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經文三1~20主題 開路先鋒說明在上一課,我們看見因一些平凡的人的順服,上帝開始施行救恩,主基督降生。我們也看到,主在童年時對父母的順從。第三章開始,路加就要記載 耶穌傳道生涯的預備工作,這時耶穌大約三十歲,青少年期的耶穌略過不提,最有可能就是:主耶穌過著平凡的日子,盡長子的家庭責任,直到弟妹們長大,祂才開始出來傳道。 古代帝王出巡,一定先命臣子作開路先鋒,將路上的凹凸不平處填平,約翰就是耶穌的開路先鋒,填平人心中的凹凸不平。 分段研討:一、施洗約翰(1~14節)1. 1~2節 路加詳細地記載當時的政治權勢,你想他可能的目的是什麼? 2. 3~6節 約翰如何執行開路先鋒的任務? 3. 7~14節 當時的人犯了哪些罪?就本質上,他們有什麼共通之處?你認為悔改的真義是什麼? 二、先知約翰(15~20節) 這一段記載關於約翰的哪兩件事?從這兩件事,看出約翰是一個怎樣的先知? 三、結論現代人和當時的人有什麼相似之處?在傳福音的事上,約翰給我們哪些提醒? 註: 1.「該撒提庇留」繼亞古士督,在公元十四至三十九年作羅馬皇帝。 「本丟彼拉多」公元二十六至三十六年作猶太總督,耶穌在他手中被釘十字架。 2.「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 大祭司只有一位,並列可能意味亞那作大祭司,但該亞法掌控實權,因該亞法作過大祭司,又是亞那的岳父。耶穌受審時先被帶去見亞那,然後再去見該亞法。
研經指南一、1~14節1.一方面是歷史性的目的,基督信仰是建立在可靠的歷史事實上,而不是人的臆測。記載這些政治權勢,也讓讀者想起當時的社會、宗教敗壞,約翰卻勇敢責備。 2.傳悔改的洗禮。 3.當時人自私、貪婪、暴力、欺騙。本質上都是自我中心,悔改乃是放下自己,轉向上帝。 二、15~20節約翰謙卑地否認他是基督,甚至說「給基督解鞋帶也不配」,他的洗禮也不比基督的重要。約翰不畏強權地責備希律王姦淫的罪。他是對上帝謙卑,對人勇敢的先知。 三、結論傳福音首先並不是要贏得更多人,而是宣揚上帝的旨意、救恩,切不可為了人數而降格以求,扭曲福音。要不卑不亢,傳揚上帝的愛,但也堅持公義。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