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讲

【返回上级目录】

路加八40-56

 

 

    「耶稣回来的时候。」

    这句话将这里的事件和前面的事件连结起来。他曾去了格拉森,那里的人赶他走,他就走了。

    「耶稣回来的时候,众人迎接他,因为他们都等候他。」这话显示了当时耶稣在加利利是如何受人欢迎。然后路加述说了睚鲁的故事,和患血漏女人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彼此穿插,

彼此相关。这段经文有一个非常美妙之处,因为这两个故事之间有极鲜明的对比,但又有极奇妙的吻合。

    先看睚鲁的故事。这幅画面的背景非常光彩。睚鲁是管会堂的官,在当地是知名之士。也许那个会堂,就是当那百夫长托几个长老去求耶稣时,他们所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配得的,因为他……给我们建造会堂」的那个会堂。显然睚鲁认识耶稣,以前看过他行的奇事。他有一个十二岁的独生女儿。对睚鲁来说,这十二年是充满阳光的岁月,小女孩的歌声、脚步声、笑语,洋溢在整个家中。

    这幅画面的前景却是一片阴暗。他「快要死了」。他得了重病,快要死了。眶鲁离开他,满怀着忧虑,带着即将丧失爱女的悲恸去见耶稣,求耶稣到他家里去。他的信心不同于百夫

长的信心。百夫长对主说,「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

    这人的信心还未到达百夫长那样高的层次。他要求耶稣到他家里去。请注意,耶稣立刻去了。他不因信心的种类不同而稍有踌躇。那里有信心,他就立刻回应。这人相信耶稣若去他家,必有帮助,基督就去了。

    在这故事第一阶段的结尾,路加谨慎地告诉我们,「众人拥挤他。」马可也提到这点,但他用的词句没有路加强烈。我们最好注意到这两个动词,路加所用的词有压挤的意思。路加

是这词用字的好手,显然他要给他这本书的读者提阿非罗一个印象,就是当时的群众是多么热心,渴望。他说,他们拥挤他使他几乎寸步难移。马可用的词较缓和,说到群众从四面八方涌来。欢迎的群众是如此热情,以致耶稣几乎动弹不得。

    然后我们看到了那个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女人。这个画面的背景,是一片黑暗和痛苦。睚鲁的家中,过去的十二年是充满阳光、歌声、喜乐的岁月;但对这女人而言,过去的十二年却充满了痛苦。这是一件非常特殊的例子,我们不可用现今对疾病的态度来解释。我们必须回到当时的情景,才能透彻地了解它。根据摩西的律法,这样的女人不可以接触任何人,任何人也不可以去接触他。律法要求患这种病的女人必须被隔离。这里是一个例子,让我们看见遗传如何强加在有关卫生的律法上,这是很残酷的。人们认为任何女人患血漏,是由于个人的不道德所引起的。这是绝对错误的观念。利未记并未如此教导,但当时的人就是如此相信。他们在利未记的卫生法则之外,加上了遗传,将患这种病的女人隔离出来,又加上诸多的限制。有十二年之久,这女人被圣殿、会堂、每一个聚会的地方赶出来。根据摩西的律法,隔离这种人的原因是他患了血漏;但对这种病的错误观念却造成了一个遗传,将他当作无耻之人,把他摒弃在他的家庭和社会之外。十二年之久,他这样被人摒弃;他挣扎了十二年,想要重获健康,但是他终于陷入深深的绝望中。他所经历的黑暗阴影,和睚鲁家中过去十二年的明亮愉悦之岁月,形成了一个多刺目的对比呀!

    但是,今天他的心中燃起了希望。因为耶稣经过那地。他已经听过他,知道他来了。每一次我读马太、马可、路加所记的这故事时,都会为他接近他的方式感到讶异。一个软弱的人在需要的时候,竟会变得刚强无比,这是多奇妙的事!

