旧约圣经外,犹太教多种经典为最可贵。这些犹太文学遗产分为:拉比(即律法师)文学、旁经、死海书卷及其他经典。

 

一、拉比文学:拉比文学反映了他们对摩西律法的观点。逐渐形成于公元前三、四世纪,收集辑定于公元200年至5oo年。它包括:

 

1.米须那(Mishnah):历代对摩西五经的口传译述,犹太人拿西律法师(Rabbi Judah ha-Nasi)于公元200年间写定。全书分为六大部(计63论题),详论犹太人的宗教、律法问题。

 

2.格玛拉(Gemara):米须那的批注释义,包括了许多与米须那无直接关系的材料(法律例案、人生格言、历史、传说、讲道)。公元500年间,米须那及格玛拉合并,称为他穆尔得(Talmud)。

 

3.米得拉须(Midrash):对摩西五经每一经节的注解。

 

二、七十士译本希腊旧约圣经(septuagint):公元前第三、二世纪的埃及亚力山太市的犹太律法师、长老首先将摩西五经译成希腊文,后来包括了其他旧约书卷、如「以斯得拉一书」(I Esdras)、「所罗门的智慧」(Wisdom of Solomon)、「西拉克智慧」(wisdom of Jesus ben Sirach)、茱迪斯(Judith)、「陀比」(Tobit)、「巴鲁克」(Baruch)、及「玛可比一至四书」(Maccabees)等为旁经。

 

三、历史文籍:玛可比一书、二书描写旧约及新约圣经之间的玛可比王朝及人民复国运勤。

  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弗斯(Josephus)的「犹太民族古迹」(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与「犹太战争」(The Jewish War)等著作概述了犹太选民王国的始末,尤其公元前后的政治社会大事。

 

四、天启文学:充满隐秘象征言语、文学形象的一种预言性文学体裁。犹太人普遍受逼迫时,忠诚虔敬、仰望神的恩典与拯救愈显需要。因此应运而生的作品凡多,例如:「以诺一书」阐明「人子」的荣耀与神性;「巴鲁克二书」、「以斯拉四书」(即伊斯得拉二书)描写耶路撒冷城为何在公元70年陷落。

 

五、智慧文学:以色列被掳于巴比伦70年的公元前六世纪以后,犹太的智慧文学进入高峰。旧约原有属于人生实用的箴言,属于人生与神之间的哲学思索的约伯记及传道书,已为众所知。除此,新旧约之间的智慧文学是趋向将「智慧」当作神深奥旨意的代言者。

 

  属于这范围的代表作品有「西拉克的智慧」(Wisdom of Ben Sirach或作 Ecclesiasticus)、「所罗门的智慧」、及「玛可比四书」等。

 

 

  除了著作以外,犹太拉比也形成若干学问。著名的学者如希拉尔(Hillel)与沙麦(Shammai)大师。他们以比喻、谜语、偈语、格谚、故事等等教授学生。

 

另一住亚力山太港的犹太作家、学者费罗(Philo Judeus生于公元前20年间)以希腊哲学解释旧约圣经,这种「寓义」方法是找出字面以外的深义灵意。

 

六、「死海书卷」(Dead Sea Scrolls.): 1947年二、三月间一位巴勒斯坦少年穆罕默德.阿德地(Muhammad adh-Dhib)寻找失羊时不意在死海西岸的山崖洞穴(耶利哥城南8哩半地方)发现了盛装羊皮书卷的罐瓮。这是圣经考古学上的一大意外收获。1949年春起数百旧约圣经书卷、旁经、不知名的著作陆续发现。由死海书卷学者发现了昆兰公社(Khirbet Qumran)的遗址。这是纪元前十八世纪的大城「盐城」(参阅书十五62,公元前第六世纪荒废的旧址)。公元前一世纪爱塞尼派(Essenes)重建为圣洁神人、战士与作家所居住的修道院。此相当有规模(水渠、蓄水池、工艺品制作、厨房、图书馆、会议厅等)建构,于公元前31年一次大地震被毁。公元62年重建,于公元68年罗马大军进耶利哥城时被焚毁。

 

   除旧约圣经书卷残本以外,死海书卷还包括了此公社派别的历史书(The Pesharim)、「门徒圣洁生活纪律手册」(Manual of Discipline)、「战争条规」(The War Scroll)、「感恩诗」(Hodayoth)及其他仰望公义与真理的弥赛亚赞歌、预言书。

 

参、社会背景

 

  新约的社会是希腊化文化与罗马帝国的多元性社会,其生活内容为研经上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线索:

 

一、人口:新约时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口,估计约四百万(占全帝国总人口7%,巴勒斯坦犹太人约五十至六十万)。住在埃及亚力山太港市(人口卅万)的犹太人远比耶路撒冷的多。巴勒斯坦的加利利地,外邦人多于廿万的犹太人,人口卅万的安提阿,犹太人占人12%。

 

二、语言:拉丁文是罗马帝国的法律官定文字,但只用在西方。东方用的是希腊文。巴勒斯坦人使用亚兰话(方言)与希伯来文。主耶稣及主门徒讲加利利腔的亚兰话、熟悉希伯来、希腊文。

 

三、交通、商业:巴勒期坦除了几条大道,没有平铺的公路。一条自耶路撒冷一条西南经伯利恒、希伯仑到迦萨,一条东北向经伯大尼、耶利歌、非拉铁非、到叙利亚大马色。第三较小的通道自约但河东分出,经底加波利到迦百农(为了避免经过撒玛利亚,犹太人有时由加利利绕道走约但河东的这两条路西南走到耶路撒冷)。第四条路从迦萨走海岸路线北上黎巴嫩的推罗。第五条路从耶路撒冷北上直经撒玛利亚到迦百农(主在这条路上与撒玛利亚妇人谈永生泉源)。第六条路从大马色到迦百农经加利利海的水路,到拿撒勒,再到地中海港市多罗密斯(Ptolemais)、该撒利亚、或约帕,以便出海西行。

