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讲

【返回上级目录】

路加十二22-53

 

 

    那个要求分产业的人打断了耶稣的话之后,他又接着继续教导他的门徒。他已经回答那人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现在他的教导就因这件事,而着重在「家道」和「生命」这题目上,只是他现在是对门徒说的。

    他首先以温柔的话安慰他们(2234节),然后呼召他们去完成他们的责任(354O节)。就在这时,彼得打断了他的话,他就回答彼得(4148节)。接下去是基督一生事迹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段经文,也是一段伟大的独白(4953节)

    在这里的教训中,我们的主将他过去谈到的几个题目作了一番归纳。他先回到神对人的看顾这个题目上(2234节)。他前面也提到人若认他,他再来的时候也要认这人,现在他又回到人子再来的题目上(3540节)。他并且再回到他曾提过有关他要面临迫害的题目上(4953节)。

    在读这段安慰的话时,要注意其中几个突出的命令。第二十二节说,「不要……忧虑。」第三十二节说,「不要惧怕。」第三十三节说,「变卖……周济。」这是主话语中几个基本的要点。

   「不要……忧虑。」为什么?因为生命有它的价值。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因此,不要为你的生命忧虑。那么,难道我的生命不倚靠饮食吗?他说,不,生命不是倚靠饮食。你可以饥饿至死,但你的身体死了,你的生命却仍存在着。这是他对人类的一个永恒性的观点。他这个观点也表现在他说过的一句话里——「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什么的,不要怕他们。」

    生命最终不是倚靠身体的饮食。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因此他说,不要忧虑。不忧虑是很困难的,他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呼吁他们想一想。第二十四节和二十七节都有「你想」,想什么?想想乌鸦,想想百合花。乌鸦不种也不收,没有仓也没有库,「神尚且养活它,你们比飞鸟是何等的贵重呢?」

    他的意思不是说,我们就坐在那里,等神来养活我们。他说,乌鸦不种不收,没有仓库,神尚且养活他们。但我们能种,能收,也会盖仓库,我们就应该去种,去收,去盖仓库。如果神顾念那些没有先见之明,没有推理能力的鸟,他岂不更顾念我们这些他已经赐下先见之明和推理能力的人?

    再来想想百合花。它们不劳苦,我们能劳苦;它们不纺线,我们能纺线;然而所罗门所穿戴的还不如一朵花华美。神如果这样装饰不劳苦、不纺线的百合花,他岂不更要装饰我们这些有能力劳苦、纺线的人?所以不要忧虑,他赐给我们理解力,他就不会置我们于不顾。纵使有一天我不能劳苦、纺线,不能收割、贮藏。神还是能;我无论如何都可以高枕无忧。这就是他所教训的。然而神既赐给我推理的能力,我就不能期望他为我作一些我自己应当作的事。

    第二十九节到三十一节里的「求」,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我们的主不是说,我们不可以想这些吃、喝的事。他说,我们不要为这些事挂心,不要把这些事当作生命里最热衷追求的目标。生命中最要紧的,不是吃、喝、穿什么,而是要得着神的国。这神国不仅仅是一些「遥远的事件」,而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我们所要求的,就是和这既存的神国事实,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关系。生命的愿望,就是求神的国。我们越遵守这个命令,就越能进入和平,宁静,和安息中。

    然后耐用第三十二节作总结。注意这里有一个生动、鲜明的对比。你们要求他的国。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我们求什么,他必赐给我们。我们的心若渴望寻求他的国,他就乐意将天国一切的福祉赐给我们。他是以智慧管理,以能力维护,以爱心包围他的国。

    耶稣的这句话,「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是多么广泛而具启示性。假定有人争论这句话,我可以想像他们的批评是什么。他们会说,他用的表号不一致。他一开始说,「你们这小群。」用的是羊和牧人的表号。然后他说,「你们的父」时,他忘了羊和牧人的表号,改用父亲和家人的表号。他又说,「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再一次改变他的表号,采用王和国度的表号。

