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讲

【返回上级目录】

路加十三22-35

 

 

    本段经文中,路加记载另一件发生在比哩亚事工阶段里的事。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在所经过的各城各乡教训人。」这句话使我们想起了第九章第五十一节所说的,「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这节经文介绍了耶稣在世最后六个月所发生的事,当时他正面向耶路撒冷而去。

    此处的故事可分成两个段落:首先是记载一个推理的问题,以及主的回答;然后是有人报告他,说他正面临一项威胁,随后是他的回答。

    关于第一部分的问题和回答,记在第二十三到三十节。「有一个人问他说,主阿,得救的人少么?」毫无疑问的,这是一个出于真心的问题。我们不知道这人发问的原因。很可能他是一个眼光敏锐的人,他对这最后六个月中的甄别过程,以及众人逐渐远离耶稣的趋势感到困惑。也许这位旁观者在想,当耶稣结束一切工作的时候,他的事工究竟会不会成功?群众仍然围绕着他,但他们开始了解他之后,就逐渐离他而去。基督的事工是不断地吸引众人,并且在群众中作分别、选择的工作,因此众人很难留在他身边。当他完成他的事工时,身边连一个忠心的门徒都没有。有一句悲哀的话说到这故事,它不是单指群众,也指那十二个内圈人,「都离开他逃走了。」

    我禁不住在想,也许这个人独具眼光。他看见群众的态度,看见他们逐渐离开他,就说「主阿,得救的人少么?」

    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人也可能是为自己操心,他也许听了耶稣的教训和要求之后,开始怀疑他自己是不是能得救。耶稣在肉身之日,从未暗示作基督徒是容易的。异端是为这个贪图安逸的世代所预备的,我们处在这世代中的人,只关心统计数字,远超过关心属灵的能力。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这里未暗示任何安逸的生活。甚至他的伦理标准是如此高,以致于诚实的人都会为之战兢;如果他们读了登山宝训就更要战兢了。因此,这个提出问题的人已经意识到耶稣的理想太高了,简直不可能实现。

    耶稣如何回答?我们可以对问题本身猜测纷纷,但它的回答却不给我们留下任何疑惑的余地。首先,我们注意到他没有针对那问题提出任何答案。其次,必须认识到他实际上已经作了明确的回答。这两点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这个问题涉及猜测范围,所以我们的主不愿意回答。这点本身颇富启示性。人们常常喜欢得着独断的答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不回答这一类的问题。有些人总是要求肯定的答案。固然我们有些事情必须要肯定,但是推测性的问题所牵涉到的,通常是不大重要的。有一次我听见胡顿博士(Dr John Hutton)说,「有些人总是要寻找死板而肯定的答案,他们也找到了,却是一个死的答案。」

    那么,耶稣回答他什么呢?「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注意这个回答的意义。那人问,「得救的人少么?」耶稣实际上回答说,不要浪费时间辩论这个问题,看看你自己吧!你得救了没有?「你们要努力进窄门。」这是主回答里首先强调的。

    他接着说,「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这里有一个技术性的字。我们不能将语句在「不能」这个词后面告一段落。整句话的意思不单单是说,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不能。它乃是指明人的机会是有限的,「及至家主起来关了门。」

    基督藉此说到,进入那门的机会是有限的。时候将到,家主就要起来,把现今正敞开的门关上。

    他继续告诉那个发问者,在那日,许多人将对他说什么,以及他将如何回答他们(2527节)。

    他深知在那日,许多人要向他恳求。我们认识你啊!我们主你面前吃过,喝过。你到过我们的城里,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我们对你知道得很清楚。但是耶稣要说,我不认识你!这是何等严肃、可畏的话啊!个人的得救不是根据他是否熟识他来决定,乃是根据个人与他的关系而定。这种个别的关系只有在他说「我认识你」时,才能得到证实。保罗有一次说到认识神,他说他情愿被神认识。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转变;认识神,或者情愿被他认识。基督实际上说,你可以熟识我,与我同桌共食,站着听我的教训,但这一切还不够。一个人得救不是靠着熟识主;得救必须建立在个人与主的关系上。

    他又加上另外的说明,「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从东,从西,从南,从北,将有人来,在神的国里坐席。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

    他在这段话里启示了一个事实:人与他的关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时的人都倚赖他们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血缘关系。他的声明深具含义,包涵甚广。血缘的关系算不得什么,重要的是属灵的关系。那就是拥有和他们祖先同样的信心,并且顺服他们心中的感动。

    让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主对那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如果也想问得救的人是多是少,就该听听他的声音;那永活的主现今仍在对我们说:我不回答推测性的问题,那没有任何道德上的价值。你们要努力进窄门。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进入与神正确的关系中。你们要努力进入得救的行列中,不要管得救的人是多是少。

    现在来看第二个段落。路加用「正当那时」,将下面的事件和我们刚才读的那事件连接在一起。

    我们可以想像,这些法利赛人当时正站在一边,听他对那人的回答。他们很可能对耶稣所说,人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血缘关系不重要这部分,特别感到生气。他们过来对耶稣说,「离开这里去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