 

  早期的基督教宣道者就利用这些路径为神国福音打了美好的仗。政府法令、使者、私人商贾在这些路上奔走来往:步行、骡马、车辆、人力轿。路边客栈粗陋,故通常旅人投宿朋友家宅。

 

  埃及是罗马帝国的「面包篮」,亚力山太是埃及粮食输出港口。有二百呎长的帆船。每一只船除了载货,可乘数百人。使徒保罗在地中海船触礁时,即乘上亚力山太港的船只。战船轻快。都用奴隶分排用浆划船。

 

  公路、河路,地中海成了运输线。纸草、破陶片、蜡板是书写的文具。较昂贵的皮革、羊皮则用于重要文件的抄写。新闻事件大多以口信相传、市镇口头传播员、或公布于告示栏上。

 

四、公共设施:亚力山太有相当水准的学校制度。市立图书馆藏书有五十万册。考古学家指出,在叙利亚安提阿有二哩半铺大理石的街道上,其两旁立有连续的长柱。夜间且有灯光设施。大城市有地下排水道,也有公共浴室(入场券一分钱)。新约时代以前的希腊人已使用了淋浴。

 

五、居住:罗马帝国西方的房屋用砖或洋灰石。贫穷落后地区则是简陋的茅屋或临时木头架构的屋子。东方的房屋通常是用粗沙或晒干的土砖作材料。因为治安关系,房屋通常很少有窗子(路十五8)。富有人家进口有两重门,也有门叩(路十六20)。屋顶用砖或茅草(可二4可能是茅顶;路五19记瓦顶)。厨房用的是灶、炉石或挖空的炉穴。夜间用的是油灯(太五15,廿五1~4;路八8~16)。冬天以通管送热气炉的热气往房子不同角落。较舒适的房子有自来水。罗马帝国庞培式房子有一两个厕所。房子墙子有彩色蜡画。大城的中下层市民租平房宿舍。

 

  巴勒斯坦市镇房子稍比罗马帝国其他地区落后。人们从城门(得四1、11;撒下十五2,十八4,十九8)入城。城门内的广场为公众断案商贾集会的地方。主耶稣大抵曾在这种地方传道。房屋低小,平屋顶,有时上面盖起客房。建材用上砖及干草。贫民住在公寓式的平房之一,每户只有一间屋子。床、衣柜、炊具放置在比屋内其他地方更高的地面(土地板,较好的是石地板)。夜间家禽、家兽则蛰居在较低的屋内地面上,白天动物在门外,小孩儿就在那地方玩耍。树枝架构的土平屋顶,雨漏一过,必用泥土修补缺坑。屋顶是热天晚上睡觉与平常祈祷(徒十9;番一5)的好地方。除了富家有床外,一般平民用席子或布被铺在凸高泥地板上当床。他们把白天的穿著当睡衣。

 

六、食物:罗马人一天用四餐。平常人吃的是面包、粥、红豆汤、山羊奶、酪饼、青菜、瓜子、橄榄、肉干、香肠、鱼与薄酒。犹太人每日正餐有两顿;中午及晚餐。主食的是瓜果蔬菜,大麦面包与鱼。在节期的日子才烤或煮肉吃。葡萄干,无花果、蜜、枣子就是他们的「甜糖」(他们尚没有糖的存在)。吃饭时,他们斜靠在垫子上,正餐时才采用坐姿。

 

七、衣着:男人着从肩到膝长如裙一样的衣裳,用带子束腰、脚上穿凉鞋或粗鞋,头上戴帽或头巾,冬天加外套,这些衣服通常白色,男人留须,用剃刀修面。

 

  女人穿短上衣(当内衣),外加鲜艳的外衣,长到脚。较时髦的用唇膏、涂眼圈、染眉、戴耳环及鼻钩。女人戴不蒙面的头披,发式不一。男女灰白发则染黑。有戴假发的习惯。对于男女授受,保守严谨。

 

八、社会阶层:外邦社会,拥有土地的贵族、政府官员生活奢华,奴隶从事一切劳动工作。因而无中产层级。

 

  祭司长、律法师为犹太社会上层人物,农夫、艺者、小商贾占人口的大多数。税吏为众人所蔑视的对象(因为他们勒索诈欺、受贿,处理有外邦君王形像铸记的银铜币,而且与罗马帝国官员勾结合作)。税吏官职,是罗马政府在招标售职时,标唱最低佣金的人才能得到(5年一期的契约)。

 

  罗马帝国的奴隶数目比自由人更多。来源是罪犯、债主、战争俘虏。保罗的书信反应出基督徒家中奴隶的存在(门十六17;林前七20~24)。很多奴隶是医师、会计师、教员、哲学者、经理、抄写员。

 

  一般而言,犯罪的奴隶被钉十字架处刑。以后,犯重罪的自由人也被处钉死。根据犹太历史家约瑟法斯「犹太战争」卷五记载公元7O年罗马兵攻占耶路撒冷时,将领提多在城外一天之内处刑将五百人钉在十字架上。有时,罪犯也被处烧刑,或在竞技场上被逼相斗。

九、家庭: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在希腊罗马文化下出生率较低。政府鼓励三个以上小孩的家庭,单身汉有特别的单身课税。有时因奴隶人口的增多,或小孩接受专才奴隶的训练,家庭会因此分散。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大多是大家庭。男婴的出生,大为喜庆。女婴则带来伤感。男婴在出生后,八日行割礼(路二21,一59)并命名。女婴到了一个月才取名。一般都有名无姓。如有同名的则以父亲是谁(如西庇太的儿子西门、雅各的儿子犹大,路六15)、宗教或政治信念(奋锐党的西门,路六15、法利赛人西门,路七36、40)、职业(硝皮匠西门,徒九43,十6)、籍贯(加略人犹大)称呼之。

