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讲

【返回上级目录】

路加八1-18

 

 

    这段经文的头三节是一个摘要,概括地描述了主的工作对公众日增的影响。从第四节到第十八节,路加记载了主的两个比喻,毫无疑问的,这是主日益受人注目所产生的结果。

    第一小段中,路加描述了我们主的工作,告诉我们与他一同周游各地的同伴,以及他和他所呼召的十二个门徒如何得到供应。

    关于主的工作,他说,「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神国的福音。」旧的译本作「指明神国的好消息」,不管是宣讲也好,指明也好,都是传福音的意思。

    「传道」这个词,清楚说出了我们主早期的方法,他的风格和态度。「宣讲神国的福音」则启示了他传道的内容。每一次他宣讲福音时,他就是在传道。每一次他讲道时,他就是在

宣讲神国的好消息。

    「傅道」这个词,指明了他的风格和态度。这个词在希腊文(Kerusso)里的意思是以先锋的身分宣告,这先锋是君王的代表,因此他的信息充满了权威。「传道」就是在君王的名下,带着王的权柄宣告。

    「宣讲福音」则启示了传道的内容。传什么道?传讲福音。什么福音?神国的福音。这就是我们主传道的内容。

    常常有人问,天国和神国有何区别?答案很简单,它们没有区别。马太特别爱用「天国」一词,其他的福音书作者则用「神国」。马太用「天国」一词时,他没有排除神国的意思。

路加用「神国」一词时,也没有排除天国的意思。「天国」是指神最终要在这世上建立的国度。马太一直渴望着天国的降临。「神国」也是指这个,但还有更多的含义。它的意思是,神现在就是王,他永远是王。神的国已经存在了,神的宝座从来没有被人夺走,这也是耶稣所宣讲的。也许换一个词来说也无妨。假定我们用「王权」来取代「国」,这样作并无不可,因为国度最基本的意思就是王权,至于领土倒是其次的。他宣告的是神的王权,神的统治,以及主作王的事实。这就是耶稣向世人宣讲的福音。并且他来到世上,要告诉人,藉着恩典,人也可以拥有这国度。他自己就是王,他在恩典中行事。他宣告说,这位永远的、看不见的王已经预备好了一条道路,好让悖逆的人得以归回。因此福音就是有关神的王权,这王权已经存在,并且人也能够得到。

    他周游各地,不是向众人提出一个福音,要他们考虑考虑,他乃是报告神给人的信息,宣告这好消息。他走遍各城各乡,宣讲神国的福音。

    那时他不是单独旅行的。他的十二个门徒与他同行,另外还有一群曾被他医治、祝福的妇女,显然他们也忠心地伴随着他。这里只提到三个妇女的名字,但路加说,还有「好些别的妇女」。一个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他身上赶出来」;一个是「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约正拿」,是属于作官的阶级,福音书中还提过她一次,就是主复活那天早上,她也在那群妇女中。另外一个是「苏撒拿」,我们没有她的其它资料。她们「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

    在我们的主公开传道的这些年间,他没有一个明显的来源供给他的需要。他在拿撒勒一直是木匠,靠自己的劳力维生。如果传说属实,约瑟应该是去世得很早,耶稣就必须与弟兄共同负担家计。他离开拿撒勒时身无分文。他的十二个门徒亦非富人,他们大部分是以捕鱼为生的渔夫。约翰在耶路撒冷拥有一间房子,但通常渔夫都是很清寒的。因此在这幅图画里,我们看见有一小群富裕的妇女,正照顾着耶稣和他的门徒。这实在是件美事!我每次读到这里,就看到基督的恩慈,在从事他的工作期间,他满足于这种供给的方式。我认为将来在那荣耀之地,这一小群妇女一定有他们尊荣的地位,因为荣耀之主在世上服事的那些年间,他们照顾了他。最初是基督服事他们,然后他们服事基督。容我恭敬而确定的说,除非他们先顺服神和他的信息,否则他不会接受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至少我们注意到,福音书中从未记载有任何妇女对耶稣怀着敌意。

    现在我们来看那两个比喻。

    第一个是撒种的比喻。这里的比喻若不是马太第十三章记载的那一连串比喻的一部分,就是耶稣在另一个场合所说的撒种比喻。由时间的顺序看,这是在主传道事工中同一期间发生的,但是马太福音有关撒种的比喻,又和这里的撒种比喻有明显的区别。它们所强调的不一样。马太福音先记载了撒种的比喻,然后是稗子的比喻。我们的主解释稗子的比喻时,清楚说到,「那撒好种子的,就是人子。」另外在马太福音的撒种比喻里,他说的种子不是指神的道,乃是指个人,「那撒在……的,就是人……」。但在路加福音里,他却清楚说,「种子就是神的道。」