他们告诉他,有人威胁要杀他。毫无疑问的,他们说的是实话。如果他们所说希律要杀他的话是捏造的,他就不会叫他们传话给希律了。然而,我一直认为他们告诉他这事,并不是因为尊敬他。相反的,从故事本身可以看出,他们是因为恨他,才告诉他这事。

显然的,他们存心想要恫吓他,以将他赶走。我们也许觉得这种打算很愚昧,但他们的动机确是如此。他们觉得不管怎样,一定得赶走他,也许这样恐吓他,可以使他闻之逃遁。

    整件事最主要的价值在于他的回答。他如何回答他们?「去告诉那个狐狸。」这是最轻视的用词,但我们的翻译还没有把里面的讽刺意味表达出来。「狐狸」这词在希腊原文中是用阴性的,如果正确地直译,应该是「去告诉那个母狐狸。」

    他用阴性的名称来称呼希律。我们在耶稣的生平事迹中,还未发现他在其它场合曾用过如此轻蔑的话来称呼人。我想没有其它故事,比希律的故事更悲惨了。每一次我思想我们的主个别对付人的方法时,就不禁严肃地停留在这个故事上。我认为,一般说来在耶稣的面前,没有无药可救的人,惟独希律例外。他一直未见过耶稣,直到稍后耶稣被彼拉多带到他面前为止。耶稣始终避着他。如今他差人带给他一个轻视的信息。不久,彼拉多将耶稣送到希律那里,我们读到希律「很欢喜」见他。为什么?因为「指望看行一件神迹」。

    一个人想见耶稣的目的,若单单是为了看他行神迹,他就是在毁灭自己的灵魂。希律正是如此,他想寻开心。当他们面对面站立的时候,耶稣拒绝和他说话,他一言未发。希律问他各样问题,他都不回答。他对这样的人无话可说。这是一幅可怕的画面。耶稣逃避希律,差人传一个轻蔑的信息给他,后来和他见面时,又一语不发。这实在是一个严肃的画面。一个人可能堕落到这样的地步,以致于耶稣对他无话可说。

    再听他的话。「去告诉那个狐狸说,今天、明天我赶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

    那就是他计划最终的成全。这是什么意思?他正面向耶路撒冷而去。他已经清楚表明他要去耶路撒冷受死。这就是他现在面对希律的威胁时所提到的事实。「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那是从神的方面说的。

    「虽然这样,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那是从人这方面说的。他知道他将要死,但当他谈到死的时候,它实际上这么说,希律,你无法杀我。我的计划都已经安排好了,没有任何事能阻挠它。我今天、明天仍医病赶鬼,但第三天——这是一种优雅的方式提到那结局——我的事就成全了。我就要完成我的计划,包括钉十字架在内。因此前面一个段落无异是描述他的计划在属神的层面上的情形;第二个段落则包含了人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

    那是在人的层面上之结束。我就要去耶路撒冷,在罪人手中受害;但就在那一天,我的使命也完成了,希律和地狱都不能阻挠我的使命。

    我们到处可见主对十字架的这种明显态度。我们也要不惮其烦地再度强调说,他每次提到他的十字架时,同时都宣告了十字架的必要性,以及他的复活。他不是以「受害者」的身分向十字架走去,他乃是以神计划中的得胜者之身分前去。

    一直到五旬节那天,门徒终于明白了他说的这一切话。彼得在圣灵降临之后,第一次讲到耶稣和他的十字架时怎么说?他说,「他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籍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

    因此,他的敌人对他说,你最好离开这里,因为希律要谋你的命!人子在神永恒的计划中,却带着欢喜,嘲笑希律说,去告诉希律,他不能阻扰我。我来是要实现神的计划,时候到了,我要被交在杀害我的人手里,我的事就成全了。这里的「成全」原文是teleioo ; 他在十字架上最后的呼喊「成了」,也是出自同一个语根的动词tetelestai,意思是完成了,成全了。

    下面的一段话,我认为是圣经中最难懂,也最难解释的一段。那里面充满了心碎的语调,是神的心碎了。那是怀着最终怜悯的悲歌。这段话(3435节)揭露了他的心肠。我们读的时候,不可能读不出他那呜咽的声音,那是神的伟大母爱。

    由于耶路撒冷不肯悔改,因此神的怜悯和旨意也无法阻止刑罚临到它。「看哪,你们的家……留给你们。」至于「成为荒场」一词原文里有没有,无人能断言。但不管有没有这几个字,「成为荒场」的这个事实还是存在的。

    「看哪,你们的家留给你们。」我们用不着说「成为荒场」,因为一个家若被神遗弃了,必然会成为荒场。在耶稣开始他的公开服事时,他进入圣殿,并且洁净了圣殿,那时他称圣殿为「我父的家」。现在他在结束的时候,不再称圣殿为「我父的家」,他说「你们的家」,它留给你们了。如果神的殿留给我们,他不住在里面,它就真要成为荒场了!

    但他并未停留在这里。他最后说的话,露出了一线希望的曙光,启示了他心中最深处的事。你们的家留给你们,但是,「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这一切事都启示了他对自己使命的认识是何等威严,庄重!并且启示了他内心那深不可测的怜悯,和他即使在刑罚中仍对公义的执着;最后,也启示了那得胜之日必要来临。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