 

  家中有丧事时,遗族必撕衣、禁食示哀,并请职业哭手──通常是善歌吟哭的妇女(路七12,八52),在棺柩前、鼓吹手后面捶胸哀号。

 

十、社会道德:希腊文化罗马帝国天下,有不少精武文治、有品德的人。新约书信反映了淫乱是万恶之罪根。淫乱出自外邦异教的风俗。庙宇之「处女」是宗教仪式(淫乱)之一。男娼女妓是社会普遍现象之一。奴婢就是色相职业的牺牲品。部份男人迫使妻子、儿女卖淫牟利。孪童、同性爱为社会所接纳(参阅:罗一24~27;林前六9~10)。从维斯威火山熔浆下庞培挖掘出的废墟墙上,可见有淫猥的图样。

 

  离婚的手续简单、快捷而经常发生。事实上,古代遗留下来的「纸草」文件中,离婚记录最多。谋杀情事经常发生。父母亲经常将女婴遗弃在山边、街巷。弃婴就被养大为娼妓。

 

十一、娱乐:竞技场上的成群奴隶、俘虏、罪犯或自愿者的相斗,是罗马帝国的主要娱乐。有时,场上血迹遍处,必须数次换新沙。有时,一次相斗中,一万人死亡。另外一次,三百狮子一次被杀。又有一次,提多露天剧场有五千头野兽,四千头驯良的动物被屠杀。罗马人有时也用象、虎、豹、犀牛、河马、鳄鱼、蛇相斗。

 

  赛马车是时兴。包括热烈的奥林匹克在内的体育竞技、文学音乐,则为高尚的娱乐、创作活动。

 

  孩童以响尾蛇子,四肢能动的洋囡囡、小型玩具装潢房子、球、秋千、游戏、捉迷藏等为乐。

 

十二、商业劳动:商会组织从事政治宣传、济助孤寡贫穷。巴勒斯坦的商人集团规定工作的日数、时数。

 

  小规模、地区性的「工业」,因货物运输昂贵而存在。骆驼商队缓慢而有被劫的危险。地中海的运输,只限于夏天海面平静季节。

 

  农业比较进步。农夫知道如何施肥、选种、轮耕也用化学杀虫剂。

 

  小型的私人「银行」经营借贷、外币兑换、信用证券等。利息是4到12厘。

 

十三、科技医药:犹太人对科学没兴趣,但有相当程度的发达。公元前第三世纪在亚力山太一位名叫伊拉多斯欣足(Eratosthenes)的图书馆员,教授地球是圆形的,圆周约有二万四千哩(比今日实际的少了800哩),计算出地球距离太阳九千二百万哩(今日科学算法则为九千三百万哩),也猜测出美洲大陆的存在。

 

  医药相当发达。(路加是保罗的同工与随身医生。)一般能行头部、咽喉食道插管、肢解的手术。麻醉的知识尚有限。开刀用的剪、刀、夹、缝针等等已普遍存在。牙科方面,用动物或死人的牙齿做假牙齿。牙齿洞罅用金子填补。人们用牙粉来刷牙。

 

  以上是第一世纪希腊文化罗马帝国的文化生活。新约时代人们虽然生在现代科技发达之前,却表现出神所赐予的才智,而在很多方面类似今日社会。巴勒斯坦较为落后,却成为福音的发源地,巴勒斯坦外的犹太人,在较高度的文化环境中,遇上异教文化的危机,却把福音传出去了。

 

肆、文化背景

 

  本节要讨论的是希腊文化罗马帝国时期的宗教、迷信、神话与哲学思想;犹太教从旧约到新约时代的宗教组织与信仰,基督教在这两种宗教文化中如何产生。

 

一、异教文化:希腊有一相当完整的神话系统。在奥林帕斯山的群神,以「丢斯」为天帝,他们兄弟「波赛顿」为海神。「丢斯」属下有「希耳米」快速传讯者(参阅徒十四12巴拿巴被误认为「丢斯」,保罗被误认为希耳米)。「阿波罗」太阳神,希腊的底尔非(Delphi)有他的庙,被认为是诗人与先知的灵感泉源。

 

  罗马的国教承袭希腊神话的神祇,丢斯成为「周彼得」(Jupiter木星)、女神亚弗隆黛(Aphrodite)易名为「维纳斯」(Venus金星)、「希耳米」成为「麦丘利」(Mercury水星名)。罗马并立皇帝本身为大祭司。以后皇帝死后神祇化,但包括卡里古拉(Caligula公元37至41年),尼罗(Nero)、多米仙(Domitian公元81~96年)的数位第一世纪皇帝都在生前宣布他们是神。发狂的卡里古拉命令在耶路撒冷圣殿内立起他的神像。幸好因叙利亚行省官长延搁诏令,而卡里古拉终被刺杀。多米仙亦强迫人民崇拜他。故敬神守道的基督徒因而大受逼迫。

 

  罗马帝国的百姓崇尚迷信,使用符咒、观星象、征兆、谶语。鸟飞行、油在水面浮动、肝脏的纹路都能预卜未来。尤其是他们延请犹太人的驱邪逐魔者(因犹太人如正确念准Yahweh主耶和华的名称,即大有功效。案:耶和华在古代只有四个子音,念不出声来。而且犹太人不能妄称神的名。此处的例子,诚属滥用神的名字而有迷信成份)。一般百姓属多神教,家中崇奉鸟、狗、牛、鳄,虫等的兽虫像。

 

  值得一提的是哥诺斯派(Gnosticism)的哲学思想。柏拉图的不可视、完全的理念与其对立的可视、物质界的系统思想,形成了以物质界是邪恶的、精神界是完善的哥诺斯派立智学说。因此,就产生了禁制邪恶的肉体情欲的苦行派。既然物质界是不实在、不重要的,所以人生应追求快乐的纵欲派。因为物质是恶的,人们厌恶肉体的复活而希求精神永远不死。但要追求这种精神不死,就要追求神秘的智识、星宿天使历法(歌罗西的异端「世上小学」即是一例)。以后这玄智派逐渐发展称为「质子」(aeons)一系列超自然灵界的天使论,及魔鬼论。