    这中间并无矛盾。马太福音里的种子是「天国之子」,谁是天国之子?就是接受这道,实现这道的人。所以种子还是指「道」。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里指出,这种子能在有生命的人身上繁殖、长大。这是马太福音所强调的。它与此处的比喻并不冲突。这里的种子不是指个人,乃是指神的道。神的道植在人里面,可以变成神国的种子。

    然后他继续说了一个灯的比喻。我们在马太福音里也可以找到灯的比喻,但不是在那一连串用比喻的讲论中,而是在登山宝训的国度宣言里。我相信他在那时说了路加所记录的撒种比喻,以后他又再说一遍,不是抵触原先所讲的,而是加以补充,使其中的教训更进一步,并且指明神的道如何透过有生命的人而滋长繁衍。

    让我们来看这两个比喻。他先公开讲了撒种的比喻,然后在私底下加以解释。第四节到第八节是他公开的讲论。第十节到十五节是他私下的解释。

    他讲了撒种的比喻之后,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他回答时,先声明了使用比喻法的原则(4节)。他说的这几句话,是新约圣经中最难理解的部分。看起来耶稣似乎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晓,至于其它的人,我只用比喻,好叫他们无法明白这奥秘。坦白说,几年前我研读这段经文时,也是这样想。这使我受责备,我一再告诉自己,它不是这个意思。耶稣不会用某种方法去传道,以阻止人们明白他。我发现一些正统的解经家也如此解释,但我极力反对这种看法。你不妨翻开马太福音,他在那里有完整的解释。他引用了以赛亚的话,不过省略了其中一部分。

    他的意思是,你们和我在一起,我可以不用比喻就将奥秘解释给你们听;但对其余的人我就必须用比喻。他声明他不是要用比喻来隐藏,乃是用比喻来启示。至于所省略的以赛亚引文部分,我们可以去翻以赛亚书来寻找解释。百姓的心刚硬,他们的眼睛盲瞎,他们不愿意去看,去听。现在主要用比喻的、图解的方法,打开他们的眼睛。他是对那些不肯听主明白的宣告,并且存心悖逆的人使用比喻法。他说完一个比喻后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有人说他是在捉弄他们,他先说他们不明白的事,又要他们去听。不!不是这样的。他用比喻的方法,是要吸引、诱导那些硬着心肠反对他的人。这就是他使用比喻法的意义。

    他道出了这个原则以后,接下去就解释这比喻。他的解释我们都很熟悉,在此不多赘述。他特别描述落在荆棘里的情况。荆棘就是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前两项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它们看起来是彼此对立的。其实贫穷固然产生忧虑,富有也会产生烦恼。人们听了,接受了,但对生活的忧虑滋长开来,就挤住了种子。有人听了,接受了,但仍受世上财富的控制,种子也被挤住了。

    他继续说下去,特别对门徒说,你们点灯不是要用器皿盖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叫人看见你的光。

    第十七节清楚说明了他的比喻不是在隐藏什么,他告诉门徒,他是要使人明白这些事,因此他们的责任就是出去,显明这些事,好叫人知道。

    我们来观察这整段经文的价值。对十二个门徒来说,撒种的比喻让他们明白他们出去传道时,听他们讲道的群众将会有的几种反应,那也是他的任何仆人讲道时会面临的情景。我们宣讲他的道,就是撒下了种子,有的落在路旁,有的落在磐石上,或荆棘中,或好土里。

    对当时在场的众人来说,这比喻可以测验出他们是否听进了道。「又有落在好土里的,生长起来,结实百倍。」说了这些之后,他又大声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这是指听到的人。另一个比喻结束时,他也说,「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当他说完灯盏发光的比喻之后,他立刻说,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意思是,你要听,以便宣告出来。你要听,好让神的话在你里面成为光,照射出来。

    这里有三种光景是令人失望的:落在道旁,被人践踏;落在磐石上,无法生根;落在荆棘里,被挤住了。但它们都毫无希望了吗?英国的伯尔屯博士在他一本有关路加福音的书中说,

       

         哦!不!那些土地不一定是毫无盼望的。荒地可

     以开垦,岩石可以击碎,荆棘可以拔除,沙漠可以绽

     放出美丽的玫瑰。

   

     因此,那些带着宝贵种子出去的人,将带着禾捆回来。他们出去的时候,心中知道他们的听众可能有好几种,但他们从不认为这些人是没有盼望的。我们被呼召,要将福音传给各种光景的人,我们作这事工时,必须有信、有望、有爱。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