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讲

【返回上级目录】

路加十四1-24

 

 

    本段经文开启了一段事迹,第十四章起一直到第十七章第十节止,所记载的就是这段事迹。这里的故事发生在耶稣事工里的最后一个安息日,我们可以从其中看见耶稣抵达耶路撒冷之前,最后发生的一些事。这段经文记载了法利赛人首领家中的事件于他离开那家以后,接着发生的事;以及他所作与这些事有关的教导。

    这里的二十四节经文在某方面来说,堪称是路加福音里最引人注目,最令人吃惊的一段经文了。

    它分成三部分。首先是一件戏剧化的事(16节);紧接着是耶稣所说的惊人的批评(714节);然后是耶稣在那个房子里所讲的故事(1524节)

    第七节说,「耶稣见所请的客……。」从「所请的客」可以知道,那是一个正式的场合。我们看见了耶稣作工的那个时代一个腐败的象征。他们渐渐侵占了本应分别为圣的时间,逐渐将安息日的下午或晚上,用在探访亲友或招待客人上。今日的基督徒也有同样的情形。许多人早上去教会(还常常迟到),下午就去探友、交际。这整件事代表了属灵的腐败。

    耶稣参加了这样的一个欢宴。也许有人立刻会说,他的参加足以证明这种欢宴是正当的。我的回答是,如果我们在这种场合也能说和耶稣相同的话,作同样的事,那么我们接受邀请参加欢宴是正当的。

    耶稣在那个首领的家中,发现四周有一种批评的气氛。路加说,「在他面前有一个患水臌的人。」这人为什么前来?毫无疑问的,他是受邀请而来,但那些人并不是因为想要他来作伴而邀请他。他为什么会在那里出现呢?让我们继续读下去,「耶稣回答说……(中文圣经无「回答」二字)。」他回答什么?根本没有人说话啊!也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他应邀进来,一眼就看见那个被放在他面前的患水臌之人。现在我知道了「回答」一词的含义。他是在回答他们故意将他放在他面前的这个行动。

    他知道他为什么会在那里。是他们将他带来,放在那里,想看看他会不会在安息日治病。耶稣在一生的事工中,与官长们一直在一点上起冲突,就是他不断地蔑视人们的俗例,一再破坏他们所设立有关安息日的种种虚假的仪式规条。

    他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我想我能把握住他的语气,听出他的重点。我相信他用这种语气说话,他们就能知道他是在说出他们心中所想要问的问题。他实际上是说,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我也知道你们为什么把那人带来。你们就是想问这个问题,或者想叫我回答这个问题。

    「他们却不言语。」每一次我听到这些人的故事时,就想到,他们确实常常会沉默片刻,这一次也是如此。

    然后,「耶稣就治好那人,叫他走了。」那就是他的回答。接着他又用讽剌的语气,像往常一样,向他们启示一个事实:他们的反对是不诚实的,在他们所反对的他打破仪式条文的后面,还有更深刻的事。「你们中间谁有马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不立时拉它上来呢?」

    有些古老的抄本加上一句,「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或有牛…… 。」他说,如果涉及你们所爱的人或东西时,你们难道也采取现在这种态度吗?如果你的儿子,或驴、牛在安息日掉到井里,难道你不立时拉上来吗?他们再度沉默不答。

    这件戏剧化的事过去了,那个安息日下午的宴会仍继续着。路加说,「耶稣见所请的客拣择首位,就用比喻对他们说。」为了明白耶稣所看见的情形,我们必须明白那些东方家庭安排席位的方式。最常见的方式是一个桌子设三个席位。像这里的场合,通常有好几桌,每桌有三个席位。各桌最中间的位子是首席。假设有九个人,就有三个桌子,每桌三人;我们分别将这些席位由一编号到九。那么,第一桌的第二号,和第二桌的第五号,以及第三桌的第八号席位就是首席。在这种情形下,主人都坐在最卑微的席位,就是第九号席。坐在最中间桌子的首席之客人,就是那一天的主客。

    路加说,「耶稣见所请的客拣择首位。」他看见他们自己拣选位子,都想要坐每一桌中间的首席。

    他看着这一群人,他们中间没有一个贫穷、伤残的人,也没有一个瞎子或瘸子。这些人从来不会在这种场合出现。他看到的是一群有成就,有财富,志得意满的人,他们正在争夺首席。

    接着他作了一件恐怕是最违反惯例的事。他批评那些客人的无礼,以及主人的错误待客原则。

    他对客人说的话,记载在第八节。不要坐在首位上,为什么?因为首位是给尊贵的客人预备的。一个争着要坐首位的人,就证明他不是一个尊贵的人。一个尊贵的人绝不会为自己争席位。「恐怕有比你尊贵的客被他请来。」