 

  智识份子倾向玄思冥想的纯哲学。第一世纪流行哲学思想分为:

 

(一)依彼丘略安派(即中译圣经「彼古罗」徒十七18 Epicureanism),教导快乐主义(不尽是感官)是人生至善的目标。

 

(二)斯多亚(Stoicism徒十七18),教导人应泰然地接受宇宙间非人格的「理性」所决定的命运。

 

(三)犬儒派(Cynicism)认为最高的善是单纯、不俗化的生活,人应抛弃名利安舒。

 

(四)怀疑派(Skepticisin),对一切绝对的理念事物存疑。这些及其他哲学思想影响的是少数哲士学者,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普遍受多元混合的宗教习惯与迷信所支配。在这种思想混杂无依情形下,古典的希腊正统思想殆尽,人们对这谜不可解的宇宙及流行的哲学,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在迷信的星宿天使鬼灵下,人们仿徨无助。

 

伍、宗教背景

 

  主耶稣生在犹太教律法下,为的要成全律法,救赎在律法下的人,进入恩典与真理的新约。兹将耶稣基督与门徒时代的犹太教宗教派系简介如下。

 

一、法利赛人:源出于玛可比王朝的「哈西订派」(Hasidim)──对神履守契约的忠诚派。他们相信神保治万有的大权能、死后灵魂复活、天使魔鬼、善恶赏罚,接受摩西五经及其后的口述传统的权威,谨守祖先遗传。

 

二、撒都该人:政治上宗教上的极端保守派。相信谨守摩西律法(但不接受口述传统)、以圣殿为他们政治宗教中心。他们反对相信天使、复活、弥赛亚。公元70年后撒都该人从犹太历史中消失。

 

三、爱塞尼派:自玛可比王朝开始,以昆兰为总中心,他们与普通人隔开,严守摩西律法、相信他们是神新约(旧约的履新)的子民。每日读经、崇拜、勤俭刻苦,过着圣洁的公社生活。耶稣传道时,爱塞尼派甚为昌盛。

 

四、奋锐党:源起于对神的热诚(如创世记卅四章的西缅、利未,民数记廿五章1至8节的非尼哈;列王纪上十八章至十九章的以利亚先知)。玛可比时代的经典中,非尼哈为热心为神的典型。主耶稣时代,此派致力于犹太民族的纯洁、独立与权力。他们一方面盼望地上弥赛亚王国,一方面主张武力抵抗罗马政府(其中有一派为「暗杀手」)。

 

五、圣殿:除了撒玛利亚基利心山有圣殿与撒玛利亚版本的摩西五经,犹太人民族信仰、献祭守节的重心,是锡安的圣殿。这个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其前身是「会幕」。王国时代,大卫王预备、所罗门王以7年时间建成(约公元前957年至950年)。南朝犹太被巴比伦所掳,圣殿被毁(纪元前586年)。

 

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古列倾覆巴比伦王朝。于536年被掳的犹太人回国重建圣殿,即所谓「所罗巴伯圣殿」(完成于公元前515年)。为哈该、撒迦利亚先知、文士以斯拉、省长尼希米时代。以色列的信仰重新奠基。

 

  新约四福音所指的圣殿是希律大王约于公元前20年开始扩建,完成了基本建构。以后半世纪中断断续续增加建筑,甚为堂皇壮观,为建筑史一大事。此圣殿于公元70年被罗马军队所毁。巴勒斯坦各地及散居世界(尤其地中海一带的周围国家)的犹太人在大节期都回到耶路撒冷圣殿守节奉献。每年逾越节及随后的除酵节,大约有六万至十二万五千「朝圣客」回到人口约二万五千至三万人口的耶路撒冷。在圣殿,每年约有一万八千只羊被宰杀献于逾越节献祭上(注)。

 

注:J.Jeremias, Jerusalem in the Time of Jesus, trans. F. H.

    Cave and C. H. Cave.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64, p. 84

 

六、公会:犹太人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源起于公元前第六世纪由巴比伦回国后。由大祭司主持的七十一人会(由长老、律法师、祭司长组成)。罗马政府监督下,公会支配犹太人的日常宗教社会生活。

 

七、会堂:公元前六世纪犹太王朝被灭后,会堂即在各地犹太人集结生活的地方兴起。安息日及每日均有崇拜。研习、诵读律法与先知的书。会堂除了由长老组成的职务会外,执事人员包括:会堂长(Archisynagogos)中文圣经有时翻成「管会堂」(路八41、49)。管会堂的(Hazzan、路四20)掌司仪、宗教教育及清理等)。另外有「奉读圣经者」(paras eth shema)对会众朗读「以色列,你要听......」(申六4~9,「示玛」即希伯来文「听」)及十诫。

 

  安息日诵读摩西五经、先知书,如有专才人员在场,便邀请他们讲解(路四16;徒十三14~15)。

 

参考用书:

1.Bailey, A. E., Daily Life in Bible Times, (New York, 1943)

2.Barrett, C. K., The New Testament Background: Selected Documents, (London, 1958)

3.Bouqust. A. C., Everyday Life in New Testament Times,(New York: Oxford, l964)

4.Corswant, W. A Dictionary of Life in Bible Times,(New York: Oxford, l960)

5.Daniel-Rops, H., Daily Life in the Time of Jesns,(New York: Mentor, 1964)

6.Everyday Life in Bible Times, edited by M. B. Grosvenor,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1967.