    他作了什么?我们一直读的是,他摸了他的衣裳隧子。事实上,「摸」这个字无法正确表达希腊文这字的意思。

    他不只是摸,他乃是紧紧抓着。也许用「紧抓不放」意思更接近些。他不只是伸手摸他,他是用手抓住。

    民数记第十五章第三十七节到四十一节中,耶和华命令百姓,要在衣服边上作缝子,好叫他们看见这缝子,就记念遵行他的命令。这是神的命令,不是遗传所加上去的仪文。毫无疑问的,耶稣遵守了这命令,他的袍子有缝子,缝子上钉了蓝细带子。当穿上这种袍子时,袍子的一端披在肩上,走起路来,总会有一条缝子向后搭在背上。那女人所抓紧的,就是这一条缝子。他穿过人群,用手抓住这条缝子。那实在是大胆而绝望的举动。律法规定,他不可以接触任何人,但他正陷于苦闷和无助,他一直被人驱逐,他的力量正逐渐消退,他想,耶稣在那里,只要我能触到他,我就能得帮助。

    那是一个信心的秘密举动,同时多少含有一点迷信。发拉尔说,「他认为基督行神迹是一件极自然的事,不用出于他的意志和权力。」

    这话说得很对,也很清楚。他想,只要他能接近他,他里面的某些东西就会自动的帮助她。但这也是信心,信心透过盲目的信而作工。使徒行传第十九章第十一节、十二节说,「神

籍保罗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甚至有人从保罗身上拿手巾,或围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恶鬼也出去了。」我们再度看到,这也是迷信,但后面有信心。他们的信心虽是以迷信的方式表达出来,但他们仍然得了医治。这女人也得了医治。这一切都颇发人深省。

    只要有信心在,即使眶鲁的信心比不上百夫长的信心,即使信心是以迷信的方式表达出来,他还是尊重这些信心,将迷信搁置一旁。

    他虽然得了医治,但他还是必须出面,他的见证可以帮助睚鲁。因此耶稣停下来问,是谁摸我?彼得看见拥挤的群众,就对耶稣的问题提出反驳。根据路加的记载,那是门徒们一致的意见,但一致并不一定表示正确。他知道好奇群众的拥挤,和一个出于需要和信心的人之摸触之间的区别。他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

    如此,他使那女人来到他面前,说出真相。然后他望着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

    你的信心,而不是迷信的举动救了你。你得救,不是因为你摸了隧子,乃是因你这样作是出于信心。虽然你的行动是迷信的,但你与我有了接触,你就得了医治。

    然后他给他未来的计划。「平平安安的去吧!」

    这时候,睚鲁一直在旁边等着。他一定想到了耶稣的耽搁。我相信耶稣停下来,问是谁摸他的时候,众人必须让开一条路给那女人,那时睚鲁一定有些不耐烦了。他的女儿就要死了,耶稣还一再迟延!尽管他心焦如焚,他还是听见了这女人因摸耶稣而得痊愈的事,这对紧接着发生的事颇有影响。

    然后,致命的打击来了!有人从睚鲁的家来,对他说,不要劳动夫子了,你的女儿已经死了。霎时之间,他的信心动摇了,他的爱受了伤害,他的盼望瓦解了。路加记载,耶稣听了信差所说的话,立刻对睚鲁说,「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

    得救?一两分钟以前,睚鲁还听见耶稣对那女人说这句话,现在他又听到耶稣对他说,「你的女儿就必得救。」

    让我们想像,他们继续前进,往睚鲁家走去,这段路程的情形。我不知道这段路有多远,但他是凭着信心走的。这信心的意思,不一定是指他确信他的女儿会活过来。也许他在沉思,

他有一点动摇,但他的信心仍使他有盼望。他们到了,我们的主赶走围观的好奇群众。从别的福音书中我们看见,那些人讥笑他,嘲讽他。他将他们都赶出去。他说,「他不是死了,是睡着了。」

    按照我们对死的定义,他确是死了。他也曾说到拉撒路,「这病不至于死。」但是拉撒路死了。我们所看到的死,在基督的眼中并不是死。灵魂离开了身体并不是死,死亡有更深的

意思。

    然后,路加告诉我们,他拉着他的手,对他说话。马可记下了他实际所说的话,有些场合他是使用他的母语亚兰话,他说,「大利大古米。」意思是,小羔羊,起来吧!他的灵魂就

回来了。他的灵魂没有死,虽然他的肉体没有了生命,他那最重要的部分仍然活着。

    我们不要漏了这故事的结尾,「耶稣吩咐给他东西吃。」这是何等美丽、温柔的举动!他知道他需要什么。他已经回到了尘世,给他东西吃吧!这件简单的事,却含有非常深刻的哲

理,并且在运用上有远大的影响。我们这些成圣的人应该把握住这个哲理。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