    然后他对作主人的说话,他再度用到「恐怕」这个词。「耶稣又对请他的人说,你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请你,你就得了报答。」

    他的意思是,我们这样作是很危险的,他们可能会回请我们。因为我们请他们的时候,就是在指望他们也回请我们。我们的主说,这种态度已经失去了请客的真正精神。任何想要得报答的请客,都不是出于真心的好客。

    我认为,以今日的生活标准来说,这仍然是一种革命性的想法。我们的主指明了不好的态度和不良的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良好的态度和善良的动机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的动机不良,我们的态度就不好。如果我们想要高抬自己,我们就会去争取显赫的地位。我们的动机若是好的,我们就不会去争夺高位。我们请客的动机若是为了要得别人的回请,这种请客本质上是粗鄙的。如果我们请那些贫穷、残废、瘸腿、瞎眼的人,他们根本无力报答我们,我们就有福了。这才是真正的好客。

    我们很惊奇的注意到,我们的主在这里看见了那永恒的光。他说,「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几乎将基督徒所有属天的报答都延期了。神会供应我们在这世上所需要的一切,但所有大的赏赐都要等到未来的那一个生命里才能得到。

    因此,我们来到发生在这首领家中的最后一件事。有人说,「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我相信这是出于真心的喊叫。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讽刺的宣告。我却不这么想。对我来说,显然这一位客人从耶稣的话中,看见了神国的曙光,看见了稣稣所提出的理想是何等荣耀,看见了这个原则所管理的社会秩序是何等完美;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下,没有人抢首席,没有人争权夺利,人们请客并不是为了求回请或报答,乃是真正为了别人的需要。因此他喊道,「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

    我们再一次对耶稣的回答感到惊讶。他以故事的形式作答。我们的主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否认天国的福分。他也没有否认那人所说的话之正确性。但他实际上说,不错,你羡慕这个理想,但你还没有预备好为他而有所行动。人们可能会羡慕一个理想,却不打算实现这个理想。

    这个故事首先表明了神的国是一个恩典之国,神摆设了筵席,让人白白进去享受。人接受了神所赐的恩典,就得以进入神国,成为神的客人。

    这让我们看到,进入神国的权利,乃在于受到了他的邀请。神在呼召我们,他说,「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因此,最后这故事指出,我们若被排拒在那国度之外,是因为我们先拒绝了他的邀请。

    这故事的要旨,在指明人拒绝他的原因。有一个人说,「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另一个人说,「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第三个人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我们的主在这里用了一个醒目的词——推辞。这词在希腊原文中的意思是放在一边,辞退,翻译成「推辞」也颇能达意。在「推辞」和「理由」中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在十二、三岁那年学会了这中间的区别,我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忘掉。那时我在切坦罕(Cheltenham)读书,我的老师是巴特勒(JL Butler)先生。为了某种原因,有一天我没有作家庭作业,妈妈就写了一张条子要我交给老师,上面说,「请准许坎伯摩根今天不作功课。摩根太太谨上。」我将这条子交给巴特勒先生,他很仁慈的说,「当然可以。」那天放学时,我正打算回家,忽然听见巴特勒先生问我,「摩根,你要去那里?」我回答说正要回家,他说,「请你先作完家庭作业再回家。」「可是,老师,我不是带了一张条子来给你吗?」他说,「我知道你带了一张条子,但那只是推辞你昨天不作功课的藉口,不能作为你今天不作功课的理由。」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

    「众人一口同音的推辞。」想找藉口推辞,完全是因为心中不想这样作。

    现在我们来细察主所举出的几个藉口。有一个人说,他刚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那个人若不是骗子,就是傻瓜。有谁会事先没有看过一块地,就买下它呢?

    第二个人说,他刚买了牛,要去试一试。他和第一个人一样,非骗子就是傻子。你能想像一个人不先试试牛,就将它买下来吗?

最后那个人说,我刚娶了妻,所以不能来。他是三个人中最傻的。他为什么不带着妻子一同赴席呢?这纯粹是藉口而已。

第一个人的藉口是土地,属于产业的范围;第二个人的藉口是牛,属于商业的范围;第三个人的藉口是妻子,属于人类天然感情的范围。今日,这三样东西最能使人远离神的国。

    他们羡慕这样的理想,「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主用比喻的方式说,是的,你们羡慕神国,但你们却不肯进入。你们在这三个范围内找藉口。这些事占据了你们的心,使你们的心容不下神。

    那真是一个不寻常的安息日下午。当这一切事都过去以后,他就离开那个法利赛人的家。下一讲将告诉我们,发生在房子外面的事。

【返回上级目录】

 

 

□ 本书版权所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安息日会心雨文字部