7.The Jewish People in the First Century, Volume II, edited by S. Safrai et al,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76)

8.Jones, C. M., New Testament Illustr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6)

9.Miller, M. S. and J. L., Encyclopedia of Bible Life, (New York: Harper, l944)

10.Wight F. H., Manners and Customs of Bible Lands, (Chicago: Moody, 1955)

11.Yamauchi, Edwin, Harper's World of the New Testament,(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8l.)

 

 

 

 

第三章 路加福音的写作

 

壹、路加福音的作者

 

  早期教会传统一向就认为路加福音的作者是叙利亚安提阿出身的医生路加。

 

  路加是使徒保罗的同工,一直到保罗殉道为止。路加没有结婚,84岁死于希腊中部的伯伊厄提亚(Boeotia)。

 

  新约圣经对于路加的传记,仅见于保罗的书信(西四14;提后四11;门24)。有人以「路求」(Lucius)为路加的罗马名(罗十六21;徒十三1)。但使徒行传十三章指出路求的家乡不是安提阿,而是北非古利奈(利比亚)。

 

  如使徒行传的记叙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徒十六10、17,廿5~15,廿一1~18,廿七1~廿八16),包括了路加作者本身,如此,路加首先出现于土耳其的特罗亚(Troas)市(即古代闻名的特洛城Troy)。在那儿与保罗乘船往希腊(徒十六11)。

贰、写作时间与地点

 

  路加写作晚于马可福音,早于约翰福音,但成书时间不能确定。学者的推测可以归纳为两种。公元61年至63年间,或公元75年至85年。

 

  写书的地点,也不能确定。有人认为是亚该亚(Achaia)的哥林多,或意大利的罗马。

 

参、路加福音的材料来源

 

 路加福音起头指出,在他作书以前,已经「有好些人提笔作书」。目击主大事功的门徒,靠着深刻的记忆、口述、笔记、重复、朗诵及收集辑定一连串的工夫,作出了珍贵的史籍传略。尤其在圣灵感动带领下,门徒将得救的智慧与神国奥秘,借着口传、笔录向世人显明了。

 

  正如绪论「共观福音的异同比较」一节所述,661节的马可福音中,有350节稍经文笔修润后,出现于路加福音。路加大体上按照马可福音耶稣生平传略的先后次序。

 

  路加福音中约325节(大多为主耶稣的教训)也出现于马太福音。学者们公认路加与马太有一共同的原始笔辑材料,简称之为「Q」。路加福音成书过程是以「Q」与马可为主线。

 

  另外,路加福音一半的材料(即1,149节中的548节)仅见于路加福音。有学者认此材料出自另一可能单独存在的福音(约于公元50年代写成),可惜已佚失。另外的学者认为独见于路加的材料,出自多数口传为主的传统。例如,保罗第二及第三次传道旅行之间,路加未伴随保罗而行。保罗第二次传道旅行时,路加在耶路撒冷与西拉同工,在土耳其路司得城与提摩太同行。除此,路加在该撒利亚羈留期间,认识了巴勒斯坦教会的主要人物(如腓利,徒廿一8;亚迦布,徒廿一10;拿孙,徒廿一16;雅各与其他长老,徒廿一18),从他们口中得悉早期教会历史与圣灵行传。

 

肆、路加福音的历史性

 

 路加被称为「基督教界的第一位历史家」(注)。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的开头(路一1~4;徒一1)的序,就是历史家着重调查研究的序言。二章1~2节六个人时地,将当日大事,放在世界历史中。路加以历史叙述手法将主耶稣的出生到保罗传道生涯的高潮(徒廿八章)有条理的写下来。他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再举例如下:

 

一、路加二章1~2节及三章1~2节均提到当时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虽然叙利亚巡抚居里扭时的户口普查事件,巴勒斯坦东北亚比利尼分封王吕撒聂名字均须澄清)。

 

二、路加在使徒行传中刻划保罗的归主,对居比路、哥林多、该撒利亚的门徒及外邦统治者的论道(徒十一28,十三7,十八12,廿三24)、雅典亚略巴古学堂与希腊哲学界斯多亚与彼古罗派的哲士辩论(徒十七16~34)。

 

三、根据古代历史哲学,历史家为了邦家与个人的道德理想与教训,历史选择了真实事迹而展开有评价性的叙述。路加的历史观就是以人类的救赎历史,主耶稣一生与教会发展过程的可歌可泣真实事迹,加以「详细考察、按着次序」而写出最动人最佳美的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

 

注:Martin Dibelius, Studies i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trans.

    May Ling(London, SCM 1956), p. 136.

 

伍、路加福音的主题

 

路加福音一书充满了神国的喜乐,圣灵的能力,与对神的赞美。

 

一、路加福音是一部充满神国喜乐的福音: 神国最后成全于主耶稣再来前,这种盼望早就存在认识神、仰望救主来临的人心中(二25~26,廿三50~51)。主耶稣开路先锋施洗约翰出生(一14),以利沙伯与马利亚相遇分享最大信息的灵内交通跃动(一44),马利亚以神为乐的颂歌(一47),充分流露神言应验于末后的日子的大喜(一47~55)。

 

  主降生的晚上,天使带来了关乎万民的大喜信息(二10)。


  主传道开始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四18~19)教训门徒天上大赏赐的喜乐(六23),教训众人听道要以喜乐、诚实善良的心来领受(八11~15)。

 

  在主的旅途上,祂差遣的七十门徒以神国福音的权柄制伏魔鬼而大为欢喜(十17~18),但更大的欢喜是名字录在永生天国(十20)。主那稣对神的恩道与奥秘显明给祂所喜悦的人(如赤子,淳朴的人)而大为欢喜快乐(十21)。主门徒比历代先知义人更有福,因为主活生生地让他们看到听到(十23;参阅约壹一1~4)。

 

  路加十三章一位被鬼附18年而驼背的妇女,在安息日被主释放得愈,众人都归荣耀给神大为欢喜(十三16~17)。

 