    事实上,如果把这些隐喻综合起来,就会发现它们并没有混淆。它们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画面,来描绘神国的整个事实。整个叙述是东方式的,在东方国家,一族的首领就是羊群的牧人,是一家之父,一国之君。这里我们看到神的三重关系。不要怕,你们这小群,神是你们的牧人,你们必不至缺乏。他是父,乐意赐给你们,就像一个父亲,怜恤他的儿女。它要赐下他的国,因为「耶和华作王」。我们的主保证,对我们这些在个人的生命和服事中寻求他国度的人而言,神是我们的牧者,是我们的父,也是我们的君王。

    接着是应用的方法,这段话(3334节)颇有力量,呼召人真正投资他的财宝和生命。变卖你所有的,周济人。变卖你的东西,好叫别人蒙福,而不是自己蒙福,这才是真正的投资。也许一时看不到利益,但这是最稳妥的投资。我们想起耶稣所讲有关金钱的另一段话,和这里的话是一致的,「要籍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然后他提到他们的责任(3537节)。他们的责任是,「腰里要束上带,灯也要点着……等候主人。」他们若如此行,他来的时候,就要叫他们坐席,由他来伺候他们。他自己要束上腰带,伺候在这个世代中伺候他的人。在这一点上,他最后说的话是,「你们也要预备。」

    接着是第二次的打岔。「彼得说,主阿,这比喻是为我们说的呢?还是为众人呢?」他的问题非常有趣,又颇醒目。

    注意主的回答。他以另一个问题来回答他的问题,他的回答可伸可缩。我们的主实际上说,我到底是对你们说的,或是对众人说的,要着情形而定。我是对我的管家说话,你们当然是我的管家,但这个门是开放的。别人如果愿意,也可以进入我的国,作我的仆人和管家。问题是,「谁是那忠心有见识的管家?」

    第四十三节到第四十八节,他特别提到应用的例子。他教导我们如何作管家?管家的责任在喂养羊群,而不是虐待羊群。这个问题是彼得提出的,稍后他在彼得前书里说,

 

        我这作长老,作基督受苦的见证,同享后来所要

    显现之荣耀的,劝你们中间与我同作长老的人。务要

    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不

    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

    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

    榜样。

 

显然彼得已经学到了他的功课。

    第四十九节开始,是主的伟大独白。那是一个伟大的心声。马太、马可、约翰都未记载,独有路加记了下来。不要忘了当时的气氛:官长满怀敌意,群众兴奋激昂,门徒困惑不解。

    在这段心声里,我首先发现他有意表明他对这世界的目的,「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施洗约翰说,「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路三16)。使徒行传提到,圣灵好像火焰降下(二3

    其次,我发现这里启示了他生命中的热望,「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吗?。他最热切期望的,就是完成他的目的。

    然后,我看见他把火丢在地上的方法。「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他正定睛望向他那死亡的洗礼。

    当他望着这一切的时候,他感觉到一种限制,「我是何等的迫切呢?」基督实际上说,有些事我今日无法行。我是如此迫切。我来是要把火丢在地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火着起来。但是,要一直等到我受了死难的洗,这火才能丢下来,在这事未成就之前,我是何等迫切阿!

    然后,他再度对门徒说话,他宣告那最终的过程,「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么?我告诉你们,不是。」我来是要叫人分争。那些归向我的人将和拒绝我的人起分争。

    今日,我们站在死难之洗的另一面,他已经经历死难,他再也用不着心里迫切了。

 

    哦主耶稣,我心欢喜,

    你为我们,轻柔踏遍

    那条羞耻、痛苦途径。

    你神圣工,全然成就,

    荣耀宝座,今属于你;

    天上真神,将你高举。

 

他走向那死难的洗礼。他抛下火,他的心已经看见他将受的苦难,他的心就满足了。

    他今日是否仍心里迫切呢?保罗写信给一些信徒时曾说,「你们迫切(中文圣经作「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迫切(中文圣经作「心肠狭窄」)。」基督有的时候仍会说,他心里迫切。他若这样说,那是因为他的管家,他国度里的人,那些为他事工负责的人没有寻求神的国,甚至有时他们还彼此殴打。但愿神救我们脱离这样的失败,使我们能忠于他自己和他的国,这样他就不会为我们心里迫切、焦急了。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