  路加福音中有一系列的「筵席教训」,筵席与圣经中的婚筵喜庆(十四8、13;太廿五1~13),预指天国「羔羊婚筵」(启十九7),王的筵席(十四15~16;太廿二1~14)也指「福音的灵筵」(赛廿五6~9,五十五1~3);初代教会的「爱餐」是享用主的圣餐外的灵胞交通团契(徒二42、46,六1~2,廿7)。

 

 主耶稣教训为客的先谦逊选择坐末位以便被请到「上座」得光彩(十四10),主人请客应邀请贫苦的、残缺的,以得神报答(十四12~14)。诚然,在「神国吃饭的有福了」(十四15)。主耶稣接着强调筵席(神国的恩典与真理大款待)是以广大的民众为对象的(参阅:太廿二1~14无人应邀)。这就是神国内的宴乐(参阅罗十四17)。

 

  「失而复得」是神怜悯的心肠如清晨的日光照耀死荫黑暗中的人,引导他们脚步走向平安的主题延伸(一77、78),也是主失羊,失钱,浪子比喻喜乐的主题(十五章),这种喜乐是天父、天使、当事者有关的人共同分享的,而且以东方社会的筵席来表示。稍后税吏撒该的悔改,接受主的欢乐与筵席(十九1~8参阅税吏利未从主,即以筵席宴客示欢,示从主决心饯别旧行业,五27~29)。

 

  主耶稣使人得医治,并恢复常人的生活,使家庭团圆喜乐(五24~26,七11~16,八43~48、49~56,九37~43,十10~17)。更令人注目的是:跟从主,看见主的无限喜乐,这是得道理,生命盼望,神国福音的受托的大喜乐(廿四41、52)

 

二、路加福音是一部强调祈祷的福音:主耶稣经常祈祷是圣徒对神颂赞、祈求、交通的千古风范(林前十四2、4;犹19、2O;腓2、6~7)。共观福音都描写主在客西马尼园痛切祈祷(太廿六39;可十四35;路廿二42),马太与马可记主变饼五千人得食后,主退到旷野去祷告(太十四23;可六46)。路加七次记主的祷告:受洗前(三21),初次与犹太人领袖的论争前(五16),拣选十二门徒前(六12),首次预告祂将被交受十字架苦难前(九18),在变貌山上(九29),在祂教训门徒如何祈祷之前(十一1),十字架上(廿三46)。

 

  共观福音书中,只有路加记主为彼得信心的坚固而祈祷(廿二32),主叫门徒要祈祷免入迷惑(廿二40),在患难日子儆醒祈祷,以便站立得住(廿一36,参阅:太廿五13,可十三33)。

 

在路加福音中,又有两个有关祷告的比喻,教导信徒要恒切,专心祈祷(十一5~8,十八1~8)。

 

三、路加福音是一部突出圣灵重要性的福音:马太福音记5次,马可4次,但是路加与使徒行传一共有53次有关圣灵的记载。路加一、二章开章明义即是圣灵的行传(参阅使徒行传即圣灵在神国建立上的行传)。撒迦利亚受天使指示,他的儿子约翰将被圣灵充满(一15),加百列指示圣灵与马利亚同在(一35),以利沙伯与马利亚见面时,受圣灵充满(一41)。撒迦利亚受圣灵充满而大为颂赞神(一67),圣灵启示西面在圣殿中遇见耶稣(二25~27)。

 

  主耶稣受洗后,即受圣灵的充满、引导。圣灵带祂到旷野受试探得胜(四1)。主充满了圣灵的能力进到加利利(四14)。主在圣灵中喜乐(十21)。神要把圣灵赐给求告祂名的人(十一13;徒二38~39;加四4~7),赐圣灵的能力予为主作见证的工人,医病赶鬼,(徒六3、5、8,七55,十一24,八29、39,十19~20,十三2,十六6~10)。

 

四、路加福音充满了对神的颂赞:赞美神的声音,路加福音比新的圣经书卷的总和,还要频繁。「颂赞」包涵:

 

1.「归荣耀给神」(doxazein):例如野地上的牧人(二20),瘫子受医治时(五25~26);拿因城民(七16);驼背18年的女人腰背直起来之时(十三13);得医治的十个淋疯中之一回来向主称谢时(十七15);瞎子复明时(十八43)。

 

2.「赞美」(ainein):如天使报告佳音时(二13),牧羊人闻主降生之讯(二20)主耶稣进耶路撒冷时,众人欢呼(十九37)。

 

3.「祝福」(eulogein):撒迦利亚受医治而恢复发声的官能时(一64),西面见耶稣时(二28),主升天后门徒在圣殿(廿四53)。令人注意的路加福音以人们颂赞神为福音的开始与终结(一9,廿四53)。


五、路加福音宣扬主耶稣救恩的普世性与社会性:

 

1.主耶稣对贫苦困厄受难的人,付予同情、怜恤。祂祝福贫穷人(六20~21;参阅太五3、6)。祂以三个比喻(十二14~21,十六1~9,十六19~31)指出财富的危害性。

 

耶稣接纳罪女(七37~50)、十字架旁的罪犯(廿三39~43)、税吏、罪人(十五1~2,十九1~10),要他们悔改、信主、重新做人。

 

2.主耶稣不偏待妇女。

 

在男重女轻的东方社会,主耶稣恩待妇女。路加笔下有一股柔情与慈晖。

 

马利亚与以利沙伯的妇德、爱主、顺服、灵内交通,是今日信徒的模范(一、二章)。

主耶稣传道时,有爱主的妇女跟随事奉(八1~3)。

主怜悯拿因城丧子的寡妇(七12)。

主爱马大与马利亚(十38~42)。

主对耶路撒冷哀恸的妇女表示恻隐之心(廿三27~31)。

主的比喻中,有以妇女为主要的角色(十五8~10)。

 

3.主耶稣对撒玛利亚人及外邦人的认同与使命感。

路加福音中外邦人及撒玛利亚人,比其他福音占更显著的地位:

从宣道道开始,主耶稣的救恩就不是单单给犹太人而已(四18~19、25~27)。


祂以「人子来不是要灭命,乃是要救命」的话制止义愤填膺的门徒,不准恶报不接纳主的撒玛利亚人(九52~56)。祂以良善的撒玛利亚人为比喻,教训爱人如己的道理(十29~37)。

 

撒玛利亚淋疯患者感恩知报(十七11~19)。

 

从路加以罗马帝国为中心的世界历史舞台(二1~5,三1~2),耶稣救主的降生是「关乎万民的大好信息」(二11~14),耶稣家谱「亚当是神的儿子」(三38,参阅太一1~17耶稣是以色列族谱祖先亚伯拉罕的子孙),福音要传给外邦(四25~27,六17~19,七2~9,十三28~30,廿四44~49;徒一8),路加福音见证了主救恩的普世性。

 

陆、路加福音的文学风格

 

  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都是上乘的希腊文。全本福音用的是普通希腊语,杂有亚兰语(主与门徒所说的巴勒斯坦方言)格调,更增加了巴勒斯坦地方色彩。路加所用的词汇,比其他福音书更富有变化性。

 

  路加是历史家又是文学家。他的风格简洁、有力、典雅。如浪子回头等比喻的叙述字里行间充满人情温暖、生活气息。令人注目的是他将神国发展带到了世界历史的幅面上(二1~2,三1),对主耶稣一生有其他福音所不及的刻划。

 

  路加突出耶路撒冷、圣殿与圣灵的显著地位(一5~四13;徒一1~七60)。福音以圣城、圣殿、主耶稣在犹太公会及外邦官府受审判(十九28~廿四53),使徒行传也以圣城、圣殿、以保罗遭受与主相同的事件为终结(徒廿一15~廿六32)。两本书卷都有相当明确的人事时地平行结构。

 

柒、路加福音叙述结构

 

  主耶稣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九51)的主题(重申于十三31~35)为中轴,路加福音的全部内容分成了五个主要部份:

 

第一部份  主耶稣的早年生活,预备向以色列人显露(一5~四13)。

第二部份  主耶稣在加利利的传道活动(四14~九50)。

第三部份  主耶稣开始步向耶路撒冷(九51~十三30)。

第四部份  主耶稣步向耶路撒冷的途中(十三31~十九27)。

第五部份  主耶稣在耶路撒冷一一成全十字架的救恩(十九28~廿四53)。

 

  其次路加福音有显著的「平行对称」叙述结构如下:

 

一、主耶稣与施洗约输早年的平行叙述:

 

出生的宣布(一5~25,一26~38)

婴孩的命名(一13,一31)

将来伟大的角色(一15,一32)

受圣灵及能力(一17,一35)

加百列的出现(一19,一26)

以利沙伯的怀孕(一24,一36)

颂歌(一46,一67)

然而主比施洗约翰更伟大:

主由圣灵怀孕(一35)

称为神的儿子(一35下),至高者的儿子(一32)

天使的颂歌(二13~14)

 

二、撒迦利亚之歌(一67~80)的对称构造以72、73两节为中

心,向上下两边对称排比(参阅诗一○五8~9)。

 

68节  眷顾             H

      祂的百姓         G

69节  拯救的角         F

70节  先知(们)       E

71节  从仇敌手中       D

      救出来            C

72节  我们列祖         B

      圣约             A

73节  誓               A

      我们祖宗亚伯拉罕 B

74节  从仇敌手中       C

      被救出来         D

76节  先知             E

77节  救恩             F

      祂的百姓         G

78节  要眷顾(古版本) H

 

主旨:旧约时代神藉如大卫一样的君王,借着先知来拯救他的百姓,使民悔改归向真神。

 

三、主差遣门徒的平行叙述:

 

1.主对受差遣门徒的交代(九1~5,十1~11)。

2.门徒传的信息,被希律王(九7~9)及不悔改的城邑(十13~15)弃绝。

3.十二门徒一次受差派传道回来接着是五千人得饱(九10~17):主也照顾肉身的需要。

4.七十个门徒(参阅创十章所提的七十列邦,预表福音传到外邦的普世性),接着主耶稣谈论魔鬼被制伏(十17~18):名字录在天上生命册的重要性。

 

主耶稣对70门徒的交代,比第一个交代,显得更有深义。毕竟主的福音带予人类:地上得平安(十5~6,二14),免受末日审判的刑罚(十12~16、18~20)。如与十二门徒所做的初步工作比较,70门徒为了将来神国的普遍实现,预备了以后主所托付的传福音路线(徒一8)。这也是主耶稣欢乐的原因(十21~24)。

 

四、「主耶稣的旅途」叙述:

 

从路加四章到十九章述主耶稣宣道,步向十字架的旅程纪事主要分两段(四14~九50及九51~十九27):

 

1.四14~九50包括以拿撒勒迦百农两地为主的传道活动 (四43,八1),及门徒的宣道(九6)。

 

2.九51~十九27集中描述主耶稣步向耶路撒冷的单一方向。

这两段旅途叙述有相类似事件:

 

(1)开头及结尾:主被弃绝(四16~30,九52~56,九44~45,十九11~27) 。

(2)第一段:主的传道中心对象是(特别是加利利的)犹太人。

 

   第二段;撒玛利亚占重要位置

 

主经撒玛利亚往耶路撒冷(九52,七11)非犹太人的撒玛利亚人也配得主耶稣的救恩(十29~37,十七12~19)

 

第一段+第二段=主的福音给予犹太人、非犹太人(罗二6~11;徒十34)

 

(3)十二门徒(九1~6)与七十门徒(十1~20)则分别代表犹太人(十二支派)及外邦。此种由犹太人到外邦人,充份表明于使徒行传中天国福音的传扬幅度(徒一8)。

 

(4)主所接近救治的,都是为犹太上流社会所轻视的税吏、罪人(五27~32,七36~50,十五1,十九1~10)。

 

  因此主的宣道途中,祂的爱显明予犹太人与非犹太人,高贵的、卑贱的、男的、女的(参阅西三10~11)。

 

(5)主耶稣为世人受死的必然性(四14~九50)分为三节:主的「王权」(kingship)见于下列:

a.四14~七17

b.七18~八56

c.九1~50

a.及b.的每节结尾都有主耶稣使人复活的记载(七1~17,八40~56)。因祂是「神的儿子」(四41,八28,九35),故能使人复活,制服魔鬼(来二14~15)。

c.指主本身在十字架替世人死的事。因为祂是生命与复活的主(约十18,十一25),所以祂能胜过死亡(林前十五54~55;提后一10)。

 

五、其他内容情节的平行结构:

 

贫穷的人(四18,七22)。

主耶稣赦罪(四17~26,九36~50)。

对拿撒勒人耶稣的怀疑(四22~23,七19~20)。

主赶鬼(四31,八28~29)。

附鬼的问主(四34,八28)。

主与税吏罪人同处(五30,七39,七34)。

约翰门徒的刻苦己心(五33,七33)。

主的教训,强调行为果子(六48~49,八19~21)。

淋疯者得医治(五12~14,七22)。

主与施洗约翰都传神国信息(三18,四18)。

主是神的儿子(三22),神的圣灵与之内住、同在、彰显(四18) 。

施洗约翰与主耶稣被弃绝(七30、33,四13~30)。

 

施洗约翰是主道的先驱铺路者(三16)。

在旧约先知,没有一个人大过约翰,但神国中最小的要大过约翰(七28,十六16)。

 

肆、路加福音的地点意义

 

一、「耶路撒冷──圣殿」地点在主传道史上的重要:

路一5~四13与路十九28~廿四53为路加福音书中的两均衡平行叙述段落,此二段均以耶路撒冷城的圣殿为开头及结束(一5,四9,十九45,廿四53)。

 

1.主耶稣、圣城、圣殿在神救赎历史上成了历史与预言应验的焦点:

 

施洗约翰出生的预告(一8~23)。

主耶稣被欢喜迎接为以色列的救赎者(二22~38)。

主耶稣在圣殿──天父之家以父事为念(二49)。

主耶稣以圣殿为教训,引人归真之场所(十九47~廿1)。

圣殿与橄榄山:圣工与灵修的动静面。

 

在属物质的圣殿内,犹太人弃绝耶稣(十九47~48,廿二1~2,廿二52~53,廿三18~25)。同时,旧约时代的圣殿不再代表神临在的地方,而被神丢弃成为荒场(十三35)。主耶稣在十字架断气时,圣殿至圣所前的幔子裂而为二(廿三45;太廿七50~51)。

 

旧约赎罪日的献祭礼仪(利十六章)被主耶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得救道路(来九11~15,十1~12、19~22) 。

 

圣城,成为属灵信徒国度、神的家(来十二22~24;提前三15;启十九8)。

圣殿,一方面是不可视属灵教会的规模(弗二19~22;弗一23)、耶稣的身体(弗一23,四12、16),一方面也是称义成圣的信徒心殿(林前三16,六19~20)。

 

因此,当物质的圣殿废止时,属灵的圣殿──神所建设的真教会,就成为拣选的圣徒「以父事为念」──救人大工、建立爱、属灵智慧、能力、恩惠、灵性长进的地方(弗四15~16;林前十二12~13;西一24~29)。这地方就是献灵祭与祷告的殿与神国内住的心(赛五十六6~7;路十七21)。

 

2.主耶稣「向耶路撒冷」(九51,十三22,十三31~35,十七11,十八31,十九11)的途中,常提起祂的死(十二49,十三31~33,十七25,十八31~33):十字架的死与复活。(参阅林前十五3;腓二5~9)。

 

主的死与祂的王权有密切关系。

四16~21福音是王权的行使。

七18~23主对施洗约翰的答复指出王权的性质。

九18~22主的死与祂做王有关。

九52主豫备「被接上升」与十九11~27贵冑往远方得国回来指出主要受死复活升天;建立属灵之国后,再来。

 

二、主教训的对象与场所:


1.马可福音的湖边(海边)


可四1;路八4种子比喻(路加未提海边)。

可二13;路五27利未被召(路加未提海边)。

可六31~34;路九10~16伯赛大的五饼二鱼神迹。

马可的公众布道场所,路加则省略海边之特定地点。

路加用马可四1的情景,介绍船上讲道(五1~3)、下网得鱼、「得人如得鱼」(五10;徒二41)。


2.除了湖边,路加用「山」为耶稣彰显祂荣耀、旨意的地方(八22~24)。彻夜祈祷挑选十二门徒(六12~16)。主在圣殿的最后一周,夜间在橄榄山住宿(廿一37)。主升天(徒一12)。


3.地点的转移,路加很清楚记载(注)。

选召门徒于湖边(五1~3)→淋疯得医治(某一城五12)。山上选十二门徒(六12~16)→主与门徒于平原上对广大群众讲道、行医治(六17~19)。又如主在山上变貌(九28~36)→主下山遇到寻求他的众人。

 

4.主显明祂荣耀的地点是特定的,更限定于少数人为其对象。

「山」在圣经特定的象征作用,如神召摩西上西乃山,颁布诚命律例(出十九10~15、20~23,廿四12~18)、摩西临终前上尼波山(申卅四1~6)、天使将约翰带到高山指示新耶路撒冷城(启廿一10)、主与门徒在变貌山上(路九28~36)。

 

注:R. H. Lightfood, Locality and Doctrine in the Gospel, London, 1937.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